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休所老干部慢性疾病的防控论文_吕书铭,所耿铭

干休所老干部慢性疾病的防控论文_吕书铭,所耿铭

辽宁省军区大连第七干休所;辽宁省军区大连第一干休

摘要:军队干休所老干部是我国老年人口的一个特殊群体,虽然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等同于全国其他老年人,但在疾病的控制、治疗方面有着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慢性病成为影响老干部健康的重要问题和疾病的主要发展方向。干休所老干部慢性病患病率非常高。慢性病导致的疾病所形成的心理压力和经济支出是非常巨大的。慢性病是多病因、多阶段作用的复杂过程,病程长、医疗费消耗大、治愈困难。大多数慢性病可以经过改变生活方式进行控制和干预。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对老年人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完善服务保障多元化;定制常见慢性病的防治指南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可行途径。

关键词:干休所老干部;慢性疾病;防治方略

我国是世界老龄人口很多的国家,更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非常快的国家之一。我国人口老龄化体现出老年人口数量大、增长快、高龄化趋势加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农村老龄问题严重等特点。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居民的疾病谱、死亡谱已发生变化。高血压病、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的很重的经济负担。现就目前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现状及防控方略进行综述。

1 老年人慢性病现状和特点

慢病是指以生活方式、环境因素为主要原因引起的以心心脏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目前我国慢性病患者约超过2亿人,占到人口比例的20%。老年人慢性疾病患病约为全人群的3倍,且多数患有2~3种疾病。2003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的慢性患病率为50%以上,2008年增长至60%以上。慢性病病程长,多病种发生,治愈率低而人们会采取措施,以期望寿命的延长,其患病率还将呈上升趋势。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肿瘤、关节炎等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中以高血压的患病率最高。

目前老年人慢性病呈现以下几个特点:①心、脑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的患病率呈大幅度上升趋势,这可能与进入老年期后,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体重增加,运动能力和新陈代谢能力减低,导致糖脂代谢紊乱有关。②老年人是恶性肿瘤的高危人群。与吸烟、环境污染有关的肺癌已上升为第一位,而与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的结肠癌、乳腺癌、胃癌等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③干休所老干部慢性病患病率高于普通老人,这主要是由于军队老干部生活水平高于一般城市老年人。干休所老干部拥有专业的医疗、保健队伍,医学知识普及率高、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水平相对较高,较普通城市老年人对慢性病的知晓率、治疗率相对较高。④慢性疾病特点更为突出:常见的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糖尿病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如高盐份、高脂肪饮食,吸烟、缺乏运动等。而经研究表明,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肥胖等均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2 我国老年人慢性病的疾病负担

疾病经济负担是指由于疾病、失能和早死给患者、家庭与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为防治疾病而消耗的卫生资源。我国每年有将近380万65岁以上老年人死于6种常见的老年人慢性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占65岁以上老年人总死亡的80%以上。这几种慢性疾病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产生巨大的经济负担,到2003年其直接经济负担高达340亿元,约占卫生总费用的6%。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据统计,2011年我国慢性病负担占国家疾病总负担的比重达68.6%,如不实施有效的防控策略,未来20年人口快速老龄化将使我国慢性病负担增加40%左右。可见,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是巨大的,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而干休所老干部的医疗保障条件则相对好的很多,及时、有效的治疗、保健,使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3 老年人主要慢性病的病因

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老年人主要慢性病存在着共同的病因链。其中,年龄、性别、遗传等是不可改变的影响因素。而吸烟,饮酒,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高脂肪、高热量、高盐、高糖、高胆固醇而少纤维素的饮食习惯,精神长期高度紧张或过度疲劳,忧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等危险因素则是可干预的,也是慢性病防治的主要切入点。有研究表明,我国有2/3的人死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这些危险因素进一步引起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及血脂异常等改变,并最终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常见慢性病的发生。对长沙市65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发现,男性吸烟率为40%,有45%的人缺乏体育锻炼,超重和肥胖的比例达到35%,饮食方面也存在着钠盐、食用油摄入过多,豆、奶制品摄入不足等问题。其他各地的调查结果也与此类似,这些是导致慢性病高发的根本原因。

4 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策略

慢性病的发病是多病因、多阶段作用的复杂过程,其病程长、医疗费用高、难以治愈。但大多数慢性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进行控制和干预。国内外经验表明,针对多个危险因素开展综合性社区干预是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最佳手段。

①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进行健康管理:通过周期性健康体检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根据个人健康信息进行健康及疾病的风险性评估,制定健康计划并进行健康干预,通过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控制危险因素等来实现健康计划。早在1965-1975年,美国利用健康档案进行健康管理,使冠心病患病率下降了35%,脑血管病患病率下降了35%[15]。韩国的一项老年人血糖管理计划,通过6个月的干预,使30%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降至7%以下。国内也有不少成功的例子,河南开封市通过对离退休高血压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进行健康管理,使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达到95%,血压控制率达到85%,且大大减少了高血压的治疗费用。

②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能力:以社区作为慢性病管理的主要基地,定期开展老年保健咨询活动和老年保健讲座,对老年人进行慢性病防治,健康生活方式等培训。同时利用大众媒介传播手段,如电视、广播、报刊、宣传画等进行宣传教育。倡导“坚持活动,处世乐观,生活规律,营养适中,戒烟少酒,讲究卫生”的健康生活方式。

③完善干休所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实现医疗服务多元化:加强对干休所医疗队伍的培训与指导,建立分级医疗及双向转诊制度,在干休所卫生所开展老年人慢性病的一般门诊及康复、护理等一站式的连续性服务。既要重视疾病护理,也要重视心理护理,尤其是对高龄、丧偶及空巢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指导老年人正确的自我评价,选择健康的运动、休闲方式,通过组织老年群体活动促进老年人间的交流,从而达到促进心理健康的目的。

④制定常见慢性病的社区卫生服务防治指南:现行的许多临床指南只体现了医疗功能,而干休所医疗、保健服务还应包括预防、保健、康复、健教等方面的功能。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常见慢性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骨关节病)防治指南,在临床指南与医务人员间架起有效的技术桥梁将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银色浪潮”正席卷而来。以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为主的慢性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老年人群中开展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干预,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有效防治老年人慢性病已刻不容缓。我们应当构建“以预防为中心、健康为主导”的医疗模式,加大老干部群体卫生知识的普及并根据需求开展多种形式医疗、保健服务,为老干部提供更加方便、经济、多元的服务,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

论文作者:吕书铭,所耿铭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干休所老干部慢性疾病的防控论文_吕书铭,所耿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