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远东机械制造厂_远东论文

俄罗斯远东机械制造厂_远东论文

俄罗斯远东机器制造业综合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远东论文,综合体论文,俄罗斯论文,制造业论文,机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3.512.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00)04—0027—07

一、综合体概况

经济改革以前,机器制造业在远东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远东机器制造业诞生于1893年,这一年在布拉戈维申斯克建立了阿穆尔金属加工厂,1902年在哈巴罗夫斯克建立了较大型的修炮车间(远东柴油机厂的前身)。1931—1945年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的机器制造业,如远东动力机器厂、民航24厂、基洛夫工厂、林机厂、远东渔业探测设备厂等。至此,机器制造业发展具有相当规模。

远东机器制造业综合体包括三大类:机器制造业本身,其产值占综合体总产值的58%强;机器修理产值约占总产值的33%;金属制品和构件产值约占9%。

综合体第一类即机器制造业本身有86家工厂,主要生产动力设备(其中包括燃气涡轮和锅炉)、柴油机、采煤和采矿设备、起重设备和运输设备、电缆、电容器、变压器、管道配件、车床、工具、谷物联合收割机、食品工业设备、建材生产设备和测量仪表等。远东生产的许多机器制造产品在全俄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改革前, 远东生产全苏约1/3的铸造设备、17%的电动桥式起重机、6%的动力设备;改革后,生产全俄52%的龙门起重机、7%的燃气轮机、5.3 %的动力变压器等〔1〕。

综合体第二类即机器修理业情况稍好。修理业另一个重要部门是船舶修理业,主要的船舶制造和船舶修理中心是共青城、符拉迪沃斯托克、苏维埃港、哈巴罗夫斯克、纳霍德卡和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等。

综合体第三类即金属制品和构件的生产处于严重危机之中。在综合体总产值中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滨海边疆区所占比重最大,分别为44.2%和35.1%。

远东地区机器制造业综合体的一个显著特点,首先是满足军事工业的需求,因此军工企业在综合体的比重是很高的。远东地区约有40家军工企业,其中32家组成地区军事工业综合体。1989年统计,军事工业综合体产值占远东军工企业总产值的90%以上。军工企业在远东工业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其产值约占远东工业总产值的10%,职工人数约占全部人数的13%,固定资产约占全部的6.3%。1990年60 %以上的国防生产集中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35%在滨海边疆区,4%在阿穆尔州〔2〕。而在某些城市,如阿尔谢尼耶夫市和大卡缅区,其军工生产占该地工业总产值的91%和99.8%(1990年)。改革前,51%的机器制造业和机器修理业产品是军工企业生产的。在军工企业中,造船、修船和航空工业占企业总产值的90%左右,在民用机器制造业中,37%的产品是两用(民用和军用)产品。

二、综合体的危机

(一)生产下降

远东机器制造业80年代末就出现了危机。1988年生产增长仅3%, 1989年降低4.1%,1990年又下降2.6%。除个别产品外,综合体生产一直呈下降趋势。

远东机器制造业产品主要品种的生产情况(为全俄的%)

产品199019911992199319941995

金属切削机床 1.1 1.2 1.4 1.9 2.0 2.8

木材加工车床10.215.113.1 5.4 0.6 1.7

锻压机

2.6 3.0 4.8 7.9 3.3 0.9

谷物联合收割机

4.6 4.7 3.8 0.3 5.8 0.6

饲料联合收割机

5.4 7.0 0.8 0.9 0.4 0.4

汽车起重机

2.0 2.3 2.3 2.0 0.9 0.5

洗衣机

3.5 3.6 2.3 2.7 1.2 0.2

无线电接收装置

6.3 4.7 2.7 1.9 3.5 1.2

资料来源:[俄]米纳基尔:《俄罗斯地区经济政策》,哈巴罗夫斯克,1997年版,第54页。

1991—1997年远东机器制造业的生产下降4/5以上。目前很多企业处于瘫痪状态,民用产品下降尤其严重。1996—1997年机器制造业生产衰退到历史最低点,1997年的产量仅为1996年的16.4%。所有的机器制造业企业中只有5家企业能保持生产高质量产品。

远东地区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业在地区全部工业中的比重(%)

1990 1991 1992

远东 18.7 15.3

9.9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33.8 28.7 25.2

滨海边疆区23.7 21.0 13.2

堪察加州

8.4

8.5

4.3

马加丹州

7.7

6.1

4.4

萨哈林州

5.9

4.6

3.2

萨哈共和国 3.8

2.2

1.1

犹太自治州 --

25.0

楚科奇自治区

--0.4

阿穆尔州

18.7 13.610.01

1993 1994 1995

远东

7.7 10.5

8.0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15.4 16.3 20.5

滨海边疆区12.5 13.9

9.8

堪察加州

7.6 10.7

8.3

马加丹州

3.7

4.9

3.9

萨哈林州

4.0 22.4

4.3

萨哈共和国 1.1

1.4

1.4

犹太自治州25.9 27.1 21.0

楚科奇自治区

0.2

0.4

阿穆尔州

7.8

6.4

6.0

资料来源:[俄]贝斯特里茨金、扎乌沙耶夫、烈杰涅夫:《俄罗斯远东的市场改革:矛盾、途径、解决》,哈巴罗夫斯克,1998年版,第77页。

远东的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业在全俄的指数在下降。1995年本地区机器制造业比重与1990年水平相比,下降一半,在全俄机器制造业产值中约占2%。主要品种产品的生产,除金属切削机床的生产外, 降幅很大,超过全俄平均水平,特别是军工企业生产的民用品。如,“进步”航空公司1995年的洗衣机产量只达到1990年水平的2%, 滨海边疆区转产企业无线电装置产量只有3%。1995年全远东地区同1990年相比, 锻压机、谷物和饲料联合收割机及木材加工车床的产量只有5%。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机器制造业综合体发展水平相对较高,1990年其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业在边疆区工业中的比重为35%,大大超过其他部门的比重,其中80%的机器制造业产值为国防机器制造业创造。从1992年起,某些产品的生产出现下降,如在国防机器制造业企业中生产的工艺设备产量下降53.7%,供暖锅炉下降12.3%,金属切削机床下降29.3%。桥式起重机、谷物联合收割机和电缆的产量降幅更大。

从1993年起机器制造业生产开始大幅度下降的走势也波及到船舶制造、柴油机制造和机床制造业、动力机器制造和电子工业所属企业。同1990年相比,1991—1997年其产值分别为107.6%、102.1%、82.7%、40.5%、27.7%、16.5%、14.5%。在生产下降的情况下,企业生产能力利用水平普遍不高,如金属切削机床1995年为28%(1990年为95%)、桥式电子起重机1995年为10%(1990年为84%)等。

滨海边疆区机器制造业综合体的地位仅次于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90年代以前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业与渔业捕捞业是滨海边疆区的支柱产业。但是最近几年机器制造业情况发生了变化。1990年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业在滨海边疆区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24.1%,1996年下降至9.6%。

滨海边疆区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业的某些指数

为上年的%

1990 1991 1992 1993

实际产量指数:

整个工业98.0 98.0 84.4 88.2

机器制造和金融加工业97.0110.0 84.0 90.4

在整个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24.1 21.0 22.0 13.0

为上年的% 1996年为

1994 1995 19961990年的%

实际产量指数:

整个工业 67.3 99.0 91.2

44.3

机器制造和金融加工业 59.9 72.7 48.9

17.8

在整个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14.0 10.0 9.6-

资料来源:[俄]拉特金:《滨海边疆区市场改革的教训》、符拉迪沃斯托克,远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1页。

从1992年起,机器制造业生产下滑速度比较明显。如冰箱和无线电接收装置产量相当于1991年水平的59%,洗衣机产量为63%等。从1993年开始生产下降幅度加快。同1990年相比,1996年机器制造业实际产值指数为17.8%,降幅超过整个工业(44.3%),与1995年相比,1996年工业实际产值下降约9%,而机器制造业下降51%。 在机器制造业综合体结构中船舶修理和船舶制造实际产值为31%,其中,海洋运输修理为44.3%,捕鱼船修理为40.6%等。但是,尽管生产下降,主要产品的生产是赢利的,滨海边疆区机器制造业综合体利润率1993年为42.9 %, 1995年为19.7%,近年有所下降,但仍保持一定的利润率水平。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纳霍德卡、斯拉维扬卡,乌苏里斯克等地。

(二)进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过去,机器设备出口在远东出口总额中占很大比重,近年来,出口规模下降,进口规模加大。

1991-1995年远东机器制造业综合体产品进出口结构(占全部进出口总额的%)

1991 19921993

远东出口进口 出口进口出口进口

1.9 23.3 13.230.110.431.2

1994 1995

出口进口 出口进口

远东2.0 32.4

7.729.6

1996年机器制造业产品出口上升,其比重占全部出口的23.4 %,1997年下降为10.6%,主要是军事工业综合体企业出口产品下降引起的。在进口中,机器制造业产品比重增长最快,由1996年的26.3%上升到1997年的35.5%。

1996-1997年远东地区机器制造业产品出口结构*

1996年

地区 百万美元 占全部出口商品的%

远东781.2 23.4

萨哈共和国0.1 0.0

滨海边疆区 247.1 24.3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 452.1 47.6

阿穆尔州 2.0 4.4

萨哈林州 2.3 0.4

堪察加州 77.6 16.0

马加丹州 0.0 0.0

1997年

地区 百万美元 占全部出口商品的%

远东370.3 10.6

萨哈共和国0.0 0.0

滨海边疆区 231.9 15.1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

23.6 3.4

阿穆尔州 2.0 4.3

萨哈林州111.9 17.0

堪察加州 0.9 0.3

马加丹州 0.0 0.0

* 不包括犹太自治州。

1996-1997年远东地区机器制造业产品进口结构**

1996年

地区 百万美元 占全部进口商品的%

远东533.3 26.3

萨哈共和国

70.0 36.4

滨海边疆区 150.0 17.2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

89.5 34.3

阿穆尔州 7.0 13.4

萨哈林州114.5 40.3

堪察加州 64.1 26.9

马加丹州 38.2 30.0

1997年

地区 百万美元 占全部进口商口的%

远东824.6 35.3

萨哈共和国 340.4 76.9

滨海边疆区 262.6 24.6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

63.5 22.1

阿穆尔州 10.0 16.0

萨哈林州191.0 52.4

堪察加州 81.6 45.5

马加丹州 84.0 50.0

** 不包括犹太自治州。

值得注意的是,机器制造业综合体出口潜力面临严重问题。从数字上看,特别是1996年出口规模很大,但实际不然。这些数字并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在综合体产品出口总额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再出口。以滨海边疆区1994—1996年为例。在海关统计的50种主要出口产品中,再出口比重占机器制造业出口总额的80%,所以,实际上由边疆区企业生产的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1994年为2.0%,1995年为3.8%,1996年(头9个月)为5.0%。可以说,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业产品出口潜力并不大。

(三)社会问题增多

机器制造业综合体职工平均工资比其他部门低60%,造成工程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流失。生产下降,设备利用率的降低,导致大批工人失业。以滨海边疆区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业为例,1991 年就业人数为 10.204万人,1995年为5.382万人,1991—1995年减少4.822万人,下降47%,全俄平均为30%。目前,远东机器制造业企业中就业率下降速度虽然低于生产下降速度,但是由于开工不足,生产停顿几个月的现象屡见不鲜,工作时间缩短,许多生产车间被关闭。潜在的失业现象严重,已占全体人员的30%—40%。

军工企业的情况更为严重,接受军事订货企业的职工人数下降1/2—2/3,生产设备的利用率只有10%—20%。而转产最困难的海洋仪器仪表制造企业几乎处于停产状态(如“阿斯科里德”、“瓦兰吉亚”、远东仪器、“绿宝石”、无线电仪器等企业),1996年,电子产品和通讯设备生产下降幅度达30%至35%。1996年,远东军工企业的国家订货仅为1991年的30%,到1997年,国家订货在上述基础上平均下降60%—80%。截止1998年初,国家订货只能保证军工企业10%的生产能力,国家欠滨海边疆区军工企业债务达4000亿卢布,其中一半是工资欠款,“进步”公司已18个月没有发放工资。国家欠“进步”公司600亿卢布, 欠“星”工厂580亿卢布,欠远东船舶机械厂340亿卢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各种债务急剧增加。如远东工厂到1999年初,应付款欠款超过应收款欠款2倍,各种罚款和罚金总额高达1.4亿卢布,工资欠款已超过4000万卢布,职工人数已减少到4000人(改革前为1.2万人)〔3〕。

由生产危机所带来的就业问题已成为企业面临的头等大事,使企业的社会问题更加尖锐化,绝望的工人们纷纷加入罢工者的队伍。在远东,尤其是军事化程度很高的阿尔谢尼耶夫市和大卡缅区面临严峻的形势,如果国家完全取消这两个城市的军事订货,绝大部分居民将永远失业,完全有爆发社会冲突的可能性。

三、综合体的改革

(一)军转民

为了扭转包括远东地区在内的畸形的经济结构,80年代末,国家提出了军工企业改革的任务,实际上是对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技术改造。军转民是其中最主要的改革内容。军转民进程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8年末至1991年上半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减少军事订货,减少国家对国防工业的预算拨款,停建新的军工企业,增加民用产品特别是日用消费品的生产,以缓解国内市场商品严重短缺的现象。第二阶段从1991年下半年至1994年初。这一阶段的国防工业改革是在俄罗斯经济改革背景下进行的。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发生巨大变化,俄罗斯的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家对军工企业的预算拨款急剧下降,大规模减少军工产品的国家订货,因此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普遍不好。第三阶段从1994年初至1999年初。军工企业处境更加困难,转产工作进展缓慢。1990年阿穆尔州军工企业总产值中军工产品比重占33.9%,1997年没有生产过军工产品。1990年滨海边疆区军工企业生产的军工产品占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8.9%,1995年为46.2%,1997年为48%。同1990年相比,1997年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军工产品产量大大降低(同1991年相比下降97%),但是其比重仍然较高(1995年军工产品占84.6%)。这说明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1995年以前军工企业实际上没有进行转产。以后军工产品仍保持较高比例,这说明军工企业没有进行整体上的结构改革。

军工企业转产遇到很大困难,总的来说,没有完成国家规定的12个方面的转产任务〔4〕。

(二)私有化

这一时期,远东的机器制造业综合体企业也参加了私有化进程。综合体的私有化有3种方式:股份制改造、拍卖和租赁。到目前为止, 大多数企业已完成股份制改造。滨海边疆区机器制造业综合体的私有化程度最高。目前,只有两家企业是联邦所属的国有企业,它们是“星”工厂和“红舰旗”厂,5家企业有国家的股份,它们是东方造船厂, “瓦兰吉亚”、远东工厂、远东器具厂和“进步”航空公司〔5〕。 新组建的股份公司同时生产民用产品和军工产品,企业的经济独立性加强,其所有制形式为吸引国内外的投资提供了保障。

(三)企业重组

鉴于综合体中军工企业处境普遍困难,生产难以维持的状况,联邦政府已制定了有关军工企业破产和重组的政策。根据俄联邦政府1998年7月17日决议, 远东的“进步”航空公司不再属于俄罗斯具有战略意义的企业范围,并决定完全停止该企业的国防订货拨款。1999年初,因为该企业欠银行债务太多(1136万卢布),政府勒令其重组,这是远东得到重组许可的惟一军工企业〔6〕。目前, 滨海边疆区政府制定的《滨海边疆区军事工业综合体企业重组和转产纲要》已出台,预计还会有一批企业需要重组。

(四)组建金融工业集团

为了解决综合体企业资金短缺问题,1997年3 月在远东成立了远东金融工业集团,主要由军工企业和商业银行、经贸部门等组成,实力较雄厚,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该集团的近期任务之一是修理运输和捕鱼船及参加“萨哈林1号”和“萨哈林2号”石油天然气开发方案。远东的船舶制造和维修工业较发达,但是资金短缺是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有关人士建议建立金融工业集团投资基金,集中资金优势,以船舶工业为龙头带动整个军工企业的发展。

四、综合体前景预测

俄罗斯的机器制造业综合体在其经济结构中曾占有相当的比重,随着国家实力的下降和国防战略的调整,综合体的实力已今非昔比,但是仍具有一定的潜力。近几年来,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北约东扩和最近发生的北约入侵南斯拉夫联盟的事件,充分说明了俄罗斯在国际上大国地位的丧失。同时俄罗斯也认识到,要使国家安全不受到威胁,必须加强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此背景下,俄罗斯有可能采取一定措施加强军工企业的发展。远东也不例外,远东的机器制造业特别是军工企业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

可以肯定,国家会采取措施发展机器制造业综合体,但鉴于国家经济实力的衰退和国防战略的调整,综合体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改观。主要根据是:

首先,产品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能力。远东机器制造业企业在技术工艺水平相同条件下,生产费用比俄罗斯其他同类企业高出60%—80%。表现为:①远东的能源消费长期以来不能自给自足,特别是最近几年的能源危机使所消费的大约40%初加工能源须从远东境外运进。远东的能源消费价格居全俄之首,能源价格对生产费用造成巨大压力,使远东企业产品因成本高而降低了市场竞争能力。昂贵的能源使企业减少对它的需求,反过来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活动;②运费大幅度上涨,使运费在一些重要产品成本中的比重高达15%—30%。1997年末的铁路运费为1990年同期的22113%,汽运为11993%,海运为11525%, 空运为20000%。远东距离俄其他经济区遥远。距离远,运费高, 为企业增添了新的困难。例如,1997年初,赤塔州的哈拉诺尔斯基煤矿的煤每吨为8.1万卢布,加上运费,煤运到滨海边疆区发电站(3500公里),价格每吨高达30万卢布〔7〕。在国际市场上也是如此,远东约20 %的机器制造业企业,其主要产品超过国际价格。如哈巴罗夫斯克供暖设备厂的主要产品的销售价格比国际价格高120%,物质消耗占产品成本的60%,1吨国内原料的价格比国际价格高40%—60%〔8〕。在这种情况下, 就连情况较好的船舶修理和船舶制造业也面临亚太国家同类行业的竞争。据俄《金角报》1999年4月6日报道,中国的修船厂费用比远东的便宜25%,越南的便宜1/2,修理期限短2/3。

其次,国家投资严重不足,按计划,远东军转民规划1992—1995年需要资金约20亿美元,实际到位不足1%,如滨海边疆区1992—1994 年转产计划需要资金9.17亿美元,而实际拨款只有0.8%。1993年, 国家预算拨款仅占60%,银行贷款占25%;1995年,用于军转民的拨款只占计划的3.4%;1996—1997年,没有一家企业得到财政拨款〔9〕。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1992—1995年军转民企业的联邦预算拨款仅占计划的15%〔10〕,1996—1997年经费未到位。这种局面短期内不会得到改善。

第三,远东机器制造业的生产部门专业化程度很高,专业面窄,实行配套生产,缺乏发达的科学研究基础。综合体企业分属不同部门,彼此之间的协作关系薄弱,造成人才、资金分散和重复生产。研制和设计部分基本上局限于某些设备及单个部件和零件方面。绝大部分原料和配件(滨海边疆区多达2—3万种)都是由俄罗斯中心地区供应的。如90年代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SU”式军用飞机、核潜艇、多目标“黑鲸”直升机和海上低飞导弹,也不是远东的企业独立生产的,大部分零部件是其他地区提供的。另一方面,企业的工艺技术特点限制了将军事生产迅速转向民用生产的可能性。

第四,其他工业部门不景气是导致综合体生产下降的一个原因。如木材加工业生产规模下降和基建规模的减少导致对相关设备和配套制品订货的相应减少。1997年建设规模与上年相比减少25.4%,而同期全俄平均减少5%。这种局面对综合体的发展不利。

[收稿日期]1999—10—18

标签:;  ;  ;  

俄罗斯远东机械制造厂_远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