群莺围着梁唱--观看上海昆曲剧团“牡丹亭”的表演_牡丹亭论文

群莺围着梁唱--观看上海昆曲剧团“牡丹亭”的表演_牡丹亭论文

群莺唱出绕梁声——看上海昆剧团演出《牡丹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昆剧论文,唱出论文,演出论文,牡丹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上海昆剧团进京演出的三本《牡丹亭》,如明媚春光中飘动的游丝,袅娜多姿、舒卷摇曳、流光溢彩、美不胜收,让北京观众看得心跳神动、如醉如痴。

这部明代杰出剧作家汤显祖的名作,只在他生前有过全本演出,以后四百年来几无嗣响,仅在昆曲舞台上保留了几个精美的折戏。上海昆剧团在二十世纪的终点高水准地推出这部经典作品,文化目力不凡。王仁杰对原本的精心简缩加工,干净而博约,既剔除了其中被时间和时代馏干的文化残余,又在保留和突出汤氏原著精神与神韵的前提下,提炼出一个充满生机的舞台本。三本断接得恰到好处,头本止于杜丽娘因情而亡,二本止于杜丽娘因情复生,三本交代冲破阻力之后人鬼情恋的最后结局。导演郭小男的舞台构思鲜活灵动,充分调动起灯光和不同场区来造境,为细腻展现春色闲庭中杜丽娘的精神苦闷与压抑,以及她的因情突破,创造了适宜的空间氛围。于是,在妍丽的色彩、迷蒙的光影、纵横的景深、幻真的环境中,我们看到了这部情真态浓、刮骨刺心的古典诗剧的现代复活。

这台演出中,最有光彩而值得极力赞许的是几位成熟演员的舞台表现。岳美缇的柳梦梅(二本),真纯而痴情,气质潇洒风度翩翩。蔡正仁的柳梦梅(三本),酸、傲、呆、犟,运气行腔游转灵动。两人的表演都是炉火纯青、神形俱佳,无论是一腔一漱、一咳一唾、一瞬一盼、举手投足,都传神地表达出人物的情态神韵,把一位多情孤耿的书生刻画得栩栩如生。扮演官僚杜宝的计镇华以老生应工,嗓音浑厚清亮、中气充足、韵味四溢,充满磁性。扮演石道姑的刘异龙以丑旦扮相,口齿清爽、谈吐诙谐、质朴温柔、略带风骚。他们俩人的风采四溢,使全剧为之增色。另外,整台演员班底齐整,各自也都有上乘的表演。

就三本戏的剧场效果进行比较,二本最佳,三本亦好,头本较为沉闷。这有结构方面的原因。二本是生旦对手戏,杜丽娘和柳梦梅人鬼相恋,展现情的执著与生的壮烈,剧情本身的震撼力极强。岳美缇的柳梦梅出色绝伦不说,青年演员李雪梅的杜丽娘也丝毫不弱,她抓住人物的幽闺气质,敛眉息气地娓娓演来,揭示心理丝丝入扣。三本杜宝和柳梦梅的冲突转为主线,虽然已经是全剧的强弩之末,但在汤显祖的大家手笔运筹下,又波澜陡起、谐趣横生。计镇华与蔡正仁的舞台形象珠联璧合、极为光彩,张静娴的杜丽娘尽管已经没有多少戏,但唱念俱佳,亦颇为动人。困难的是头本。头本表现杜丽娘因景生情、因情成梦、因梦而病、因病遂亡的过程,是内心冲突戏,揭示她的内在苦闷,表面上却十分平淡清冷。这里最是汤显祖的立意所在,是体现汤显祖“至情”观念——“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肯綮之处,但舞台呈现却缺少戏剧性。按理,头本应该由功力最为深厚的演员担任,现在由青年演员应工,担子过于沉重了。沈昳丽的杜丽娘,张军的柳梦梅,无论扮相、嗓音、表演都很好,但毕竟不能洒脱,在把握人物的内在节奏和展现舞台韵律方面,尚欠火候。就三本《牡丹亭》的整体人物塑造而论,作为最重要角色的杜丽娘,其光彩则被柳梦梅压倒,这给观众留下些许遗憾。

标签:;  ;  ;  

群莺围着梁唱--观看上海昆曲剧团“牡丹亭”的表演_牡丹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