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社会史述评_世界历史论文

美国新社会史述评_世界历史论文

美国新社会史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美国论文,新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0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332(2002)01-0072-06

美国新社会史学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于美国的新史学潮流①,是美国20世纪初新史学 发展的延续,也是美国新史学自60年代以来发生的最大改变。约翰·海厄姆将这一变化 比作“横扫整个学术领域的决堤洪水”。②它改变了美国学术主流的路线,划出了新的 探索方向,对史学方法的性质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美国新的社会史学自60年代以来, 获得迅猛的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一跃成为“美国史学的焦点”,直到今天仍长盛不衰 。新社会史学在其发展中不断完善,其研究领域,研究方法抑或是史学理论都在不断成 熟,对目前的史学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拟就从美国新社会史产生的社会历史背 景和思想渊源、新的社会史观的确立以及其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评述。

一、美国新社会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

美国进步派史学家比尔德曾经说过:“论辩式的史学潮流总是产生于社会冲突的时代 ”③,借用这一论断能够很好的解释新社会史学为什么会在20世纪60年代风行美国并取 得了巨大成就。

注释:

①蒋大椿,陈启能主编:《史学理论大词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9 32页。

②转引自(美)埃里克·方纳著,齐文颖、林江等译:《新美国历史》,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1998年版,第204页。

③满云龙:《美国社会史学的兴起与美国的社会和文化》,载《当代欧美史学述评— —中国学者论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91页。了解世界和美国历史的人都不会忘记,60年代对世界和美国来说都是一个不寻常的年 代。就世界范围来讲,二战后,整个世界的形势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格局。正如托夫勒所 说:“巨大的浪潮汹涌澎湃,遍及今天的世界,他往往以不同寻常的方式创造着人们的 工作……。价值观念,社会准则被撕成碎片正在解体,而家庭、宗教、国家的‘救生艇 ’被猛掷在巨浪之中。”①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发展着。跨国公司使得 经济的发展超出了国家疆界,世界各地的移民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世界的政治格局也在 发生着变化,三个世界的划分奠定了世界规模的政治斗争模式。这种世界范围内的宏观 变化为传统西方社会史学提供了现实的宏观角度来观察整个社会,同时也促进了新一代 社会史专家对诸如世界体系、社会宏观结构的变迁、社会政体的结构功能等问题展开激 烈的讨论。

具体到美国,60年代的美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未能掩盖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社会 矛盾。由于西方社会交往和日常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化,以及大都市的出现,因而产生 了许多社会问题……诸如城市、家庭、妇女、种族、贫困、教育、保健、吸毒、犯罪、 暴力、失业、环境、性行为等②。同时由于60年代风起云涌的妇女运动、黑人争取民权 运动、工人运动、青年学生运动以及各种反越战抗议运动,造成了美国社会的动荡不安 。所有的这一切的一切都为社会史研究提供了广阔的领域,从而也相应的增加了传统社 会史的研究范围:妇女问题、家庭结构、两性关系、黑人运动、工人运动、青年问题、 人口流动等问题引起了史学家的极大关注。正如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 的序言中指出的:“变化是未来侵入我们生活的一种过程,因此我们有必要目不转睛地 审视变化,不仅从历史的广阔视角,而且从活生生的个人所经历的微妙角度来加以审视 。”③

社会现实的变化强烈地影响着美国的思想界和学术界,迫使他们担当历史重任去研究 社会问题以解决社会弊病。在美国,人们“相信历史学和其他一切知识的探索一样都是 实际调整的工具”④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面对着实际问题,历史学家严肃的使命感再 次萌发出来,他们不再像四五十年代的“和谐派”史家那样,鼓吹阶级和谐一致,埋头 于所谓的“美利坚思想”的研究,而是研究种种社会问题以期重新认识美国的社会、文 化和传统。于是他们重新回到20世纪20年代的进步史学家那里,重新将实用主义和先验 主义作为思想理论武器,以使史学“有意识地适应我们日常生活的需要”⑤。

在西方,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创建的,由法国思想家列维—斯特劳斯最终创立的结 构功能主义历史哲学在60年代代替50年代的存在主义哲学占了上风,影响到思想界和史 学界的方方面面。按照斯特劳斯的观点,人类的历史是一种结构,因此研究历史必须研 究各个社会的内在结构。他认为历史研究最根本的任务是揭示人类共同的本质特征,为 此必须找出其中的普遍法则。普遍法则派生出各种群体的特殊法则,后者控制和支撑着 人类社会历史的群体结构⑥。同时,列维—斯特劳斯一再声称结构主义作为一种研究方 法,它的特征首先是强调整体性研究,反对局部探索……。其次是反对罗列外部现象, 强调研究内在结构⑦……。最后强调研究结构的客观作用,反对考察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⑧。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历史哲学对美国史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后 现代主义和源于文学研究领域的结构主义成为六七十年代美国思想界的主流⑨。同时, 法国年鉴学派的史学家们对结构功能主义历史哲学的采纳和应用为美国史学家提供了现 实的借鉴模式。他们提出了长时段研究和以“整体史”代替“事件史”的观点。认为历 史不是过去的各种事件的简单堆积,而是关于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的科学⑩。受这种结 构功能主义史学思想的影响,美国新社会史学家开始集中于对社会流动和社会变迁、移 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等社会内部结构的研究。

注释:

①(美)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北京:三联书店1983年版,第41页。

②(美)F·斯卡皮蒂:《美国社会问题》,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页。

③(美)托夫勒:《第三次浪潮》,第2页。

④(英)杰佛里·巴勒克拉夫著,杨豫译:《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 7年版,第45页。

⑤James Harvey Rubinson,The New History,New York,1912,P.24.

⑥董进泉,张广勇等编著:《历史学》(当代国外社会科学流派丛书),成都:四川人 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24页。

⑦董进泉,张广勇等编著:《历史学》,第425页。

⑧董进泉,张广勇等编著:《历史学》,第426页。

⑨张涛:《美国战后史学的发展》,《世界史》,2000年第5期。

⑩庞卓恒主编:《西方新史学述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63页、第4 60页。战后科学的发展蒸蒸日上,各学科的交叉发展和相互渗透日趋频繁,历史学家开始广 泛地运用社会学、地理学、人类学、经济学、计算统计学、人口学等学科的方法和手段 进行历史的研究。特别是对计量分析的运用推动了史学革命性的发展,带来了美国史学 研究的进步和繁荣,新社会史学随之在美国兴起,并成为主流学派。

“美国社会史学大师”奥斯卡·汉德林是美国进步史学之后和战后新社会史学之前承 前启后的社会史学家,其名著《背井离乡的人们》是美国史学史上关于移民史的经典之 作,1952年获普利策奖,他的研究为美国社会史学开辟了新的领域。他的学生哈佛大学 世界文明史教授斯蒂芬·塞恩斯特鲁姆继承其衣钵,致力于社会流动模式的研究。其成 名作《贫穷与进步》用计量方法分析了马萨诸塞州纽贝里港人口的流动,1973年《另一 些波士顿人:美国城市的贫穷与进步》以波士顿为例分析了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城市化 的情况。塞恩斯特鲁姆所开创的对社会流动模式的研究成为美国新社会史学发展的突破 口,带动了美国城市化、人口流动史和移民史的研究,有利于人们更好的了解美国这样 一个“建立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的流动性和活动性;历史学家查尔斯·蒂利用资本主 义经济结构来解释人们日常生活和国家形式的转变;伊曼努尔·沃勒斯坦从社会学的观 点出发用结构功能主义的整体观的方法研究整个世界体系。正如沃勒斯坦所说:“世界 体系是一个社会体系。这一体系有着不同的界线、结构、群体、法律条例以及相互依存 性。”①这很好的体现了他的结构功能主义的历史哲学。

二、新的社会史观

一个新的史学流派的产生和发展,必然是在较为进步的历史观的指导下完成的。60年 代激烈的社会动荡的现实和形形色色的自由主义思潮和新观念的传播,为美国新社会史 观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在美国,早在20世纪20年代,以特纳、詹姆斯·鲁滨逊、比尔德和阿瑟·施莱辛格等 为代表的史学家们面对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的动荡和变化,积极鼓吹社会改革运动,呼 吁历史对当代社会进步的实用性。对非特权社会集团和阶层——如中小农场主、债务人 、移民和黑人等的同情,促使他们发现政治事件的背后起决定作用的是包容社会下层集 团的主体的“社会力量”。史学家厄斯特·布洛塞克指出:“在他(阿瑟·施莱辛格)的 研究中,普通大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力量,而精英人物只不过是普通大众的代表。 ”②正是这种史观的转变使普通大众成为史学家笔下的“宠儿”,扩大了史学研究的“ 演员阵容”。

对下层民众的有意重视,使得进步史学家能够将社会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将历史看 作是包容所有组成部件的社会撰记,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揭示一个社会整体行为 模式的有机素材加以研究、分析。这样,朴素的“平民史观”和“整体史观”早在美国 进步史学时期就已经初步形成,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它不可能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历史观 ,然而却对60年代的新社会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进步史学时期形成的“整体史观”和“平民史观”,由于缺乏理论的基础,没能形成 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后来在英国传统社会史学家屈威廉③的影响下接受了他的社会史 方面的指导思想“撇开政治的人民史就是社会史”④,把社会史当作“剩余的历史”, 是抛弃政治经济之外的历史来研究。这样,进步史家在20世纪20年代所倡导的整体史观 在英国社会史学的影响下黯然失色,造成了社会史研究的表面化和皮毛化。

注释:

①(美)伊曼努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 0年版。

②(美)Ernst Breisach,Historiography:Ancient,Medieval & Modern,Chicago and L ondon,1994 second edition,P.368。

③屈威廉——英国历史学家(Geoge Macanlay Trevelyan,1876—1962)是著名的史学 家阿克顿的学生,主攻意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和英国社会史,1913年发表史学理论著 作《克丽奥——史学女神》论证历史不可能是科学,主张历史是哲学和诗意的结合,用 高度的文学表现力来表述,属文学学派的代表。在1942年出版的《英国社会史》中主张 “社会史是抛开政治的人民史”,但在他本人的实际研究中并不局限于纯粹社会方面的 研究而是涉及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因而被称之为传统社会史学的最后代表 和新社会史学的开山鼻祖。

④庞卓恒:《西方新史学述评》,第38页。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的“领头羊”,经济呈现出异常繁荣的局面。经济的繁荣和社 会的进步使得此一时期的历史学家抛弃了原来所认为的美国社会矛盾重重的观点,转而 鼓吹美国的民主是全世界最好的民主;经济的发展使得美国已经没有了社会阶级、阶层 、等级的区分;原来各阶层经济利益上的差别也已不复存在。保守派史学家的“和谐” 论思想使进步史学时期社会史学家倡导的“平民史观”没有来得及站稳脚跟便夭折。因 而总的来说,美国史学在五十年代处于一种保守和倒退阶段。

60年代,随着美国社会矛盾的激化和社会问题的突出,史学家原来所鼓吹的“和谐论 ”遭到批判。在美国史学家苦苦寻找史学出路的当口,英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和 发展为美国史学送来了新鲜血液。英国史学家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观念、理论应用于社 会史的研究形成了英国新社会史学派,为美国社会史的重新崛起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柱。

在英国,由E·J·霍布斯鲍姆和E·P·汤普森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创立的新社 会史学派被称为英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史学派,他们倡导了“从底层往上看”(history l ooking from the bottom up wards)的史学观,这种史学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史观和 阶级斗争史观的直接延伸。从事中世纪史和农民史研究的英国社会史学家希尔顿认为“ 如果从基层往上看,而不是从上头去看社会,我们就可能获得对整个社会和国家较为确 切的图景。”②这种史观的提出很快在欧美引起极大的反响,处于60年代动荡之中的新 一代美国社会史学家,认识到普通民众在历史上的作用,因而在他们的笔下,群众不再 是被忽视的被动的大众,而是社会发展的主导,这些新的认识促使新社会史学家彻底摒 弃了以往在“研究少数上层集团的基础上对整个社会做出概括”的治史方法,也改变了 进步学派虽然从整体观来观察历史,将下层民众置于历史的视野中,但他们却只是把对 普通群众的研究看作对主流历史的简单补充的治史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出了“自下而上 ”研究历史的思想,真正确立了从下层民众角度来观察整个历史,推动了历史学家重新 检验过去的观点和结论,从新的角度来重新改写美国历史,实现“对历史本身的一种重 新定义”③。

霍布斯鲍姆鉴于传统社会史学的弊病,于1971年在他那篇著名的《从社会史到社会的 历史》的论文中指出,从根本上说“社会的历史是历史”④,必须把历史研究的整个领 域作为社会史的研究领域,也就是把整个社会作为历史研究的对象⑤。随着美国新社会 史学的确立和发展,史学家接受了“整体社会史”的史观,其研究范围不再仅限于传统 上被称之为“社会”方面的问题,内容上不排除经济、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活动,不再 将社会史视为历史研究中的一个以对象划分的专题分支,而是将其当作从社会观点出发 的历史,它包容了所有历史学的专题分支⑥。

注释:

②庞卓恒:《让马克思主义史学宏扬于国际史坛——访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希尔顿》,载《史学理论》,1987年第3期。

③Eric Foner.“Introduction to the First Edition”.in Foner,ed.,The new Ame rican History.Revise and Expanded Edition,1998.

④这句话出自于E·J·霍布司鲍姆发表的文章《从社会史到社会的历史》,后被收录 在美国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会出版的《今日历史研究》(1972)指出“社会史即社会整体 的历史,社会史不象其他特殊的学科那样,如经济史那样定义为特定的学科,因为社会 史的课题不是孤立的”。所以研究者要把事件放在整个社会变迁的背景中加以考察,如 我们对1917年俄国革命和英国内战的革命的研究,不应局限于短时段的冲突,而应将其 同更为宽广的历史领域统一起来,即要全面地掌握社会运动和社会结构,据此,他们非 常重视社会结构及其变迁的研究,在这个意义上,这种广义的社会史又被视为“社会结 构史”。伯克在《历史学与社会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谈到,社会史是社 会关系的历史、社会结构的历史、日常生活的历史、社会整体和社会冲突的历史、社会 阶级的历史、社会等,主张这种包罗万象的社会史观的还有荷兰、美国、德国的历史学 家,所以我们一般把美国社会史称之为“美国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史”。

⑤蒋大椿,陈启能主编:《史学理论大词典》,第798页。

⑥转引自胡锦山:《20世纪美国史学流派》,《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3 期。从精英史观到“自上而下”史观的转变,以及从“事件史”到“整体史观”的确立, 在总体上指导了美国新社会史学的发展,促使了新社会史学的迅猛发展。如今新社会史 历经三、四十年的发展早已雄踞了美国史坛的主流地位,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三、美国新社会史的发展趋势

新社会史学在拓展史学领域和推动史学的革命性发展问题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研 究成果揭示了美国历史过程中的不同群体美国人的不同历史经验,不同群体用自己特有 的方式努力争取政治上的平等和经济上的独立,学会使用美国政治机制和理论作为自己 的斗争武器,他们的历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美国历史的内容,也推翻了新保守派“和谐 主导美国历史发展”的旧史观。但是,新社会史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无法解决的 问题:第一,无力准确地概括出复杂多变的社会发展演变的主脉,新社会史学家只是描 述了社会结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形态,对社会从一种结构形态转向另一种形态缺乏综 合的理论解释。第二,史学研究的“碎化”,新社会史分类过多过细,历史学家难以准 确把握本领域或本专业的研究现状,把握整个美国史研究的主线困难更大,缺乏综合。 导致社会史学看起来“不过是一群互不相关的实体……只在对普通民众日常生活关心注 意的基础上松散地揉在一块”②。第三,矫枉过正。由于过于注重种族、民族、性别和 群体的历史,带有一定的价值和政治取向,在向旧史学挑战的同时,过分强调和注重群 体的价值,忽视甚至否认其与美国史主流的联系。第四,研究方法上过分依赖其他社会 科学的理论和模式,脱离了史学处理具体问题的特征。运用计量方法也有不足。一些史 学家发展到为计量而使用计量方法,只选取那些能用计量分析的题材和材料进行研究从 而更使新社会史难以对历史做出整体综合的分析论证。

针对这些弊病,八十年代以来,社会史家开始重新审视社会史学过去十多年来发展的 历程和取得的成果,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作了不少补救工作,目前新社会史学在史家 们的不断探索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首先,继续追求“科学的”史学。“坚定不移地推动历史学与社会科学或行为科学的 结合是美国的显著特征”③,可以说美国社会史学之所以被称之为“新”社会史学最重 要的原因是与社会科学或行为科学的结合,特别是采用了新的数理分析模式和运用跨学 科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注重使用“科学式”的论证模式。美国著名的史学理论学家 伊格尔斯在《二十世纪的历史学》中写道:“在这里,我认为我们必须区分以下两个方 面的情况,一方面,计量分析模式的偶然应用在过去几十年中在社会史特别是在经济史 的研究中已是非常普遍的了。另一方面,历史学由于对数理分析模式的应用而成为一个 严密科学的概念。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在美国、法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出现了一个新 的史学研究方向,被冠之为:社会科学史学。”④计算机的应用方便了社会史家对材料 的分析和处理,增加了对诸如档案资料、人口统计资料、会议记录、宗教记录、地方和 州报、历史小说、团体活动记录以及普通人的口述资料等的很好的使用和把握。不但扩 大了史学研究的范围,同时也“加强了社会科学作为科学的呼声”⑤。

注释:

②满云龙:《美国社会史学的兴起与美国的社会和文化》,《当代欧美史学评析》, 第94页。

③(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著,杨豫译:《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 7年出版,第45页。

④Georg G.Iggers,Historygraph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From Scientific Obj ectivity To The Postmodern Challenge,New England,1997,P.45.

⑤Georg G.Iggers,Historygraph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From Scientific Obj ectivity To The Postmodern Challenge,New England,1997,P.43.

针对以前社会史学家在运用计量方法上的弊病,他们在坚持使用计量方法的同时提倡 史学家克服缺乏“人情味”的研究,避免将历史研究作品写得过于死板。在研究中多方 位的选择资料,避免为计量而计量的研究,努力使计量的研究方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其次,发展自己独到新的史学理论。新社会史学发展的初期,社会科学或行为科学的 结合给史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史学家们纷纷转入对社会史的研究,从而造成过分依赖社 会科学的理论和模式,脱离了史学处理具体问题的特征,违背了美国历史研究的目的。 因而在1979年英国历史学家托尼·贾德特说社会史只不过是“非学者的聚会之所,而对 历史学家则缺乏思想和精妙之处”①。同时,由于历史学家缺乏自己的理论和方法,无 法对历史作出“融会贯通的解释”,他们只是“抓住社会史庞然大物的一小部分,却不 知道抓住的是头还是尾”。因而新社会史学发展到今天,还没有出现一部具有高度概括 性和综合性的美国史。

注释:

①埃里克·方纳著,齐文颖、林江等译:《新美国历史》,第204页。因此,史学家们痛定思痛,根据史学研究的实际,借鉴其他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特 别是社会学的理论,在实践中逐渐创立了自己的一套史学理论。如今,现代化理论、结 构变迁理论、世界体系理论和文化冲突理论等已经成为美国社会史研究的主要理论框架 ,而且这些理论已应用于经济发展史、家庭史、社区史、两性关系史、妇女史、心理史 等领域的研究中,这些史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将会指导美国新社会史的进一步完善。

最后,从专题研究转向对社会总体进行更高层次的概括研究上。一直以来,美国社会 史学主要从事对不同社会群体或不同社会结构层次的研究,比如对社会流动、社会关系 、社会结构、社会层次、社会阶层、种族问题、美国现代化道路等社会问题。当然这些 研究也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既不能向人们展示一幅完整的美国历史的总体画面,又不能 反映变化了的世界格局,影响了人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因此,自八十年代以来,史学 家们已经开始有意识的从整个社会的组织原则出发不仅观察西半球而且开始注意东半球 第三世界的发展问题,把美国社会研究由多样化推向综合化和国际化。在美国开创这一 方面研究的是查尔斯·蒂利的对1500年以后的欧洲社会宏观历史的研究;伊曼努尔·沃 勒斯坦的全球世界体系的研究,他的尚未完成的巨著《现代世界体系》是一部真正从全 球宏观社会变迁的角度对16世纪迄至当今的世界体系变迁过程进行总体研究的力作,对 于我们加强对世界整体的研究是一个推动。如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对国际化 和综合化的研究必将成为今后整个史学研究的新趋势。为了克服史学研究中的“碎化” 问题,史学家提出整体社会史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对微观社会史的研究。整体史和微观史 的结合,既能反映出整体社会的发展,展示美国社会的全貌,又能对细小的问题进行深 层次的挖掘,弥补整体史研究中的不足。

标签:;  ;  ;  ;  ;  ;  ;  ;  ;  ;  ;  ;  ;  

美国新社会史述评_世界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