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历史教学创新与信息技术论文_施长学

也说历史教学创新与信息技术论文_施长学

安徽省徐圩初中 233400 

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应用,能够较好地发挥出历史学科的优势与创新,可以收到以下效果:

一、让学生主动学习,可激发兴趣

提高学习兴趣是老师要做的,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变动为静,变抽象为具体,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师原本枯燥的讲解、干巴巴的历史概念活起来,生动而迅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人有身临其境感觉,从而引发学习兴趣,诱发强烈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如在探究学习《对外开放》一节课时,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邓小平实行和坚持改革开放政策所做的伟大贡献,我利用课件展示了一段情景材料:播放《春天的故事》歌曲,学生低声跟着伴唱的同时,屏幕展示下列几个问题:

1.歌词中的老人指的是谁?举例说明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2.第一个“春天”和第二个“春天”的含义各是什么?

3.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

学生的思绪飞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改革开放时代,仿佛看到了邓小平挥手微笑的伟人丰姿,在伴唱声中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欣赏完歌曲后,经过几分钟的热烈讨论,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同学们对这节课形成了自己的理解与观点。

又如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时,我下载了连续剧《北洋水师》序幕的画面:一只小纸船在海边飘泊。一阵阵海浪打来,小纸船摇摇欲覆;海浪打在沙滩上,激起点点泡沫,瞬间泡沫破灭、消失了……并提出问题:“北洋水师在当时是亚洲第一钢铁舰队,可为什么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却是摇摇欲覆的小纸船?那泡沫又意味着什么呢?”引导学生在小纸船和钢铁舰队之间、在沙滩上的泡沫和洋务派的强国梦之间展开了联想和想像,通过这些心理活动,让学生能够洞察北洋水师的灭顶之灾和洋务运动失败的结局,从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因果的愿望——习近平提出强军梦、中国梦。

二、让学生乐学,可化简为以易

学习历史是以掌握历史概念、探求历史发展动因和规律为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很难从表象阶段直接过渡到概念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历史概念,仅凭教师的讲解往往难达到很好的效果,死记硬背一定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不能理解历史知识生成的过程。没有理解的记忆是不会长久地停留在脑海中的。而采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将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以巧妙的动态演示代替抽象的说教,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很快地学习。如在学习《战略大决战》一节时,学生对解放军战略反攻目标、主攻方向及三大战役的进程往往因地理知识所限而难以理解。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几幅动态地图,通过流动的箭头把敌我双方的攻防路线及战略态势进行演示,再配上有关三大战役的影视录像片的有关资料,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刺激下,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不仅较清楚地了解了战争进程,理解了我军作战方针和意图,更掀起了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沉浸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鸦片战争》一课在讲到鸦片战争的原因时,我先播放电影《林则徐》中有关“禁烟”“销烟”的历史背景及林则徐采取的措施,用它代替单调的复习,巩固知识点,一下子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不是由虎门销烟而起?学生纷纷展开讨论,发言积极,气氛活跃。这样就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愉快地参与到了课堂中。

三、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交流合作

在历史课堂上,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学生的学习重心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基本的信息素养。教师可通过制作学习课件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历史信息加以提取、整理、加工,然后进一步地研究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思考、反复研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新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所进行的思维活动更激烈,既然能提出问题,那么解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而正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实现交互,能够使学生由过去单纯的“接受式”学习知识变为自己主动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充分领悟历史知识的内涵,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猜想结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各种能力,学会了学习。我在《文化大革命十年》一节,课前安排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搜集有关文化大革命的资料,并针对资料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们搜集到了相片、会议记录、民间故事等资料,我协助同学们把搜集到的资料制成课件,在课堂进行上展示,不仅形成了资源共享,更通过同学们搜集、思考、讨论,充分利用眼、耳、脑、嘴多种感官的参与,加深了对文化大革命的认识。同学们通过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合作学习,获得了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地参与学习过程,做到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从而学会了学习,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更加直观开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环境中,传统的历史教学“三大目标”(知识、能力、情感)被整合,特别是打破了“知识第一”的束缚,实现了知识型、智能型、教育型目标的完美整合。学生网上收集图片和阅读资料并讨论其影响,学生的这些行为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使原本不太好观察和测量的学习目标浮出了水面,为教师和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提供了切实的依据。《甲午风云》中有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殉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五、学习手段丰富,感官并用

历史教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在这个舞台里听、说、读、写、议、练、辩等学习方法得到整合或提升。在这样的一个包括课件、地图、音像、文字资料、计算机处理等在内的立体网络里,学习方法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互容互补。在这里,学生可以回答问卷、制作图表、参观访问、搜集信息、审视资料、比较判断、论证课题。在这里,学生可以打破位置空间的限制,自由地选择学习伙伴,或商讨、或辩论、或竞争、或协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吸引力对学生学习兴趣的生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教师应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授《血肉筑长城》一课时,屏幕上展示的是一幅幅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某些片段,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场面,日本首相铃木声嘶力竭叫嚣“本土决战”的声音,美国的“小男孩”、“胖子”在日本广岛、长崎上空卷起的蘑菇云,毛泽东向中国人民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号召和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长梅津美治朗在东京湾“密苏里”号上垂头丧气签字的神态。所有这些活生生的场面,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对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段历史刻骨铭心。多媒体教学软件中丰富多彩的视频图像、优美动听的声音、色彩鲜艳的图片、生动活泼的文本文件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听、看、动手和思考问题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六、能理解透彻,可开拓视野

人类过去的实践活动就是历史,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重演。这个特点使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掌握和巩固增加了难度,也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困难。特别是一些不易说明、头绪较多的历史知识点,传统教学方法很难具体形象地加以描绘,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困难。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做到视听并用,从而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地参与学习。如讲授“西安事变”内容时,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各派的态度是学生难以弄懂的难点,我播放了电影《西安事变》中的几个片断:1.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2.宋美龄及蒋介石的顾问端纳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斡旋;3.何应钦兵围西安,轰炸渭南、华县;4.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去西安调停;5.张学良送蒋介石到南京。进而提问学生:张、杨既然实行“兵谏”,但为什么不处决蒋?宋美龄和何应钦同属国民党人,为什么宋庆龄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何应钦则要用武力解决西安事变?蒋介石是中国共产党最凶恶的敌人,为什么共产党还要派代表团去西安调停,也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学生联系五个电影片断,经过思考,就很容易回答上述问题,弄清了国内各派别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及目的,从而解决了难点问题。

我在讲到《南京大屠杀》的有关内容时,播放经剪辑的《南京大屠杀》等电影片断。当同学们感受到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看到国共双方紧握的双手时,同学们个个满怀豪情,甚至发出誓与日军周旋到底的呐喊;当镜头上交替出现日军将南京青年当作刀靶练习刺杀,看到日军活埋南京和平居民,日军在南京郊外集体屠杀,人民群众流离失所时,同学们个个义愤填膺,进而转为低泣。这时,学生的情感已完全融入了影片中。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学生在正确理解课文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对真善美的爱、对假恶丑的恨,思想感情受到极大的感染和熏陶。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信息能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尤其是在网络的学习环境下,可以将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更为融洽。在课件制作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反复推敲,敢于创新。

论文作者:施长学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5月总第14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5

标签:;  ;  ;  ;  ;  ;  ;  ;  

也说历史教学创新与信息技术论文_施长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