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符合我国国情的权益会计理论_企业经济论文

论符合我国国情的权益会计理论_企业经济论文

试论符合当今中国特色的权益会计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当今中国论文,权益论文,特色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迄今有影响的主要权益理论

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中,一个企业必须拥有或控制一定的经济资源,以资进行生产经营。这些经济资源在会计上称之为资产。对资产的权利要求和利益享有,称之为权益。解释权益的性质,说明对权益的不同认识,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资本和利润不同概念的差异等等,一般视为权益理论。对于现代会计思想和实务具有影响的各种权益理论,主要有如下三种:

1.业主权益论。业主权益论又称所有权权益论,产生于十八世纪及以前的经济环境之中。当时,私有制的独资和合伙企业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企业的经营者或管理者就是业主或所有者,从业主或所有者的立场来观察企业就成为合乎逻辑和必然的了。企业经营以业主为中心,经营的目的在于为业主增长财富,追求利润最大化。正如“现代会计之父”巴其阿勒在其《簿记论》中所写的:“资本帐户总是分类帐簿中的最后一个帐户,从中你可知道你所拥有的全部财产的价值。‘资本’帐户反映你商号的全部价值……”。企业资产是业主所拥有的财产;企业负债是业主必须用资产清偿的义务;企业的任何收入或收益,都是业主权益的增加;所有的费用(成本)开支,都是业主权益的减少;缴纳任何税金,包括缴纳所得税,也都列作费用支出,减少业主权益。这种权益理论,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其等式为:

资产-负债=业主权益或所有权权益

这种比较古老的业主权益或所有权权益理论,在今天的会计理论体系中,仍然有强大的影响力。

2.主体论。主体论认为企业是经营主体,企业与所有者是分离的,所有者与企业债权人同样是企业持续经营所需资本的提供者。会计主体虽然并非概为法人,但十九世纪后期蓬勃发展兴起的公司,客观上大力支撑了主体论。企业经营的资产是企业本身的资产,企业持有法人财产权;企业经营的负债是企业本身的债务。企业经营的资产和负债,都相对独立于所有者的个人财产,所有者不居于企业经营和权益的中心,只是与企业债权人一样,都是权益持有人。这种权益理论,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其等式为:

资产=权益=负债(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3.基金论。美国会计学家威廉·瓦特(William Vatter)于1947年发表《会计的基金理论》一文,从而倡立基金论。他抨击了业主权益论和主体论,认为会计的基础是一组特定来源和特定用途的一定资本或收入的经济活动领域,由于运用复式记帐,形成一套自行平衡的帐户体系。在这个经济活动领域中,拥有为未来服务能力的经济资源即资产是中心,所有的权益都代表来自法律、合同、管理、财务或公正方面的考虑而对资产使用的限制,以实现建立基金所要达成的社会目标,如一项桥梁工程或铁道工程或“希望工程”等等。它不追求利润最大化,收益计量也居于从属地位,财务报告的主表是基金的来源和运用表,用以向有关各方利益关系人提供财务信息。基金理论在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政府会计和公益社团会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以上几种权益理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各别的兴起与发展,无不与当时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成分的企业组织形式互相紧密联系。如在十五世纪后期巴其阿勒《簿记论》反映的业主权理论,是与当时社会上商业经营差不多都是独资或合伙经营紧密相关联的。而十九世纪兴起的主体论,又与当时社会上工商业经营纷纷实行股份公司制有关。独资和合伙经营的业主需要业主权理论,而股份公司的管理当局则需要主体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基金论,则与美国在二次大战后社会上兴起的为残废人、退役军人等举办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社团事业不无关系。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权益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一般的市场经济,它具有社会主义中国的社会经济特色。这主要表现在它具有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社会经济特色。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财务会计权益理论,也应具有中国的社会经济特色。

(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应视为社会经济细胞,它是一个经济实体,而且是一个社会基层组织。这不仅仅指占所有企业多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企业是这样,其他经济成份的企业也莫不如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所以具有这个特色,不取决于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也就是说,不取决于企业在所有制方面的法律形式,而是决定于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经济实质。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生产,是以全社会为背景的社会化大生产,任何一个企业,不管它的所有制性质如何,它的生产经营都只能是社会化大生产中的一个环节,小企业是较小较短的环节,大企业是更大更长的环节,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是脱离这个社会化大生产的社会经济而孤立地行动的。任何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如果不配合整个社会的社会化大生产的节奏和要求,它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对这个企业来说,不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相协调,它就不能在经济上继续存在,然后在法律上就会通过破产的形式而消失。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既是社会经济细胞,又是社会基层组织,因此,它的生产经营的目标,既有经济目标,又有社会目标。

就企业的经济目标来说,它要求保本增值。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企业从外部购进原料和材料,通过加工和制作使原材料增加价值;然后以企业产品或劳务的形式提供给社会,作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材料进行再加工,或供社会成员进行消费。为了社会再生产能够不断延续下去,企业在生产中的耗费必须得到补偿,为了再生产能够扩大,还必须要求增值。保本增值不仅仅是企业投资人的要求和权益,而且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保本与增值的界定,我们不应采用西方经济学、会计学方面真实收益学派的理论,即:只要期末的财富与期初的财富一样多就算保本,超过了这一点就可供消费,就算利润。这是一种纯粹的小生产者的观点,不适用于社会化大生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认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由一般债权人投入的借入资金和由终极所有者投入的资本金,它们所发生的作用基本上是相同的,它们都要求保本而且要求增值。企业的收入在补偿生产加工中的耗费之后,还要扣减借入资金(负债)和所有者投入资金及其积累(所有者权益)按市场利率计算的资本成本之后,所剩余的才能算做利润。

关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分配方面,在这里,我们摒弃仍然流行的传统观点——权益理论中的业主权益论。我们认为,作为社会经济基层组织的企业是个初次分配组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所增加的价值,事实上进行了如下分配:第一块分给为增加价值提供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职工,包括以工资、薪金形式支付的报酬,以奖金形式支付的利润分成,以退休金、保险金、退职金等形式支付的各种社会保障金等等。第二块分给政府,包括缴纳的所得税及其他税金。第三块分给投资人,包括以利息形式支付的借款债务的资本成本以及支付给所有者的股利。第四块为重新投入企业的资金,包括为更新固定资产的折旧准备,根据法律为调剂盈亏的公积金,为调整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的公积金,根据法律或公司章程规定提拨的各种公积金或准备金,以及未分配的留存收益。根据以上的论点,把向国家缴纳所得税视同费用支出,是一种纯粹的业主权观点。这种观点缺乏社会意识,把企业从社会中孤立出来,认为企业仅仅是业主谋取利润的工具,任何支出都是业主收入的减项;根本不把企业看作是社会整体中的细胞,是应该为社会提供服务的。

就企业的社会目标来说,它应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企业不能只是单纯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为“业主”的经济利益唯利是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必须同时维护企业所有者、消费者、社会公众的经济利益,维护三方面利益的均衡,维护企业的优良形象。它对社会必须负有社会责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现代企业,应以履行如下社会责任作为它的社会目标:(1)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必须保证在正常条件下使用和消费中的安全;在合适的期间内对产品的质量承诺保证,如保修、保换、保退。(2)预防企业的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如对水资源的利用及其污染的防治,对空气的污染及其防治和控制,对废弃物的合理处置等。(3)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对残疾人的雇用,对少数民族的雇用。(4)对职工的健康及安全的保障与医疗,对职工科学技术知识、技能的培训与等级晋升。(5)对社会教育和扶贫的捐献,如对“希望工程”的捐赠等;对社会贫困地区、贫困家庭、贫困个人的帮助等。(6)企业可行的其他社会业绩与社会效益。

我们主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形式的企业是社会经济组织、是社会的经济细胞,它们的生产经营既有经济目标、要创经济效益,又有社会目标、要创社会效益,这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经济现实来立论的,决不是否定以公司为代表的企业所有者(投资人)的终极所有权。我们只是反对传统的权益理论——业主权益论,反对那种单纯的、狭隘的以业主为中心的只要赚钱的经济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一成立就成为社会组织的一员,就不单纯是“业主”的财产或赚钱的手段。企业的社会形象、良好的声誉,这些本来是无价的社会效益也可以转化为可估价的无形资产(商誉)。

我们并不反对向国际会计惯例靠拢,我们的主张是西方会计思想中权益理论的企业主体论的延伸,是企业主体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的新发展,赋予了中国的特点和社会主义的特色。1940年出版的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佩顿和利特尔顿的专著《公司会计准则绪论》一书,是介绍企业主体理论最权威的著作。佩顿坚持:“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企业都是一个独立的实体或法人的概念。”他们还认为:“利润是对公司发生的,而不是对业主或债权人发生的,利润应由企业主体处理”;“支付利息、所得税、分配股息是利润的分配而不是业主资本的提取”。1947年彼特·特鲁克(Peter F.Drucker)发表的《企业概念(Concept of theCorporation)》一书,就提出过和我们主张相类似但内容不完全相同的意见。

(三)为了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目标的绩效和社会目标的绩效,企业应增加编制下列两个会计报表,向有关各方面和社会公众传递有关的信息。

1.增值表。此表用来反映企业经济目标达成的绩效。全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反映企业向社会(消费者或生产加工者)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销售价格总额,这是企业在经济方面向社会作出的总贡献。从中扣减企业已耗用的外购原材料及劳务,即为企业在生产和销售活动中所增加的价值,也是企业在经济方面向社会所作出的纯贡献。企业为社会提供产品和劳务所增加的价值越多,贡献就越大。第二部分为增值额的分配,即把增值总额切成四块分配给四个方面。表式如下:

××公司增值表

19年度

项目

19×2年 19×1年

收益来源:

产品及劳务销售收入

减:已耗用外购材料、劳务和动力增值总额

增值额的分配:

其中:工资、社会保障金、退

休金、利润分享奖金

其中:所得税、其他税金

3.资金提供者

其中:借款利息成本、股东分红

4.重新投入企业

其中:固定资产折旧、盈余公

积金、未分配利润

2.社会目标绩效报告表。此表用来反映企业社会目标在本年度内取得的绩效。表式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汇集社会目标中有关产品(和劳务)方面、有关环境方面以及有关社会公众方面社会绩效中可以用货币金额反映的绩效;第二部分则为用文字叙述的社会绩效,以补第一部分的不足。

××公司社会绩效报告表

19年度

项目

19×2年

19×1年

一、有关产品(和劳务)方面

1.本企业向社会提供的产品(或劳务)

甲产品:(名称)品牌__数量__

乙产品:(名称)品牌__数量__

丙产品:(名称)品牌__数量__

2.本年度保修修理__件、修理费用__

3.产品原料含有毒物质的改善投入成本

4.产品改进与开发投入成本

二、有关环境方面

1.污水处理设备投入资金

2.污水处理设备的各种维持费用

3.净化空气设备投入资金

4.净化空气的维持费用

5.噪声处理设备投入资金

6.噪声处理的维持费用

7.废弃垃圾处理费用

三、有关社会公众方面

1.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的人数、工资额

2.雇用残疾人人数、工资额

3.为上岗职工举办培训费用

4.为下岗职工举办培训费用

5.为社会教育事业捐献款项(如希望工程)

6.为社会扶贫事业捐献款项

7.为社会救济事业捐献款项(如水、火灾)

四、其他社会绩效(用文字叙述,不能用货币金额反映的绩效)

标签:;  ;  ;  ;  ;  ;  ;  

论符合我国国情的权益会计理论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