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生物说课的结构内容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标论文,说课论文,结构论文,生物论文,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件编号:1003-7586(2009)03-0062-03
所谓说课,即教师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领导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执教某课题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的过程。说课因建立在马克思哲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新课改下,课程教学的理念和形式都是新型的,致力于教学研究的说课也应有新的内涵。
新课标下的说课应包括以下五方面:说教材与课程资源、说内容标准和教学目标、说学生分析、说教学策略、说教学程序。下面以人教版《遗传与进化》模块的“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节为例,对新课标下生物说课的理论、内容、结构及实践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以便广大生物教师对新课改下的说课有更好的认识,并与同行商讨。
1 说教材与课程资源
新课程观认为:教材不是供传授的经典,不是供掌握的目的,不是供记忆的知识仓库,而是供教学使用的材料。面对新课标,教师和学生更是新材料和新教学智慧创新的主体。因此,说课者除系统地阐述选定课题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外,更应述说课程开发和课程资源利用。教师应站在教材开发与研究者的角度,将教材与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丰富和完善教材,使教材成为教学的工具。
1.1 说教学内容(包括其地位、重难点)
这是说课的起点,包括阐述选定教学内容的章节位置、基本内容、与前后几节的内在联系、在本章乃至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等。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教材的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的第二节,本章以基因(遗传信息)——转录——翻译——蛋白质——性状为主线,探讨“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对于学生理解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也是学习后三章不可缺少的基础。本节是在前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基础上,提出中心法则,并使形成“基因——蛋白质——生物体性状”三者关系的整体认识,本节旨在帮助学生整合已有的认识,以达到更深层次的整体认识,也为基因突变和人类遗传病等内容奠定基础。
中心法则是生物学的核心规律,“基因—蛋白质—性状”三者关系可使学生对所学的分散的知识加以整合,这两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因后者既复杂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必须以遗传现象的实例入手分析其本质原因,因此是难点,需要突破。
1.2 说课程资源的整合
除说教材外,教师还需表述充分利用了学校、家庭、媒体的哪些资源,挖掘了哪些无形资源,并如何将这些课程资源整合,是否开发了新的课程资源等内容。因为课程改革要求将课程与教学有机统一起来,使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开发、创新、建构的过程。
途径一: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互联网等媒体资源,图文展示SARS病毒和HIV病毒,通过病毒致病机理的分析,引入RNA的自我复制;图文展示致癌病毒资料,引入逆转录过程;参阅苏教版图文展示疯牛病病症与朊病毒资料,扩充有关知识。
途径二:有效利用已有的科学探究案例——寻找疯牛病的病原体,通过分析现成的资料,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途径三:注重生物学科与生活相结合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用水毛茛、人的身高、卷羽鸡等实例,完成基因、性状、环境三者间的关系的教学。
2 说内容标准和教学目标
说教学目标,首先要说清课标中的“内容标准”,分析行为动词所要求的水平层次。而新课标下的说目标,更要全面化解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维目标,使各项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整合,且使三个维度的目标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1 知识目标
本节涉及的内容标准是“举例说明基因和性状的关系”,属于知识性目标的理解水平;虽然内容标准没有对中心法则提出学习要求,但它显示了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是生物学的核心规律,仍属于知识目标。知识目标表述为:解释中心法则的基本内容;举例说明基因、蛋白质、性状三者间的关系。
2.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本节内容的课程标准虽没有提出情感性目标要求,但学生根据本节“资料分析”提供的实验证据,分析最初的中心法则的不足并将其完善,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科学发展过程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接近真理,认同人类探索基因表达的奥秘的过程仍未终结,培养其勇于质疑、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通过挖掘,以此作为情感性目标,这是本节课的闪光点,应拓展述说并着力表述。
2.3 能力目标
本节内容标准没有提出技能性目标要求,但中心法则发展修正过程的学习,培养了学生运用证据和逻辑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从遗传现象的三个实例入手,分析其本质原因,提高了学生分析归纳、抽象思维的能力;通过搜集SARS病毒、疯牛病病症与朊病毒等资料,培养了采集、处理、分析科学信息的能力;通过科学资料探究案例——寻找疯牛病的病原体(高中生物课标提供),提高了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说课时也应对其扩展和详细述说。
3 说学生分析
这是新课标下说课需拓展述说的内容,也是说课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以往的说课中常被忽视。说课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学习态度)及学习障碍(学习困难与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因为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中能动的主体,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为本。同时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因此,教师只有充分分析学生情况,提示旧知与新知的联系,构建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3.1 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
通过教材前三章的学习,学生对遗传物质、DNA、RNA、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已有初步的了解,可充分利用这些旧知创设教学情境,引出中心法则;通过八年级(下)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了基因控制性状,而通过《分子与细胞》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执行者,已掌握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由此教师整合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高中生已有一定的资料分析、利用媒体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实验探究、比较归纳总结等能力。
3.2 分析学生的学习障碍
学生对于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及基因改变导致性状变化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兴趣,而前面已分析了教学的难点是“基因——蛋白质——性状三者关系”,此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比较困难,教师应通过实例的分析,变抽象为具体等方式来解决。
4 说教学策略
说教学策略主要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师生相互作用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途径。说课者要说明在本课教学中贯彻什么教学原则,选择使用何种教学方法,采用该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和优势何在,预期效果如何。同时说明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应当指出,如果教学中运用了生成性教学策略,一定要着重阐述,以显示自己说课及教学的特色。
5 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是指教学过程的系统展开,它表现为教学活动的引发、开展和结束。说教学程序是说课的主要内容。说教学程序要说清各教学环节的名称、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即:教师计划教什么,怎么教,并着力表述为什么这么教等。说教学程序还要说清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各教学环节如何衔接过渡实现教学目标预期效果等,要尽量勾画出课堂教学的概貌。
5.1 引发
教师提出问题:“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什么?遗传信息如何从亲代传给子代?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接着组织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对已掌握的知识引申和发展而获得新知,符合认知建构理论。
5.2 新课——中心法则的学习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传统的中心法则内容,并请学生思考:中心法则的内容是否存在问题?设计意图:学生已知并不是所有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如烟草花叶病毒、SRAS病毒等的遗传物质是RNA,由此学生会产生疑惑:它们的遗传信息是如何传递的呢?这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展示课件,出示三则资料分析,并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完善中心法则。
设计意图:广泛利用媒体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扩大知识得深度和广度,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逻辑分析能力,推理能力
5.3 新课——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的学习
教师设问:基因如何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蛋白质与生物体的性状有何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蛋白质是生命活动则主要承担者,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这三者之间有何联系呢?这样从而培养学生从整体考虑知识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展示CAI课件,出示豌豆具有圆粒和皱粒这对相对性状的原因,并介绍人的白化症状的致病原因,出示囊性纤维病和镰刀型红细胞的致病原理,从而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三者间的关系,既复杂,又抽象,如果由教师直接讲述,学生难以理解,所以以遗传现象的实例入手,分析其本质原因,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哲学思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5.4 新课——基因、性状、环境的关系的学习
教师介绍一因一效(以镰刀型红细胞为例);多因一效(以人身高为例);一因多效(以卷羽鸡为例)3个概念。引入课前问题探讨,学生讨论总结:表现型=基因型+外界环境。
设计意图:基因与性状的对应关系,教材介绍的较为简单,但与学生身边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适当穿插一些内容,以扩大学生的知识广度,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但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也没有相应得知识背景,所以以教师的讲述为主。而在在一般情况下,课前的问题探讨是在学习新课之前讨论的,但笔者认为,在本节之中,问题探讨在此出现,比较符合此节课的编排顺序。
5.5 结课
联系前一节的内容总结基因是通过蛋白质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而生物体的性状除了与基因有关之外还受环境的影响,并引入技能训练,阅读果蝇长翅和残翅的资料。
设计意图:对本章的内容作总结,使学生有整体的概念,引导学生阅读资料,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说,得出结论,领悟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师把寻找疯牛病的病原体的探究案例留给学生课后阅读。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生物说课有了更深刻的内涵,生物说课要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在内容、结构、实践中不断变革,充分发挥生物说课的功能,使生物说课成为推进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