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论文_韦书发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论文_韦书发

韦书发(贵港市覃塘区樟木镇凌动小学 广西 贵港 537127)

摘要:面对新课改,我们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本文从“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创设情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来阐述如何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提高教学质量;民主和谐;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4-0078-02

新教材,新课程标准,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面对新课改,我们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我们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中做了很多的尝试,总结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参加了班主任工作培训会,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高金英老师的专题讲座,专家从自身出发谈了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其中对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演说,让我感到特别的生动而精彩。

(一)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根本保障。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的课堂呈现状态。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

(二)深入了解班集体,特别是成绩不好,不听话的学生。

面对成绩不好,不听话的学生如果不及时加以教育、引导,不仅给家庭、学校带来巨大影响,还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因而我们应及时有效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去引导他们,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心与他们相交,真正从内心深处与他们交流、沟通。用自己的行动感化他们,作他们的良师益友,我们的教育一定会取得成功,教育教学质量一定得到提高。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我刚接的一个班学生,班风学风都不太好,没有谁愿当这个班的班主任。我接班以后开展整顿班风学风,经过多次整顿教育,一学期就初见成效。

(三)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

那一年刚做班主任,我心里一片茫然,毫无着落。记得当时,我还发现我班的学生居然有人敢不出操,不打扫教室、清洁区卫生,上课时迟到早退,在我面前应付了事,背后却置之不理,甚至见我敬而远之。我开始犹豫了,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一些班主任叫我“杀鸡儆猴”。可我认为,教育学生,应该培养学生的道德自律和道德感受。于是我深入学生之间,和学生一起聊天,一起参加活动,久而久之,我与学生打成一片,我们班的良好班风也就慢慢地形成了。班主任体验告诉我,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就要有一颗赤诚的心。

二、创设情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情境教学的最主要功能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出发有效组织教学。

(一)根据教材重、难点来设计情境。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自制力也不够强,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要想使学生保持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学生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学习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变换情境激趣方式,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风趣的课堂气氛,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步引起并加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去年的树》这一课时,我是根据四组对话来创设情境教学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出示第一次对话

师: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临了,鸟儿必须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树对鸟儿说......

生读: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师:鸟儿说......

生读:......

师:树和鸟儿是一对多好的朋友呀(板书:好朋友),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树天天听鸟儿唱歌,它们是那样的相依、相惜。可是,寒冬来临,它们不得不分开,这是多么的无奈,多么的伤感呀!临别之际,它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说这些话呢?

生:树的话中饱含着请求、期盼

生:鸟儿的回答中语气坚决、肯定

在指导学生读这组对话的时候,我一次又一次的追问:①鸟儿会骗树吗?②树还听不出鸟儿的坚决和肯定。③还不够坚决和肯定。在我的一次次引导中学生读得一次比一次坚决和肯定,不知不觉中学生就能有感情地朗读了。

2、出示三组对话

第一组对话: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

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第二组对话:

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大门回答说:“树嘛,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第三次对话:

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1)交流: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三组对话?

(2)指名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

在这三组对话中,老师不断地以小鸟的身份去树根、门先生和小女孩,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热情很高,学生也在一次回答中加强了朗读能力。

(二)创设情景,获得语感。

创设情境是促使学生感悟的催化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相应的情境:可感的生活场景、生动的画面、音乐的旋律、实物的演示等,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语言文字变成鲜明形象印在脑海中,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语感训练。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这篇课文的第四个自然段:动植物准备过冬这一个自然段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师读: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当我读到“冬天快要来了”时,我加大声音,大声喊出来,让学生好像感到冬天真的快要来了似的,我大声读完“冬天快要来了”之后,就快速地走到一个学生面前问他:“小喜鹊,你在做什么?”学生很快就能读出:“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我又快速地走到另一个学生面前问他:“小松鼠,你在做什么?”……就这样创设情境,我把学生都带去准备过冬了。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感悟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

总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而情境教学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立体的教与学的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知识素养和生活素养的提高。

论文作者:韦书发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0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论文_韦书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