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兰州 730100)
【摘要】目的:探讨给予脑梗死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其身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48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n=26)与参照组(n=22)。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14d后,NIHSS评分,FMA评分,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15%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应用于脑梗死疾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相关身体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脑梗死;系统化护理;身体功能;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3-0263-02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是由于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脑局部组织缺氧、缺血、坏死或软化而引发的脑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多伴有语言障碍、运动障碍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均有严重威胁[1]。为了改善患者相关身体功能及生活质量,在本文中,笔者着重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48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其中,研究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61~82岁,平均(71.12±10.23)岁;脑梗塞重度3例,中度9例,轻度14例。参照究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62~83岁,平均(71.94±10.75)岁;脑梗塞重度3例,中度7例,轻度12例。两组基线资料(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包括:检测生命体征、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观察组予系统化护理干预,具体为:(1)系统化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主动向其作自我介绍,随后询问患者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住址、文化程度等,针对其接受能力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脑梗死知识,护患交流时间每天不低于10min,定时对患者进行知识考核,针对患者掌握情况给予查漏补缺,以此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水平。(2)系统化心理干预。随时关注患者心理变化状况,若发现患者存在负性心理则及时进行有效疏导,以亲切自然的语气进行交流,避免言语粗鲁、态度恶劣。(3)系统化训练指导。①手关节训练:双手十指交叉,手心向外慢慢伸展,尽量做到双臂与身体呈90°角,保持5~20s;②下肢训练:取仰卧位,左腿抬高,绷紧髋关节,保持5~20s,随后更换右腿,重复上述动作。③站立训练:患者无恶心、头晕等症状时进行站立训练,初次训练可借助外力支撑,站立时长针对患者自身状况设定。④步行训练:扶住患者腰部,引导其进行原地踏步动作,待步伐平稳后尝试逐步前行,尽量保持5~10min之间。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2]
观察两组护理14d后身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其中,身体功能恢复指标包括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得分越低说明神经功能缺损度越低)、运动功能(FMA评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肢体功能越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能力越强)。护理满意度使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进行评定:非常满意:≥90分;满意:80~90分;不满意:≤79分,评分越高说明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以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若P<0.05,则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身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护理14d后,研究组身体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脑梗死的发病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呈逐年增长趋势,使患者身心健康均受到严重威胁,该疾病神经系统病理机制十分复杂,主要诱因与人体血液供应不足有关。系统性护理干预秉承“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每位患者自身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方案,充分结合患者性格、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内容,从生理、心理、健康教育、功能训练等方面进行全面护理干预,给予患者人文关怀,真正落实人性化护理[3]。以优质的护理质量赢取患者信任与支持,有助于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各项身体功能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参照组,表明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能力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护理效果良好。原因分析为:系统化护理干预以患者为中心,充分考虑患者自身差异性,从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运动训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护理服务。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专业的功能训炼十分重要,系统化护理干预从手关节训练、下肢训练、坐位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等多方面进行专业指导,向患者详细说明通过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预后康复,以此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使其主动配合功能训练。因此,可有效缓解患者上下肢痉挛,提高其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预后效果。通过系统化健康教育以及心理疏导,有效增强患者掌握相关疾病知识程度和缓解负性心理,进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系统化护理干预以人为本,能够促进患者恢复神经缺失功能,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尹丽.脑梗死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其身体功能恢复的有效性评价[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1(15):65-66.
[2]常伟丽.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C4(18):85-86.
[3]倪春芳,曹亚芬.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改善作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2(2):49-52.
论文作者:周琴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6
标签:患者论文; 功能论文; 身体论文; 满意度论文; 脑梗死论文; 评分论文; 能力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