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医学会学报”在“国际期刊”上的启示_美国医学会杂志论文

“美国医学会学报”在“国际期刊”上的启示_美国医学会杂志论文

国际大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启示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启示录论文,医学会论文,杂志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医学会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创办于1883年7月14日,为国际四大著名医学周刊之一,迄今已有近120年的创办史,目前有19个在全世界各地发行的“国际版本”(International Edition),总发行量近40万册,有“国际大刊”的美誉。笔者最近浏览其不同年代的版本及有关文章,想到中国科技期刊界近一两年来,有许多人撰文提出“创办精品期刊,走向世界”,遂将浏览偶感记下来,权当“启示录”,以飨编辑同人。

一、别开町畦,封面体现着读者意识

文学作品中常有一见钟情的故事,不过,这似乎与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又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可是,当笔者翻阅《美国医学会杂志》时,却感到其主编恰恰巧妙地将造成“一见钟情”心态产生的手段用在了编辑出版科技期刊上。期刊封面有“一宅之门”的比喻法,读者一卷在握,第一视觉若有好感,若有爱不释手的感觉,又有谁敢断定没有今后的“百年之好”呢?《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主编们就是因有这种读者意识,多年来绞尽脑汁地设计着每一期的封面。其目前的每一期封面,都是一幅精心挑选而定的世界名画,而且还要配以文笔轻松、言辞十分讲究的“封面故事”,让读者无论是见到哪一期,都会有赏心悦目的感觉。屈指一算,《美国医学会杂志》采用彩色艺术封面已有38年的历史了,采用10年之后,当时负责封面的编辑Dr.Southgate开始为其写“封面故事”。她在后来当副总编辑期间还坚持每年写近15篇的封面故事,而且还要求每期的封面要与发表内容,或医生、或医学、或人类健康等有关。由此可见,她对封面是何等的重视,其重视的根本原因还是缘于读者意识。这也是《美国医学会杂志》创办百余年来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所在。从前往后,再提一点,这家百年老刊每期的最后一页上,还有一个不到半页的栏目叫“JAMA Journal club”(杂志俱乐部)。这个栏目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提示着每一期应重点阅读及引起重视的文章,颇具特色。它似与前面的封面遥相呼应,又是主编们在封面设计上心中想着读者的一个佐证,一个最好的诠释。

中国的科技期刊封面长年不更换者有之,每年更换一次者居多,但真正在封面上做文章者很少,至于去给封面写故事的,笔者孤陋寡闻,大概偌大个中国还没有吧!许多主编们还没意识到对于期刊来说,开卷之前的第一感觉是多么重要,封面在迅速拉近期刊与读者距离方面起着怎样不可取代的作用。笔者撰写此稿之前还听到某学报主编有这样的议论:“发什么艺术名画,又不是文艺刊物,不严肃!”由此足见其读者意识的欠缺。中国人欲读科技期刊,顿收笑容,焚香净手,正襟危坐,正颜厉色者“多乎哉”?其实也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言盘中的茴香豆那样——“不多也”。

二、别具一格,栏目设置得丰富多彩

打开内文,粗略一数,《美国医学会杂志》的栏目设置多达近70个,如“文学与医学”(Literature and Medicine)、“诗歌与医学”(Poetry and Medicine)、“医学新闻”(Medical News and Perspectives),“封面故事”(The Cover)、“心灵一角”(A piece of mymind)、“住院医生论坛”(Resident Forum)、 “问答”(Questions and Answers)、“信函”(Letters)、 “摘要”(Abstract)、“讣告”(Obituary)、“书评”(Books)等等。不定期设置的栏目有“法律与医学”(Law and Medicine)、“照片短论”(Photo/Essay)、 “来信”(Letter From)、“自由专访”(At Large)、 “来自法律顾问办公室的报告”(From The office of General counsel)、“国会技术评价办公室报告”(From The Congressional 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 “来自疾病控制中心的报告”(From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NIH(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会议动态”(AMA Insights)、“医学继续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JAMA 100年前”(JAMA 100 Years Ago)等等。《美国医学会杂志》虽然栏目众多,但从目次页上可以看出,还是重点十分突出,有着严肃、明确的办刊目标。着深色的栏目每期能占40~50页左右。这些栏目中无插页广告,栏目设计醒目固定,文章作题讲究,所发表的多为世界医学界一流水平的文章。有些内容可能是全球医学界的聚焦点。这类栏目有“临床研究”(clinicalinvestigation)、“短篇报告”(Brief report)、“病例报告”(case report)、“编辑述评”(editorials)、“特讯”(special communication)等等。重中之重的栏目是“论著”(original contribution)。这里发表的是每年从全球5000余篇来稿中精选出的仅占其10%~15%的,具有高科研水平,高学术价值,甚至是出自在全球范围内高知名度医学专家之手的文章。也可以说这个栏目的内容是其编辑们每期撑门面的代表作。除此之外,《美国医学会杂志》还有其刊外之栏“脉搏”(pulse),专门发表在医学院校就读学生的专访、写作以及艺术创作等方面的来稿,从每年的9月开始,每月1期,出至第二年5月停,有增刊性质,但从读者、作者、内容等来看更有刊外之栏的意味。

《美国医学会杂志》设置如此多的栏目,在写作风格上也并非千篇一律,千人一腔,而是根据栏目内容风格各异,有“学究”式的,有“散文随笔”式的,有“讲稿”式的,有“政策公文”式的,有“学子试笔”式的,有“学者怀旧”式的,有“问答”式的,有“通讯报道”式的。不过,所有的文章都同医学有关。如“诗歌与医学”栏目刊载的是与医学有关的诗歌。“脉搏”实际上是在把握着在医学院校就读学生的“脉搏”。“心灵一角”是发表学医、就医、医生与患者间如何交流以及建立友谊等生活小片断方面的文章,虽有很浓的文学味,却又离不开医学的范围。“来信”是介绍全球各地的医疗信息等。“自由专访”又是在发表对医学界重要人物、重大医学研究所取得成果进行专访的文章。“JAMA 100年前”是让读者看到百年之前发表的,至今对读者还有阅读与参考价值的医学文章。另外,《美国医学会杂志》在配备编辑上还考虑到了栏目的文学色彩和艺术欣赏感觉,如其“人文医学组”除1人外,其余都是学文学的。“医学新闻组”6名编辑中有5名有文学背景。另外,他们还配有专职艺术编辑(art editor)。所以说,其文学艺术韵味确实是在通过栏目设置有所体现。总之,《美国医学会杂志》的长于栏目设计,精于栏目内容编排,已经在全球科技期刊界形成共识,其别具慧眼之处便是贴近现实,贴近读者,一扫科技期刊枯燥乏味的风格,在增强可读性、知识性、资料性、趣味性的同时,也在打造自己别于他刊,在世界科技期刊中独树一帜的形象。

中国的科技期刊与之相比不是有美中不足的问题,而是“美”在何方的问题。许多期刊栏目设置引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或栏目设置了,不言其内容,仅从文笔上看仍是“虽千家所出,却似一人所为”。一般来说,一家期刊设置三五个栏目者居多,栏目设置视稿件情况时有时无者亦有之。另外,“目次”两字之下,一行行,一排排,论文题目一贯到底者也大有“人”在。这是期刊吗?不太像!倒是很像大会一散,把参会人员送来的文章汇总在一起出版的,要多少文章有多少文章,要多么厚有多么厚的论文集。行文至此,笔者有言,科技期刊也不一定翻开一看皆学术论文,也需要让读者摆脱沉闷学术气氛的抑制,阅读还有个心理间歇和心理调节问题呢!读科技期刊也应读出美的韵味,也应该有美的享受。《美国医学会杂志》在这一点上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山之石,能攻玉者,何故不取?

三、别有慧心,编辑笔墨不闲见真功

《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主编,虽易换多人,但无论谁来出任,皆对下属人员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编辑要逐步成为编著兼能、文理兼优的“通才”,要动笔写稿子。在这一点上,主编们都是以身示范,以身作则的。如前面提到的Dr.Southgate,担任13年的副总编辑期间写的封面故事少则150余篇,多则近180篇(无从详细统计)。因此,写作无疑成为其期刊编辑的“必修功”。许多负责某一栏目的编辑其实也是那一栏目的主要撰稿人。如“医学新闻”,负责这个栏目的编辑不能坐等自然来稿,而是要亲自奔走采访,撰写一些涉及全球性的重大医学研究成果、产生社会影响的医疗事件以及国内外学术会议活动方面的文章。其栏目编辑有闻风而动的良好习惯。他们意识到只有“动身迅速前往,动笔即刻成文”,才能让自己在周刊上负责的栏目“新闻周周常新”,赢得全球读者的青睐。又如“编辑述评”,这是其所发文章的集中评述。《美国医学会杂志》为周刊,每周要开两次审稿会,参与者各抒己见,直言不讳,有时形成一个个讨论的焦点。审稿会是编辑们耗时最多、投入精力最集中的会。因此,这个栏目的文章谁写就可想而知了。这是其目次页上着深色的栏目,文章是专家不能代笔,读者不知详情,惟有编辑才能道出其原委,有资格“说三道四”。另外,再谈谈前面提到的“封面故事”写作,选定了哪幅名画做封面,就像定了一篇“命题作文”,编辑必须精于构思,反复琢磨,查阅资料,才能完成这“门面”上的文章。笔者曾设想,若把《美国医学会杂志》从1974年12月16日那一期始发表的“封面故事”,一直汇总至今,将出版一部高水平的散文集。这可以说都是编辑们辛勤笔耕,颇见真功的心血结晶之展示。再如“信函”,这个栏目在发表来函和作者对一些质疑等解释的同时,还要发一些短篇报道。短篇报道肯定是《美国医学会杂志》在西海岸的副总编,也就是这个栏目主要负责人执笔了。综上所述,《美国医学会杂志》的编辑们笔上无功夫是胜任不了工作的。

中国科技期刊主编们对编辑动笔或无要求,或要求十分宽松,不讲编辑要“编著兼能”,不讲编辑要“文理兼优”。实际上当今科技事业的飞速发展对科技期刊编辑提出的要求就是要“编著兼能”、“文理兼优”。原子物理学家奥尔德海姆曾说:“在本世纪初原子物理出现了很大的突破,是惊心动魄的,但这样的历史是不可能被文学家和历史学家所记录的。他们是不懂的。因此,虽然是惊天动地的原子能的突破,但文学和历史是无能为力的,这就是悲哀……”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缺憾的根本原因是科技期刊编辑“懂得的”因文学水平有限,不能生动、形象、具体地把这一科技史上的重大事件记录下来,而“不懂的”却又无法去写。因此,这一任务应该是不可推辞地落在科技期刊编辑身上。当今时代更需要《美国医学会杂志》主编们要求的编辑人才。可是,中国科技期刊编辑行列中有许多人还是用稿靠收发,审稿靠专家,印刷靠厂家的“三靠编辑”。有的编辑是一年也不为本刊或他刊写一篇稿子,甚至是多年不动笔。不动笔还有理由:“我全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啦!”殊不知,搪塞之辞是说明不了问题的,是无力而又苍白的,一个编辑每天忙于笔耕是不可能的。但时有文章问世才能慢慢地提高写作水平,同时也提高了编辑水平。“为人作嫁”实际上首先应该是你自己有这个本事。自己还做不成衣裳呢,又怎么能替新娘做好要求甚高的嫁妆呢?说得直白了,笔者认为应该向《美国医学会杂志》的编辑们学习,写不好是编不好的,编不好还不断送了刊物?中国的大编辑家们有些同时也是文学大师,如鲁迅和茅盾就能引起我们许多思考,一个是“著而优则编”,一个是“编而优则著”。

四、另辟蹊径,发行上亦有着意安排

一家科技期刊的发行工作直接关系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美国医学会杂志》虽然每年的广告收入高达2000万美元,但其主编们仍然十分注重期刊的发行工作,抓得灵活,抓得到位,抓得有实效,因此,每年的发行收入也在400万美元之上。为了搞好发行,根据实际情况,这家期刊实行了发行方式、版本及定价“三三制”。具体说是在发行方式上有三种,一是读者来订阅,二是单行本销售,三是免费赠送,也就是“买”、“卖”、“赔”的发行方式,但免费赠送的关键所在是无孔不入地去宣传期刊的形象,为期刊做广告,上至政府官员、世界著名学者,下至一般医生,就学医学院校的学生以及患者。这实际上是为促“买”促“卖”打下基础,铺平道路。为了发行,迎合读者、订户的心理,主编们在版本上也有一番苦心。版本也有三种,一是国际版本(international edition),二是普通版本(normal edition),三是超厚版本(heavy edition)。为了节约印刷邮寄费用,发行到世界各地的国际版本有纸张薄、页码少、无广告、印数准的特点;面对国内读者订户30余万的普通版本则是印刷精良,出现了大量的国内广告;直对与广告有关的大公司、厂家、团体组织的超厚版本则印有大量的、超出实质性内容的、占比重十分大的广告。《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主编们深知世界各地的读者无疑是重学术质量,国内一般读者是广告文章兼顾,公司、厂家等肯定是重广告内容、广告宣传等。所以,三个版本都有其发行方向,都在发行上赢得了广大读者。在期刊定价上,《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主编们也掌握得非常灵活,也基本上是三种,即在美国医学院校就读的学生、住院医生及美国医学会会员是48美元和75美元的低档次购买价格,这其中既体现了照顾读者又体现了对25万之多会员的优惠。第二种是对一般的订户,为中等水平的,定价145美元。第三种是对机关、单位和团体的,定价高达245美元。第三种是前面提到的48美元的5倍以上,如此定价的根本原因是稳定订户, 考虑订户收入水平及个人与集体承受能力上的差异。

《美国医学会杂志》在发行上的三种方式、三个版本、三种定价的做法确实值得我们借鉴。中国的科技期刊的主编们着实在这方面下工夫的人是凤毛麟角,一家期刊是一个版本、一个定价、一个发行方式绝对是普遍现象,殊不知,没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是不可能有如何如何大的社会效益的,所编刊物发行不出去,锁在编辑部的库房里,除了负经济效益还会有什么?中国的科技期刊从上个世纪到这个世纪办了几十年,发行十几本的,以“几十年对十几本”的也大有“人”在。如此这般,连家门也出不去,“走向世界”的口号也就只能起温暖人心的作用了。笔者研究了《美国医学会杂志》的版本、定价以及对待发行的态度之文章介绍后,认为“谋事者图成,当如是矣”。

文至结尾处,笔者有一语还必须道明,那就是《美国医学会杂志》也并非十全十美,不是微瑕不存的白玉,例如所发文章有的长达13页之多,甚至连参考文献也能占到3页,这就很失科技期刊首先要遵循的“简练”与“规范”的原则了。又例如,《美国医学会杂志》也出现过发“讣告”把活着的美国医学会会员打入死亡黑名单的笑话。还有许多,笔者无意一一而述。总之,如此种种,不严肃认真的现象,确为不可取之处。笔者认为,研究《美国医学会杂志》,还是前面提到的那个意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标签:;  ;  ;  ;  ;  

“美国医学会学报”在“国际期刊”上的启示_美国医学会杂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