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健身活动与积极情绪关系的探讨论文_王乐同

老年人健身活动与积极情绪关系的探讨论文_王乐同

王乐同(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 301617)

摘要:对有关老年人健身活动与积极情绪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和讨论,在介绍、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简述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包括:健身活动与积极情绪的关系;产生情绪效益的健身活动的类型。

关键词:老年人,健身活动,锻炼,积极情绪,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8-207-01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更是心理学从业者的重点研究方向。尽管学者们对“心理健康”这一概念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但情绪维度是 公认的心理健康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研究老年人的积极情绪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和价值。这里的“积极情绪”主要是个体受外界的刺激或事件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

在众多促进身心健康的方法当中,许多老年人选择参与到简单易行、经济有效的健身活动中来。身体活动或锻炼对积极情绪的影响和已经被很多学者证实,这也是锻炼-心理健康关系中被涉及最多、内容最丰富、方法最成熟的研究领域。

1 健身活动与积极情绪

关于积极情绪的界定种类繁多,但普遍使用的术语包括:运动当中产生的流畅心理状态、运动产生的愉悦感、主观幸福感、运动当中产生的乐趣、运动当中产生的高峰体验等。

陈爱国通过对相关人口统计学的变量的影响进行控制,发现体育锻炼参与水平与幸福感和孤独感水平呈现显著性相关,体育锻炼参与水平与幸福感水平呈正相关,与孤独感水平呈负相关。孤独感对于体育锻炼改善老年人幸福感水平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1]。

杨波,张亚峰在对老年人整体自尊与心理幸福感的研究中得出结论,在老年人整体自尊与幸福感之间,体育锻炼起到了调节作用,体育锻炼通过人口学变量间接促进了老年人幸福感水平的提高[2]。

赫秋菊经研究发现,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相比,其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出许多;参加体育锻炼5年及以上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比5年以下的老年人要好;参加体育锻炼每周5次及以上的老年人其心理健康水平显著要好于每周锻炼5次以下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每次锻炼不足30分钟的老年人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不如每次锻炼30分钟及以上的老年人[3]。

2 产生情绪效益的健身活动/锻炼类型及特征

不是所有健身活动和锻炼都能产生情绪效益,只有科学的健身活动和锻炼才能与适当的心理效益相联系。对于不同的个体,选择怎样的活动能使情绪效益最大化,这是需要心理学工作者们回答的严肃问题。

2.1 有氧运动或有节奏的腹式呼吸运动

大量的研报告,有氧锻炼有助于情绪状态的改善。但直接考察是有氧锻炼而不是其他类型的锻炼引起情绪效益的研究目前还很少。又有研究报告有氧锻炼以外的锻炼方式也可改善情绪状态。可见,不管是有氧锻炼方式还是无氧锻炼方式,对改善情绪似乎同样有效。有人根据对瑜伽、太极拳、散步、低负荷功率自行车改善情绪的效果的研究,提出引起情绪改善的因素也许不在于有氧锻炼,而是在于跟锻炼紧密联系的呼吸方式的改变。

2.2 回避竞争

回避(跟他人或自己)竞争的活动可获得令人满意的心境效益、降低应激水平、增加成就感和强健体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理由如下:(1)回避竞争的活动可以不受失败带来的消极心理效应影响。失败可以破坏积极的心境状态(如愉快和精力感)、自我效能、成就感、能力感、自豪感和控制感,并且与应激和消极的心境状态相联系。(2)有竞争的活动会导致过度训练。过度训练导致心理疲劳,严重时出现心理耗竭。有研究表明,有竞争的活动或锻炼似乎是不能改善情绪状态的。

2.3 封闭式、可预测的、时间和空间上可以确定的活动

封闭式的活动会给人提供一个独处、冥想、思考和退缩的机会,使人从他周围的世界返回到他自己的内心世界。也许是锻炼过程中体验到的平静感,使参与者锻炼后感觉良好。锻炼者选择封闭式的活动是由于这种方式可预测、可单独锻炼以及不必考虑锻炼情景。这种锻炼方式可产生情绪效应也许是因为:它给参与者提供了尽情想象、思考问题、体验问题情境下的情绪的机会。参与者可事先确定活动计划,而活动中可以进行自由联想。

2.4 有节奏重复性运动

这类活动不需要太多的注意,锻炼中参与者的思想是自由的和随意的。这种活动的单调性又很容易引发锻炼者的回顾性或创造性思考。而这种单调重复性的动作,也可能促进参与者的脑力恢复,从而有利于锻炼者的情绪健康。

老年人的健身活动主要集中于有氧运动或有节奏的腹式呼吸运动、回避竞争的、有节奏重复性运动上。这些运动安全性较高,难度低,对场地要求不高,是适合老年人的活动方式。

陈超对参与空竹锻炼的老年人进行研究分析,发现空竹运动独特的趣味性和技巧性等特点,以及长期且规律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参与者在身体层面得到锻炼,还增加了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增强了老年人对生活的信心,有效改善了老年人的睡眠质量,进而提高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4]。

东北秧歌锻炼能够促进老年锻炼者的心理健康。表现为对整体自尊和身体自尊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人的心境状态,即缓解紧张、愤怒、疲劳、抑郁等消极心境,提升精力感[5]。

3 讨论及建议

总得来讲,健身活动和体育锻炼分别通过直接影响、中介或调解作用等路径影响老年人的积极情绪,活动强度的大小影响心理效益的多少。由于老年人存在健身强度低、专业性低等方面的原因,积极情绪主要表现在自尊、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等方面,而较少出现流畅状态、高峰体验等。

体育锻炼和积极情绪有相互作用,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积极情绪,积极情绪也能够促使人们参加到体育运动当中去。体育锻炼能增加积极情绪、减少情绪失调。

已有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慢跑、游泳等传统活动项目上,下一步的研究应该着重放在开放性项目上,例如:下棋、钓鱼、广场舞等。其次,身体活动的概念包括职业活动、家务劳动等,这一部分与健身锻炼一样,也能带来情绪效益。然而,未来在进行以上提及的研究时,更要注重实验的设计,控制无关变量,并且充分考虑此类活动带来的文化、社会背景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爱国,殷恒婵,颜军.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幸福感的关系-孤独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1):135-139.

[2]杨波,张亚峰.体育锻炼对老年人整体自尊与心理幸福感的影响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7):70-73.

[3]赫秋菊.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效益促成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2):99-101.

[4]陈超.空竹锻炼对老年人高密度脂蛋白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8):67-70.

[5]徐涛,毛志雄.东北秧歌锻炼与老年人自尊、生活满意感和心境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10):82-87.

论文作者:王乐同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2

标签:;  ;  ;  ;  ;  ;  ;  ;  

老年人健身活动与积极情绪关系的探讨论文_王乐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