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民族器乐作品中作曲技术理论的运用论文_邹一鸣

浅议我国民族器乐作品中作曲技术理论的运用论文_邹一鸣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不同国家与不同的时期都有着不一样的音乐创作风格与方法,作曲家在创作之时受到时期的影响创作出不同的音乐作品。中国的传统文化绚丽多彩,民族器乐作品博大精深,本文通过对民族器乐作品中的技术论文从和声、曲式、复调进行分析,希望能更多的了解民族器乐作品,并由此对相关课题起到抛转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民族器乐作品;作曲技术理论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在悠久的历史中产生了独具魅力与特色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与独具艺术特色魅力的中华民族音乐。中华民族器乐作品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国是个民族众多的国家,各民族都有着独特的艺术和文化,也拥有独具特色的民族器乐。中华民族音乐的传承离不开民族器乐作曲的发展,民族器乐作曲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的基础与支撑。

我国的民族器乐作品,主要是指用我国传统民族民间乐器来进行演奏的音乐,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就有“琴瑟和鸣”的记载,进入汉代以后,民族音乐的形式与乐器种类更加丰富,出现了大量的器乐如鼓、琵琶等,伴随着器乐种类的增多,作品与演奏者的水平在逐步提升。不同的时代的音乐有着不同的特点,都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绚烂多彩。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近年来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点关注点,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特色与不同的音乐特点,民族器乐作品作文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民族器乐曲丰富着本民族的艺术表现与精神文化,同时也是外界了解该民族的有效渠道。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民族器乐作品中的作曲理论与技术,希望对通过对民族音乐的了解与分析来更好的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一、民族器乐作曲中包含的要点

1、创作思维

创作思维是进行音乐创作的基础,根据地域的不同、时代的不同而不同。我国的地大物博,民族器乐曲的创作思维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民族器乐作品一直有着强烈的地域特征。如北方柚木民族的豪放大气、热情奔放,善于运用北方乐器演奏不同的曲目,在北方音乐作品中能体现出其性格特征,又如江南地区的小家碧玉、流畅婉转,音乐也表现出玩转和谐的音乐特征。

2、创作题材

民族器乐多元化的同时也要求创作题材有着多样化的特点。创作者在作曲是要利用民族的多样性,多多采用民族音乐元素来形成独特的创作题材,通过题材形成创作音乐作品的主题乐句,再利用各种作曲理论手法将题材与乐思不断的扩充与展开,从而形成独特的音乐作品。正是由于创作题材的要求,大量作曲家深入田野去寻找民族音乐题材找寻创作灵感,从而创作出一系列耳目一新的好作品。

3、创作手法

创作手法是一个音乐作品的灵魂所在,作曲家在创作时应当多多学习中外优秀的创作手法,来丰富音乐作品的结构与层次,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作品注重写意,在创作过程中中国音乐作品要采用多样化的创作手法,在注重音乐写实的特征的同时,运用写意手法巧妙的表现;既要在作品中充分的抒情,也不能忘记适当的叙事;既不能丢弃音乐创作的传统手法“韵律”和“意境”等等,同时也要广泛吸收和采用西方音乐创作的别致手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创作内涵

民族器乐作品要通过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彰显中华民族音乐画的魅力,需要有深刻的创作内涵,通过音乐创作内涵让更多人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精髓。通过中国民族器乐作品来突出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时代的选择,也是艺术的必然发展。极具特色的中国民族音乐用乐器展示出来,让民族音乐的独特展示在国人面前,使听众感受到民族音乐与民族文化的内涵。

二、民族音乐中的作曲技术理论

1、和声

和声是音乐作曲技术理论的基本手法,也是多声部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各个声部来进行有效结合,产生和谐的音响效果,是作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音乐作曲理论的基础。民族器乐作品有独奏也有合奏,不论是独奏与伴奏的结合,还是各民族乐器合奏的作品,和声都非常重要。在民族音乐中,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和声是将各声部进行有效协调,各声部的乐器音色协调,在民族器乐作品中音高与音色的协调同等重要。第二、民族乐器由于特殊性,演奏的音域往往有限制,左权在创作之时应当充分的了解各乐器的音高区域做出最优选择。第三,和声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不同的和声能表达不同的情绪情感,民族音乐的感情色彩非常丰富,和声是民族音乐的灵魂,创作者在创作时一定要多了解当地音乐的特色,特别是少数民族的诸多特性音程,合理的运用民族音乐的特性音。

2、曲式

在民族器乐作品中,曲式一般是指音乐的结构组成。音乐是流动的艺术,音乐的曲式结构往往会遵循一定的创作来完成,中国传统的曲式结构较为简单,自从西方的作曲理论进入中国之后,民族音乐的创作也逐渐遵循西方的创作技巧。中国民族曲式是中国民族音乐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各种结构类型,体现中华民族的音乐审美观念和音乐思维逻辑。民族音乐的曲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小型曲式,包括一部、二部、三部曲式;另一种是大型曲式,就包括民族器乐作品常见的回旋曲式、变奏曲式等。民族音乐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要根据音乐的情境将每个曲式段落都细致的演绎出来,从而让听众产生共鸣,产生好的音乐效果。

3、复调

复调是指同时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旋律的有效组合。复调音乐的创作非常考验作曲家的基本功,民族音乐结构的和谐发展、旋律的优美进行都需复调的完美结合。中国民族器乐有很多是单声部乐器,因此很多复调音乐的创作时乐器与乐器之间的结合,这需要考虑到民族乐器的音色融合。由于民族音乐中包含大量的社会实践,在创作民族音乐的过程中,通过模仿人民的生活实践活动,并将其融入到作曲中,能够为听众提供良好的听觉感受,让听众真正体会到民族文化的魅力。由于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比较独特,为了不断丰富演奏内容,演奏者可以合理利用复调,充分展现民族音乐的民族魅力,做到前后呼应,不断提升听觉效果。作曲家在创作时应当合力的采用作曲技术,巧妙的运用复调创作手法,给民族音乐赋予更多的活力。我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通过演奏民族音乐,能够保证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由于民族音乐具有一定的作曲与演奏难度,采用复调作曲技术,能够帮助作曲人与演奏者更好的了解民族音乐特点,不断提升民族音乐的作曲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正罡.应重视补齐音乐作曲教学中的这块短板-浅议作曲技术与理论教学中应加强中国古代作曲技术及理论的教学内容[J].市场论坛, 2017,06:92-95.

[2]刘海洋.探讨民族音乐中的作曲技术理论[J].音乐时空,2015,09:122.

[3]熊晓辉.民族音乐“口述史”实存分析-基于土家族土司音乐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5,01:81-89.

论文作者:邹一鸣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  ;  ;  ;  ;  ;  ;  ;  

浅议我国民族器乐作品中作曲技术理论的运用论文_邹一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