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右侧锁骨骨折的效果观察论文_陈兆鹏

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右侧锁骨骨折的效果观察论文_陈兆鹏

(肇源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65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右侧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右侧锁骨骨折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优良率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优12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为94.4%;对照组患者优8例,良6例,差4例,优良率为77.8%;两组优良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5.2±2.1)周;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18.2±2.5)周;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效果显著,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内固定;锁骨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3-0057-02

锁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导致锁骨骨折的主要因素有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等,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畸形、皮下淤血等[1],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保守治疗效果不够显著,多数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右侧锁骨骨折采取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右侧锁骨骨折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明确诊断为锁骨骨折,所有患者均为右侧锁骨骨折。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功能障碍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8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29~62岁,平均年龄为(42.8±3.5)岁;骨折到入院时间2h~2d,平均时间为(8.5±1.8)h;其中交通事故伤为7例,意外摔伤5例,砸伤3例,其他伤3例;对照组患者18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25~61岁,平均年龄为(41.2±3.3)岁;骨折到入院时间1h~2d,平均时间为(8.2±1.5)h;其中交通事故伤为8例,意外摔伤5例,砸伤4例,其他伤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取患者仰卧位,将右侧肩部垫高,采取颈丛麻醉,沿锁骨的前沿进行横向切口,将骨折完全暴露并进行复位,根据患者髓腔大小选择合适的克氏针,穿入外侧段髓腔,经过肩峰和皮肤,穿入内侧端髓腔,嵌入骨皮质中,将多余的克氏针剪除。观察组给予患者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取患者仰卧位,将右侧肩部垫高,采取颈丛麻醉,沿锁骨的前沿进行横向切口,将骨折完全暴露并进行复位,选取合适的重建钢板,根据患者的骨折外形进行钢板重塑,采取螺钉进行复位。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判定,分为优、良、差三个标准。优:治疗后患者的锁骨骨折完全愈合,肩关节活动正常,未出现局部畸形,经临床X线片显示骨折部位良好;良:治疗后患者的锁骨骨折基本愈合,肩关节活动正常,骨折处有轻微移位;差:治疗后患者的骨折未愈合,或出现明显畸形,关节活动受限。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优良率对比

观察组18例患者优12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为94.4%;对照组18例患者优8例,良6例,差4例,优良率为77.8%;两组优良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骨折愈合时间

观察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5.2±2.1)周;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18.2±2.5)周;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锁骨骨折在骨科临床上十分常见,随着交通事故的多发,锁骨骨折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锁骨是位于肩缝和胸骨之间的连接,是躯干和上肢唯一的连接[2],锁骨骨折不仅影响美观,同时疼痛严重,部分患者会对锁骨下神经及血管造成压迫,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虽对患者影响较小,但愈合时间长,愈合效果不佳,效果不够显著。手术治疗主要为内固定治疗,将骨折复位并牢靠固定[3],常见的内固定方法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但易发生固定松动或针孔感染等情况发生。重建钢板内固定能够根据患者的外形进行钢板重塑,使其能够贴紧锁骨,对皮肤的压迫性小,不易出现松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4.4%;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77.8%;观察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5.2±2.1)周;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18.2±2.5)周;充分表明采取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确切,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晓刚.不同内固定方法用于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1,23(3):821-824.

[2]张晓秋.锁骨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疗效的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5):545.

[3]冉茂权,徐昊,张宝军等.锁骨骨折治疗方法及内固定选择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12):237-239.

论文作者:陈兆鹏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

标签:;  ;  ;  ;  ;  ;  ;  ;  

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右侧锁骨骨折的效果观察论文_陈兆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