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阅读对写作意义的途径_素材论文

实现阅读对写作意义的途径_素材论文

实现阅读对写作意义的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途径论文,意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丰富的阅读不仅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而且提供多样的语言形式和结构样板。由于通过阅读获得的积累是经过阅读者思考和淘汰之后留存下来的内容,因此,抛开阅读对写作直接的功利意义,单纯从写作对知识要求角度来说,阅读所得对于写作也是最为重要的内容。

一、阅读中信息内容的积累与思想方法的积累相统一

素材是写作第一要素,没有或者缺少素材的积累,即使具备了所有写作能力也不会写出好的文章。因此要写好文章必须通过阅读,对素材进行充分的积累。这里首先要求有一个宽泛的阅读面,目前我国的教育刚刚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宽松的环境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刚刚从禁锢中解放出来的学生,面对这种解脱往往无所适从。他们或者不加选择地随意消遣,或者专注于某类作品不能释怀。如大、中学生普遍存在着热衷于千篇一律的武打小说和言情故事的阅读倾向。这种阅读不仅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发展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相反,其模式化的情节极易造成学生视野的狭隘和思路的封闭,而由于学生自身判断力的原因,其间搀杂着的不甚健康的因素也容易为好奇心认可,从而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改变这种不良的阅读倾向,使阅读真正发挥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

我们认为,广读博收、积累素材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这句话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通过阅读吸收和积累与写作直接相关的素材,如对阅读对象所记述的故事和事件的掌握和积累、对语言表述形式与技巧、文章结构与主题表达的特色等方面内容的记忆。这些积累下来的内容,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可以借鉴的范例。有了这些直接的写作素材和范例,加上勤奋练笔,就会逐渐完成培养写作能力的目标。二是通过阅读吸收和学习大家的思维方式、方法,进行思想素材的积累,提高透视生活现象的品味。好的作品不仅是艺术技巧上的精华,也是思想内容上的精华,艺术技巧和思想内容往往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我们决不可以单纯地积累与写作直接相关的素材而忽略思想素材。同时,我们非常反对写作中机械、刻板的“思想性要求”,而应该让学生自主地发表见解,使阅读和写作同样都具有丰富性。阅读时对思想素材的积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思维角度、分析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整体上的独特性。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的特点,在阅读中我们不能以绝对的态度对待任何作品。无论是与写作直接相关的素材还是思想素材都要通过分析进行取舍,这本身也是提高识别写作技巧的高下、判断思想内容优劣的重要手段。鲁迅先生说过:“凡是有定论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阅读过程既是积累该写什么的过程,也是积累该怎样写的过程。

二、阅读的针对性与写作的实践性相统一

广泛的阅读为写作奠定了充分的知识基础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但是要把这些前提性的条件变成实际的写作能力,还必须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阅读和写作上的训练。具体说就是:阅读时要根据写作上的需要精选阅读篇目,侧重于学习和积累当前情况下主要制约自己写作进步的内容因素,通过阅读解决写作中的困惑,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同样,写作时也必须将阅读所得有机地渗透到构思运笔之中,通过写作训练验证阅读感受,巩固阅读成果,并将其逐步化为自己写作的实践能力。这里阅读的针对性必须以发现写作中的主要问题和阻力为依据,没有发现,阅读的针对性就无从谈起。阅读对提高写作能力的直接促进作用就无法发挥。同样,写作中遇到无法克服和解决的矛盾,在一般的理论阐述中能够找出的对应答案,是有限的,带有普遍性的理论毕竟没有富有个性的个人写作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更为复杂,因此理论是难以对号入座地解决个人写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的。理论无法解决的问题,只有求助于阅读实践,学习别人解决同类问题、甚至同样问题的经验和做法,沿着他们的思路,我们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也就是说阅读的针对性和写作的实践性相统一,是我们清除具体写作中遇到的阻力的最佳途径,由于这些问题经过我们反复和多方面的思考而未能得到解决,通过阅读获得解决之后,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甚至成为伴随终生的经验。

以上论述说明,阅读在量和面上的要求,主要是为写作奠定知识、文化基础,增大素材的储备,使学生在写作中,有事可写,有情可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而避免盲目的和没有收效的写作训练。阅读在针对性的要求以及这种要求与实践性相统一,主要是带着写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阅读寻找答案予以解决。这种阅读与前一种阅读相比较,对于写作来说更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三、实现阅读与写作的同步性

阅读和写作的同步性,是要求我们阅读的数量、进程要与写作练习的数量、进程步调一致,这样就能够做到通过阅读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随时解决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反过来又可以通过写作实践,加强阅读中的理解,深化对阅读对象所蕴涵的微妙精湛之处的体会,并将理解和体会再渗透于个人的写作实践中,从而形成阅读促进写作能力的发展,写作能力的发展又促进了阅读水平的提高这样一种良性循环的发展趋势。阅读和写作不能同步的问题,目前在广大学生中还普遍存在着,许多学生阅读大量知识性、文学性的中外名篇名著,对其中阐述的内容以及交代的主人公和情节也很熟悉,完全称得上阅读面广、积累丰富,但是因为懒于动笔,阅读所得不能及时有效地运用于写作实践中,所以阅读的成果就无法转化为写作能力,结果造成眼高手低的局面。这一现象表明:如果阅读和写作不能同步,那么,阅读对写作的意义就无法实现,阅读便成为单纯吸收文字中所负载信息的活动。这里人们普遍存在着一个误解,即:书读多了,文章自然就能写好。也许这句话有他合理的因素,但是阅读对写作的被动的、无目的的潜在影响与主动的、有目的的直接影响其结果是无法相比的。因此,我们所说的阅读与写作的同步性,一方面不能只读不练,造成读与写的脱节,丧失阅读对于写作的指导、启发作用。另一方面也不能只练不读,使写作由于缺乏充分的阅读积累而处于一种没有根基的盲目状态。

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阅读为写作提供可作写作内容的素材、语言运用的样本、结构文章的榜样以及解决疑虑的答案,结合阅读进行写作,能够在奠定基础的同时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写作训练在阅读的前提下进行,写作能力的提高必然促进理解和感悟能力的发展,阅读水平就会随着增长。我们在这里应该特别强调的是由阅读能力转化为写作能力必须经过一个中间环节——历练。这是提高我们写作能力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求,也是实现阅读对写作意义的惟一途径。

标签:;  ;  ;  ;  

实现阅读对写作意义的途径_素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