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他斯丁与舒血宁联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论文_杨益宏,贺西京(通讯作者)

(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1)

(2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 陕西 西安 710003)

【摘要】 目的:分析比较倍他斯丁单独应用与联合舒血宁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普通治疗加倍他斯丁,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舒血宁20ml静滴1次/日,1周为一疗程,比较疗效。结果:两组眩晕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倍他斯丁与舒血宁联用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好。

【关键词】 颈性眩晕;盐酸倍他斯丁;舒血宁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5-0060-02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Shuxuening Injection and Betahistine on Cervical vertigo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effect of the Betahistine hydrochloride alone and Betahistine hydrochlorde plus Shuxuening Injection on cervical vertigo. Method 64 cervical vertigo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ordinary treatment and Betahistine hydrochloride.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Betahistine plus Shuxuening Injection .1 week was a course of treatment and compare the efficacy. Results the symptoms of vertigo in the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Betahistine hydrochloride and Shuxuening combined with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igo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

【Key words】 Vertigo; Betahistine hydrochloride; Shuxuening injection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资料完整的64例颈性眩晕患者,排除内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疾病引起的眩晕。诊断符合第3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标准。64例患者均是急诊入院,突然发生眩晕,视物旋转,恶心或伴呕吐;51例伴颈项部酸困不适及上肢发麻;25例伴有心慌、胸闷;19例患者有间歇性耳鸣;46例以往有反复发作史。64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43例。最小年龄30岁,最大年龄68岁,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11例,女21例,年龄33~68岁,平均51.2岁;对照组32例,男13例,女19例,年龄34~66岁,平均年龄52.5岁。两组发病时间、年龄、性别及伴随症状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盐酸倍他斯丁8mg 口服,每日两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血宁20ml溶于250ml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一周为一疗程。治疗组对照组一般治疗均嘱患者卧床休息,颈托制动或枕颌带牵引,牵引重量以舒适为度,同时室内保持安静,避免声光刺激。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者给以适当补液支持。

1.3疗效评定 ①显效:眩晕消失,能下地行走,无恶心呕吐及心慌胸闷等伴随症状;②有效:眩晕症状好转,其他伴随症状减轻;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软件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经治疗一个疗程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颈性眩晕的概念及发病机制 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到颈部病变影响,导致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又称椎动脉压迫(缺血)综合征。本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1]。主要有椎动脉机械性压迫和交感神经刺激两种学说。一般认为由于颈椎的退变、外伤、畸形等造成椎动脉受压、过度扭曲、牵张或外在的异常刺激(通过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支配纤维环、后纵韧带、硬脊膜、关节囊的窦椎神经、颈神经周围的交感神经或颈部韧带和关节囊的交感神经末梢等导致椎动脉痉挛)致一过性血流障碍。常见的病因为颈椎病、下颈椎失稳及颈椎间盘突出症、寰枢关节失稳、颈椎骨折脱位。但以上学说没有证据予以证实,故不能以此来诊断和解释颈性眩晕,只能在排除其它相关疾病后才予以考虑。

3.2颈性眩晕的诊断方法

3.2.1临床特点 据统计[2]眩晕中周围性眩晕占30%~50%,其中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发病率居单病种首位,其次为梅尼埃病和前庭神经炎;中枢性眩晕占20%~30%;精神疾病和全身疾病相关性头晕分别占15%~50%和5%~30%;尚有15%~25%的眩晕原因不明。颈性眩晕是排除性诊断,只有排除上述疾病,才考虑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临床特点多在起床、翻身,低头、仰头等头颈部旋转时发生,卧床休息和颈部制动缓解。眩晕呈间断性、反复性、发作时与颈部活动姿势有明显关系,可伴有恶心、呕吐、颈项背部不适、耳鸣、视觉障碍等症状。发病年龄特点以中老年人居多,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方式的转变,有年轻化趋势。

3.2.2影像学检查 X线正侧位可表现生理曲度、骨质增生、椎间隙变化,动力位出现椎体失稳等变化;TCD显示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单侧或双侧椎动脉狭窄或闭塞。上颈椎CT显示可有寰枢关节半脱位;CTA清晰显示椎动脉全程,在椎动脉先天畸形、血管钙化以及相邻椎骨的影响优于其他检查。近红外光谱仪在颈性眩晕运动负荷试验中可检测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运动负荷试验诱发颈性眩晕可作为诊断颈性眩晕的参考指标[3]。

3.2.3诊断 颈性眩晕尚没有统一标准,倾向于采取排除法予以诊断。诊断依据[4]:①头晕或眩晕伴随颈部疼痛。②头晕或眩晕多出现在颈部活动后。③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视物模糊,行走不稳等症。④影像学检查异常,如颈椎反屈、椎体不稳(颈椎前屈后伸时X线片上相邻节段前后位移之和大于等于3mm和/或成角大于等于110)、椎间盘突出症等。⑤部分患者转颈擦肩试验阳性(患者坐位,令患者伸颈、迎头,然后向一侧旋转头颅,转到下颌接触肩部时,下颌紧贴肩部移动,向前向下擦拭移到前胸正中,再从前胸返回到肩部,离开肩部转头伸颈,转头到原来姿势,在转头下颌擦拭肩,擦移到前胸正中,如此反复。来回检查几次,同时检查对侧)。⑥多有颈部外伤史。⑦排除了其它原因。目前颈性眩晕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且颈性眩晕属于排除性诊断的诊断要详细问诊,对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及发病前后的情况、伴随症状进行细致了解,仔细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只能在排除其它相关疾病后才予以考虑,不能单凭辅助检查进行诊断,确诊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及症状,以确保眩晕病的正确诊断与治疗。

【参考文献】

[1]增春,陈德玉,吴德升等.第3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3):1796-1799.

[2]王峰,张作伦,刘立成等.颈性眩晕的病因及其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2(9):150-151.

[3]李中实,石东平,刘成刚等.颈椎运动负荷试验对颈性眩晕的诊断意义[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14(10):584-586.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眩晕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5):369-374.

论文作者:杨益宏,贺西京(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

标签:;  ;  ;  ;  ;  ;  ;  ;  

倍他斯丁与舒血宁联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论文_杨益宏,贺西京(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