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论文_江燕君 罗 婷 李 勤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论文_江燕君 罗 婷 李 勤

江燕君 罗 婷 李 勤(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208-01【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与高血压降压疗效的关系。方法15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护理干预组争对照组,干预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压达标率。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分析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合理用药、保持良好心态、动态监测血压等。结果干预组80例,血压达标57例,达标率71.2%;对照组76例,血压达标39例,达标率51.3%。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干预;血压达标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者数超过1.6亿。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者数约增加7000万人。但人们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处于较低水平。高血压病不但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还给国家、家庭和个人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研究显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高血压防治应与控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相结合。近年来,结合笔者的实践,对来我中心治疗的患者和体检中发现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自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对在我中心进行健康体检或就诊的患者,按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中的血压测量方法,给患者测量血压,以WHO高血压诊断标准,选出确诊高血压病并同意接受观察的患者。共入选并完成1年随访的高血压病患者156例,其中男97例,女59例,年龄33—72岁(平均46岁),分成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组80例,对照组76例。两组间年龄、性别、吸烟、超重、合并糖尿病、高脂m症、心脑血管病史构成比无差异。两组患者的降压药物治疗由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

干预组在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人选时血压分级及随访末期用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血压达标标准 普通高血压患者<140/90mm-Hg;伴有冠心病、肾病、糖尿病的患者<130/80mmHg。1.3观察指标及随访 所有患者连续门诊随访至1年,观察分组后1年时的血压达标率。2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措施包括在我中心每月定期举行专题讲座,给患者免费派发高血压防治宣传资料,有方向、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高血压宣传教育。

同时利用门诊复诊和电话随访的形式对患者进行个性化追踪指导,与其家属合作,对他们进行多方式干预。

建档分析每位患者是否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建议(药物和非药物),定期记录患者的饮食、睡眠、运动、血压及用药等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2.1认识干预耐心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包括高血压相关知识,如常见症状、发展结果、治疗原则、预防措施、血压监测方法、坚持服药的重要性;精神过度紧张、肥胖、吸烟、酗酒、高钠饮食等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生活调节在高血压的治疗、预防中的作用。告知患者安全用药知识,必须遵医嘱用药,不能擅自改药、停药,以免发生不良后果,让患者熟悉药物名称、药物作用、使用方法及毒副作用。对老年患者,反复提醒服药时间、剂量、方法,并指导家属协助患者服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乐意接受治疗和护理干预。2.2运动干预对患者讲解适量运动对高血压的好处。运动的原则是适最有度、有序、有恒。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指导患者选择运动种类、强度、频率。最好是每天步行3km,时问在30min以上,每周5次以上,或选择慢跑、打太极拳、练气功等。

锻炼以有氧运动为主,开始运动量小,以后逐渐增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运动强度维持在本人可以承受的中等强度以下,运动时的心率是最大心率的60%一85%,没有出现不舒适为宜(最大心率=170一年龄)。控制体重,防止肥胖。2.3饮食干预高盐饮食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要控制钠盐的摄入,强调低盐低脂饮食,将食盐量控制在5g/d以下。不吃含脂肪较多的动物内脏、肥肉、糖果、点心等,降低饮食摄取的总热量;多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如海带、菠菜、香菇、芹菜、木耳等;食用药膳桃仁粥、芹菜粥、决明子粥及清炖甲鱼、素烧冬瓜、炒豆芽等,以降脂降压;嗜烟、酒者应戒烟限酒,每天饮酒精量以不超过25g为宜。2.4心理干预高血压病是身心疾病,当机体受到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时,可引起情绪激动,使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增高。帮助患者分析造成心理紧张的因素,指出心理紧张与血压的关系,并做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特别是对易激动、性情暴躁的患者,提高其应激能力,指导患者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遇事要沉着冷静,当有较大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如向朋友、亲人倾诉,与他人交谈等,以保持血压平稳。2.5生活起居干预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使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可降低血压。在睡前避免过多活动及参与可引起兴奋的事情;按时就寝及起床;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其受到干扰,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强光和噪音;睡前饮用少许温热牛奶,可增强睡眠质量;尽量避免长期服用安眠药。2.6护理干预措施的落实的监控在随访结束时。对患者以下项目进行“是,否”问卷调查(按时服药,坚持运动,坚持饮食控制,听从医师用药建议,自行调整用药或剂量,焦虑抑郁),并与对照组资料进行对比,以确定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3.结果随访1年时干预组达标率7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达标率(51.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按照血压分级进行亚组分析,显示干预组3个亚组的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但仅1级高血压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讨论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受神经、体液的调节和体内外环境的影响,与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有研究显示,长期单纯的药物治疗虽然能降低血压,但是还应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才能达到平稳有效降压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护理干预是指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有关疾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高血压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全面认识,纠正不良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保障患者坚持按医嘱、科学治疗,从而使高血压的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本研究对80例患者的护理干预,发现干预组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及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明显增强。

最终在两组问药物治疗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干预组血压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可见,系统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分析本组资料,干预组中按时服药、饮食控制、听从医嘱而不自行调整用药可能是在本研究干预组中达标率更高的主要因素。

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整体高血压患者及高血压病1级患者中护理干预有利于血压的控制,然而在高血压病2级及高血压病3级患者中护理干预组并未显示优于对照组的血压达标率。提示随高血压级别的升高,护理干预对血压控制的影响逐渐下降。我们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有三点:(1)血压级别较高的高血压病患者往往年龄较大、病程较长,并发症或伴随病较多,如合并冠心病、肾病、糖尿病等,这些因素的并存影响了血压的控制。(2)本研究纳入的是参加体检的人群(对照组),他们对健康的相关知识关注度较高,尤其是高危患者,自身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争取知识,采取了类似护理干预的措施,从而对本研究结果产生影响。(3)本研究病例数偏少。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从整体来讲,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有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对早期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早期的护理干预更有利于血压的控制。

参考文献[1]马桂芬,罗薇,张华平,对高血压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3):421—422.[2]纪萌健。高血压患者的护理f预[J].青岛医药卫生,2008,40(3): 235—236.[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杂志,2000, 8(2):103.[4]牟建军.高血压病诊断治疗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7.[5]孙宁玲.中国西北四省原发性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中华流行病杂志,2003, 24(12):1090-1092.

论文作者:江燕君 罗 婷 李 勤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9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论文_江燕君 罗 婷 李 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