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科研院所与创新驱动发展论文

浅谈新时代科研院所与创新驱动发展论文

浅谈新时代科研院所与创新驱动发展

刘一鹏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00)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本着创新驱动发展的指导思想,研究所面临着重要转折点,本着前瞻谋划、系统设计、积极思变、主动改革的理念,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弊端。创新型国家的建立,一定要从三方面解决:一是原始创新积累与集成创新相结合;二是自主创新研发同时要有创新开放的态度;三是细化明确产学研之间的关系。坚持自主创新,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创新驱动;科技发展

一、创新驱动是发展核心

中科院作为我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部门。下属100多个研究院所,在解决我国长远科技发展问题上,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科技战略力量。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时期,想要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能力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就要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新时代,已是制造大国的中国,要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必然要经历由大到强的转变。在新科技革命兴起,人类步入科技创新文明时代的当下,建设科技强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条路该怎么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时代课题。

试验的速溶油茶是经过炒制、粉碎、浸提、过滤、冷却、冷冻、干燥工艺制成,成品为不规则形。炒制使原料增香入味,粉碎、开水浸提增加油茶浸提速度及得率,低温真空冷冻干燥很好地保留了油茶的色泽、香气和营养成分。成品用开水一冲即可饮用,无沉淀物,有少量悬浮物(但无颗粒感),建议先用温水调成糊状,再用开水冲调饮用。本速溶油茶携带方便、饮用方便,饮用时可根据自己口味调节浓度,增加其特色饮品的受众。

驱动这一切变化极速发生的,是创新。当下研究所要敢畅想、敢突破、能应用。培养科研“新人”敢于创新的思维,开展前瞻性的畅想展望,适当结合当前科技前沿发展现状,探索对未来产生“颠覆性”影响的科技创新路径;鼓励科研骨干敢于突破现有成果,基于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的原创技术,开展新科学发现、新技术发明及核心关键技术创新研究;打造科研“新平台”,搭建转化“新模式”。让科研人员重点聚焦现有成果产品实现,围绕特定技术单点突破;也可多个单项技术交叉集成,产生创新性技术和应用,最终应用落地形成产品或原型。探索未来,激发研究所创意创新及前瞻性科研思路;研究所突破现有壁垒,在较强技术基础和技术团队的优势下,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跨越创新发展未来科技;贯彻研而有用的思想,要求科研成果直接面向应用市场,具有优良的产品核心竞争力。要求每一个基础应用项目最终目前一定落实在产业化、商业化。让创新理念成为研究所主线思维。真正融入到体制机制,让各个学科能够交叉融合。真正做到在国内科技创新发展上做出贡献,且部分引领国际前沿科技技术发展。

天上有两三颗星星,林内幽暗,我们捉迷藏,吹竹叶,她还要我在竹梢上施展轻功奔跑……吃过饭,她找了块地,说:“今晚就睡这。”

二、创新科技发展需绿色基因

1、政策导向与人才培养促创新

基于对全球资源的巨大依赖和提升未来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的考虑,推进创新科技改革都到了紧迫关口。创新科技发展需绿色基因、绿色改造。除了政策方面的支持外,创新驱动应该与传统的要素驱动有着重要区别,是要以科学基础作为支撑、提高探索创造的能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开发要与知识产权紧密联系、稳步提升科学技术水平。以这些作为核心增长点。要以核心动力、潜在动力、长久动力为核心。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世界范围内科技发展迅猛,对中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创新不仅是科技工作者的事,从国家到社会,从领导者到员工,从国家科研院所到各类研发机构,都要积极参与国家创新、配合国家创新、支持国家创新、服务国家创新,为我国的科技创新体制创造良好的氛围,为创新型国家提供良好环境。

科技的灵魂在于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科研院所由于特殊的体制,人才流失十分严重。科研人才创新性不足依然是地方科研院所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提高加大人才吸引,地方科研院所应该积极有化工作环境,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从研究所的角度和方式帮科研人员争取地方政府经费和政策支持。还应提高居住条件、项目支持、工资待遇、奖励政策,这是留住人才的基础。加大科研队伍的访问研修、出国外派学习、联合培养机制。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也要相应的向科研院所倾斜给予政策支持。科研院所通过政策导向,加强硬件基础建设,为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要想快速发展,真正成为创新性国家。国际和地方政府就要持续加大对我国科技创新的投入,要制定更宽松和更诱人的政策,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软实力。

2、完善科技创新考核评价标准

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考核评价标准参差不齐,也是造成科技创新疲软的主要问题。我国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和体系不够科学,普遍只追求短期可见的效益。另外,人员配置不合理,人才梯队呈现老龄化。严重缺少梯队较为合理稳定的科学研究队伍,也大大制约了我国科技驱动创新开展的步伐。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难题,首先要加大科研院所优势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另外要进一步完善科技驱动创新的绩效考核标准。建立适合我国政策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实现我国科技创新资源在优化。

三、科研创新瞄准国家战略

研究院所提高科技竞争力和发展科技产业,一定要瞄准国家战略布局。国家的战略布局和战略需求,对国家科研院所及科学研究机构的科技驱动创新能力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我们国家实施重大科技创新战略,是为了增强国家核心综合竞争力,实现国家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家的科技重大战略布局,需要巨大的科技再投入,对国家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科技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具备较强的拓展知识创新能力。拓展传统基础学科研究,是基础科学研究的源头,拓展基础研究就像是紧密围绕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布局的支点。作为国家基础学科、知识创新的重要源头,国家科技研发单位要承担起基础研究拓展的重任,在基础前沿科学研究探索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其次,国家科技研发单位要具备极强的、自主的、稳定的科技创新研发能力。要在科技应用进行再创新再创造,让国家重大战略要求牵引推动产业的科技再发展。国家科技研发单位还应加大在自主集成创新、协同创新发展、开放创新的原则上,有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和需求牵引。最后,国家科技研发单位还要具备极强的培育人才的能力。要将科学研究与理论实践结合,培养一批有能力、有担当、敢担当的科研工作者,以获得源源不断的高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国家要遵从重大科技创新为指引的理念,加快我国科技创新成果,向符合现实的生产力转化,加快搭建产业新体系。要努力做到“三它”,它有我有、它有我强、它强我优,增强我国整体创新体制及在国际舞台竞争力。要进一步深化国家的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推进科技人才发展战略体制以及政策创新体制,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更加融合的、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激励政策,聚全天下英才为我用也。国家经过多年的创新体制改革,国家科技实力、科技水平、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综合科技能力正处在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的重要时期,一些重点学科、重要领域、制造技术跻身了国际先进行列。随着中美贸易战越演越烈,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国家的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核心技术被“卡”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科技创新能力、自主创造能力、引领时代发展的新科技技术储备不够,整体还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军事、国家安全等高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一定要把发展基点放在科技驱动创新上,通过科技创新驱动新动力、新产业、新制造,通过优势的创新能力达到引领型国家驱动发展。

总之,科技创新要依托国家科研院所与创新应用科学平台,举国之力交叉融合发展。要促进科技创新与战略应用深度融通,搭建国家创新环境生态圈,有效提升科技创新效率,与国家布局紧密相结合。举国之力量,努力攻克国家急需解决的关键核心技术,制定有效的科技创新管理标准体系,进一步提升科技驱动创新型体制对国家的贡献率。要强有力的促进国家基础学科的研究、科技应用研究、产业化转化对接,鼓励军民融合,加快成果的有效转化。科技创新是一个牵动全社会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国家经济社会的每一个领域。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既要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我们也要抓住创新的关键,以重要学科、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的突破带动全局发展。要有提前谋划、提前部署,紧紧围绕国家的科技战略布局。以服务国家需求为导向,真正为科技竞争力的关键核心问题、科技发展的瓶颈问题、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为首要,强化科技发展中的基础研究、共性问题、关键技术研究,全面提高国家的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国家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力争实现国家的科技能力由跟跑并跑直至迈向国际领跑的转变。总之,随着全球价值链的概念的基本形成,对于我们国家而言,要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结构转型及科技创新成果带动产业优化升级为主要目标。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强弱,直接决定着国家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家前途。

参考文献:

[1]吴胜英.农业科研单位新引进科技人员培养思考—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为例[J].农业科技经济管理,2016,(2):22-24,43.

[2]于丽萍,王玉霞,吴皓琼,等.科研院所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及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4,5(1):152-155.

[3]陈华,池敏青,张伟利,等.农业科研单位加强科技创新的成效与思路—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4,33(3):20-24.

中图分类号: G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508(2019)09-0128-02

收稿日期: 2019-05-17

作者简介: 刘一鹏(1984-),满族,吉林长春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硕士学历,研究方向:先进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

标签:;  ;  ;  ;  

浅谈新时代科研院所与创新驱动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