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的确立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论思想的确立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创立思想学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学是一门新学科。科学学确定,某类知识能不能成为一门学科有三个必备条件:一是这门学科有没有自身的发展史;二是有没有自身特殊的规律和完善的学科体系,三是有没有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纵观思想学的状况,符合条件。古今中外许多人从不同学科、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对人的思想、观念,意识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对思想、观念、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对前思想观念、原始思想观念、现代思想观念;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思想观念的更新,现代化与现代思想观念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思想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自身特殊的概念、特殊的范畴、特殊的规律和特殊的研究方法,有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建立思想学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特别是人文科学如人类学、人学、管理学、思想政治工作学等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建立思想学的条件已经具备,思想学应时应运而生。

一、思想学的研究对象

我们首先对这一学科作一界定,思想学是研究人的思想的结构、功能,人的思想的产生、发展、变化及其话动规律的科学;是研究转变人的立场、观点、方法,把人的思想引导到正确轨道上来的科学;是与其它学科相交叉的边缘性、综合性的学科。这种界定的三层含义就是思想学的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理性思维特征。它研究思想是什么,二是实践目的性特征。能为经济工作、管理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其它工作提供理论武器。三是归属性特征。它属于人文科学。凡是关系到人和人的思想、行为及其管理教育的学科,都有它可以借鉴和吸收的内容,它是在这些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思想学的研究对象,是依据思想领域中的特殊矛盾,从四个层面上展开的。第一个层面是研究主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矛盾。主体因素有:生理机制、文化传统、认知水平等。环境因素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国际环境、国内环境、集体环境、社会舆论环境等)。思想学既研究它们之间的矛盾状态,也研究主客观因素是如何实现统一的。第二个层面是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之间的矛盾。思想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是知与行的问题,是从思想向行为的转化和再由行为向思想升华的问题。思想学研究它们之间的矛盾是怎样形成的,又研究它们是如何相互转化、实现统一的。第三个层面是研究个体思想和集体思想(社会思想)之间的矛盾。研究个体思想与集体思想之间的关系,研究集体思想对个体思想的整合、校正、规范以及个体思想对集体思想的认同、顺应、融合等问题。第四个层面是研究思想内容自身的矛盾。着重研究三对矛盾:一是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之间的矛盾,这是思想内容的真理性问题;二是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这是思想内容的阶级性、社会性问题;三是研究思想内容的真理性和社会性、阶级性之间的矛盾,研究思想内容的真理性与社会性的统一问题。

研究对象的具体化就是研究领域,思想学最基本的研究领域包括:一是思想概念、范畴的研究。着重研究思想概念的界定,与相关概念的区别、联系等,对思想进行分类,阐述思想的主要特点,并把思想概念的研究作为本学科的生长成和逻辑起点。二是思想的静态分析。着重研究思想的结构、功能和思想的形式与方法。三是思想的动态分析。着重研究思想产生的规律,论述影响思想产生的环境因素,并对实践这一思想影响产生的决定性环节作深入地研究。四是思想过程转化的研究。分析思想过程转化的基本特征,抽象出思想过程转化的主要类型,提出思想过程转化的方式方法。

二、思想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思想学研究的理论指导原则,相关学科如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心理学、生理学、管理学,特别是脑科学以及信息科学等当代一些横断性学科,是思想学的重要知识来源。

第一,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一切人文科学研究的一般理论指导原则。对思想学的研究具有原则性、方向性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的意识形态、社会精神现象都有深刻、卓越的研究,特别是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的理论、人类发展史的研究,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思想,人学理论的基本观点等等,给思想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例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态由社会物质生活、生产与交往方式所决定,精神生产受物质资料生产、人类自身生产与社会关系再生产所制约,同时,社会意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及其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它为研究人的思想产生、发展、变化规律指出了清晰的线索。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述,从根本上改变了关于人的本质的思考方式。同时认为人也体现社会,“社会本身,即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本身。(《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226页)这样,马克思主义就把对人的研究置于社会研究的基础上,把对社会的研究当作一种关系体系来把握。它不仅规定了人的本质、人的思想现象的性质和来源,而且成为认识人、理解人、研究人的思想现象的新的科学方法论原则。

列宁关于人的主体性、人的需要、人的价值,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我们研究思想现象的重要依据。尤其在列宁的不朽著作《哲学笔记》中有许多关于精神现象、思想现象的研究。既是思想学重要的理论基础,其研究方法也为我们确立了思想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著作中阐述的基本观点为我们研究思想学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如关于生产活动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的观点,关于人的认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观点,关于认识由实践发生而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关于认识的感性阶段和理性阶段辩证关系的观点,关于认识过程的发展形式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唯物论知行统一观的观点,等等,都是研究思想学的重要理论依据。

邓小平理论中也有相关的论述,如关于用马克思主义武装人民的观点,关于培养“四有”新人的观点,关于把思想教育与行为规范的培养结合起来的观点,关于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观点,等等。都是研究新时期人的思想观念发展变化的重要指导方针。

第二,社会科学的巨大进步为建立思想学打下了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

对于人类精神现象的研究,对人的意识、思想、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有突破性进展还是从18、19世纪开始。这正是西方自然科学取得巨大成就的时期,如牛顿力学、宇宙物质不灭、自然进化的观点等等,都直接地影响到社会科学的发展,影响到人们对于人类精神现象、思想现象、心理现象的研究。盂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孔多塞的《人类进化图解》、圣西门的《生理学在社会改良上的应用》,特别是法国的孔德把自然科学的成就引进了社会科学的研究,第一次建立了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实证主义哲学和社会进化论。19世纪早期文化人类学家阿道夫·巴斯蒂安《历史上的人》一书,在千头万绪中揭示了人类心理的发展及智力的进步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达尔文《人类的由来》这部光辉著作,揭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经验材料,揭示了人类通过经验知识的缓慢积累从蒙昧社会上升到文明社会的发展规律。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则把整个人类精神现象的发展划分为意识、自我意识、理性、精神、绝对精神五个阶段。19世纪以前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尽管在思想的研究方面存在着自然主义、经验主义的倾向,但他们能够从人类历史发生的广阔视野揭示人类的心理、意识形态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等方面去进行研究,具有开拓视野的借鉴作用。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整个西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掀起了一个反实证主义——进化论的思潮。主要表现为出现了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实用主义、生命哲学、直觉主义等学派。他们认为,社会科学主要是研究人及人的行为,而人是有七情六欲、有思想、有意志、受精神生活支配的,因此,不能用自然科学方法、实证的方法去研究人及人的行为,而应该深入人的精神世界给予说明。在这些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狄尔泰的“精神科学”和李凯尔特的“文化科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弗洛依德主义、存在主义、现象社会学派、符号互动论、法兰克福学派等迅速发展起来。他们的中心思想就是转向个人、转向心理,用人的存在和心理衡量各种社会现象,用个人心理和行为解释社会现象的起源和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许多新的成就,不仅使人类的认识能力深入到物质世界深层的结构,而且也把社会科学家带入了一个更加复杂的世界,使他们以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方法研究人类内心世界及整个社会文化现象。在科学哲学方面产生了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库恩的科学规范理论,在心理学方面产生了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生学以及各种现代的信息心理学等等。波普尔把整个世界划分为物质状态世界、意识状态世界和文化世界。马斯洛的人本心理学把人看作是一个有不同层次需要和不断自我实现的生命个体。皮亚杰的发生心理学试图借助胚胎学关于人的心理生物机制结构的研究揭开人类思维结构发生的秘密。当代各种信息心理学派则把信息的传播与人的心理生物机制联系起来,认为人的感官对外部世界信息感知乃是心理生物机制传导、译码、编码、转换的生物物理过程。

总之,当代社会科学和一些新兴学科的研究中,虽然不乏循环论观点、生物理论观点、主观唯心主义、经验实在论等倾向,研究成果也不是无懈可击的,有的可能是错误的,但许多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是我们研究思想学的理论前提和知识来源。特别是方法论的巨大改革与进步更有其积极意义,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第三,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为思想学的建立提供了生理机制的理论依据。

大脑是思想、观念、思维的生理器官,是思想、观念、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当代脑科学研究的巨大成就,深化了人们对意识、思想本质的认识,揭示了意识,思想产生的生理过程,为建立思想学提供了生理学的理论依据。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大脑专门化的研究。一是大脑定位中心的研究。60年代以来,脑科学家陆续发现了大脑中的愉快中枢、愤怒中枢,发现大脑定位中心有很专门化的分工。二是大脑定位区域的研究。脑科学家潘菲尔德等用电极探索法考察大脑皮层时发现,大脑皮层定位区域的大小有一定的规律,它并不与相应身体区域大小成正比,而与这个区域的功能,即使用程度成正比。三是对大脑定位区变化的研究。据上海华山医院脑外科专家及华东师大心理学研究者证明,大脑定位区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的可变性,右半球与左半球在功能上能互补。

对意识产生的大脑定位问题的研究。意识是大脑某个区的机能,还是整个大脑的机能?是左半球的机能还是“联络脑”的机能?对这个问题争论颇多。一是意识产生于网状结构。潘非尔德认为,包括脑干在内的网状系统的中央脑系统是意识产生的所在地,脑的大部分都只是以某种方式在一定的时间参与正常意识的产生罢了。二是拉肯里认为,网状结构是分散的、缺乏精细组织,不能进行知觉过程。意识是整个大脑的功能。三是意识产生于额叶。K·戈尔茨坦对战争中额叶受伤者作了观察,发现他们对过去经历过的事能正常反映。四是认为意识是人脑三个基本机能区联合整合活动的结果。五是认为意识是神经元之间的联结方式决定的。突触机制与人的复杂的心理、意识现象、行为直接有关。

意识和大脑相互作用的理论。随着对裂脑、脑电生理和解剖研究的深入,对脑和意识的相互作用问题提出了各种理论。一是艾克尔斯的联络脑、精神、大脑相互作用论。认为大脑中有一特殊的区域联络脑,它位于优势半球,它象一架收发报机,直接与精神世界接触。二是斯佩里的突现论。斯佩里认为,意识经验作为脑活动的一种突现的功能特性,是与脑无法解脱地联系在一起的。三是邦格的不同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论。认为一切精神状态、事件和过程,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状态、事件和过程。四是先塔戈泰的动力模式论。认为意识对脑的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神经元集团“协同活动”的“动力模式”上。五是阿多罗·罗西布罗斯的非因果论。认为参与感觉的神经生理过程影响精神的知觉过程,反过来,精神事件又影响着导致这种行为的神经活动,精神和脑之间是相互作用的。

关于意识的内部构成的研究。一般认为,意识是一种复杂的综合体,它是有内部结构的。对它的构成则存在着几种不同的看法:一是意识包括感性内容、理性内容、情意内容。二是意识包括感觉、知觉和思维,思维是最主要的成分。三是意识就是意识到,它包括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四是意识的结构包括知识和体验。

此外,还有意识的系统发生和个体发生问题研究,关于人类意识起源动力问题研究,等等,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思想学的研究提供了生理机制和科学知识方面的基础。

三、研究思想学的方法论

不同的学科由于性质、对象和领域的差异,因而有各自不同的视角和思路。在思想学的创立阶段,把思想学的研究视角和思路,限定在一个特殊的范围内,有利于学科的创立和发展。

第一,思想学研究的出发点,是走从实践到理论的路子,坚持实事求是和辩证唯物的思想方法。

思想学不仅是一门理论科学,而且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践科学。因此,一方面要加大理论研究的层次和力度。同时,必须坚持从实践到理论的原则,防止研究方法上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具体说,一是防止从主观到主观。有的人常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实际,从这个推理到那个推理,想象出一些概念、范畴,建构一些所谓的“规律”,并据此建立理论体系,创立学科,这是没有生命力的。二是防止在理论概括中只有价值合理性而没有工具的合理性。有些问题从价值的合理性考虑是对的、合情合理的。然而,却没有实现它的条件、办法、道路,或根本不能实现。思想学的研究如果只注重价值的合理性而不研究工具的合理性,就不能成为一门有实践价值的科学。三是防止理论概括中的简单化倾向。世界上的事物,特别是精神现象本身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其运动、变化充满辩证法。如果试图用简单的概括说明事物的复杂性,势必犯以简代繁,以偏概全的错误。

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而精神世界中的问题更为复杂,根本无法精确计量。因为人的思想不是按数理逻辑和数学公式进行的,特别是在联想和想象中,很难精确计算。有时直接的感受反而可以达到精密的知识测量所达不到的高度,例如中国的《老子》、《庄子》、《周易》等对外部世界的思辨就是凭着在直觉感受进行抽象思维活动的。目前的科学发展对于精神世界来说仍然是表层的,其知识也是表层的知识,而精神世界中的思想活动才是深层次的。用表层的知识解决深层的人心、人性及精神世界的问题显然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在研究人的思想及其活动规律中,必须从思想现象出发,充分发挥科学抽象的作用。思想学的研究坚持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路线,对现实生活中的大量的思想现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等,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分析,得出正确的理论结论后、再回到实践中去验证、充实和发展。只有经过若干个反复,科学完善的思想学体系才有望最终建立。

坚持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路线和原则,绝不是否定抽象的理论思维。恰恰相反,具体的研究、具体的结论,如果不能从更高的理论层次来认识,不能从整个哲学认识论和时代精神上去把握,就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可能解决整个社会和历史时代所提出来的重大认识问题和实践问题,更不能认识人心、人性、人的精神世界中复杂的思想现象。

第二,思想学研究的切入点是思想政治工作意义上的“思想”。

思想学的逻辑起点和基本范畴是“思想”。那么,怎样界定思想,从哪个意义上界定思想呢?这里的“思想”不是指广义的思想,即人的所思所想,也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意识和认识论中讲的理性即思想。我们主张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切入,研究和界定思想。以此为切人点的主要目的在于,明确思想学研究在创立时期的主攻方向,达到首先突破一点,然后再逐步扩展的效果。因此,我们所指的思想是思想政治工作意义上的思想。它除了具有一般的思想、意识、观点、理性、思维等概念的共性特征之外,还具有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特点。理性的认识如理想、信仰、伦理道德观念,等等,无疑是思想政治工作意义上的“思想”,而许多非理性认识的“思想”,如情感、情绪、兴趣等等,也属于思想政治工作意义上的“思想”;观念形态的认识,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是思想政治工作意义上的“思想”,而有些非观念形态的认识,如感觉、知觉方面的认识,也是思想政治工作意义上的“思想”。我们所研究的思想是那些进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各种思想认识,包括理性的,非理性的;观念的、非观念的。

这样的切入点,有利于突出思想学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有利于思想学在创立时期保持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特殊地位。近几年,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理论研究有了一定发展,但仍未完全上升到科学的理论形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论体系的建构未摆脱板块结构,相互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尚未形成各部分之间相互制约和层次递进的成熟的科学体系;基本命题的论证不统一,往往和著作者的见解有关,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对相关学科的借鉴,还停留在对号入坐、照搬照抄的层次上。思想政治工作学理论体系的板块结构是由于没有“思想”这个概念作为逻辑起点和主线贯穿在整个理论体系的始终;基本命题论证不一致是由于对思想及其活动规律的认识还处于经验形态;照搬照抄相关学科的理论观点,是由于对思想的结构、特点等问题揭示的不深刻,缺少自己学科的理论范畴,不得不借用相关学科的理论观点及范畴。从应用价值看,思想学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在于提高党的领导者的工作水平,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系统性、创造性,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只有把握了人的思想活动的规律,运用正确的方法,才能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创造性。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必将触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我们必须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努力创造出适应新时期特点的新的工作方法,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和“保证”作用。为此就必须使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到一个更为深遂的领域,即人的精神世界。

当然,在人的思想产生、发展、变化过程中,不可能超出一般意义上的思想观念、理性,意识等的共同特点、共同规律。作为一门学科,以思想政治工作意义上的思想研究为切入点,也必须借鉴其它学科关于意识、思维、观念、理性认识等的研究成果。

第三,思想学研究的关键点,是揭示思想现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思想现象特殊而且复杂,思想学的研究能否取得突破,进而作为一门学科确立起来,关键在于能否揭示思想现象的本质。因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了解认识对象的多样性。思想现象是以人(个人或集体)为载体的,有多少人,就有多少认识对象。“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二是把握思想现象的复杂性。思想现象是人对现实生活的观念反映。由于影响思想的因素很多,使思想现象呈现出五彩滨纷的复杂性。必须综合各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才能把握人的思想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三是认识思想现象发生、发展的不确定性。思想活动不是孤立地、封闭地发展过程,而是一个多层次、多输入、多输出、多变量的系统运行过程。思想现象的发生、发展往往是难以预计的,又是不能以精确而求之的,需要在动态中加以把握。四是揭示思想现象的间接性。思想现象要通过载体,即一定的物质表现形式的分析和研究才能确定。我们常说,察其言、观其行,而后知其人。这一言一行就是思想现象的物质表象,只有通过它们才能确知思想现象的本质。五是注意主体认识的局限性、片面性。其中有认识能力的局限性;思维方式的片面性,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心理因素的认识障碍,认知工具的有限性等。

各种思想现象,“不论看起来是多么超越感觉的,总是物质的、是肉体和器官即人脑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223页)因此,不管人的内心世界多么复杂,多么隐蔽、多么神秘,他们的欲望、目的、动机等,都是客观世界赋予的,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可以从特殊的文化环境、背景、经验,经历中得到解释和说明的。思想活动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可以通过思想现象的有形的物质原型和外壳进行认识和探索。思想现象的多样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思想现象的整体性、结构性是统一的,这是思想现象的重要特点。它统一社会实践,统一于各种现存的物质现象,所以社会存在,社会关系是思想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只要我们遵循这条线索不懈地努力,就有望在思想现象的研究中闯出一条新路子。

第四,思想学研究的归宿点是转变人的思想,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

思想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是思想学研究的归宿点。从广义上说,是转变人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上落实。世界观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研究思想学的根本目的,是在了解和把握人的思想发生、发展、变化及其活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富有成效的工作,转变人的世界观,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见,思想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用性的社会科学。思想学一且离开了这个归宿点,也就失去了它独自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从狭义上说,思想学的归宿点是指导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活动。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是人的思想观念、立场态度和精神情绪。生产力要发展,经济建设要上一个台阶,靠的是有一定思想觉悟、劳动技能的人去干。所以思想政治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除了为其发展提供理论动力支持,就是对人进行宣传教育,使其思想得到解放,观念得到更新,精神得到振奋,把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人的能动作用推动经济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通过理论宣传、思想教育、动员激励等功能作用于人,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人的素质,自觉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尽管这种服务是间接的,但其作用是巨大的。思想政治工作把人民群众作为工作对象,就是要对人做全方位、深层次、多渠道的宣传和教育,特别是要发挥思想导向、理论导向、利益导向、价值导向、目标导向、道德导向、法律导向的作用,把人民群众的思想、言行都引导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上来,使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树立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把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投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去。

标签:;  ;  ;  ;  ;  ;  ;  ;  ;  

论思想的确立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