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经济特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益启示_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论文

厦门经济特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益启示_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论文

厦门特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厦门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特区论文,有益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这是摆在各级党和政府领导面前急待解决的重大的历史性课题。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工作中,忽视思想教育,忽视精神文明,“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这其中原因何在?值得人们深思。最近笔者参加了在厦门召开的福建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有机会对厦门特区精神文明建设进行较深入的考察,获得不少有益的启示。

厦门市是继三明之后出现的我省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个先进典型。这个典型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建设经济特区的过程中诞生的。作为经济特区的厦门市,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市场经济比较发达,拥有较为雄厚的物质条件。厦门市委、市政府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借助这一有利条件,不断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他们采取紧扣经济中心,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立足根本任务,着力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突出建设主体,广泛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坚持重在建设,不断提高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把握发展规律,吸纳兼容中外优秀文明成果;抓住关键问题,加强和改善各级党的领导等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的成果。

厦门市精神文明建设,首先突出表现在厦门广大干部群众素质的全面提高上。如今的厦门市,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人心;热爱党、献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人越来越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得到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显著加强;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正在形成,一代新风逐步树立;市民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成为全省率先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城市。随着人的精神素质的提高,厦门市的城市文明程度也得到极大的提高,成为厦门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显著标志。厦门市区基本设施较为完善,市容环境显著改观,城市环境综合质量八项指标全部超过国家“九五”规划要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绩显著,刑事案件呈逐年下降趋势。此外,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旅游文化、酒店文化、广场文化、节庆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健康蓬勃发展。

厦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这些成效不但赢得人们的众口赞称,也赢得了来自上级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七年来,先后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口岸”、“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二五’普法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省精神文明建设优胜城市”、“全省计划生育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

精神文明建设得益于物质基础,其健康发展又反作用于物质文明建设,使之迈上新台阶。1996年厦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305亿元,分别比1991年和1981年增长1.94倍和14.2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数年居全国前列,工业总产值达到420亿元,分别比1991年和1981年增长21.9%和1.8倍;外贸进出口总额将达66.45亿美元,分别比1991年和1981年增长2.75倍和43倍;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2.9亿美元,占特区建设15年利用外资总额的85.7%;财政收入将达42.08亿元,分别比1991年和1981年增长2.55倍和20.6倍;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可达7500元,农民人均收入可达3100元。1992年,厦门市进入了全国大中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第10强,并被列为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之一。

这些成就足以表明厦门市是我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先进典型。这些巨大成就的取得,是两个文明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结果。

在一些地区、单位长期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时,厦门市为什么能做到两手抓,两手都硬呢?据笔者对该市精神文明建设历程和经验的认真考察和剖析,认为他们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就在于能够做到“三个到位”、“三过硬”。

(一)认识到位,思想过硬

所谓认识到位,思想过硬,就是指各级党委对精神文明的认识能上升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高度,自觉地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位置上来抓,这是使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真正硬起来的思想基础和前提。厦门市委、市政府领导十分重视理论学习。他们通过党委“学习日”、每周一晚学习活动、结合工作实践自学等多种形式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央有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精神,领会“两手抓,两手硬”的真谛,从思想上理论上弄清了三个关系:

一是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认识到,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组成的,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也必须是两个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邓小平同志所深刻阐明的社会主义本质,就包含着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所以精神文明建设是中特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算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他们就把是否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增强了坚持两手抓的使命感。

二是精神文明建设与“现代化”总体布局的关系。市委市政府领导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在“现代化”总体布局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既是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总体布局的重要保证。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发表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之后,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特区的发展必须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同步,并行不悖,只有把两者都搞好,才能真正把厦门特区建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城市,从而提高了他们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责任心。

三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市委市府领导认识到,两个文明是辩证发展的统一体,物质文明是基础,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发展的精神动力、文化条件和思想保证。在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中,两个文明在总体上表现为一致的关系,但在一定时期内又表现为不平衡、不协调、不同步。精神文明一旦滞后于物质文明,就会对物质文明起阻碍和破坏作用。对此,厦门市委市政府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还在创办经济特区的初始阶段,他们针对所谓“先后论”、“自然论”、“代价论”,鲜明地提出“必胜论”、“攀登论”和“社会工程论”。即对作为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目标的两翼之一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由于其代表和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应当确立必胜的信念;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更需要树立坚韧不拔的攀登意识;精神文明的内涵既丰富又深刻,牵涉面广,是一个典型的系统工程,必须齐抓共管才能出成效。这一认识大大提高了他们“两手抓,两手硬”的自觉性。

正是由于厦门市委市政府领导对精神文明建设认识到位,思想过硬,所以能长期坚持做到:一摆二抓三切入四结合。

“一摆”,即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对重大问题都及时进行研究。仅去年一年,他们就召开几次市委常委会研究精神文明建设情况,及时解决了精神文明建设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二抓”,即一抓规划,二抓落实。他们通过抓规划,把两个文明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统一目标加以实施。例如他们在制定特区“七五”、“八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同时,也制定了特区“七五”、“八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并提出了“树鼓浪、带两翼、上新区、促乡镇”的总体布局和思路。第七届市委任期内的各次重要扩大会议都在部署经济建设工作的同时,对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具体部署。市八次党代会明确指出,到2010年,要把厦门建成“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同时,通过实施规划,使会议上制定的、文件上写的、口头上说的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两个文明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近五年来,厦门市每年都要召开一次全市性的会议,对年度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总结检查、评比,同时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

“三个切入”,一是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上切入经济建设。厦门市从姓资姓社的争论到特区要不要特,从依靠优惠政策到依靠功能开发,都伴随着思想解放和观念的更新。1992年以来他们先后组织了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讨论;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讨论;关于“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讨论。每次大讨论都冲破了一些旧思想的束缚,出台了一些新的举措,推动了特区两个文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二是从办好事、实事上切入经济建设。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群众盼望解决的问题,多办一些实事好事,将精神文明建设抓实抓好。厦门厦禾路改造工程,全长4.6公里,涉及2056户、7000多居民的拆迁安置。市委、市政府从解决交通瓶颈和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出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作出道路改造与改善拆迁户居住条件同步实施的决策,并建立相应制度,严格办事纪律,深入做好思想工作,取得民众的全力支持,使工程如期完成,受到群众的广泛赞誉。三是从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上切入经济建设。几年来,他们把经济建设中的热点、难点,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来抓,以促进经济发展。1995年初,厦门市引进外资出现滑坡,原因在于有些部门单位乱收费,影响了外商的投资信心。为此,他们把制止乱收费作为纠正不良风气的重要内容,下大力气整治,先后取消和降低了143个收费项目及标准,每年可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1.9亿元,改善了投资环境。当年8月份,引进外资就全面回升,实际到资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四个结合”,即一是从发展社会事业上实现两个文明建设的结合。如发展科教文卫体事业,这既是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需要,又是把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的需要。所以,他们始终把发展社会事业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程来抓,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二是从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上实现两个文明建设的结合。他们把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作为两个文明建设的一个结合部,狠抓不懈,使特区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载体功能不断强化,提高了厦门参与国际交往与合作的能力。三是从强化社会治安上实现两个文明建设的结合。他们从抓稳定入手,促进改革和发展,使社会治安不断好转,创造了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四是从军民共建上实现两个文明建设的结合。他们通过抓军民共建单位和片区,使共建活动向共育“四有”新人,共树社会新风、共建优美环境、共建优良秩序、共创文明单位更高层次发展。

从以上论述我们看出,认识到位,思想过硬,是厦门市委、市政府能够使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硬起来的根本原因,正因如此,他们从创建特区以来,无论发生什么变化,都能做到坚定不移地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到特区建设的战略地位上,决不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二)组织到位,制度过硬

所谓组织到位,制度过硬,就是各级党政领导能够根据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建立起与其相适应和配套的制度、法规,使精神文明建设规范化、法制化。这是精神文明这手硬起来的重要保障,因为认识是基础、前提,而制度是重要保证。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制度是决定因素”、“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随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厦门市委、市政府在特区建设的实践中越来越认识到体制与制度的重要性;精神文明建设仅仅依靠领导重视是不够的,即使制定出很好的发展规划与目标,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配合,也是落实不了的。只有围绕着发展规划和目标,制定出相应的、配套的、带有强制性的法规、规章制度,领导的重视才不至于变成“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也不至于导致各敲各的鼓,各打各的锣,形成不了合力。因此,厦门市委、市政府特别重视组织制度建设,通过几年来实践的摸索,他们卓有成效地抓了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建立和完善强有力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和实行“第一把手”负总责制度,规定各级党委“一把手”亲自抓,带动人大、政府、政协、纪委“一把手”一齐抓;党委“一把手”对涉及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机构、经费以及热点难点问题等,要亲自调查,亲自研究,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在各级党委第一把手的带动下,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也普遍建立健全了以一把手为主要责任人的制度,从而形成了从市委到基层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的领导格局。

二是建立分工合作制,形成合力。他们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坚持党委统揽,但并不包办,而是建立党政、人大、政协、纪检等几套班子分工合作形成合力的制度。各级政府充分发挥行政职能,负责规划、组织实施和经济保障;各级人大发挥决定、立法、任免、监督的作用,在做好法规保障的同时,加强了法律监督工作;各级政协充分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特别发挥人才智囊优势,主动献计献策;纪委狠抓惩治腐败、纠正行业和部门不正之风,从而使几套班子同心同法,拧成一股绳,形成了强大而有效的合力。

三是签订责任状,建立责任制。他们每年都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进行量化分解,落实到各部门。然后各级领导代表本部门、单位签订责任状;每年年中和年底结合工作总结开展统一检查。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作为考核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使用、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据,从而使各级领导干部做到既挂帅又出任、两个文明建设的担子一起挑的可喜局面。

四是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强有力的工作运行机制。市委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文明办),具体负责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协调和检查工作。县(区)镇(街)和市直各系统以及基层企业单位都相应成立了由书记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配备得力的文明办。同时市委还十分重视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如在去年研究机构改革时,市委常委就决定,市和县(区)等各级文明办机构不撤,编制不减,经费适当增加,队伍建设加强。从而使领导小组、办事机构和专业队伍形成纵向到边,横向到边,专项创建,条块结合的工作运行机制,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二抓建章立制,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

一是重视立法,建立与精神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厦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极为重视为文明建设立法。他们除了制定带有指导性的“八五”、“九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外,还先后制定出一系列涉及精神文明建设的法规和规章制度,使精神文明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全国人大授予厦门经济特区地方立法权后,市里颁布的第一项法规就是《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随后,又出台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其他法规:《厦门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厦门市禁止赌博条例》、《厦门市城市房屋拆造管理规定》、《厦门市城市规划条例》、《厦门市沙石土资源管理规定》、《厦门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厦门市学校用地保护规定》等,另外,还制定了《厦门市民公约》、《厦门市“十不准”规范》、《厦门市市容卫生管理办法》、《厦门市客运出租小汽车管理办法》、《厦门市外来劳动力管理暂行办法》、《厦门市廉政建设》、《厦门市关于市区禁鸣喇叭的通告》等规章制度,使厦门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沿着法制的轨道运行。

二是抓宣传教育,使法规制度家喻户晓。每当一个新的法规、规章制度出台,都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去年10月《厦门市“十不准”规范》出台时,市委、市政府连续召开三次贯彻动员大会,并组织上万人上街宣传、劝导、分发宣传品。据不完全统计,总共分发《十不准规范》及相关的宣传材料50多万份,并在重要地段、旅游景点、机场、火车上等处设置大型宣传牌、分送宣传品,使外来人员一进入厦门市就能了解当地的法规、规章制度,有利于遵守以主参与宣传。一个检查组曾赴鼓浪屿区检查宣传情况,路上遇到一队由老师带队出来游玩的幼儿园小朋友,检查组随便找了两个小朋友,问其“十不准”的具体内容,没想到他们都回答得很好。由于宣传深入,广大群众充分发动起来,使“十不准”规范贯彻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在去年初开展的1995年厦门城市管理十件大事评选活动中,“十不准”规范活动得票数位居第三。

三是严格执法,保证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厦门市党政领导为使每个法规、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除实行宣传教育外,十分重视加强执法的检查监督,严格执行,依法依章惩处违法、违规人员,并抓住其中典型案例,及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暴光,让民众感受到法规、规章制度的存在和威严。如为了加强城管执法,厦门市成立了由14个部门领导参与的城管办公室,并组建一支由公安交警等5个部门人员组成的综合执法大队,在全市开展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与此同时,利用公共场所和新闻媒体公布了各种监督举报电话。1994至1995两年,纠正、查处违章事件35万起。如保护市鸟白鹭的法规出台后不久,几个小青年仍无视法规,打死了两只白鹭,结果被带到拘留所,受到应有的处置。《禁止燃放烟花爆竹通知》刚实施时,一个市民不相信这是真的,明知故犯,没料到立即被带到拘留所,在社会上引起强烈震动。《通告》很快为市民所接受。某建筑公司的运输车将泥沙漏在大街上,根据泄漏的面积和里程,这家公司一下被罚了三十多万元。

由于加速监督,严格执法,人的精神状态和市容市貌都大有改观。拥有十多万辆机动车的厦门市,几乎听不到喇叭声,到处是建筑工地,却不见尘土飞扬、满街泥沙、碎石的景象,人们自觉遵纪守法已蔚然成风。

(三)工作到位,方法过硬

所谓工作到位,方法过硬,就是能着眼本地区、部门、单位的特点和发展,讲究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善于把党中央有关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观点和指示精神贯彻于各项工作的始终,把各级党政关于执行“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和举措落到实处。这也是使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硬起来的重要环节。厦门市委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理论探索,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厦门市委深刻意识到理论上的成熟是行动上的成熟的基础。创办经济特区以来,他们十分重视结合实际,探索经济特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并于1993年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召开了全国性经济特区社会主义意识形成建设的研讨会。通过研究,明确经济特区最大特点是市场经济和大开放,与此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建设必然具有本质上的先进性、内容上的经济性、现实上的的多样性、内在趋向上的融合性,以及开拓发展上的创造性。充分认识特区意识形态的这些特点,对特区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994年他们又结合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厦门特区所作的“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重要讲话精神,由市委文明办和福建社会科院联合组成《厦门特区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研究》课题组,集中了十多名领导、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写出了《厦门特区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研究》一书,对厦门成立特区以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和基本经验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有力增强了落实“两手硬”工作的预见性。

二是着眼特点求对策,提高工作的全面性。厦门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前沿,与台湾隔海相望,毗邻港澳,是著名的侨乡,与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国有着广泛的交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厦门所处的特殊地理和人文条件,使特区社会环境由原来的封闭状态转向全方位对外开放,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外资企业迅猛发展,境外传媒尤其是台湾电视、广播在厦门有较大影响。厦门市委针对这一特点,采取全面分析的态度,一方面看到这一特点有利于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更好地吸引世界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有利于拓宽人们的视野,使思想更加活跃。另一方面,又看到这一特点势必会带来西方消极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严重影响和冲击人们的思想。面对这一特点,他们遵循吸纳兼容中外优秀文化成果的原则,把握“有所引进,有所抵制”的方针,采取既坚决排污,但不排外的做法,刻意扬弃,大胆创新,以改革的精神,解决开放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吸引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坚决抵制一切消极腐败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努力清除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相容的社会现象。如这几年他们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吸引了环境质量就是城市价值的观念,加大城市净化、绿化和美化的力度,建中心绿地,搞夜景工程,提高城市环境品位。他们还引进外资建设高尔夫球场、网球俱乐部、保龄球俱乐部、电影大厦等文体设施,组织接纳国外优秀的文化团体,举办各种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而对于外来腐朽思想和文化的渗透,他们除了注意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抓好文化精品的生产和文化宣传队伍的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外,还采取了各种有效方式强化社会文化市场的管理。如对歌舞三厅、音像播放、营业性游戏机和广播电视出版物等规范化管理方面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对境外、国外电台、电视台的渗透,一方面严格控制收看、收听,另一方面则加大本市电台、电视台的发射功率,丰富节目内容,提高节目质量,并对台湾当局的广播电视进行反复盖,使金门岛内可以清晰地收听到厦门广播电台的节目。同时还通过组织“扫黄打丑”专项治理活动,不断清除文化垃圾和精神糟粕,从而达到“扶植有益的,提倡健康的,允许无害的、抵制有害的、取缔违法的、打击犯罪的目的”,净化了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把消极影响减少到最底限度。

三是着眼于发展变化,充分调动各方面工作积极性。处于改革开放窗口地位的经济特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其政治、经济和社会面貌都在迅速地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既为特区的发展带来生机动力,也给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的课题。所以,厦门市委十分注意运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分析研究和解决特区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两手硬”不断得到落实。

人口的大量流动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对这一问题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两个文明建设。厦门市创办特区以来,流动人口每年增幅很大,到了1995年,在厦门的外来人口,就近40万人。市委、市政府并没有将其当作包袱来对待,而是积极地从发展中把握观念更新,做到“三个明确”、“三个树立”,即:明确大量人口涌入厦门是伴随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树立对外来人口持欢迎态度和依法严格管理的观念;明确厦门市面积不大,人口不多,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较为缺乏,外来人口进入特区是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树立加强外来人口管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明确外来人口给社会治安等方面会带来双重效应,树立加强外来人口管理能积极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改善投资环境的观念。这样在总体规划和工作部署上,就有了明确的对策:把外来人口的管理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一并考虑;把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在加强管理中注意维护外来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把管理与关心、爱护、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建造一大批“外来人口公寓”、评选“十佳外来青年”、“十佳外来妹”等活动,提高外来人口的素质,并维护其合法权益,使外来劳动力成为特区两个文明建设的生力军。

切实加大投入,完善并落实有关经济政策,也是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硬起来的一个重要标志。厦门市自成立特区以来,政府拨款逐年增加,但由于几十年来地处前线,基础设施投入有限,社会事业欠账多,许多地方都要花钱,政府财政能拿出来投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钱也是有限的。为改变随着事业发展而出现的精神文明建设投入滞后的矛盾,他们不断更新旧的单一的投入观念,树立新的多渠道的投入观念,用改革的办法筹集资金,增加投入,如改革投资体制,变政府行为为企业行为。为此,他们组建了路桥公司、市政工程公司、航空港公司、民力公司等一批经济实体,专门从事城市基础设施工作。政府只提要求,给政策,让企业通过筹资经营发行建设股票等办法去进行建设。结果,政府没花多少钱,一批批高标准、高档次的市政设施很快建成;此外,他们还通过进行国有资产优化配置,利用产权转让滚动发展,根据互惠互利原则向社会筹集资金,以及利用片区共建等方法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来增加投入。所以,他们深有体会地说:“只有着眼于发展,不断更新观念,增加精神文明建设投入就不用愁”、“观念大更新,就会带来精神文明建设的大投入”,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对精神文明投入不足的问题,有力地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党中央就确立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从这以后,邓小平同志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再反复强调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但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经常出现“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倾向而难以得到纠正,因此被称为“无法治的顽症”。如果说,这个形容仅仅说明,要使精神文明这一手真正硬起来并非易事,那么,这个“顽”还颇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两手硬”是一项极为复杂艰巨的庞大系统工程,它不但涉及到精神方面的条件,而且必须有物质条件作基础,不仅有思想认识因素,而且也关系到对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规律性的认识问题等等。因此,坚持“两手硬”的确有难度,需要花大力气才行。但如果因此就认为它“无法治”,那是站不住脚的。厦门市委市政府“三个到位”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各级党政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有深刻的理解,把本职工作与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能在思想上树立强烈的责任感,自觉地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战略位置上来抓;只要各级领导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加强法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充分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建立起强有力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建立与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相适应的法规,做到制度过硬,把精神文明建设真正纳入法制化轨道,就能实现领导和群众的有机结合,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从而使精神文明建设获得强有力的保障;只要各级领导及其抓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能注意着眼于本地区、本单位的特点和发展,深刻认识两个文明建设之间的内在关系,正确把握精神文明这一系统工程的层次性和结构性,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做到讲究领导艺术,方法过硬,努力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片面性,就能使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由此可见,厦门市“三到位、三过硬”的成功经验是十分可贵的,它对各地加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标签:;  ;  ;  ;  ;  ;  ;  ;  ;  ;  ;  ;  ;  ;  ;  

厦门经济特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益启示_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