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刘颖

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刘颖

刘颖

(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40例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综合护理干预;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7-0208-02

目前,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临床中较为多见的疾病,它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具有发病急、进展快, 如果不及时诊断治疗则会导致患者数周内死亡[1]。本研究选择140例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探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将我院2014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140例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0例。其中观察组男38例,女32例;年龄:44~81岁,平均年龄:67.6±4.3岁;病程:2~10d,平均病程:4.3±0.8d。对照组男39例,女31例;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67.2±4.5岁;病程:2~12d,平均病程:4.5±0.7d。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心脏杂音、发热、关节疼及贫血等症状。两组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有护理人员应积极为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条件;建议患者患者适度训练,增强抵抗力;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积极向患者介绍注意事项、病因及预防措施等内容;科学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并按时服药。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病情监测力度 选择合适体位以确保呼吸道的畅通;严格观察患者体温、心率以及血压等生理指标,并加强巡视力度;(2)宣教护理 患者入院后应实施健康评估即行常规检查,并通过检查结果判断患者健康情况。然后评估患者疾病及其对预防治疗方法的认知情况,从而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积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向患者介绍疾病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以及注意事项等知识, 使其对疾病有正确认识, 避免产生恐惧心理;(3)营养支持 建议患者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以及高钙等食物;如果患者营养状况不佳,则可选择静脉营养进行治疗,从而改善患者治疗耐受力;同时建议伴炎症患者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4)症状护理 仔细检查患者生命体征、输液以及用药等方面,并帮助患者选择正确体位,建议其进行适度活动,仔细检查患者是否发生不适等不良反应,必要时报告医生;(5)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疾病发病突然,大部分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对治疗效果、心脏功能等方面存在较多顾虑。因此护理人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实施心理护理干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护士还应积极进行宣传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病因、治疗手段、并发症及注意事项等内容,防止患者因疾病恶化而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另外医护人员还应建议患者采取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排遣抑郁等负面情绪,同时鼓励患者与疾病做斗争,并尽量解决其合理要求;(6)出院指导 建议患者劳逸结合,活动以身体耐受为宜,并保持良好的心情;戒烟酒、避免食用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建议食用脂肪含量低的食物,避免机体营养失衡;同时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出院后应定期复查。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护理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采用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NHP)评估患者生活质量[2]。护理有效率[3]:(1)显效:发热、下肢水肿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功能恢复正常;(2)有效:发热、下肢水肿等临床症状、心功能明显改善;(3)无效:发热、下肢水肿等临床症状、心功能等无显著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的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显效45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71%;对照组显效31例,有效20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72.86%;两组护理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分析研究

护理前,观察组精力评分(5.1±0.8分)、躯体活动评分(1.2±0.3分)、社会生活评分(2.4±0.6分)、睡眠情感评分(2.0±0.5分)与对照组[分别为(5.2±0.7分)、(1.1±0.4分)、(2.5±0.5分)、(2.1±0.4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精力评分(12.4±1.2分)、躯体活动评分(3.5±0.5分)、社会生活评分(4.7±0.9分)、睡眠情感评分(6.5±2.2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10.4±1.5分)、(2.5±1.0分)、(3.7±1.5分)、(4.6±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几年,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尤其是部分长期经静脉注射治疗或疾病引起的免疫功能障碍者。该疾病发病时往往容易发生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常常需要进行长期抗感染治疗, 所以治疗期间护理工作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护理模式往往对细节内容关注较少,导致护理过程中针对性较弱,极大影响了护理质量与效率 [2]。目前,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技术也随之改善,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提高患者预后效果,综合护理干预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综合性护理干预指治疗前全面评估患者包括心理、身体等,积极鼓励、支持、疏导患者,使其建立良好的心态。护理人员应努力增强自身业务水平,严格观察病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3]。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综上所述,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芳.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使用医药.2015,3(05):85-87.

[2]吴洁.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综合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2015,9(12):193.

[3]蒋晓玲,陈颖.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4):193.

[4]王波,阎德民,肖德锦,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0,17(1):70-72.

[5]窦玉红.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22):160-162.

论文作者:刘颖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  ;  ;  ;  ;  ;  ;  ;  

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刘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