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是否会成为“第二个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_军事论文

科索沃是否会成为“第二个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_军事论文

科索沃会成为“第二个波黑”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波黑论文,科索沃论文,第二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索沃危机:症结何在?

科索沃危机迄今已逾7个多月。今年2月底,随着主张独立的阿族“科索沃解放军”叛乱、分立活动的日益猖獗,南联盟的军警部队进入科索沃。但南联盟的军事介入并未平息局面,相反,局势急转直下,不断恶化。不仅交战双方损失惨重,而且造成了巨大的人员财产伤亡损失,约30万人无家可归、流离失所。

科索沃危机本属南联盟内部事务,在联盟政府做出种种努力的情况下,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急剧恶化为一场令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危机。其症结何在?这里除去错综复杂的历史、民族因素之外,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出于自身的战略利益考虑插手干预,无疑对事态的发展演变起了关键性作用。这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美国等西方国家竭力使“科索沃问题”国际化,借机干涉南联盟内政。科索沃危机爆发后,美国等西方国家立即介入,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全面向南施压,其势咄咄逼人。西方国家领导人多次对南联盟领导人横加指责并发表威胁性的讲话。西方媒体也用夸张、渲染的手法大量报道科索沃平民“惨遭杀害”的场面,不遗余力地对南联盟进行贬意宣传。对此南联盟外长约万诺维奇在联大曾气愤地说:“尽管在科索沃省有大约400名外国记者,但国际社会却一直缺乏了解科索沃局势所必须的全面、公正的信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来纯属南联盟内政的科索沃问题被彻底国际化。9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要求南联盟军队撤离科索沃,停止镇压的决议,片面对南施压,并威胁道:如南联盟拒绝执行决议,“将考虑采取进一步措施”。

其次,美国等西方国家采用“双重标准”毫无顾忌地明显压南而支持阿族分立主义分子。危机爆发后,美及北约盟国从各方面压南就范,先是实行新的经济制裁,举行示威性的军事演习,继而以军事打击要挟,逼迫南联盟撤军,而对“科索沃解放军”则不做任何限制。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就公开说:从一开始“我们就是坚决站在科索沃一边的。”

再有,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各种途径给阿族分立主义分子以物资、资金、武器等方面的援助。一名美国外交官公开承认:“武器和资金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进入科索沃,其中不少来自瑞士、德国和美国。”

正是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纵容和支持下,科索沃分立主义分子才气焰嚣张,势力日大。据称,“科索沃解放军”已由最初的几百人发展到如今拥有2000精兵及几万支持者组成的颇具战斗力的武装力量。而南联盟则陷入了内战久拖不决,在外横遭指责、制裁的孤立被动境地。

由此可见,科索沃危机的不断加剧表面上看是由南联盟内部政府和阿族关于该地区地位问题的分歧引起的,但从更大的背景上看则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插手、支持分立主义分子所一手造成的。其实质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南联盟的内部危机,以实现其压南屈服、主宰巴尔干乃至欧洲事务,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冷战后胜利成果的战略意图。

二、难解的“科索沃之谜”:各方争斗为哪般

科索沃危机的扩大化,既是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插手的结果,也与南联盟、俄罗斯的立场、做法有一定的关系。各方利益不同,做法不一,使得这场危机不断加剧。

具体地说,美国插手科索沃危机,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为北约东扩扫除障碍。苏东剧变之后,巴尔干被纳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新安全机制,但唯有南联盟不肯就范,成为北约南下东进道路上的一大障碍。这就是美国在波黑战争之后又借科索沃这张王牌继续向南施压的深层原因所在。

(2)控制巴尔干地区。冷战时期,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处的巴尔干就因其战略位置的极端重要而成为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前沿阵地。冷战结束后,美国力图把巴尔干变成一道防俄、遏俄的稳定、安全屏障。借助科索沃危机彻底压服南联盟,无疑是美国实现上述战略的重要手段。

(3)削弱甚至搞掉米洛舍维奇政权。

苏东剧变后,南联盟政权被西方看作是“欧洲最后一座共产主义堡垒”,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4)克林顿总统借“科索沃危机”转移美国公众视线,以摆脱最近因绯闻案而陷入的尴尬处境。

正因为如此,美国对南联盟采取了诱压兼施、以压为主的策略。在南联盟拒绝完全按美国人旨意行事的情况下,它力主通过军事打击迫使其就范。

欧盟各国除英国外,在这一问题上与美国的立场略有不同。法德等国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配合美国利用北约向南联盟施加强大的军事压力,但对动武持谨慎态度。它们总的考虑是借助地缘政治的优势用政治和谈的方式结束危机,以维护欧洲地区的和平和稳定。

俄罗斯在这场危机中的态度和表现颇具矛盾,耐人寻味。一方面它对传统盟友的内部事务遭到西方的粗暴干涉感到愤怒,不愿坐视巴尔干完全落入北约集团之手,积极参与危机的斡旋,极力阻止、反对北约对南联盟动武。但另一方面,俄又为国内的金融、社会危机所困,在经济上有求于西方国家,不可能在科索沃问题上与西方彻底闹翻。联想到俄在北约东扩问题上外强实虚的表现,人们对俄的反对决心已存疑虑:一旦北约执意动武,心余力绌的俄真能阻止吗?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一直坚决反对武力解决问题的俄在安理会通过对南施压甚至动武的1199号决议的前两三个小时,其外长仍坚持这一主张。但到了真正投票表决时,俄代表却来了个连西方人都感到“意外”的180度大转弯:投了赞成票。

南联盟的基本态度是坚持原则立场,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危机。危机爆发后,南联盟一方面坚持科索沃是南不可分割的领土组成部分的原则立场,对阿非法武装的恐怖分立活动进行了打击,另一方面也一再表现出与阿族代表对话的诚意,反复强调政治解决危机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在西方强大的压力之下,南联盟的让步已近底线:9月初宣布停止在科索沃的军事行动,开始将部队撤回营地,同意欧安组织使团进驻科索沃。面对北约仍不满足于这些让步,欲以军事打击迫使其彻底就范的强权行径,南联盟只能背水一战,誓死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南联盟已无路可退,俄又缺乏实力和有效手段阻止北约的军事打击,因此,科索沃是战是和的决定权实际上操在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手中。

三、北约会引爆“大药桶”吗?

10月2日,美国防部长科恩威胁说:如果南联盟不全面履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北约将在两周内对其实施军事打击,接着,美国核动力航空母舰“艾森豪威尔”号驶入希腊海域,北约部队也进入临战状态。巴尔干上空战云密布,局势骤然紧张,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尽管北约领导人声称军事打击行动“已进入倒计时”阶段,但不可否认仍有一些因素对军事干预行动起着缓冲和制约的作用。

首先,南联盟不愿对抗,更不希望这场内部冲突演变成一场国际性的战争。面对西方的战争叫嚣和挑衅,尽管南联盟也摆出了不示弱的架式,声称:一旦遭到进攻,将用一切手段捍卫国家主权。但它仍然坚持主张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一切悬而未决的问题,并为此作了一系列的努力,如从科索沃撤军,成立由塞、阿、土耳其、穆族组成的18人临时委员会,允许美国特使来南做最后的调停。这一切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北约采取军事行动的依据。

第二,北约内部意见分歧。不少国家认为动武并非良策,即便到了非动不可的地步,也得推动联合国作出有利于对南动武的决议,以便出师有名,使军事打击合法化。

第三,联合国、俄罗斯等的斡旋、调解,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战争的危险。在中、俄坚持下,安理会10月下旬通过的有关科索沃问题新决议删除了授权对南动武的内容。

随着南联盟在北约规定的10月27日之前从科索沃大规模撤军,北约已无限期推迟对南的空袭行动,但并未最终撤销军事打击的决定。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这场危机以何种方式结束,巴尔干仍将是欧洲,乃至世界的一个热点敏感区。这是因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将会利用一切机会,使用一切手段继续介入,干涉巴尔干事务。而南联盟领导人对西方的信任感将进一步丧失并保持警惕和对立情绪。他们明白,只要社会党在台上,西方决不会善罢干休,会不遗余力地实行“像搞垮前南那样搞垮南联盟”的最终目标。由此看来,北约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科索沃只不过是其实施欧洲战略的一个环节或突破口。

标签:;  ;  ;  ;  ;  ;  

科索沃是否会成为“第二个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_军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