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美的东西是真情--“人类教育版”第七卷“两首古诗”的教学记录_李白论文

世界上最美的东西是真情--“人类教育版”第七卷“两首古诗”的教学记录_李白论文

人间最美是真情——人教版第七册《古诗两首》教学实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最美论文,古诗论文,人教版论文,两首论文,真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初读求同,激情

师:相见时难别亦难!送别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代交通不便,离别之后很难相会,相聚之后的离别,更是难舍难分,因此也留下了许多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两首。来,一起读读题目。

(生读题)

师:字正腔圆,不错!不过,还要注意停顿,请跟老师读。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师:读了诗题,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

生: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师:因为——

生:两首诗的题目中都有个“送”字。

生: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唐代人。

生:这两首诗写的都是送别友人的。

师:知道他们的友人分别要到哪儿去吗?

生:到广陵,去安西。

师:题目中哪个字眼告诉我们是“到”“去”?

生:之。

师:“之”的意思有很多种,在这儿指的是“到”“去”的意思。第二首的题目中也有这样一个表示“到”的词。

生:使!

师:了不起!但是这“使”的意思与“之”有区别,你知道吗?

生:出使。

师:没错,就是受朝廷之命出差的意思。

师:那么,这两位诗人分别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送别呢?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老师给大家的提示自学。[学法提示:①自由放声读诗,注意读准字音,争取读出诗的节奏。②结合注释,想想这两首诗分别是:何时,(谁)在(地方)送(谁)去(哪里)。③同桌交流,读一读,说一说]

师:刚才大家读得很投入。单独读一读。

(生读第一首。读得准确、流利)

师:第二首,谁来读?

(生读第二首。将“朝”读成cháo)

师:声音非常响亮!不过,有个字音读错了,谁来说说?

生:“朝”应该读zhāo,因为这里是“早上”的意思!

师:对,多音字的读音我们得根据它的意思来定。这首诗里还有一个“舍”字,她读对了。你知道为什么要读shè?

生:“舍”在这里是指“宿舍”的意思。

师:对!客人的宿舍,在古代那叫——

生:客栈。

师:在现代叫——

生:酒店,宾馆,旅馆。

师:我们回到刚才提的问题上,谁来说说第一首写的是什么时候、谁在哪儿、送谁去到什么地方去?

生:第一首诗是写烟花三月,李白在黄鹤楼依依送别好友孟浩然去广陵(扬州)。

师:“烟花三月”,这“烟花”是什么意思?

生:我从注释里知道“烟花”指的是花开得很繁茂。

师:借助注释来理解,是个好方法!你来读一读这两句。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哦,这花似乎还不够“繁茂”。谁再来读读?

师:读诗最可贵的是想象诗的意境。诗中有画,把画面想象出来,你就一定能读好!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烟花三月”里繁茂的花吧。(音乐起,师配乐范读,生聆听想象)

师: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好像看到了长江两岸,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

师:能说得具体些吗?

生:花朵密密层层,上面还有许多蜜蜂在采蜜呢!

师:哟,你看到的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景象。

生:我好像看到了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油菜花,还有那紫色的喇叭花。

师:你看到的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景象。

师:想象的诗境要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大家不是在诵读经典诗词吗?要善于联想,激活已积累的词语,特别是诗词的名句,用它去解读正在学习的诗句,那多好啊!描写烟花三月的美景,你还想起了哪个词语,哪些诗句?

生:姹紫嫣红、百花争艳……

生: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多么灿烂多么绚丽的景色啊!带着这种美好的感觉,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

师:谁来说说第二首诗的意思?

生:这首诗写一个刚下过雨的早晨,诗人王维在一家客舍里送别他的友人元二。

师:这场雨很大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不大,因为诗句说“浥轻尘”,“浥”的意思是湿润!

师:哦,让我们想象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早晨?

生:这个早晨刚下过小雨,空气十分清新。

生:刚下过小雨,柳叶像被洗过一样,翠绿翠绿的!

师:是啊!一场小雨刚刚下过,渭城飞扬的尘土湿润了,空气清新,客舍清爽,柳色清鲜,这是个多么赏心悦目的早晨!让我们用轻松舒畅的语气读吧——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二、解读求异,悟情

师:不管是烟花三月还是渭城雨后,不管是黄鹤楼下还是青青客舍,都令人感到那么舒适、那么惬意!然而,就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地方,却要送别,而且是送别自己的老朋友!他们会怎么送呢?同样是送别,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李白是怎么送别老朋友孟浩然的?读读这首诗,到诗句中去找一找,品一品,把你认为最重要的地方圈出来。

生:李白是目送自己的友人离去。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唯见长江天际流”中的“见”。

师:联系前一句“孤帆远影碧空尽”,你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生:朋友乘坐的那只小船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渐渐消失,此时诗人只看见长江向天边流去。

师:“唯见”就是“只看见”的意思,我们联系全诗来试想,李白此时本应该见到些什么呢?

生:看到眼前的黄鹤楼、宽阔的江面……

师:你们把诗人当时送别所见想象出来了。然而,诗人却说“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李白心中只有好朋友孟浩然,别的什么也没有注意,什么也没有留意。

师:一个“见”字见真情!从小船离开江岸,到消失在天边,这需要多长时间啊!李白为什么“见”了这么久?有谁知道李白与孟浩然的故事?(生沉默)

师:(深情地)告诉大家这样一段故事……可是,十多天时间一晃而过,孟浩然有事要到扬州去了。李白怎么舍得呀!

师:现在你再来读一读,感觉一定不一样!

(生读诗,指导,再读)

师:(音乐继续)眼望着好友慢慢登上小船,离开江岸,向江心移去。船帆走出好远,孟浩然还在频频挥手,可是船渐渐远了,越来越小了,小了,渐渐消失在茫茫的天际,眼前只看见一江春水慢慢向东流去。李白还在望着,望着,望着,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

师:是啊,就这么望着,望着,李白这目光啊何尝不像这滔滔的长江水呀?它哪有尽头!没有尽头啊,那是因为李白与孟浩然的情没有尽头啊!我们站起来,再同李白送送孟浩然,会背的同学背,不会背的照着读也行!

(二)读《送元二使安西》

师:故人情深,李白是用他的目光来表达对老朋友的送别之情的。王维呢?请同学们读读《送元二使安西》,想想王维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元二的情谊的。

生:王维是一直在劝友人多饮一杯离别的酒。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劝了多少杯?

生:应该是很多杯。注释里说“更”的意思是“再”,那就说明在这之前,他们已经喝了很多杯了!

师:友人就要去很远的地方了,为什么王维还要一劝再劝?你能从诗句中找找原因吗?

(生默读思考)

生:原因是“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是啊,出了阳关,你就再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相伴了!同学们,阳关以西是个怎样的地方?你们听说过吗?

生:我好像听我爷爷说,那里是大片的沙漠吧。

生:我看过一些地理书,阳关以西很荒凉。

师:(出示多幅相关图片,伴音乐《渭城曲》)是的,正如两位同学所言,当时的阳关以西,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啊!满眼的荒漠,满目的凄凉,没有了渭城滋润的朝雨,没有了渭城青青的柳色,没有了渭城舒适的客舍,更没有了渭城那情深似海的友人!而从渭城到安西,一路三千多公里,三千多公里啊,在当时,元二要走半年多时间!

师:假如此刻你就是王维,面对着即将分别的老朋友元二,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呢?请拿出作业纸,把它写下来吧。

生:元二,你就要去安西了,一路要小心啊!我在这边等你的好消息。

生:元二,去安西的路上,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与你相伴了,你要好好保重身体啊!

生:元二,我是多么不舍得你走啊!但是,我知道,你责任在身,不得不走啊!你,就再喝一杯吧!

师:酒逢知己干杯少,更何况此时送别的是即将千里行的好友,千言万语全在这酒里了!我们起立,端起酒杯,喝吧!(示意学生读诗)

(生读三四句)

师:此刻,我们也是王维,也是元二,我们喝下了这杯酒。可今天这酒的味道有点不一样啊,你品出来了吗?这里面有种什么味道呢?

生:味道很苦,因为我们彼此的心里很苦。

师:喝了这杯苦酒。(生读诗句)

生:这酒是酸的,朋友要离别了,心里酸酸的。(生读诗句)

生:这酒有点儿咸,也许我们的眼泪掉进了酒杯。(生读诗句)

生:没什么味道。

师:没什么味道?

生:因为朋友要离别了,再也品不出这酒的味道了。

师:再喝一杯。(齐读)

师:数不清这是第几杯了!老朋友啊,情太深!怎么喝得尽这酒啊!让我们再端起这杯酒,一起送别老朋友。渭城——

三,参读求同,升情

师:两首诗,诗人不同,诗风不同,诗境不同,诗人送别的方式也有不同,然而,不知你们发现了没有,这两首诗里有一种东西却是相同的!这是什么?

生:友人之间的感情都是深厚的!

师:人间最美是真情!让我们再来背一背这两首诗。

师:其实,这真情并不只是存在于故人(朋友)之间,让我们再看看这几首诗。

师:(出示《游子吟》)一起读一读。(生读)这首诗写的是谁与谁的“情”?

生:母子情!

师:(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谁来读?(指名读)这一首写的是——

生:兄弟情!

……

师:故人有情,慈母有情,兄弟有情,夫妻有情,情由心生,情以真贵!这正是——(课件呈现)“人间最美是真情”!

生:人间最美是真情!

(本课曾获“全国第二届古诗文教学大赛”第一名)

标签:;  ;  ;  ;  ;  

世界上最美的东西是真情--“人类教育版”第七卷“两首古诗”的教学记录_李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