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支出审计“十大线索”_发票号码论文

另类支出审计“十大线索”_发票号码论文

变通开支审计“十类线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开支论文,线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所称变通开支审计,专指账面反映的经济活动真伪性审计,通俗讲就是审查财务凭证中反映的经费开支与实际资金去向是否相符。今年全军上下以“四查四治”为抓手,开展财务大清查活动,经费开支真伪性无疑是“重中之重”。笔者结合近年来审计经验和财务大清查实践,梳理出10类33条变通开支审计线索。

      1.从“资金流向”找线索。存在3种情况:一是发票单位与汇款单位不一致。即结算报销发票单位,与前期借款时资金汇出单位不一致,所还非所借,这种情况在驻训演习等跨时较长的活动中出现概率较大。二是支票(汇票)存根与实际去向不一致。即所谓的“空头支票”,在不准背书的情况下,将银行对账单中经费支出的收款单位与支票(汇票)存根留存单位核对,如有不一致开支,则存在变通嫌疑。三是集中转账、资金去向“聚堆”。某一部门或整个单位,都集中往一家供货商转账,这家供货商无所不卖,包揽相当量业务,如此需深入核实,存搭车走账嫌疑。

      2.从“领导审批”找线索。存在3种情况:一是“隔着锅台上炕”越级审批。不按规定权限逐级审批,而是越过部门领导,直接由分管领导,或者越过部门、分管领导直接由主要领导审批,有明显控制“知情范围”迹象,需重点关注核实。二是“贴近权限上限”规避审批。比如,某单位部门领导审批权限是3000元,从账面看所发生的经济业务2800元至2900元的居多、占比大,如果这些经济业务类似、所购物资近似,更需重点关注,疑有虚假成分。三是“撒胡椒面式的”分散审批。无上述规避审批之嫌,但从投向投量、购物品类、保障部位等因素看,零散琐碎,东淋西洒,毫无“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踪影,需深入剖析业务真实性。

      3.从“开支内容”找线索。存在4种情况:一是看所购物资是否符合供货商经营范围。比如,在五金建材供货商制作宣传板,在电子经销部购食品,等等,类似情况均存在代购变通行为。二是梳理同一供货商多笔开支看有无特殊情况。单笔开支无法判定是否符合经营范围,但多笔开支相互佐证就会发现纰漏。比如,梳理在某经销部所购物资,发现多是沙子、水泥、白灰等建材,唯有一笔办公用纸开支,类似情况变通嫌疑较大。三是看购物数量是否符合实际。运用“大数据”理念和技术,分析经济活动真伪性,找到审计重点,倒逼检讨认账。比如,以旅一级单位为例,一个年度内军事训练费购强光手电3000余个,车辆装备维修管理费购扳手7000余个,人均多达几个甚至几十个,则必有器材管理不善或变通问题。四是看购物单价是否合理。统计数量需做大量工作,而看价格则一目了然,也极易取得审计成果。比如,购麻袋单价50元许,购书立单价200元许,这类物资价格很稳定,麻袋6元至8元,书立10元左右,上述情况明显有变通行为。

      4.从“特殊采购”找线索。存在4种情况:一是不落实集中采购。从整个单位看集中采购制度落实严格彻底,但某一部门或某项开支存有“特例”,具备集采条件却有意零采,则容易发生变通。二是非驻地采购。在非驻地采购通用物资,比如,驻沈阳部队到北京采购办公用品,驻长春部队到秦皇岛购置修车配件,类似情况均存变通之嫌。三是重复采购。包括上下级重复采购、不同部门间重复采购、同一部门不同时段重复采购等情形,对此,要多家对光印证,查线索,找破绽,进而判定哪方行之变通。四是高档场所采购。多是在高档场所购奢侈品,分散成“额小量大”的普通商品发票取代报销。比如,在卓展、远大等高档场所开具办公用品、日杂之类发票前来报销,则有变通嫌疑。

      5.从“购物票据”找线索。存在4种情况:一是与税务官网发布信息比对不一致的发票。即通过发票所在地税务官网查验发票信息真伪,重点关注“查无信息”虚开发票、“大头小尾”套开发票、“张冠李戴”混开发票,查清是供货商为偷税漏税所致,还是办事人员有意作弊使然,进而断定审计结果。二是连号发票、颠倒发票、笼统发票。连号发票、颠倒发票,一般为自购自书,或者和供货商串造,表象为发票号码连续抑或时间号码先后颠倒;笼统发票,提供不出购物清单,这类发票变通概率大,需重点核实。三是服务中心、招待所等小远散单位使用的收据。这类收据易取得、难鉴别,是行将变通、转移支付的“重点”。对此,要找规律,求突破,重点关注容易出现破绽的带序列号收据和大额“白条”收据,发现疑点深入核实,再“以点带面”全面审查。四是不同供货商售货清单规格特点一致的发票。发票清单从规格样式,到纸张质地,都完全一致,甚至留着同样的商家地址、联系方式,如此极易存有虚假,需深入核实,问清原委,判定真伪。

      6.从“附加手续”找线索。主要关注3个方面:一是会议集训开支。会议集训一般包括物资器材采购和食宿开支。首先通过查看方案计划、兵力动用请示件等宏观审查真伪,再通过比对组织文件、消费清单等,佐证所购物资、食宿开支是否合理。二是公务接待开支。通过梳理接待清单、食宿开支明细等附件,一看餐厅和住房等要素有无交叉“撞车”现象,二看有无节日期间接待或规律性接待,若发现类似情况需重点核实。三是授课费人工费开支。这类开支,需附身份证明、联系方式等附件,发现疑点后,通过电话核实取证。尤其授课费开支,若注明所在高校等具体单位的,可登陆高校官网等核实真伪详情。

      7.从“签字笔体”找线索。存在4种情况:一是不同供货商销货清单笔迹相同。取得发票时,供货商未填写销货清单,由经办人或找其他人代填,致使笔迹相同,存在变通嫌疑。二是同一人不同场合签字笔迹不同。对比物资领取、集训签到、工资分发等不同场合签字,看同一人笔迹是否一致,有明显差异的,则有虚假变通可能。三是同一笔业务多人签字时笔迹雷同。一笔分发业务需多人签收的,由一人或几人全权代签,笔迹明显相同,则有虚假嫌疑。四是存在描摹仿造痕迹。借助一笔真实分发业务,描摹或复印成多笔分发业务,从签字书写状态或复印签字特征,明显能看出端倪漏洞,则存在较大变通开支嫌疑。

      8.从“实地调查”找线索。存在3种情况:一是到接收单位核实物资分发情况。筛选为机关、基层配发的资产或非消耗性物资器材,通过盘点实物,核实账簿、出入库登统计、装备维修记录等,看有无虚假分发、少发多签等问题。二是到建设实地核实建设情况。到现场看有无建设项目,材料用量是否符合实际。比如,账面看有购水泥、油漆用于训练场建设开支,到现场核实发现,无砌水泥、刷油漆场地痕迹,经济活动明显虚假。三是到供货商核实经营范围及购销情况。可根据需要直接到供货商实地查看经营证照、实体物资、销售记录等,看有无虚假采购、购销是否一致,进而判定有无变通开支情况。

      9.从“逻辑矛盾”找线索。存在3种情况:一是物资使用时效矛盾。从季节、气候等因素考虑明显不合理。比如,冬季购沙子水泥整修训练场,夏季购棉窗帘等冬防材料,类似情况均存虚假嫌疑。二是经济活动地点矛盾。比如,部队在距营区千里之外某训练基地执行驻训演习任务,仍舍近求远在原驻地购方砖、水泥等大体量物资,长途跋涉运输,虚假嫌疑较大。三是工作开展时机矛盾。比如,1月份为退役人员制作留念光盘,3月份迎接新兵购置物资器材,等等。老兵走后制作光盘,过前准备新兵物资,工作时机不正常,存有变通嫌疑。

      10.从“实践经验”找线索。存在2种情况:一是业务发生可能性不大的。经济业务稍加分析就会露出端倪,以旅团部队为例,作训部门为卫生队、农副业基地等技术岗位人员分别印制素质认证汇编,而旅团部队类似岗位一岗仅配一两人,各编一套素质认证资料,从时间和财力成本看,都存在虚假嫌疑。二是有明显虚假特征的。合规不合理,经不起分析,如两笔不同业务所购物资品名、数量、单价高度吻合;开支金额大而“整”,如购一批物资5万元、修一道围墙10万元等等,均存变通嫌疑。

标签:;  ;  

另类支出审计“十大线索”_发票号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