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对眼表及泪膜的影响论文_杨阳

湖南省岳阳市一人民医院 414000

【摘 要】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对术后泪膜和眼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3月本院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患者82例(82眼)。观察术前、术后3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干眼症状(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nner’ I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FL),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3天、1周内患者有明显的干眼症状及荧光素试验较术前明显增多(P<0.05);泪液分泌量术后1周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1~6个月接近术前水平(P>0.05);BUT术后3天、1周较术前明显缩短,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3m、6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对早期眼表及泪膜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术后早期我们需要积极的应对。

【关键词】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眼表;泪膜

白内障是我国首要致盲疾病,随着白内障复明工程的有效运行,小切口白内障作为复明工程的最主要的手术方式,因其经济、高效、安全而广泛应用[1]。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手术治疗的患者早期诉术眼有干涩感、烧灼感、异物感等不适症状。为此我们对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眼表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系列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参与白内障复明工程接受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82例82眼。男性34例34眼,女性48例48眼;年龄49~77岁,平均(63.8±14.2)岁。术前对术眼泪膜稳定性和泪液分泌测定。排除眼部其他病变、全身结缔组织病及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于术前和术后3d、1w、1m、3m、6m进行如下检查:(1)常规检查: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前节检查,眼压测量,眼底检查等;(2)特殊检查:泪膜稳定性检查,泪液分泌测定,Schirmer’Ⅰ试验,泪河高度,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整个手术操作及检查均由同一个有经验的医师操作检查。

1.2 手术方法

1%奥布卡因表面麻醉术眼,作上方做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球结膜瓣,制作上方3.5mm巩膜隧道切口,前房注入粘弹剂后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劈核器劈核、圈套器取出核,灌吸清除皮质后,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术毕术眼结膜囊涂典必殊眼膏,术眼包扎。

1.3 评分标准

(1)干眼症状:包括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无症状为0分,偶尔出现症状为1分,间断出现轻度症状为2分,持续出现明显症状为3分。(2)荧光素试验:荧光素着色阴性为0分;散在点状荧光素着色为1分,略密集荧光素着色点为2分,密集点状或斑片状着色为3分。将角膜分成4个均等象限,按象限记分,分数范围0~12分。(3)泪液分泌量:滤纸湿润长度15~30mm为正常,<10mm为泪液分泌减少。(4)泪膜破裂时间BUT:15~35s为正常,< 10s为泪膜不稳定。

1.4 术后检查

术后3d、1w、1m、3m和6m复诊,观察指标和方法同术前。术后全部术眼不使用人工泪液。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干眼症状比较

干燥感:术后3d、1w术眼干燥感明显重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1m、3m和6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烧灼感:术后3d和1w术眼烧灼感明显重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3m和6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物感:术后3d、1w术眼异物感明显重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3m、6m接近术前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泪膜由粘液层、水液层和脂质层组成,湿润并保护角膜和结膜上皮。泪液的分泌量和泪膜的稳定性异常,常常引起各种眼表疾病[2]。本研究结果显示小切口白内障术后3d和1周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率高,这种角上皮细胞缺损增多考虑其原因系术中操作对角膜前表面的磨擦导致角膜上皮缺损,引起泪膜稳定性下降;更重要的是手术时作结膜瓣时使得角膜缘部分干细胞和部分结膜的杯状细胞受到破坏、分泌的黏液量随之减少所致。刀子泪膜破裂发生的机制是泪膜破裂时间是衡量泪膜稳定性的重要方法[3]。

本研究显示白内障术后3天、1周BUT均较术前明显缩短(P<0.05),这可能是患者出现干涩感、烧灼感、异物感等干眼不适症状的重要原因。影响泪膜稳定性的因素很多,推测引起泪膜稳定性下降的机制可能有:①白内障手术切口破坏部分三叉神经眼支末梢致角膜中央知觉的降低,引起瞬目的减少,进而影响泪膜的重建;②术源性散光改变了角膜上皮与泪膜之间的界面张力,破坏了泪膜表面张力与角膜上皮表面张力之间的平衡状态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③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泪膜的改变与术后术眼的局部用药密切相关。认为其原因是眼液中的保存剂,即氯化苯烷铵对眼表上皮组织的毒性作用所致[4]。

本研究结果显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早期眼表及泪膜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我们建议做以下预防:①术前排除干眼症前期患者。②术中尽量减轻对眼表面上皮组织的损伤。③选择滴用不含防腐剂的眼药。④术后适量滴用人工泪液,以缓解患者的干眼症状。

参考文献:

[1]马晓昀,邹俊,王文清,等.3.5mm和5.5mm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地形图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45-46.

[2]刘祖国,陈家祺.提高我国常见眼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J].中华眼科杂志,2004,40(3):M004-M005.

[3]李颖,王从毅,吴利安,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泪膜稳定性变化早期临床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05,4(7):113-116.

[4]Goto T,Zheng X,Klyce S D,et al.Evaluation of the tear film stability aft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using the tear film stability analysis system[J].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04,137(1):116-120.

论文作者:杨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  ;  ;  ;  ;  ;  ;  ;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对眼表及泪膜的影响论文_杨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