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城市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苗木种植施工和后期的养护施工是园林绿化的关键环节,只有将这两方面的工作做好,才能确保园林绿化的质量,从而改善城市的形象。因此,本文通过对园林绿化中苗木种植施工与养护技术进行调研,提出了具体的施工策略和技术要点,旨在加强我国园林绿化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园林绿化;苗木种植;施工策略;养护技术要点
引言:
在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园林绿化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建设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就目前我国园林绿化的现状来看,城市园林绿化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盲目选择树种、盲目扩大种植范围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园林绿化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优化苗木种植施工质量、加强养护管理,这样才能有效的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一、园林苗木种植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盲目选择树种
目前,在我国许多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过程中,都存在普遍的问题,那就是没有根据城市的特点和实际选择合理的树种,在选择树种方面都具有严重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一些园林绿化相关部门都会选取价格低廉、档次较低的树种,导致园林绿化没有起到相应的美化环境的作用;还有一些城市以高档、大气为出发点,过分强调园林绿化的档次,忽视了树种的生长条件,导致大面积树苗无法成活,也无法起到任何作用。
2、盲目扩大种植范围
近年来,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关部门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会盲目扩大植被的种植范围。这种不合理的增加种植面积,一方面会提高园林绿化的成本,增加了财政支出的负担;另一方面,这种盲目的扩张没有考虑树种的成活率问题,最终降低了树种的成活率,影响了园林的美观,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园林绿化中苗木种植施工的改进策略
1、合理选择树种,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为了提高园林绿化的质量,许多城市都引入了优良的苗木品种,但是由于每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都不尽相同,导致相同的树种在不同地区也会产生不同的生长效果。如果不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而盲目选择树种,最终只会造成成本的增加和资源的浪费。因此,在选择树种时,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种植,提高树种的成活率,促进园林绿化质量的提升。比如,相关工作人员和设计人员可以根据苗木的根系的等因素与当地的土壤状况进行综合分析,采用成活率较高的树种进行种植,在选择的过程中,要严格进行筛选,降低树种的损伤率,提高园林绿化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改善生态环境。
2、合理确定栽植季节,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在园林绿化的过程中,苗木的栽植应该选择适合的时节。园林工作应该结合苗木的特点、气候等条件进行树木的栽植,而且,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地区的差异及气候状态,进行栽植技术的运用。在大部分苗木栽植中,需要合理确定栽植季节,施工人员应该逐渐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及实践能力,通过苗木性能以及地区状况进行苗木种植方法的选择,逐渐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3、合理进行苗木布局,突出园林绿化的美观性
在园林绿化的环境下,为了实现苗木时刻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应该结合园林的基本状况进行合理布局,充分突出环境美化的特点。为了促进园林绿化布局的合理性,实现园林绿化的美化作用,相关设计人员应该做到:首先,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苗木的排列和种植,保持苗木的整齐性,避免出现歪斜的现象,从整体提高园林绿化的美观性和整齐性。其次,突出苗木的色彩,根据苗木的生长状况合理进行规划和布局,为人们提供和谐的视觉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后,要根据苗木的不同品种进行合理的配置,找到苗木生长的相似条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突出园林设计的合理性和结构性。
三、园林绿化中苗木的养护技术要点分析
在园林绿化的过程中,后期的养护技术对园林绿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许多施工单位都不重视绿化养护工作,因为在他们看来实际施工才是最为重要的,养护工作是否开展无关紧要,这就导致建设完成之后的园林景观存在诸多的缺陷和漏洞,其中最明显的缺陷就是景观的欣赏价值不够高,未能满足人们的期待,加之后期养护工作的缺乏导致为数很多的花草树木干枯和死亡,即使再进行弥补也无济于事,这不仅是对时间、财力和精力的浪费,也使得园林景观的艺术性遭到破坏,因此,加强对于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不仅是极其有必要的,而且是相当重要的。
1、合理进行浇水
水作为万物生存的基础,其在园林园林养护管理中的作用是很明显的,所以如何正确的浇水成为植物能否生存和顺利生长的基础与前提,浇水量和浇水时间的确定都要依据土壤的类型和特点来选择,一般来说,如果是沙土地,那么浇水的次数要多一些,每天的浇水量不要过大。而处在干旱天气中的土地则需要更多的浇水量和浇水次数,通常都是在早晨或者晚上进行浇水,当干热风盛行的季节,需要将适量的水喷洒在新长出来的树冠上。对坡地草坪开展浇水的时候一定要将水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主要目的就是保护土壤不受水力侵蚀。
2、根据节气进行施肥
只有以足够的肥料作为保障,才能使植物的生长更加顺利,通常来说,对园林中的植物进行施肥的频率是一年两次,如果在春季施肥,应该将时间提早,一旦苗木发芽,就开始施肥。反之,冬季的时候要延缓施肥时间,当苗木不再生长的时候开展施肥最为合适,因为过早的施肥会使得树木进一步生长,进而阻碍苗木的过冬。
3、加强除草管理
有农活经验的人都知道,杂草具有超强的生命力,如果园林中存在大量的杂草将直接导致苗木的养分被杂草吸收掉,而苗木的生长由于得不到足够的养分就会枯死,所以除草工作的进行势在必行,夏季是除草的最佳时机,因为被除掉的杂草会直接被强烈的太阳光照射而死。
4、及时治理病虫害
在处理园林中的病虫害的时候需要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一旦病虫害形成一定的规模就会加大治理的难度,并且使得园林中的苗木遭到致命性的伤害,因此,一旦发现病虫害要立即治理,并且要分析和把握病虫害的规律,以期更好的予以防御和治理。
5、加强成本管理
在园林护养过程中,其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两者之间存在制约关系,所以,实施质量管理就要将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妥善处理,以提高建设质量,降低护养成本。园林绿化护养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护养管理部门一定要高效的利用已经计划好的资金,充分的利用到护养管理工作中,实现植物护养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因此,护养管理部门的人员应想尽办法降低成本,使园林护养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绿化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城市形象、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园林绿化也面临着更加复杂和繁琐的施工要求,无论是苗木的种植,还是后期的养护,都需要加强管理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园林绿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必须从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高度重视植物的种植和养护,加强管理力度,为城市建设做出相应的贡献,从而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陈卫国.城市园林绿化种植及养护技术探讨[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城乡建设,2012(7).
[2]罗荣华.园林绿化植物种植与养护技术管理[J].建材发展导向,2011(7).
[3]厉娜.园林绿化苗木栽植和养护技术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6(14).
论文作者:张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7
标签:园林绿化论文; 苗木论文; 树种论文; 园林论文; 成活率论文; 生长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