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社会主义政治家和教育家_政治论文

培养社会主义政治家和教育家_政治论文

造就社会主义的政治家、教育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家论文,政治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这也预示着上海新一轮教育改革发展的机遇正在到来。上海高等教育事业改革要有新的突破,发展要迈出大步,高校领导干部特别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的素质是关键。正如十五大报告所指出的:“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江泽民同志在1996年3月28日与四所交通大学负责人座谈时提出:“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家、教育家”。江泽民同志的指示,是我们选拔任用和严格监督高校领导干部的基本标尺和主要依据。

一、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家、教育家的必要性

第一,这是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也是书记和校长在高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十五大报告提出,要面向新世纪,继续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干部肩负着贯彻执行的党的政策、实现党的意图的重任。他们的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加强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的实施,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届一中全会上特别强调,党的高级干部,不仅要努力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而且首先要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这里所说的高级领导干部,当然包括高校的党委书记和校长,他们是党和国家在高校的代表,是高校领导班子的核心和高校工作的主要组织者、指挥者和决策者。他们的政治素质,对于保证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在高校真正落到实处,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于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第二,这是新时期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改革开放条件下高校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所决定的。

世纪之交的世界正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国际上的各种力量在重新分化组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我们既要坚持对外开放,大胆吸收和利用外国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成果;同时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高校是各种意识形态交汇和碰撞的最前沿。伴随着对外开放而蜂拥进高校的各种思潮良莠混杂,有些对师生的思想道德具有明显的误导。而这些思潮往往以知识为载体、用学术来包装,对涉世不深、世界观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很有诱惑力。高校意识形态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占领。回想80年代后期一段时间,大学生的周围是杂音四起、主调低沉,把大学生的思想搅的一片混乱,这个教训我们一定要牢牢记取、经常反思。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直接关系到中国跨世纪人才培养的规格,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所以高校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驾驭全局,高扬主旋律,维护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第三,这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实施教育两个根本转变的需要。

高等教育处于教育事业的龙头地位,必须面向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动适应并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正在来临。知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牵引力和最大资本。知识经济形成的前提,在于能够运用并创造知识的人才大军的出现,而人才的培养来自教育。因此,高等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正日益凸现出来。正如江泽民同志所强调指出的,高等教育的发展程度和发展质量不仅影响整个教育事业,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

近年来,上海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面临的困难和矛盾很多。突出表现为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结构和数量还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有外部的,但主要是内部的。一方面高校的办学体制没有理顺、机制没有搞活;而另一方面,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导致高校办学条件艰苦,师资队伍不稳。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现在,党和政府对高教事业寄予厚望,支持的力度正在不断加大,同时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又在迅速膨胀。所以上海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高校领导干部一定要壮胆子、换脑子、探路子,积极推动高校改革,使教育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并在改革中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掌握教育管理规律、具备统筹全局和宏观决策能力的社会主义教育家。

这里必须特别强调,做社会主义的政治家和教育家,既是对高校党委书记的要求,也是对校长的要求,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片面理解成政治家是对书记的要求,教育家是对校长的要求。

二、社会主义的政治家和教育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第一,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要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实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要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具有敏锐的政治辨别力,善于从大局考虑问题,特别是在复杂的情况下,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第二,具有较强的宏观领导能力。要能审时度势,有预见性和超前性;要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善于见微知著,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和本质,驾驭全局、把握重点;能够民主和科学地决策,善于化解矛盾,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活他们的潜能,使学校工作有序运转、健康发展。

第三,具有开阔的眼界和胸襟。要把握国情、了解世界,体察民情和社情;实事求是,务实创新,勇于开拓;讲党性,顾大局,模范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善纳群言,任人唯贤;公道正派,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立身以德,树立良好的人格风范。从而在领导干部中形成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配合讲默契的良好风尚。

第四,具有优良的思想作风。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具有强烈的事业上进心而又淡泊个人的名利;勤于调查研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矛盾。要以自己的优良思想作风,带动学校优良党风、政风,以及学风、教风和校风的形成。

第五,具有正确的办学思想。要掌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要正确理解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社会,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要有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和宽广的学科知识面,并且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三、要成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家、教育家的基本途径

要成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家和教育家,高校的党委书记和校长必须苦练“内功”,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做江泽民同志所要求的三个“表率”,即加强学习的表率,发扬优良作风的表率和贯彻民主集中制、增强团结的表率。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以下五点:

第一,勤学习。科学的理论始终是共产党人战胜敌人、战胜风险,追求胜利目标的旗帜。所以领导干部首先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自觉地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领导干部只有在理论上保持清醒和坚定,才能真正的政治上保持清醒和坚定。江泽民同志尖锐地指出:“一个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善于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共产党员,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更不可能成为合格的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必须成为一个“清醒的马克思主义者”。

当前,在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中要着重纠正这样几种错误的倾向:第一种是教条主义地看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停止发展的“终极真理”,以本本为实践的出发点和评判是非的依据;第二种是功利主义的对待马克思主义。根据自己的某种好恶或利益,随意裁剪、嫁接或诠释马克思主义;第三种是虚无主义地看待科学理论,认为理论学习是浪费时间,学习只是应付,一暴十寒;此外还有一种倾向,就是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应该用西方那些新思潮来取而代之。这些倾向在我们的一些干部中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学风问题不仅仅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要把学风问题提高到衡量领导干部党性素养的位置来对待。领导干部自身要增强理论学习的自觉性,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对重点篇章要反复研读,全面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同时在理论学习中要倡导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和求真务实的风气,学会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实践。此外,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还要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学习法律知识、学习教育科学管理知识、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学习历史知识、学习做好工作必须的一切知识。

第二,讲政治。高校书记和校长要注重全面锻炼自己的政治素质: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观点、严格的政治纪律和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驾驭全局,观察和处理问题。

在这方面,邓小平同志是我们的楷模。他分析、把握和处理问题,总是从政治的高度、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全局着眼。他对历史问题特别是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左”和右的政治倾向分析、辨别,对经济问题的政治分析和考虑等,都表现出一个伟大政治家的信念、风范和远见卓识。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思考问题的角度、高度和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我们的政治水平就一定能够有大的提高。

要增强政治意识,就必须坚持党的观念、群众的观念和全局的观念,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任何时候都要把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同完成党在现阶段的任务和执行现行政策统一起来。要从全局观察问题。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高校领导干部如果整日陷于事务堆里、忙于各种应酬,不关心政治,不把握师生的思想动态,辨别是非能力必然下降,在工作中就会丧失原则、迷失方向。党委书记和校长脑子里应当时刻带上几个大问题,经常思考,向实践请教、向群众请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

第三,懂教育。要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牢牢把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要着重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如何在理顺体制、搞活机制和增加投资“三位一体”上取得新的突破,如何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等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在研究中要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把措施方案研究和试点探索研究结合起来,使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政策能够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第四,精专业。高等教育是全社会的人才高地、思想高地和文化科学的高地,处于这一群体中的领导者要有感召力和影响力,除了要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掌握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外,还必须刻苦钻研业务,成为某一学科或专业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以自己的学术成就支撑领导者的指挥权威。

第五,善管理。要学习和研究现代教育管理学,熟悉党和国家有关教育的政策法规,依法治教。现代管理系统是一个纵横交错、纷繁复杂的网络体系。高校管理要实现管理最优化,涉及管理体制高效化问题、管理人员的高素质问题、管理程序的最佳组合问题、管理时空的综合渗透问题等等。高校党政领导要适应这一形势的紧迫需要,学习和了解运筹学、科学学、系统学、价值工程、管理心理学等理论和方法,经常分析管理要素,研究管理成效,提高管理行为的预见能力和控制能力。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密集的优势,注意集中广大师生和管理人员的智慧,调动职能部门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推进高校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总之,造就一支能够担当跨世纪重任的高素质高校领导干部队伍,这是历史的重托、时代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按照江泽民同志关于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要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指示,培养好、选用好并严格要求高校领导干部,为创建上海一流高等教育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标签:;  ;  ;  ;  

培养社会主义政治家和教育家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