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智慧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论文_黄文斌

基于BIM的智慧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论文_黄文斌

甘肃第一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BIM技术极大地推动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是未来智慧建筑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但是当前该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还相当有限,和智慧建筑的发展需求有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本文结合BIM技术的发展现状,着眼于装配式智慧建筑建造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创新的观点。

关键词:BIM;智慧建筑;装配建筑;智慧建造

智慧建造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以节能、环保、绿色、智能为特征的智慧建筑将会极大地改变人类的生活。智慧建筑的建造一定会以装配式建筑为核心,以高度集成的信息化技术和模块化建造的方式改变建筑产业的生态,这有利于改变长期以来我国建筑行业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也有利于推动我国智慧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但是要解决智慧装配式建筑规划设计、构件生产、装配建造三个阶段的问题,就要以BIM技术进行信息集成,提升智慧化水平。

1 基于BIM的智慧装配式建筑概述

1.1 智慧建筑概述

智慧建筑基于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的理念,具有绿色环保,节能生态,物联网联通的特点。在智慧建筑中不仅体现了信息高度集成和共享的特点,而且还延长了建筑的生命周期。智慧建筑的核心理念是智能化,未来,通过智慧建筑可以实现人脸识别、车辆自动入库,家居设备只能遥控,建筑全面感知,甚至是建筑帮助人类进行智慧决策等目的。比如通过保温材料和传感器的使用,智慧建筑可以自动调节能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自动灭火,甚至为居家安全提供保障,这一切技术的核心都是AI智能技术与建筑本身相结合。

1.2 装配式建筑概述

我国传统的粗放型建筑建造模式造成了产业低效、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装配式建筑能够有效改变这一问题,通过准化设计、精益化生产、模块化生产等方式,结合物联网等最新技术,事先浇筑构件,现场装配,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模块化作业。既能够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资源节约、保护环境,又能够提高构件的精确性,实现无缝连接,提升构件的物理性能,确定预埋件、预埋物、预留沟槽等准确位置。还能够有效缩短工期,提升质量,减少人工操作的错误率,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提高建筑的智能性。

1.3 基于BIM 技术的智慧建造概述

BIM技术即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翻译为建筑信息模型,通过可视化工具高度集成建筑的信息,加大信息共享,提高构件的精确性,能够数字化表达建筑项目。在建造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以及时修改信息,提升协同作业的水平,将数据可视化模型贯穿于智慧建筑的始终,集成各个专业、信息和关键指标,通过“三控三管一协调”控制智慧建造的核心过程,融合了虚拟建造和模拟分析等技术。作为核心技术,BIM技术和智慧建筑结合起来,能够构建一个开放创新的学习系统,实现人与建筑的核心,甚至推动人类居住环境的解放,构建社会化的建筑群。因此BIM技术是智慧建筑的切入点,能够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优势,重塑建造过程的场景。

2 基于BIM 装配式智慧建筑的成就和问题

2.1 基于BIM 装配式智慧建筑的成就

装配式建筑已经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美国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出现了装配式建筑,现阶段已经从廉价建筑发展为高端节能智慧建筑。现代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蓬勃于二战之后,1968年日本为了应对地震大规模采用了装配式建筑,其结果主要以PC结构为主,已经从墙板结构发展到PC—钢混结构。德国的装配式建筑可以追到1845年的硅酸盐水泥为材料的人造石楼梯,二战以后因为全国一片废墟而得到飞速发展,其技术水平目前国际领先,预制构件的比例将近95%。

与之相比,我国装配式建筑具有后发优势,因为我国正处于建筑产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在城市化进程中,住房供给需要较大。人们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选择装配式建筑和智慧建筑是未来的大势所趋。BIM技术引入之后,装配式智能建筑的集约、高效、智能功能逐渐发挥,融合物联网技术可以完成预制构件的精细化建造,满足复杂系统的建造需要。目前,我国基于BIM的装配式智慧建筑已经可以实现三维建模,协同设计,性能优化、碰撞检查和动画展示,正在追赶发达国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基于 BIM 装配式智慧建筑的问题

(1)预制构件跟踪能力较差

作为基本单元,构件至关重要,在复杂的生产环节中,由于没有在现场浇筑,可能存在设计阶段不完善、信息不匹配等问题,导致设计方案不准确,现场构件摆放混乱,不能满足装配的需要和智能化的需求。

(2)BIM技术的应用成本相对较高

首先必须要说明的是采用BIM技术能够大幅降低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可以消除40%的变更预算,减少80%的预算编制时间,成本能够降低3%,项目时间7%,能耗降低3%。但是BIM技术本身的应用成本较高,离开了大型建筑其成本的负担就凸显出来。

(3)BIM技术的适应性

由于建筑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导致计算量不够精确,仍然需要二次计算。同时由于相关标准缺乏,装配式建筑的管理标准不完善,智慧建筑建造的标准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探索。

(4)设计占主导地位

BIM技术过度依赖设计,但是无论是现有建筑,还是未来的智慧建筑,单纯靠简单拆分组装都不能够满足实际需要。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当前的可视化和预制构件跟踪之外,还要探索机器人安装、自动配置、智能装备等手段,采用物联网、VR、智能技术提升智慧化水平,解决装配中的问题。

3 基于BIM的智慧装配式建筑建造应用

3.1 体系构建

装配式建筑采用的标准化设计模式,工厂化生产的方式,装配化的施工手段,机电一体化的装修手段和信息化的高度集成。信息高度共享和互通,以智能化检测为中心,以智慧工程管理为核心,融合光纤和无线网络,布置好信息采集层。BIM设计能够降低成本,介绍返工,提高信息的准确性,确保设计的需求。在设计中要层层优化各个模型和环节,但是要注意的是构建种类要便于批量化生产,才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提升通用化的水平,扩大其拓展性。在体系构架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提升建模的可视化水平,采用VR技术制作空间感的模型,未来还可以将MR等技术融入其中,让人们在样板间内彷如身临其境。要进一步对模型进行分析和优化,因为节点处结构复杂,因此必须要提高其精确性,对碰撞检查类型进行设置,方便及时修改。为了严格符合设计的标准,提升建筑性能,要采用多个软件进行智能分析。

3.2 构件生产

提升虚拟设计的仿真性,结合物联网技术,确保信息及时更新,完善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对工厂管理系统、构件生产系统、物流管理系统、构件存储系统继续设计。在构件生产前的准备阶段,要利用BIM技术的可视化和参数优势,提升其精确性。在预制构件生产的阶段,要结合精益生产理念,提升数字化水平,确保精确度,促进智慧化的水平。在构件运输的阶段,要严格按照流程和制度标准,确保衔接顺畅,通信顺达,及时把握装配现场的状况。

3.3 装配过程

在施工过程中,要采用可靠的方式完成连接,多工种协同作业。面对复杂的环境,要根据BIM计算结果,精确布置,直观展示时间和空间的设计。做好机械设备的规划、临时建筑布置和安全疏散规划、临时道路规划、构件堆放场规划、工作面规划。要强化预制构件管理,借助BIM设计强化施工进度管理,强化安全管理,建立安全虚拟体验馆,构建完善的场景。为了强化质量控制,可以配置智能机器人进行放线和测量,提高现场控制力度。

结语

要推动基于BIM的智慧装配式建筑就要不断完善标准,强化软件的设计功能,匹配现场施工要求,创新工艺技术,培养创新人才,辅助装配式建筑的智慧化建设,打造智慧建筑群。

参考文献:

[1]朱记伟,蒋雅丽,翟曌,赵钦.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外 BIM 领域研究对比[J].土木工程学报,2018,51(02):113-120.

[2]樊骅.AEC 无缝链接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J].住宅与房地产,2017,08:61-64.

[3]曹新颖,鲁晓书,王钰.基于BIM-RFID 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质量管理[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8,3504:102-106+111.

[4]齐贺,孙佳琦,王楠,朱燕,张一.BIM 与 RFID 技术用于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施工管理研究[J].施工技术,2018,4707:4-6.

论文作者:黄文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  ;  ;  ;  ;  ;  ;  ;  

基于BIM的智慧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论文_黄文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