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普法实效实现“三个提升”—四川工会推动工会普法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狠抓普法实效实现“三个提升”—四川工会推动工会普法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狠抓普法实效 实现“三个提升”—四川工会推动工会普法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文 | 任远明 张媛媛

近年来,四川省总工会针对省内职工队伍新情况新变化,聚焦职工关注的劳动领域焦点热点问题,把法治宣传教育作为工会工作法治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以普法实效性为目标,在载体、手段、方式方法上不断寻求突破,带动全省工会普法工作实现“三个提升”。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更加关注人的社会性,这就要求护士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沟通能力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有效沟通对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中职护生在技能操作练习时,即使设定情景进行角色扮演,仍然难以进入角色,沟通往往限于“你好”“再见”等基本词汇,甚至常常做“哑巴”护士。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选择了几项需要沟通的技术操作,设计剧本,编写对话,一字一句教护生练习,循序渐进地学习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并鼓励护生在此基础上自由发挥,更好地体会护患角色,培养爱伤观念。

统筹资源建平台,提升普法便捷度

截至目前,四川省已建立1003家职工法律援助中心(站),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五级法律援助网络,在维权服务的同时,承担普法宣传的职能,把法治教育融入日常维权服务之中,以维权实践指导普法宣传,增强法治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普法实效。

全省各级工会利用“互联网+工会+普惠”新平台,按照法律援助、在线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模块实行分类管理,为职工提供全方位的维权“一站式”服务体系,打造普法网站、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多级联动的新媒体普法矩阵,宣传法律知识,开展网上答题活动,力求最广泛地面向职工开展普法教育。在开通在线咨询功能基础上,2019年2月,引入“AI律师”,为职工群众提供免费、专业的在线智能法律咨询服务,实现“7×24”普惠制全天候服务。四川省总工会法律部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影响力在全国工会系统均名列前茅,连续荣获“全国最具影响力工会新媒体”“四川十大政务微博”等荣誉。

针对四川省常年在省外务工农民工人数超过1000万的实际情况,四川省总工会首创省(城)际工会维权联动机制,已签订联动维权协议共332家,建立输出地负责务工前农民工的法治宣传教育,输入地负责务工后农民工日常法治宣传教育的有机衔接机制。又面向川籍农民工较集中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新疆等四地,分别在北京、杭州、广州、乌鲁木齐设立了四川省总工会驻外法律援助联络站,就近、就地为外出川籍农民工提供普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

多向发力聚人才,提升普法专业度

各级工会积极派员参加全国总工会、人社部组织的劳动关系协调员(师)培训;加大与人社、司法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对从事法律维权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靶向培养工会法律人才。全省工会凡具有法学本科以上学历或者法学学士以上学位的在编工作人员,100%取得劳动关系协调员(师)资质。四川省总工会本级由财政资金保障每年举办两期“两员”班,确保法律维权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三年轮训一遍。

在户外动态雕塑与自然的互动中,自然力或许占了更主导的地位,换一种说法,这种互动更接近于大自然对作品的塑造。在这个先决条件下,作品的“反作用”于自然实际上更接近于“无为”。这种作用关系是否可以被进一步深化?

结合重点工作,开展专项普法。岁末年初,农民工讨薪问题突出,四川省总工会联合四川广播电视台新闻频率在“公益大家”栏目开设“工会法律援助热线”,维权律师坐客直播间现场回应职工诉求;在《四川工人日报》开辟“讨薪·回家”专栏,公开工会讨薪热线和微博、微信,接受职工求助并选择典型案例跟踪报道。双管齐下,在解决个案的同时,用现实案例普法,扩大宣传面,让更多合法权益被侵害的农民工感受到工会的温暖。“三八”维权月,围绕女职工的劳动就业、劳动合同签订、女职工劳动保护、促进工作场所性别平等话题,各级工会举办心理健康知识和法律法规宣传专题讲座,为女职工解疑释惑。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四川省总工会制定并落实《关于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充分发挥厂务公开民主管理重要作用的意见》《关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建立劳资双方日常沟通协商机制的意见》,加强对去产能企业的政策宣传及督导,明确企业维护分流安置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责任。2016年起,四川省总工会联合四川省人社厅、司法厅在全省各市(州)人社、司法、总工会对应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派驻法律援助工作站,对申请劳动仲裁人员开展针对性宣讲、提供法律咨询,为农民工和困难群体提供法律援助一站受理服务,帮助其在理性维权过程中树牢法治理念。“尊法守法·携手筑梦”专项普法行动启动以来,全省1900名志愿者(律师、高校师生、工会干部)组建了369支服务分队深入农民工集中点位,开展现场宣讲及法律服务活动1519场,提供法律援助540起,援助农民工6108人,挽回经济损失6878.5万元。

四川省总工会制定《四川省工会法律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规划》,支持工会干部参加在职法律专业学习,鼓励工会干部考取法律职业资格,申领工会公职律师执业证书。全省工会干部中通过司法考试的共194人,其中公职律师20人。不断优化工会干部结构,把工会现有法律人才优先配备到法律工作部门和维权工作岗位。

完善机制优服务,提升普法满意度

四川省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为解决工会自身法律人才不足的问题,21个市(州)和143个县(市、区)工会通过对外购买法律服务成立了律师团,目前,基层工会基本实现了律师团全覆盖。2017年,四川省总工会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工会法律顾问制度规范化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省工会法律顾问制度,充实了“七五”普法讲师团队伍。

需求导向,分众式普法。四川工会着眼于不同受众的多元化法治需求,对各级工会工作者、职工群众开展分众化、差异化普法。对工会领导干部以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以及与工会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相关法律法规内容为重点,提高工会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水平。对基层工会工作者以涉及劳动保障和职工维权及工会履职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重点,提升工会基层工作者依法履职、依法维权的能力。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以宣讲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为重点,推动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的法治化进程。对职工群众根据不同文化背景、法治认知水平在普法内容上各有侧重。对农民工重点宣传关于劳动合同签订、工伤赔偿、职业卫生安全等与直接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着力培养法律意识。对新生代职工,重点宣传劳动权益保障、基本民事权利、社会治安秩序等法律法规,提高其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对高素质职工,重点宣传工资集体协商、厂务公开等法律法规,引导其关注基本民主权利。推广四川德阳市总工会企业“法律风险体检”成功经验,各地相继开展特色活动,在促进企业贯彻落实劳动法律法规的同时,引导职工和用工单位自觉学法、知法、守法,增强企业依法管理、依法用工,职工依法理性维权的意识。各级工会建立集体协商专职指导员队伍,健全集体协商制度,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职能,在推行集体合同和专项集体合同的过程中针对职工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先行普法,让职工了解自己的权利,知道集体协商谈什么,集体合同怎么签,有力促进集体协商提质增效。

随着数字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加快期刊数字化进程,进一步加强编辑部与读者、作者、审稿专家之间的联系、沟通和互动,《青岛理工大学学报》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正式开通了.《青岛理工大学学报》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提供在线稿件查询、优先出版、当期目次、过刊浏览等功能.敬请广大学者关注,并请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合检查,过程普法。建立与人社、安监等部门的联合检查机制,每年7-8月联合开展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专项检查。近三年,共发现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违法行为5669件,要求补缴社保、支付工资、经济补偿等共涉及9.62亿元。针对发现的问题宣法释法,在检查过程中检验普法工作成果,促进普法工作持续改进。四川省总工会会同四川省人社厅、国资委等6部门创新推行“两书一公告”制度。凡企事业单位出现阻挠职工依法建立工会、妨碍工会依法开展工作等情形,工会可向该单位发出《四川省企事业单位工会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建设监督检查整改意见书》,如未整改,工会可向行政管理部门发出《四川省企事业单位工会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建设监督检查处理建议书》,如仍存在严重违法违规问题且拒不改正的,工会可协调行政部门将企业相关信息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该制度的实施,为基层工会依法组建、管理、履职、维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不仅在各项具体工作中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协作,四川工会还加大与人大、政协沟通力度,推动把与工会和职工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纳入人大执法检查和政协督查,全面推进工会工作法治化建设。

(作者单位:四川省总工会)

标签:;  ;  ;  ;  ;  

狠抓普法实效实现“三个提升”—四川工会推动工会普法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