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教材探索新的教学方法_地理论文

用新教材探索新的教学方法_地理论文

使用新教材 探讨新教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法论文,新教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教版新编地理教材给人以清新朗目之感,它在内容要求、形式结构等方面都比旧教材有较大改进。本文侧重探讨根据新编教材的特点,采用相适应的教法,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一)

从结构上看,新编地理教材采用大字正文和辅助文字混排的形式,重点突出,版式新颖。大字正文一般叙述地理事实,讲解地理概念,解释地理成因,说明地理规律。辅助文字主要包括富有特色的三个栏目:“读一读”栏目侧重选编短小精悍、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阅读材料,与课文所讲内容密切配合,以培养阅读兴趣和自学能力;“想一想”栏目侧重安排富于启发性、思考性的地理问题,密切配合课文的重点、要点以及关键内容,以加深理解,启迪思维,养成学思结合的良好习惯;“做一做”栏目侧重设计地理小实验、小制作以及读图计算等练习,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动手操作技能以及手脑并用的训练。

从形式上看,新编地理教材图像丰富,图文并茂,直观性强,生动形象。在课本的封面、封底及扉页上,增加了大量引人入胜的彩图,在课文之中,穿插了内容简明,重点突出,种类多样的地图、素描图、示意图、模型图、剖面图、统计图、组合图、漫画以及卫片等。这些图像与课文紧密配合,以图引文,以图释文,以图补文,以图代文,形象直观地反映和说明地理问题,不仅改变了地理教材的面貌,也增强了地理教材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从内容上看,新编地理教材选材典型,知识量适当,不求全不求深,表述生动活泼。围绕环境、资源、人类活动这一主题,选材上注重体现人地关系,地理知识的时代性、实用性、教育性以及科学性。注重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删减难教难学的有关内容,如“地球上的风带、气压带”等。注意减轻学生负担,删减单纯记忆性知识,如精减压缩有关地名数据,将原来的40多个国家减少为十余个有代表性的,区域特征典型的国家来讲授。课文表述除保留原教材简洁、明了、准确的特点,还注意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和学生实际,通过读图思考、启发设问、穿插故事诗歌,引用报导实例等多种方式,提高教材的智力价值和可读性,引导学生去探索地理知识的新天地,切实使学生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从要求上看,新编地理教材重点明确,知识面拓宽,注重渗透思想教育和加强能力训练。大字正文一般为必学内容,体现了教学的基本要求,但也有重要、一般和次要内容之分。例如,大字正文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重要的地理名称、地理数据、地理分布、地理过程、地理特征、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辅助文字为阅读材料、思考、练习等,这部分既增强学习兴趣,又拓宽知识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思想教育和能力训练寓于知识的传授之中。例如,能力训练主要包括读图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等等。

(二)

结合新编地理教材的特点,运用教法上应该注意下列几点:

1.重视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古人也曾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新编教材本身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含有丰富的激发兴趣的素材,所以要充分加以利用。

第一,重视引言,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课本的封面、封底以及扉页上大量的彩图;在每章节开头富有地理情趣的设问,具有趣味性的故事等,都可以编成教案中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引言,用以诱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例如,关于世界上的四大人种,可以结合扉页上的三幅彩图和这节内容开头所提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三大人种在肤色、发色、眼色等外部特征上明显的差异性。

第二,巧设疑问,唤起学生思考的兴趣。提问是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是促进师生交流的有效形式。新教材的教学过程已不能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应该积极向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之间共同讨论,老师从旁加以引导,唤起学生思考的兴趣,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新编教材中大量的读图思考、读表读资料设问以及“想一想”栏目等,都为提问设问提供了方便。例如,关于日本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教材安排一问:“当地有输出到日本或从日本进口的商品吗”?介绍完新加坡,课文及时设问:“从新加坡经济发展特点中,可以吸取哪些对我们有益的经验”?等等,这些设问含义深刻,恰到好处,耐人寻味。

2.注重讲清重点知识。新编教材的内容层次和头绪已经减少,重点比现行课本更加突出。因此,对于重点基础知识,要讲得充分具体。在内容上,要加以透彻的分析和清晰的说明,也可以适当补充和展开;在形式上,课本中的插图、引言、大字、小字等,都要围绕重点充分利用,不能忽略;在方式上,要密切联系社会生产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多举生动的实例和作形象的比喻。例如,关于“世界的人口问题”一节,不仅要利用好课本,指导学生阅读有关重点段落和概念,仔细分析插图插画等,还要启发学生联系当地的人口现状进行思考,也可以展开热烈的讨论,利用学生亲身感受和所见所闻,进一步意识到人口问题的世界性及其严峻性。

课本中的阅读材料虽不都是要求教师讲授的内容,但有的材料有助于重点内容的理解,有的则可以利用材料说明大字正文内容,可以作适当讲解。例如,关于水资源的重要意义,课本上有关于非洲旱灾的阅读材料,有力地说明了水对人类的巨大影响,可以提问和略为展开。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注意引导学生读阅读材料,有的要求细读,有的可以朗读和齐读,有的在课后阅读,也可加以提示或提出一些问题,若放任自流则形同虚设。

3.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插图多,插图种类多,表达形式新颖,图文结合密切,这是新编教材的一大特色,教学中要结合这一特色,充分发挥插图的功用。

一是课本中的地图、统计图、示意图、模型图、剖面图,主要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数量差异、因果关系以及地形起伏状况等,一般是文字表述的形象化,文图结合来共同说明地理内容。这些图像一方面可以利用它来讲课,如讲到地形对美国、加拿大两国天气变化的影响时,就可指导学生仔细读地形与气流图,分析西部高大山脉对温和湿润西风的阻挡作用,东部低缓山脉、高原对北部吹来的干冷风不造成阻挡,纵贯南北的中部平原方便强烈的极地冷空气长驱南下等因素,使学生明确地形对天气的影响在冬季的具体表现。也可以指导学生绘出以夏季情况为例的图像,从而更好地明确地形对气候、天气的影响。尤其是以图代文、以图引文的插图,教师更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图。另一方面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教会学生读、用上述图像,掌握运用图像的基本技能,并通过对图像的分析观察,训练学生读图、观察和思维的能力。

二是课本中的彩照、素描图、漫画等,主要反映地理事物的形象或对重点内容起夸张强调的作用,应环绕课本正文灵活运用。例如,有的彩照,可以启发提问,作为新课导言和引发学生思索的兴趣;有的表示各国名胜古迹的素描图,可以指出其主要内容;有的表示植物、动物及手工艺术的素描图,则可以稍加提示;有的图像解释起来内容很多或者一目了然,则可以略而不讲,比如坦博腊火山大爆发,印度舞蹈等图。

4.诱导学生参与教学。新编教材不仅内容丰富,脉络清楚,而且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其中“想一想”、“做一做”、“读图”,以及“读一读”等栏目都为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供了条件。因此,多数栏目所安排的活动,要指导学生认真去做,“读一读”栏目可以灵活选择,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既巩固加深知识,又得到多方面锻炼。

还应提倡多种教学形式、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如联系学生实际,围绕主题展开议论、讨论,或者是学生向教师质疑;又如,结合社会实际,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参观、调查、访问、考察等实践性活动,使学生既能认识到地理知识的实际意义,又能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总之,人教版新教材的改革特点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条件。再沿袭老一套教法就不能适应新的教材。深入研究新教材的编写宗旨及其具体特点,把自己的地位从直接传授向间接指导学生逐步转化,是广大地理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本文只是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供广大地理教师在改革教法中参考。

标签:;  ;  

用新教材探索新的教学方法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