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溶栓治疗发病2h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论文_胡鹏里

胡鹏里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急诊科 福建 厦门 361022)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发病2h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所具有的研究价值以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患者30例。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尿激酶的方式进行溶栓;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病症改善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的发生率(96.67%)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的发生率(53.33%)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尿激酶溶栓的方式治疗发病2h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疾病对患者造成的困扰、安全性高等特点,深受患者及家属的青睐与信任,值得在临床上继续研究与广泛运用。

【关键词】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疗效;研究价值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2-0077-02

心肌梗死主要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同时伴有突发呼吸困难、胸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该病属于突发病,一但延误了患者的治疗时间,极易导致患者发生死亡。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不明显,同时极易诱发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与家属的生活造成极大的痛苦[1]。有资料显示,采用尿激酶药剂进行溶栓的治疗方式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结果,同时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低。因此将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实施尿激酶溶栓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患者30例。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在41~71岁,平均年龄在(56.24±2.91)岁;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在40~73岁,平均年龄在(57.92±3.0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该病的诊断标准,并且基本资料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60例发病2h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均对相应的治疗方案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患者在溶栓之前先服用氯吡格雷(生产厂家:乐普药业有限公司发展部 国药准字:H20123116)联合阿司匹林(生产厂家:长春大政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2022613)300毫克;半小时后将100毫升生理盐水加入150万U尿激酶(生产厂家:吉林马应龙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4024032)漓入;12小时后在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每12小时注射一次,共注射6天。对照组患者在溶栓之前先服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300毫克;12小时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每12小时注射一次,共注射6天。治疗结束后,严格监控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做好定期随访。

1.3 疗效评定标准

康复是指患者冠状动脉管腔完全打通,无呼吸困难、休克、胸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好转是指患者冠状动脉腔完全打通,有着轻微的呼吸困难、休克、胸痛等不良反应发生;无效是指患者的病情和临床症状没有明显变化[2]。总有效的发生率=100%-无效人数/总人数。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 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病症改善情况

通过两组的对比可以得出,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的发生率(96.67%)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的发生率(53.33%)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属于突发疾病,具有呼吸困难、胸痛等不良反应,该病常常与气胸、消化道疾病混等疾病产生的胸痛混淆,延误患者的治疗导致死亡。一般来说,患者发病内的2小时是最佳治疗时间,一但延误治疗的时间,患者极易死亡,因此家属一但发现患者有异样,应及时送进医院进行救治,否者会延误患者的治疗时间,造成对患者及家属无法承受的痛苦[3]。

对于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时间是十分宝贵的,由于尿激酶对新形成的血栓具有起效快、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是治疗该疾病的首要选择。患者漓入该药物后,该药可以直接与血块表面的纤溶酶原发生反应,生成纤溶酶,分解堆积的蛋白物质[4]。同时采用尿激酶治疗患者在医院的花销比较小、治疗的方法比较简便等特点。而采用常规的方式治疗,由于治疗效果不明显、医疗费用比较昂贵,因此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的结果更为显著,采用的方式更受家属以及患者的青睐与信任[5]。根据表1的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的发生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尿激酶药剂对患者进行溶栓的方式治疗发病2h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状况、减轻疾病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安全性高等特点,深受患者及家属的青睐与信任,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研究与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代荣,刘宏.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26(11):811-813.

[2] 张淑英.尿激酶溶栓在心肌梗死急救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90-91.

[3] 孙万峰,王大杰,张国培等.次全量尿激酶溶栓联合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3,15(10):1360-1362.

[4] 陈德春,王虹艳,曲鹏等.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效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3,18(1):33-36.

[5] 张纪梅.尿激酶溶栓治疗发病2h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70-171.

论文作者:胡鹏里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5

标签:;  ;  ;  ;  ;  ;  ;  ;  

尿激酶溶栓治疗发病2h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论文_胡鹏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