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论文_颜勇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论文_颜勇

颜勇(雷波县回龙场乡中心校 四川 雷波 616553)

摘要: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8-0035-01

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下面谈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

一、注重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自学性,使学生乐学、想学。例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时,我先让学生报出一个分数,我马上判断它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学生一试,果真如此。学生都惊叹不已,惊叹之余他们更主要的是急于悟出其中快速判断的奥秘,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在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也逐渐得到发展。

二、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我在教学时,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在教学“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和模型中认识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

三、设计好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一,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

第二,设计多种练习形式。通过多种练习形式,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例如,讲过乘法分配律,除了像课本中的练习题,给出两个数相加再乘以一个数,要求学生应用运算定律写出与它相等的式子以外,还可以给出一些等式,其中有的不符合乘法分配律,让学生判断哪个是错误的;或者用3种图形代替具体的数,写成两个式子。这些练习都有助于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

第三,设计一些有不同解法和有多个答案的练习题,对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有很大益处。但是,做有不同解法的练习题时,不宜让学生片面追求解法的数量,而要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路或运用不同的知识去解决,并且要找出简便的解法。

四、培养思维能力要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密切联系起来

人们的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心理学认为,借助语言人们把获得的感觉、知觉、表象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判断,进行推理。通过语言表达还有助于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使之逐步完善。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而教师要了解学生这些思维活动的情况,也需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对学生思维的过程给予肯定或纠正。强化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重要途径。为使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收到理想的效果,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因人而异提出相应的语言训练要求,既不能不切实际地拔高,又不能形而上学的降格以求。要采取多种方法、正面激励、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多向思维、畅说欲言、善于争论,逐步培养学生大胆地有根据地进行议论、逻辑推理、阐述自己的见解能力。要求学生数学用语规范简练,含义确切,经过长期反复训练,逐步达到表述完整逻辑性强的理想境界。中年级学生则发展到形象抽象水平阶段。其特点是:学生注意和区分事物的直观的和外部的特征逐渐减少,而注意和区分事物的内部和本质的特征逐渐增加。

五、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与指导,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的重难点、关键,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逐步掌握假设、迁移等思维方法,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途径。

参考文献

[1]黄群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浅探[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25):117-118.

[2]李伟.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5):171.

[3]贾丽平.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软件:电子版,2015(5):180.

论文作者:颜勇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

标签:;  ;  ;  ;  ;  ;  ;  ;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论文_颜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