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日记的妙用论文_王雪梅

流动日记的妙用论文_王雪梅

习作难教,令多少老师“白首骚更短”,更令无数学生觉得它难学。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对这套教材中的习作教学进行了一番深入的研究,发现比起之前的教材,统编版教材在习作上自成体系。习作所涉及的观察、想象、修改等基本能力,在每个年级应重点培养哪些项,都有明确的要求。

有了一、二年级打下写作句子、片段的扎实基础。一进入三年级学写日记,我就将多年教学习作的经验与日记的写作紧密结合起来,将三年级的习作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并通过“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落到实处。以“观察”为训练重点,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打好观察的底子,使他们的习作能力获得提升,形成突破,做到叶圣陶先生所强调的:提高习作水平,需要多练习。我结合班级实际情况,从流动日记入手,培养习作的能力。

一、精心分组

班上有五十二名同学,我首先精心挑选出十三名习作能力强的同学,以他们为组长,将同学们分成十三个四人小组,组成流动日记的写作小组。小组成员中既要考虑习作水平的高低,也要参考习作风格的差异,更要兼顾性别的平衡。只有这样,小组成员才能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组长作为领头羊,每周一写流动日记。小组成员开会讨论,排出周二至周四写作的同学。最后将名单工整地写在我准备的统一的日记本的封面上,这样一来,我一看封面,就知道所阅的日记是谁的作品。

二、紧抓教材,利用流动日记落实习作训练重点

统编版教材将三年级上册习作教学的训练重点定为“观察”。我紧紧依托教材,在教学课文时,让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周围事物的,如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时,让学生明白了观察时要用眼睛看,可以用耳朵听,用鼻子嗅,用手去触摸,用脚去踩一踩……彼时,校园里的桂花开得正盛。学生们用刚刚学到的观察方法,来到校园里的桂花树下,和树与花进行了一次亲密的接触。那一周的流动日记就写自己观察到的桂花。每天我会针对他们所写日记的内容,挑选出三篇佳作,肯定优点,修改不足之处。再挑出问题最多的一篇习作,教给他们修改的一些方法。每天这样指导,他们也会每天再去观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站在树下抬头张望一番,再爬到楼上,站在高处眺望,一番比较,他们便明白了观察点的不同,呈现在眼前的风景也会不同。他们笔下的桂花也就有了变化。

“观察”能力是习作的根本能力之一。为了强化、提升这种能力,我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训练。

柚子是一种常见的水果,我们班的学生几乎每家都种了它。深秋时节,柚子熟了。不时有学生带来圆滚滚、胖乎乎的柚子,想要和同学分享。这时,我会把柚子摆在讲桌上,让学生课间来观察。他们会三五成群来抱着柚子,嗅它,兴奋地猜它的味道,或者把柚子当做玩具,抛来抛去。在学生们深深地期盼中,我们挑在周一,用上一节课,剖开柚子,每人分上一小牙,细细品尝。调皮的男生们总会争着把柚子皮当着帽子戴一戴,并扮上几个鬼脸,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小的柚子为学生们带来了很多的快乐!于是,这一周的流动日记里,会有一篇篇让人忍俊不止的好文章。

风景如画的校园里,冬有梅花;春有海棠花、桃花、梨花、杏花;夏有玫瑰、杏子、李子、桃子来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在这个润物于无声的过程中,学生们渐渐地学会了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提笔有了可写的内容。他们用手中的笔记下了看见的景,经历的事,喜欢的人……

如法炮制,三年级下册时仍然紧扣教材,利用流动日记训练习作教学重点——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以课外阅读促进流动日记的写作质量

统编版教材非常重视课外书的阅读,也重视语言的积累。我将读课外书、做读书笔记、写流动日记紧紧结合。

每天都要求学生至少读半个小时的课外书,将好词佳句积累下来。每周一交一篇读书笔记。注明所读书目,所读章节。老师检查后,挑选出优秀的作品与学生交流、评论。

学生一旦在流动日记中恰当地运用了所积累的语言材料,我就会及时地加以肯定、鼓励。逐渐地,他们就能有意识地运用自己的积累材料。再读课外书时,就不是一味地注意情节和结局,而能有针对性地关注心理活动、动作、语言,事物的外形、色彩描写……

这样,阅读与写流动日记就形成了一个训练提升习作能力的网。

四、及时反馈,有效调动写流动日记的积极性

为了避免学生将写日记变成记流水账,草草应付了事。从开始写流动日记起,我就明确宣布从每天的十三篇日记中,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在文章的开头画一颗虎头,喻为“虎虎生威”,再将这篇日记复印出来,放在教室里专门的书箱里,供同学们课余阅读、借鉴。每月小结一次,获虎头最多的七个小组,每名成员获神秘礼物一份。为了给他们惊喜,调动起写作的积极性,我每月都会为他们精心准备礼物。有时是一支造型独特的钢笔,有时是一个萌得令他们爱不释手的小笔记本,有时是一颗足以称为艺术品的棒棒糖……

到了学期末,我会将平时复印出来的作品收集起来,按日期装订成册,再做上精美的封面,便成了记录学生们成长足迹的作品集——《虎虎生威的我》。

为了获得更多的神秘礼物,为了作品被收录的荣誉,学生们对待日记都分外认真。每天早晨,四人一组聚在一起,作者认真地读,听者用心地听,然后叽叽咕咕地讨论一番,再由组长执笔,认认真真地将日记加以修改、润色。这一场面,已经成了我们班的一道风景。经过一年多的锤炼,他们已经能够纯熟地把一篇文章修改得用词准确,修辞恰当,细节生动,结构完整。

通过这一年多写流动日记的锻炼,学生们现在提起笔来,就能流畅地写出他们身边发生的事,表达出他们的真情实感。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再觉得作文难写!

论文作者:王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  ;  ;  ;  ;  ;  ;  ;  

流动日记的妙用论文_王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