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心理干预治疗顽固性中枢性呃逆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王超

云南省泸西县人民医院 云南泸西 652499

摘要目的:对针灸配合心理干预治疗顽固性中枢性呃逆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顽固性中枢性呃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针及体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配合心理干预(放松训练、音乐治疗等)。结果:经4d治疗之后,观察组痊愈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SAS及SDS评分对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顽固性中枢性呃逆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心理干预;顽固性中枢性呃逆;临床效果

 在临床中,诱发呃逆的原因较多,多因脑外伤、脑卒中、尿毒症、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等引起。而继发于脑外伤、脑卒中等颅内病变的呃逆称之为中枢性呃逆,呈顽固性发作,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我院应用针灸配合心理干预治疗顽固性中枢性呃逆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顽固性中枢性呃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顽固性呃逆的诊断标准[2],病因均为脑外伤、脑卒中或脑瘤术后患者,并且经过头颅CT确诊。患者中男48例,女34例;年龄介于21-68岁,平均年龄为(40.26±4.34)岁。病程均大于48h。82例患者的意识清晰,无认知功能障碍,各项生命体征较平稳,头针治疗部位没有颅骨缺损与手术切口;排除膈肌周围病变、脑出血以及合并心、肾功能衰竭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针灸基础上配合心理干预进行治疗。①针灸治疗法[3]:取患者仰卧位,头针,取双侧胃区与胸腔区,经常规的消毒处理后针身与头皮呈30°迅速刺入患者皮下,当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阻力减小,继续将针与头皮平行捻转进针,快速推进到胃区或者胸腔区,深度为1cm,行捻转手法,120r/min,持续时间为1min,每隔10min行针1次;体针,取患者内关、攒竹、膻中、合谷、足三里、中脘、太冲、三阴交等穴,除中脘、膻中两穴外,其他均为双侧取穴,经常规针刺法行之,依据辨证适度进行提插捻转补泻。足三里及内关穴接G9805-C型电脉冲治疗仪,疏密波,以患者能耐受强度为度,头、体针均保留针30min,1次/d。②心理干预:音乐疗法,音乐曲调以轻松愉快为宜。经优美、和谐的音乐治疗,对患者心理以及生理实施调节,每次30min,1天1次。放松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呼吸、放松训练,使得患者逐渐达到肌肉、情绪放松,利于预后与康复。

1.3疗效评定

①痊愈:呃逆症状消失,治愈后2周未出现复发;有效:呃逆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等显著减少,治愈后2周内偶有复发情况;无效:呃逆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等未改善。②抑郁及焦虑情况:应用SAS及SDS自评量表进行疗效评定,2个量表均为20项,按照1、2、3、4级进行评分,得分越高的患者,则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应用百分率表示,应用χ2检验。经对比,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治疗4d之后,观察组痊愈率、总有效率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顽固性中枢性呃逆由多种致病因引起的脑干损害,尤其是延髓损害,影响了网状脊髓束与脑干网状机构而导致呃逆中枢受激惹,进一步影响了膈神经,使患者兴奋性得以增强,进而引起了膈肌反射性痉挛。中医上将呃逆称之为“哕”,是因各类因素导致胃气上逆形成,将中枢性呃逆主要归结于心、脑。有医学家认为[4],因患者脑髓受病,元神受累,神经失统,神机受伤,致使血脉瘀阻、热郁、痰结等,经络失和;致使患者心脑神机失调,营卫失和,未能托邪外出,心气不舒。

文中所采用头针于胃区与胸腔区是依据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理论在患者头皮上的相应区域划分出治疗区,与大脑皮层相应功能定位相符。胃区、胸腔区与食道的下段、胃、膈等内脏器官相对应,当针刺于头皮部位胃区与胸腔区时,就会引起头皮神经以及骨膜效应,能够使得传入的神经冲动传至患者大脑的皮层,皮层在针刺激下发出相应神经冲动,进而调节膈神经生理状态,达到止呃的目的。与此同时,头针疗法能够改善相应区域大脑皮层血液循环,利于相应侧支循环的建立,以改善该局部脑血流状况,促使相关部位脑细胞功能得以恢复良好,以更好控制膈神经而中止呃逆。

中医上认为中枢性呃逆主归于心、脑,与患者神志状况有密切关系,本文治疗前两组SAS与SDS评分显著优于标准分,显示两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的状态。观察组在针灸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正确应用相关技巧指导患者应对焦虑、抑郁,主要的干预方法如呼吸训练、放松训练、音乐训练等,使患者心理应对能力得以极大改善,积极配合针灸治疗。其研究结果显示,针灸配合心理干预治疗顽固性中枢性呃逆治疗效果显著,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了治疗疗程,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顾忠平.针刺下合穴为主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 2012(11)

[2]祝波,焦杨.头针为主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0,20(1):125-126.

[3] 龚晓强,王梅花,苏永立,黄涛.头针配合电针治疗顽固性呃逆54例[J]. 河南中医. 2009(12)

[4] 陈艳婷.胃癌术后顽固性呃逆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03)

论文作者:王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0

标签:;  ;  ;  ;  ;  ;  ;  ;  

针灸配合心理干预治疗顽固性中枢性呃逆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王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