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新进展论文_陈冬梅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新进展论文_陈冬梅

陈冬梅

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 541001

摘 要:近年来,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备受临床的高度关注,从急诊护理风险来看,医院管理、护理人员、患者自身和社会均与其有着直接关系。鉴于此,本次研究对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各个环节进行总结,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将防治对策予以制定,从而使急诊护理风险明显降低。

关键词: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新进展

就急诊部分而言,其自身具体特殊性,加之该科室的患者病情较为危重,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风险事件发生率。鉴于此,此研究对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将防治对策予以制定,现将具体内容进行以下综述。

一、急诊护理管理风险因素分析

就当前的急诊护理而言,潜在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主要包括:医院管理、护理人员、患者自身和社会等,鉴于此,本次研究对上述几种因素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一)医院管理因素

在安全管理中,医院管理是其重要因素,其主要项目为:护理人员的配置、突发事件的处理,还包括设备的维修和养护等。

①护理人员的配置。急诊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与护理人员的配置存在相关性。据相关资料显示,医院急诊科出现的护理纠纷事件中,护理人员配置引发的风险比例可达10%以上[1]。也有学者对医院急诊科的护理投诉事件进行分析,护理人员配置不足引发的风险比例可达12%[2-4]。由于多数医院护理人员配置存在问题,因此在就诊期间,患者的病情、医嘱执行情况,没有足够的护理人员来观察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对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造成严重影响。除此之外,护理人员的态度和处理措施不佳也会提升护理纠纷发生率。

②突发事件的处理。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与突发事件的处理有着直接关系。通常情况下,患者受伤后,在第一时间送至急诊科室,若护理人员的处理事件能力严重缺乏,导致在就诊期间存在诸多的漏洞,从而提升危险性[5]。

③医疗设备的维修和养护。该问题也是引发医疗风险的高危因素。患者在就诊期间,环境的安全性和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均会使风险增大。有学者研究后指出,临床系统中设备无法安全使用会提升风险事件发生率,如:利器、报警系统失效以及座椅不稳等。若地面相对潮湿,未将警示标识及时安放,会提升患者的滑道几率。通常情况下,医院急诊科属于重要场所,主要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其设备需的安全性需得以保证,这样会减少设备问题引发责任事故的发生[6-7]。

(二)护理人员管理因素

多数护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据相关资料显示,护理人员若严重缺乏法律意识,在医嘱执行期间、日常护理工作中以及护理记录中,会存在诸多漏洞。如:在急救期间,若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会缺失重要证据的意识,因此,在医疗纠纷处理期间会将举证权利丧失[8-9]。现阶段,多数护理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同时该问题也是引发护理风险的高危因素。一方面,护理人员会缺乏服务意识,在急救期间,不能以患者为主要核心,缺少人文关怀,另外不能及时与患者交谈,也会使护理风险增加。另一方面,护士的业务水平较低也会增加护理风险。就急诊科室而言,多数患者的病情危重,且具有较高的急救难度,若护理人员的经验严重缺乏,难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同时不能有效的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与此同时,如果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会耽误抢救时间。

医院内部的规章体系较多,通过对护理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使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在临床治疗中,护理人员需将检查操作和输血操作独立完成,若不能将医院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没有较强的责任心,且出现疏忽情况后也会提升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因此,在对患者予以药物治疗期间,需将药物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从而使给药风险得以降低。

(三)患者因素

急诊科室的患者,多数病情较为严重,加之多数家属有较高的期望值,会使纠纷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若患者不能信任护理人员,病历资料不能及时提供,会对治疗和诊断有着不利影响。

(四)社会因素

医学科学的专业性较强,若护患之间不能良好的沟通,会使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明显提升。社会的舆论多数同情患者,甚至一味偏帮患者,从而使护患纠纷风险增加[10-11]。除此之外,多数患者缺乏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会对护理人员的违规行为产生误解,加之两者之间存在危机,也会使护患纠纷的风险增加。

二、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未按照医嘱执行

护理差错中,比例较高的是医嘱执行问题。若有任何误差出现,不仅会引发医疗纠纷,同时会对治疗有着不利影响。有学者研究后指出,干扰因素会对护理人员的注意力造成影响,致使在医嘱执行期间会有差错出现。另外,急诊室具有较大的人流量,环境也较为复杂,因此也存在诸多干扰因素,从而对医嘱执行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造成严重影响。

(二)护理记录问题

在抢救期间,医嘱多以口头形式呈现,护理记录均在事后进行。若护理人员不能认知护理记录的重要性,书写不认真和书写不及时,会在医疗纠纷中将证据丢失,从而会引发急诊风险[12-13]。

(三)交接班问题

护理风险的高发时段为日常交接班。据相关资料显示,急诊护理的风险较多,其中位居第三位的为交接班。若护理人员缺乏经验,不能及时的对患者实施治疗,在交接班中行会出现多种问题,从而会为日常工作带来诸多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急诊的护理风险防范

(一)构架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组织

首先需将全方位的风险管理组织和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予以建立,在此期间需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对患者告知,获取其信赖,从而使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显著提升。另外,还需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加深护理人员的进一步认知[14]。

(二)提升护理人员自身水平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使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增加。树立“安全是生命、质量是尊严”的观念,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理人员关系较密切的法律知识要有所了解,以减少护理缺陷和纠纷的发生。与此同时,还需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水平,有的放矢地加强人文关怀,自觉实施全面告知制度,这样不仅可以使患者的焦躁情绪得以缓解,患者的满意度也会明显提升,从而有助于护患关系的改善[15]。此外,还需加强专科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制定完善的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方案,并按计划实施,定期进行操作技能考核。不断提高抢救技能和应急能力。并给护士提供外出进修学习的条件,不断满足护士工作中对新业务、新技术知识的需求。

(三)规范护理文书书写

护理文书是医疗事故引发争议的重要证据,完整的文书资料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应。培养护士认真观察病情的严肃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及时、准确、客观书写记录的责任意识。还需规范护理人员的文书书写,防止护理记录和医疗记录出现偏差,引发医疗纠纷。

(四)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

当护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时,多数护士无法适应多重角色的转化,出现角色冲突,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也是构成医院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对以往排班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实行弹性排班制,对工作量相对较大的中班、卡夜班增加1-2名护士,改善护士超负荷工作的现状。制定科室应急预案《紧急人力资源调配方案》并定期组织学习,当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紧急情况时,立即逐级上报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护理安全。

(五)做好设备管理

仪器管理需由专人进行,这样可以使仪器、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和实用性得以保证。定期检修,及时更换,发现异常,需立即进行维修,并做好替代补充。仪器设备使用完毕需做好清洁消毒,定位放置,保证急救设备完好率达100%。

结论:

在医院工作前线中急诊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多数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且复杂多变,具有较难的工作预见性,另外还有诸多不安全因素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护理质量有着不利影响。通常情况下,急诊科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与患者的生命安全存在相关性。因此,加强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并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组织,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同时可以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从而使治疗效果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爱军,庄丽娜.澳新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的价值[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z1):223-224.

2]汪爱晶.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5):1851-1852.

[3]赖开兰,钟美声,陆青等.循证护理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0):73-74.

[4]陈绮坚,孟金凤,赵华宇等.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108-109.

[5]刘军平.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6):190-191.

[6]贺慧玲,刘建清.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1):420-421.

[7]黄影,姜秀,孙志书等.探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9):273-274.

[8]李淑华.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及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成效[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1):188.

[9]汪玲燕.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和防范[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5):2905-2906.

[10]言利珊.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32):189-190.

[11]佟静,佟艳.护理标识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评估与应用[A].2013北京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303-303.

[12]郑霜梅.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与管理成效探讨[J].养生保健指南,2016(32):180,213.

[13]乌日罕,李博,娜仁高娃等.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及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成效[J].中国保健营养,2016(2):188-188.

[14]陈绮坚,孟金凤,赵华宇等.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108-109.

[15]陈璐.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2090-2091.

作者个人简介:陈冬梅 女 1978- 广西桂林市兴安县 本科 主管护师

论文作者:陈冬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8

标签:;  ;  ;  ;  ;  ;  ;  ;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新进展论文_陈冬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