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知识库建设初探论文_郑素萍,邵文彬,李永安,于长生,僮威,苏晶

中药知识库建设初探论文_郑素萍,邵文彬,李永安,于长生,僮威,苏晶

黑龙江省鸡西市中医医院西药局 158100

【摘 要】中药学属于中华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战产生的智慧结晶,是组成中医药学科体系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对建设中药知识库的重要性及建设思路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药知识库;中药学;建设思路

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的普及应用,为中医药领域应用知识库技术提供了平台,随着光盘载体知识库向网络知识库位置开展中药数据储存、处理的管理模式改进[1]。中医药信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中药知识库的过程中,可有效将大信息量原始资料及不规范化资料进行分析整理,通过相应补充及完善,建立有效知识库,为后期中药知识应用提供帮助。知识库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有效结合加快的中药知识库的建设与发展,为建设中药知识库奠定了基础。

1 建设中药知识库的重要性

知识库指的是知识工程内具有操作简便、结构化、利用率高、全面并具有组织性的知识集群,是解决所针对领域存在问题的需要,主要借助多种知识表达方法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储存、管理及应用的知识片集合。

中药知识库的研究与建设是对祖国中医学的继承,也是促进中医学发展的中药工程[2]。中药知识库建设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建设中药知识课可将中医古籍及文献进行永久性保存,可借助信息化技术使古籍数字化,通过复制、储存,在一定意义上保存古籍的原始面貌,且储存时间长。通过建设中医知识库可将与中医相关的期刊内容、会议研究报告及成果、中医教材等借助数字化形式保存,可方便上传文献或进行文献查询、下载等,有利于资源共享,提高信息利用率[3]。中药知识库的建立可为中药知识的传播提供平台,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民族文化的延续。建立中药知识库可方便非专业人士对中药知识信息的获取,知识库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应用知识元概念及属性词进行信息检索,获取与关键词相关的知识。中药知识库的建立为开展学术研究开辟了新道路,学者可直接借助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快速简约资料,借助储存器对知识库内可现在文献进行检索储存,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药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可发现治疗规律,并对中医药效果进行总结,有利于后期医学研发工作开展,通过创新治疗模式提高中医药治疗水平。中药知识库的应用使中药古文献转化为更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新型资源,在中医药教学、临床应用及科学研究中得到推广应用,也为中医传统医学知识走向全世界提供了条件,另外与传统纸质文献资料相比中药知识库的建设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纸张成本且环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中药知识库建设原则

中药知识库属于专用型知识库,建设该知识库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统一中药文本内容,将中药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因此在进行中药知识的收集及相关理论文献过程中需反复进行考究核实,确保信息的准确性、统一性及规范化。建设中药知识库时为确保民众可有效应用,需将资料按照创建时间、重要性、类别等进行分类整理,实现资料交叉检索,为不同需求客户提供中药知识,确保知识检索库快速、简便。

3 中药知识库建设

中医学知识系统较庞杂,因此建设中药知识库属于长远系统工程,开展建设前应有一个整体规范化、全面化规划,经各方面综合审核后方可实施,另需借助计算机技术及多项科学技术支持,完成整体建设思路[4]。中药知识库建设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中药知识整合:为有效整理中药知识转移为数字化自愿,需采集各项具有权威的会议成果、期刊研究、临床诊疗经验、教学教材等知识,元数据定义后借助ETL技术依次对所得知识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转换格式、信息过滤等,将最终所得知识填充至知识库内。(2)中药知识库规划:通过分析中药文献内容及数量,认为知识库应涵盖多数一般文献及中药文献,需要所用可查证中药知识。根据中药学总论主要划分为中药起源及中药发展、中药产地及采集、中药炮制、中药药性理论、中药配伍、中药用药禁忌及剂量用法等七大类。根据中药具体用药情况进行划分包括清热药、解表药、化湿药、祛风湿药、泻下药、消食药、收涩药、理气药、温里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涌吐药、开窍药、驱虫药、活血化疲药、补虚药、攻毒杀虫止痒药、平肝息风药、拔毒化腐生肌药、安神药、止血药等二十一类[5]。另外还需根据资料属于会议成果、论文期刊、教学材料等进行划分。(3)中药知识库表示方法的确定:知识表示主要指的是借助机器进行知识表示的方法,可去那面考虑知识储存问题及使用问题。陈述性及过程性知识表示方法是进行知识表示的主要方法,在建设中药知识库中有效应用两种方法可确保知识理论清晰化。(4)中药知识库事实数据层构建:中药知识信息包含药物、药方、诊断等多方面内容。因此建设中药知识库应将系统存储作为重要环节,确保系统快速处理检索要求,在数据层建构时选用主流关系型知识库,应包含多种知识元,如:正别名、异名、处方名、性味、主症、次症、用药宜忌、主治、功效、处方来源、常用配伍、用法用量、制备方法等,另外还需加入用药剂量转换表及特殊剂量表等知识元[6]。(5)另外在建设中药知识库中海域以中医理论为依托应用中药方剂知识点,以中药为本体进行分类。为确保知识库应用应建立推理机,加强中药知识在知识库内的审核及最终发布阶段的反复检查。根据用用情况添加知识浏览、评价、资源共享等选项,满足用户需求。

4 结束语

中药理论知识因相对复杂,在知识共享、传承、交流及应用方面均存在一定困难,阻碍了我国中医药学发展的步伐,通过中药知识库的有效、顺利建设科规范中药理论知识体系,在后期中医信息系统、相关工程及学术交流中推广应用,可传承中医药文化。

参考文献:

[1]叶政春,胡志坚.基于知识库的处方审核干预系统建设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6,11(9):53-55.

[2]陈梅妹,赖新梅,杨雪梅等.中医药化学成分结构信息知识库的构建[J].情报探索,2013,13(7):60-61,66.

[3]王小琼.建设中医健康服务平台的探讨[C].//2014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论文集.2014:1-3.

[4]杨淑静.中药知识服务手段及途径探讨[J].医学信息,2015,16(49):4-4,5.

[5]王晓霞,师桂英,翟华强等.基于中医电子病历的中药知识库体系构建思考[C].//北京中医药学会2015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178-183.

[6]刘剑波,李欣逸,任仕丰等.中药汤剂合理用药方法在数字化系统中的实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1(6):731-736.

论文作者:郑素萍,邵文彬,李永安,于长生,僮威,苏晶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8

标签:;  ;  ;  ;  ;  ;  ;  ;  

中药知识库建设初探论文_郑素萍,邵文彬,李永安,于长生,僮威,苏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