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视角在创业研究中的进展_创业论文

社会网络视角在创业研究中的进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角论文,进展论文,社会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2.5: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241(2007)08-0071-06

1 社会网络分析

人们对创业的研究经历了从研究创业者到研究创业活动,从研究个人创业到研究公司创业,从研究创业活动到研究影响创业活动的内外部环境要素的一个过程。对创业进行研究的角度也各不相同,诸如个性理论(personality theories)的角度,经济学理论的角度,文化解释的角度以及伦理背景的角度等。

随着社会网络理论的发展,人们开始从社会网络的角度对创业进行研究。“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是研究社会结构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数学的图形理论(Graph Theory)。它由英国人类学家R·布朗在对结构的关注中首先提出来,随后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数学、统计学、概率论等研究领域被广泛关注,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结构研究范式。在企业研究中,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及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管理学者们也认识到网络分析对企业研究的重大意义。因此,上世纪90年代以后,借助网络分析研究企业问题随即成为企业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如利用社会网络分析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战略联盟、企业成长,以及研究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等。

网络可以理解为一种结构,该结构由不同的事件以及事件与事件之间的联系结合而成。网络的本质是反映事件与事件之间的联系。与其他方法比较,网络分析的意义在于其对“联系”重要性的认识。以对创业者的研究为例,先前的研究关注创业者的个性特征,试图发现具备什么特点的人更容易成为创业者,个性固然对能否成为创业者有影响,但显然并不是具有同样特征的人都去创业,所以后来的创业研究开始关注环境要素。而网络分析认为世界是由网络而不是由个体组成的,网络(或者是关系)对人们在行动选择上的影响要超过人们自身的个性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关系中有不同的行为。当然,人们可能认为是环境因素决定人的行为,这种看法并没有错,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通过环境当中的某些成分与人形成关系而实现的,因此,对环境的认识正是对“联系”的认识,但“联系”这一概念比环境更具体,更便于分析,更重要的是,建立在联系基础上的社会网络分析发展了独特的分析技术,形成了独特的研究方法,这一点是仅仅通过考虑环境因素所难以比拟的,从本质上来看,社会网络分析也是对环境进行更科学和细致的分析,当然其研究的范围要远大于此。

2 创业研究中的社会网络视角

社会网络理论为创业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和方法。早在1979年,Tichy、Tushman和Fombrun就敏锐地指出,社会网络分析对组织研究有重要意义,因为该方法通过关注客体之间的联系而抓住了组织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的结合点。

社会网络分析在创业研究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把创业者的社会网络看作是一种资源,即通常所说的社会资本,把社会网络作为影响创业的一个因素。这种观点源于组织生态学,通过对创业者的网络进行研究,关注社会关系及其结构如何影响创业所需资源的分配,以揭示社会关系对企业创建成功率的影响。正如Mitton在1989年指出的:成功的创业不仅依赖于“你是谁”(who you are),更依赖于“你认识谁”(who you know)。现有的大部分文献即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的。另一方面,社会网络分析作为一种方法,其对关系进行分析的能力有助于人们认识网络的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什么样的结构更有利于人们的创业活动,为人们建立良好的网络关系提供指导。

2.1 作为创业资源的社会网络

创业是创业者从无到有创造一个新企业的过程,也是一个多要素整合互动的过程,这些要素既包括有形的资源如资金、设备、人员等,也包括无形的资源如机会、供销渠道等。研究发现,社会网络对创业资源有重要影响并成为不可缺少的创业要素。

社会网络影响到创业动机。创业动机与很多因素有关,人们的个性特征会使某些人更容易成为创业者,如通过对“inc.500(有限公司)”的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公司所有者创办企业的原因是为了自己做老板;同样,当时的生活状况也会让有些人走上创业之路,如失业导致的经济压力等。而人们所处的社会网络也对创业动机产生重要的影响,Renzulli(2000)等通过对北卡罗莱纳州研究三角园区已有的创业者和想要创业的人的历年资料的研究,发现个人的聊天(discussion)关系网络中的异质性越强,人们创业的可能性越大,因为网络的异质性为成员提供了不同种类的信息,也使得成员容易与不同背景的人建立联系,提高了成员的社会资本;与此相一致,个人的聊天关系网络中亲戚的比例越高,人们创业的可能性越小。Abell(2001)研究发现,与自我雇佣的朋友之间的联系对人们成为自我雇佣者有关系,但与自我雇佣的亲戚之间的联系对人们成为自我雇佣者没有影响。人们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创业者越多,越可能成为创业者的现象可以从心理学上的模仿心理和竞争心理来解释。

社会网络带来了创业机会。Kizner(1991)把创业机会定义为未被满足的需求和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创业机会的识别也就是去发现这种需求和资源,机会的识别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人们的感知能力,同样的机会有人能发现,有人不能发现;机会的识别也伴随着大量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一个人可能具有很强的感知能力,但只靠自己不可能获得所有的信息,这时,人们的社会网络对信息获取的作用便显现出来。如Hills(2003)等发现,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对机会识别至关重要,根据Granovetter(1973)关于弱联系的经典论文,弱联系比强联系更能提供独一无二的信息,因为人们的弱联系比强联系要广泛。Hills等基于调查研究肯定了这一假设,发现有广泛网络联系的创业者比那些单独或联系较少的创业者非常明显地更能发现更多的创业机会。同时,他们还推测,网络关系的性质会影响到机会识别的其他因素,如人们的警觉和创造力等。Koning(1999)提出了一个关于机会识别的社会认知网络,该网络表明创业者通过三项认知活动(信息收集、讨论思考、资源评价)开发有关的机会,创业者经常与网络中的成员积极互动。

社会网络影响创业团队建设。创业者可以是单独的个人,也可能是几个人组成的团队,但自上世纪80年代后,在美国越来越多的企业由创业团队发起成立,人们对创业团队的关注更多在于团队成员的能力互补,而对团队成员的关系结构未予以足够重视。Francis和Sandberg(2000)发现,创业者之间存在朋友关系会有利于创业团队的及时组成,同时,密切的朋友关系会提高成员对决策的参与度,使决策的过程更有效,决策质量更高,并有利于减少决策过程中的情感冲突,同时朋友关系也与以后的团队分裂存在负相关,即减少以后团队分裂的可能性。

社会网络影响到创业的物质资源。拥有一定的物质资源是创立企业的条件之一。Timmons认为,成功的创业活动需要将创业机会、创业团队和创业资源三者做出适当搭配,在取得必要的资源与组成创业团队之后,方开始创业过程。虽然Kim和Aldrich(2003)通过研究发现,个人的财务资源与成为创业者没有显著的关系,但从创业者个体来看,创业者获取资源的能力决定了创业活动能否启动。创业者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决定了可为其所用的资源,与实际创业的人数相比,有更多的人有好的商业创意却不能去实现,因为他们缺少成立企业所必需的资源。Francis和Sandberg(2000)发现,创业团队中存在密切的朋友关系会使创业者在开始创业时投入更多的个人财产。Hansen(1995)等同样发现,创业者通过社会网络可以获取所需的信息和资源。

社会网络直接成为创业的资本。有的研究者认为,社会网络已不仅仅影响到创业的要素,而是直接成为创业的资本。Madsen(2004)认为,社会网络是创业者的社会资本。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存在多方面的联系,尽管人们对“是社会网络形成了社会资本还是社会资本形成了社会网络”没有一致的认识,但对社会资本的研究已经成为创业研究中最大的一个发展领域,人们对此的兴趣增长迅速,以至社会资本成为创业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边燕杰等(2000)认为,企业通过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和社会联系获取稀缺资源的能力是一种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对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经济效益有直接的提升作用。通过对中国五个城市进行的问卷调查,边燕杰(2004)发现,阶级阶层地位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和范围,从而影响其社会网络的大小、网顶高低、网络构成,即影响人们的社会资本质量;职业的科层关联度和市场关联度影响人们社会网络规模、网顶高低、网差大小和网络形成的机制,既前者越高,在职者的社会资本就越高。Collinson(2000)通过对苏格兰小型软件公司研究发现,非正式的网络对交流技术和专业知识起重要作用,创业者通过非正式网络寻求可能的金融支持,廉价的原材料以及潜在的顾客。Smeltzer(1991)对350家创业公司的研究发现,创业者通过强联系可以获得数量更多的信息,但信息的质量与强联系没有关系;创业者需要的顾问(如会计师和律师)数量随着创业准备期的延长而增加;有书面创业计划的创业者获得的信息质量更高,他们也需要更多的顾问。

社会网络对创业绩效的作用。Lerner(1997)等对以色列的妇女创业进行了研究,发现创业者的社会网络联系与企业的盈利显著相关,并且发现创业者与一个网络联系与盈利高度相关,而创业者与多个网络联系对收入有负的影响。Lerner等认为,原因可能是从一个密切联系的网络中获得高度的支持要比从多个不够密切的网络中获得松散的支持更有利。Peng(2004)的研究也发现,血缘网络对私人企业的创建和成长有利。Honig(1998)对牙买加215个小企业的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提高企业的利润有帮助,对企业的成功起重要作用。Hansen(1995)通过对44位创业者的结构化访谈发现,在新企业创立后的第一年里,创业者与之联系的网络规模及网络活动的强度与新企业的成长正相关。Lechner(2003)等发现,创业者通过不同的网络关系实现企业的成长,也即不同的网络关系在公司的不同发展阶段起的作用不同:(1)创业阶段的企业面临着如何得到资源的问题,这时,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和声誉网络对解决资源的问题极为重要;(2)企业成立后,营销网络发挥更大的作用,企业通过实现销售成为真正意义的企业;(3)随着企业的发展,技术问题成为企业的核心问题,企业需要寻找技术伙伴为自己的发展建立稳固的技术基础;(4)企业在此阶段达到了网络能力的极限,如何调整网络结构应对未来的发展成为要解决的问题。

2.2 作为创业活动的网络关系运作

作为既有的资源,社会网络对创业绩效有重要的影响,同样,创业者也应当通过积极的网络活动去创造新的社会资本。结成联盟越来越成为企业经营的手段,通过联盟,企业构建起利益网络。对于创业初期的企业,影响其建立联盟的因素是什么?BarNir(2002)等通过对电子元件产业和医疗器具产业中中小企业的研究发现,企业高管对建立社会网络的偏好、企业高管在社会网络中的活动强度、社会网络中成员的声誉等与企业间结成联盟的数量正相关。Minguzzi(2000)对小企业的经济环境和创业文化之间的关系网络进行了研究,发现创业者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关系运作和从外部学习来刺激其管理和创业文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小企业中,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尤其重要,因为小企业的发展主要通过创业者的经验和非系统、非组织化的模仿来实现。Witt(2004)提出了一个描述创业者网络和创业成功之间关系的模型,认为创业者所在的行业、创业者对战略的看法、创业者的性别以及创业者现有资源的情况影响到创业者的网络活动程度;而网络活动程度又对网络的规模和网络的多样性产生影响,同时创业者的网络能力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影响到网络的规模和多样性;网络的规模和多样性影响到创业者从网络获益,同时创业者的吸纳能力和与网络互动的成本以及企业的规模对获益的程度也有影响;最后,创业者从网络的获益加上创业者的意向程度和个人条件决定了创业的最后成功。

Larson(1993)甚至提出,新企业创建的过程就是创业者对社会网络关系的运作过程,并构建了一个描述创业过程中关系演化的模型,阐述了创业者与资源提供者在建立新企业过程中的关系互动,该模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创业前关系状态、创业过程中关系状态、创业后关系状态。创业前关系状态:社会中的每个人都与其他人保持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创业者也不例外,因此,在创业活动尚未开始之前,创业者与他周围的人存在各种不同的关系,包括社会关系(如同事关系)或情感关系(如血缘关系),这些关系为创业者的创业提供了可能的资源。创业过程中关系状态:这一部分包括三个阶段,即对基本关系的关注阶段、对基本关系的转换阶段、对转换后关系的整理阶段。在创业活动开始之后的第一阶段,即创业者有了创业的想法后,创业者开始关注他与其他人之间的这些关系,通过诸如“试误”(trial-and-error)等辨别并挑选可为创业所用的关系。在第二阶段,创业者要做的是把挑选出的关系(原本只是一般的社会关系或情感关系)转变成另外的关系,也就是创业关系,使原本只有一个维度的关系成为两个维度的关系(社会关系或情感关系加创业关系),这样,关系人成为创业的伙伴或者出资人。第三阶段,对经过第二阶段转换的关系进行整理,开始产生各种管理的职能和活动,诸如财务、营销、生产、研发等,个体的关系最终转化为企业的活动,新的企业最终形成。也因此,新企业可以看作是个体之间关系的最后结晶。

2.3 作为研究方法的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技术,在社会科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也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基于社会网络对创业活动的重要影响,学者们开始在创业研究中引入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如Greve(1995)通过对创业者社会网络结构的分析发现,创业者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决定了企业创建的结果,处于创业阶段后期的创业者比前期的创业者有更多数量的“桥”(bridge)。“桥”是指连接两个团体的关系(通常也把人称为桥),即一个人在两个分离的团体之间形成了联系。桥把两个团体联系起来,如果两个团体要交流信息、沟通意见以及协调行动的话,作为“桥”的人就起重要的作用,也就意味着桥的位置能获得两个团体的信息,桥的数量多意味着提高了信息的多样性。Yang(2004)等人则通过对创业团队成员关系的分析发现,创业团队的凝聚力与绩效正相关,并且团队的关系结构是影响绩效的重要因素。在采用社会网络技术对高绩效和低绩效的团队结构进行分析时,描述出了如下两种不同的创业团队结构关系:

低绩效团队结构

高绩效团队结构

两个团队的人口统计学指标基本一致,在能力和经验方面都相似,但在关系结构上显著不同。图中虚线表示消极关系,实线表示积极关系。在高绩效团队中,有两个实线对(实线对越多,表明团队的凝聚力越强),只看消极关系,两个团队并无不同,但在低绩效团队中,C和U几乎是孤立的,表明这两个人在团队中不受欢迎,人们难以和他们一起工作和交流。在高绩效团队中,E也有很多消极关系,但总的消极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减。社会网络技术对关系的清晰刻画能够使人对网络的结构一目了然,可以很容易发现组织在关系上存在的缺陷,帮助组织通过人员的重新配置来改善其结构。

3 我国的研究现状与未来研究建议

在我国,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应用目前主要在社会学领域。在管理领域,虽然很多学者认识到了社会网络方法对企业研究的重要性,如姚小涛和席酉民(2003)、张树人等(2006)。他们认为,网络分析方法可以描述组织内外的社会关系网络并进行定量的计算分析,发现组织中存在的诸如知识流转的薄弱环节等组织结构问题,有助于对实施各种组织管理措施进行过程控制和量化测评。但相关研究还很少,代表性的研究如任兵等(2001)对我国上市公司连锁董事所作的研究。

在创业研究中,从创业资源角度分析社会网络的作用已被广泛接受,众多学者对创业者社会资本的作用进行了理论探讨。例如,杨俊和张玉利(2004)认为,社会资本是创业者重要的资源禀赋。乐国林(2006)等对我国家族企业发展演化和社会资本结构演变作用的研究。朱仁宏(2005)对创业研究中的社会资本视角进行了介绍。谢科范和彭华涛(2005,2006)从网络锁定对创业者的网络属性进行的分析。晏文胜和彭华涛(2006)对高科技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绩效测度的探讨。也有不少学者对社会资本与创业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例如,张玉利和杨俊(2003)在对创业家创业行为的调查中发现,被调查的创业家普遍认为社会资本对成功创业是重要的。胡平等(2004)则从社会性别视角对西部下岗工人的创业社会资本进行了调查研究。张继焦(2005)通过案例研究考察了北京地区少数民族迁移创业者对社会资本的开发和利用。林剑(2006)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社会网络对创业融资的作用机制,发现社会网络通过信息机制、互惠机制和文化认同机制对创业融资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边燕杰(2006)基于案例访谈和对83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从社会网络视角对创业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对创业过程至关重要,社会网络中充满了商业信息,并且创业资金几乎都是通过社会关系获取的,而与客户之间的社会关系也是初创企业获得订单的重要来源。

在另一方面,运用社会网络技术或方法进行的创业研究尚不多见,在我国,社会网分析尚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种技术和方法在我国引进的时间还很短,尤其在创业研究中,人们对目前最流行的社会网分析软件UCINET还知之甚少。目前,国内已有一些学者,如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刘军博士、清华大学的罗家德教授等,在积极推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在我国学术界的普及工作。

作为一门新兴的研究方法论,社会网络分析在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人类学、国际关系学、传播学、政治学等学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成果得到国际一流学术期刊的认可。在实际工作部门,社会网络分析也可为组织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对各类组织的社会网络与关系构建、竞争优势获取及其内部关系管理贡献颇多。创业活动的特性将使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在创业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正如Larson、边燕杰等一致认为的,创业者的创业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关系运作的过程。新企业的产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很少有创业者在萌生创业欲望时就掌握了足够的资源,而大部分创业者需要将他们的关系资源转化为企业资源,创业者的关系运作能力就成为创业成败的关键,对关系的管理成为创业过程的重要活动,也因此,以“关系”作为分析对象的社会网络技术无疑会在创业研究中扮演重要脚色。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可以刻画创业者的网络特性、追踪创业过程中网络关系的变化,对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创业过程的内在规律,揭示新企业如何生成的黑箱;在创业企业的成长研究中,社会网络技术可以用来分析企业联盟和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揭示联盟和集群内部信息、人员等资源的流转关系以及企业间的供销关系,以考察企业网络对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

标签:;  ;  ;  ;  ;  ;  ;  ;  ;  ;  

社会网络视角在创业研究中的进展_创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