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座传播文明的桥梁_北京图书大厦论文

建设一座传播文明的桥梁_北京图书大厦论文

搭建传播文明的桥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桥梁论文,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改变世界》、《永不言败》、《心灵巨人》、《关注“十一五”》……走进北京图书大厦,“优秀出版物回顾展和学习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图书专架”迎面而立,两百余种新书赫然入目。“不灭的精神”,“曾经的岁月”,“时代的辉煌”,仿佛凝成一幅幅图画,牵引着人们的目光,让人强烈感受到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独特的精神追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场、中国发现世界特别专架、2005冬季新书特别奉献展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专柜等,似乎不断变幻着方阵,诠释着北京图书大厦坚持高扬主旋律,坚持对社会负责、对读者负责的至高承诺,在读者与图书之间架起一座无形的桥梁。

打造公益活动品牌

近日记者来到北京图书大厦时,正值岁末,店堂里人流如织,选书、购书的摩肩接踵,电子大屏幕滚动播出着各类图书和活动信息。这里有全国500余家出版社的新书在第一时间与读者见面,有电子出版物、30万种图书以及少数民族原版图书等让人流连,而异彩纷呈的社会公益活动更是吸引无数人前往驻足。北京图书大厦每年有100多场公益活动,形式多样,时代气息浓厚,如今已成了知名文化品牌。弘扬先进文化,紧跟时代节拍,将大厦建设成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经营者的战略理想逐渐变成现实。

几年来,北京图书大厦以1.6万平方米的营业面积,30万种图书品种,现代化的设施和服务管理,成为全国面积最大,图书最全,销量最高的书城。人均日流量2至3万人次,日均销售200万元,销售额以每年22.8%的速度增长,2004年图书销售额突破4亿元。

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现代化的管理和运营分不开,也是坚持弘扬主旋律,以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的成功实践。北京图书大厦的管理者认为,作为精神产品的经营者,不能只盯着挣钱,应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确保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他们说,我们有这么好的地理和文化资源,理应为提升读者精神理想、引导社会风气做些事情,把书店建成传播先进文化的基地。

北京图书大厦的社会活动是一项颇具前瞻性的系统工程。月月有重点,周周有新意,年年有主题,每年大大小小的活动不下100个。去年是“学习创新读书年”,今年是“青少年公德教育年”。“永远跟党走”等大型主题活动每月都有,“诵读新童谣争做好少年”等专题讲座每周开课。大厦人不光卖书,传播知识,还善于经营“思想”,营造氛围。业内人士认为,北京图书大厦善于利用精神文化产品的资源优势,旗帜鲜明地弘扬主旋律,精心打造公益活动品牌,从而借助文化产品的精神内涵,吸引了读者,以社会效益带动了经济效益。

现在到大厦读书、听讲座、参加活动,已成了许多读者推崇的方式。大厦仅接待家长和青少年读者就将近500万人次,成了首都精神文明的一扇“窗口”。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等向未成年人推荐百种优秀音像制品的活动在这里举行,十六大、邓小平百年纪念图书展等也在这里举办。图书大厦为西单商业街注入了鲜活的文化气息,更为图书发行业树起一面旗帜。

未成年人的第二课堂

在大厦二层的少儿书架旁,许多孩子捧着书或席地而坐,或倚在架子上专心阅读。二年级的小学生陶陶告诉记者,他是来这儿参加大厦举办的少儿拼图大赛的,比赛还没开始,他先在这儿看会书。

北京图书大厦的众多公益活动中,围绕青少年的活动尤具特色。这些活动都指向一个共同的主题: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开业6年来,大厦除组织购进25万种各类青少年优秀出版物之外,举办了“用知识开启智慧之门”、“青少年读书节”等40多项主题读书活动,并为青少年读者开辟了专门的活动场所。

2004年,是团中央推出的“青少年自护教育年”。北京市第一家以文化企业命名的“星光青春自护学校”在大厦落户,这是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共同命名的“学校”。“学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指导,注重公益教育,强调素质培养,普及自护常识。“学校”数百场主题活动吸引了朝阳、西城等8个区县的近万名学生参与。全国十大优秀法官之一、青少年问题法律专家尚秀云,儿童心理教育专家宗春山,“京城活雷锋”孙茂芳等都在这里开课。近日“学校”又在宣武、丰台区的10个中小学内设立了分校,为每一所分校配备了图书室。北京图书大厦的“自护学校专家讲师团”已赴各区县巡回演讲十余场。许多中小学生家长将北京图书大厦称为名符其实的“第二课堂”。

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搭建平台,是北京图书大厦近两年公益活动的亮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布之后,图书大厦举办了“青少年公德大行动”,包括“公德书廊”、“公德讲堂”等内容。寒暑假期间,10万册《未成年人德育教育手册》免费发放。形式活泼的多种文化活动吸引了无数小读者踊跃参与。一部分中小学生向全市青少年发出“争做文明使者”的倡议。公德大行动成了北京图书大厦乃至北京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

青少年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北京图书大厦虽然只是企业,却自觉担负起呵护和培育未成年人成长的职责,他们珍惜自己文化企业的身份,挖掘书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基地的潜力,创造性地将思想文化教育引入图书发行领域,同时积极拓展企业的社会服务职能,将教育的课堂从店内延伸至店外,达到了两个效益的互相促进。

练好内功,更好地服务读者

走过北京图书大厦门前,店前悬挂的一溜牌匾似乎格外惹眼。全国第一店、首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新世纪青少年读书计划活动基地、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五一劳动奖章,每一块都在阳光下形象地讲述着图书大厦走过的非凡历程。

采访图书大厦时,一位负责人说他们最感欣慰的,是培养了一支过硬的发行队伍。这支队伍年轻、有朝气、敬业。大厦的员工80%来自职高学校。刚走进图书大厦时,他们只想到卖书。几年倏忽而过,在严格的管理和精心培养下,如今他们不单单是优质的服务员,学会了热情周到的服务,许多人还成了政治强业务精的人才,有的甚至成了岗位标兵、劳动模范。大厦能成为全国图书发行的风向标、排头兵,与他们的辛勤工作密不可分。目前许多人正尝试着从微笑服务向小专家型人才过渡。

这位负责人说,大厦用各种方法激励员工成才,用机制激活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厦在全员聘用合同制的基础上,逐步制定了等级考核、素质考核等多项制度,强化技能训练,突出作风培养,强调贡献与回报等值,努力给员工提供用武之地。大厦还开办了干部专修班,鼓励员工参加学历、职称考试,并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动态、规范的用人机制,为大厦造就了一支勇于进取、爱岗奉献的人才队伍,他们不断提升着大厦的服务质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图书大厦充分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坚持高扬主旋律和职业精神,以社会效益提升经济效益,达到了双效的最大统一。

谈起大厦未来的发展,有关管理人员告诉我们,图书大厦的营业空间近期将进一步扩展,营业环境将得到改善,而管理、品牌、效益也要更上层楼,图书大厦这一文化企业将被做得更强,为构建和谐社会谱写新乐章。

标签:;  ;  

建设一座传播文明的桥梁_北京图书大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