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线的布局研究论文_周冕

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线的布局研究论文_周冕

周冕

45020419xxxx200030

摘要:本文对中小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的街接线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综合考虑两种布局方法的优缺点,采用优势指数分析法对城市对外交通出入口进行选取,并结合实例对该方法进行论证。

关键词:衔接线;优势指数;出入口;中小城市

1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步伐日益加快,不仅中心城市规划修建高速公路,而且县级以上中小城市也建有高速公路。城市越小,出人境车流占的比重越小,过境交通的比越大。因此,对于中小城市来说,重点应解决避免过境交通穿越城市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速公路规划时一般采用直线分离的过境模式,与市区保持一定的距离,采用放射状的衔接线与城市道路进行连接。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线不同于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因此其布局规划的基本原则、要求与影响因素也具有特殊性。本章首先分析了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衔接线的定义、功能和道路交通特性分析,对衔接线布局规划的基本原则、要求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为衔接线布局方法研究和节点交通型式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2衔接线的功能

衔接线在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中起到过渡作用,城市道路和高速道路能否合理连接,取决于衔接线设计的是否合理,因此衔接线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2.1连接城市市内交通

衔接线中的一部分是由原来的对外交通干道同城市道路连接,因此具有连接城市市内交通的作用,它担负着城市和卫星城镇之间、城市和郊区之间等的短途客货运输,使得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相互协调。

2.2集中和疏散出入境交通

衔接线在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间起到过渡和协调的作用,它能够将城市道路上的交通集中到高速公路上,同时也能将高速公路的交通快速、合理的疏散到城市道路上,节省了交通出入境的时间。

2.3对快慢交通起到过渡作用

衔接线的交通流特性、交通特性及道路设计都位于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两者之间,它能够将城市道路上慢速的交通转变为快速的交通驶向高速公路,同时也能将高速公路上的快速交通转变为慢速的城市交通,因此衔接线在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之间对车速起到衔接、过渡的作用。

2.4对城市发展起到合理引导的作用

由于城市的对外交通干道大多呈放射状分布,因此衔接线是城市发展的“伸展轴”,沿着其发展是城市最优的发展方向'”`由于沿着交通干道使得城市边缘地区的交通十分的便捷,而且水电等基础设施都比较齐全,土地的利用价值比较高,因此沿着衔接线方向容易发展为市区,随着发展规模的扩大,衔接线两侧的地区也逐步的发展,当然这种发展不是无限制的,它受到城市规模等因素的影响。

3衔接线的要求与原则

3.1衔接线布局的基本原则

衔接线在城市交通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汇集、疏导出入境交通,其规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城市道路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以及城市的经济发展。在进行衔接线布局规划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土地利用?客货交通源和集散点的分布和交通流量流向,结合地形、地物、铁路港口布局、城市道路系统及功能定位来确定衔接线的布局与技术标准;(2)衔接线作为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中继线,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衔接关系,完成对交通的集散功能,避免过境交通对市内交通产生较大干扰;(3)衔接线应能促进城市及周边地区发展,合理引导城市发展方向;(4)衔接线应留有余地,能适应城市用地的扩展,有利于实现城市化程度提高后交通功能的转变。

3.2衔接线布局的基本要求

按照系统工程的思维方式考虑,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线的布局主要考虑地域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两个方面。地域系统既要考虑地理自然因素影响,还要考虑环境因素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社会经济系统不仅要考虑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引导生产力合理分工,而且要考虑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交通流,建设布局合理的高速公路网与城市道路网衔接线。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说,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线的合理布局,首先要研究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分析城市发展外部形态;其次要研究城市的地理地貌,分析城市对外高速公路交通走廊和过境高速公路布局;第三要研究城市内部交通与高速公路交通衔接关系。从规划思维方式上应改变传统的解析性思维,树立整体性思维观念。高速公路交通合理布局既要符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又要保持城市持续发展的整体协调。衔接线布局规划应处理好城市规划与高速公路规划的问题。城市规划是一个“面”,而高速公路规划是一个“线”,所谓“面”是城市发展形态和发展方向,以及城市对外交通干道规划方案;而“线”是指城市附近的高速公路以及相配套的客货集散运输系统。在布局规划过程中既要综合考虑,又要重点突出,使城市规划与高速公路规划成为有机整体,协调发展。

4衔接线布局的影响因素

4.1城市的区位、规模城市

区位是城市本身所具有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河流、交通等地理要素的特点,以及城市与所在区域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军事等客观事物的总和。除非发生大的自然变化或人为变动,一般说来,城市的区位条件是不会有很大改动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同区位的城市,通过的高速公路数量不同。区位优势度越大的城市,通过的高速公路数量就越多,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线的布局也就不同。城市规模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城市用地规模越大,其出入境交通流量就越大,出入境交通主流向也越多。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线在不同规模城市的布局也就不一样。

4.2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空间形态通常分为集中型、带型、放射型、星座型、组团型和散点型,不同空间形态的城市,高速公路过境模式不同,衔接线的布局也有所不同。

4.3自然条件

城市的发展通常受地形地貌、河流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并使城市出入口方向和数量受到限制,因而衔接线的布局也会受到制约。

4.4城市道路网型式

衔接线一般与城市对外交通干道相连,因此受城市道路网型式的影响较大。对于棋盘式城市道路网,衔接线一般与城市道路网中纵横向对外交通干道连接;对于放射式城市道路网,衔接线一般与放射性对外交通干道连接;对于自由式道路网,衔接线布局大多结合地形、地质、水系和城市道路网,呈自由式布置;对于混合式城市道路网,衔接线多与纵、横向和放射性对外交通干道连接。

4.5城市与周围地区的经济联系

城市与周围地区的经济联系的强弱可表现为交通联系的强弱。城市与周围地区某个局部地区经济联系强,则两者之间的往来就多,两者之间交通量就大,反之亦然。城市与周围地区的联系强弱变动不一,反映城市同周围地区正发展变化。在衔接线布局规划时,应联系、促进交通的发展与改善,引导城市向正确方向均衡发展。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对衔接线布局规划提出不同的要求。当大城市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形成极化和扩散现象,出现大都市区或者都市圈,这就要求从更大的范围来分析和规划衔接线,衔接线逐渐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5结束语

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线布局规划是城市发展中的必然要面临的一个问题,衔接线布局合理,必将使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有力地促进区域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从系统阐述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相互作用的关系入手,建立了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线布局规划理论,针对不同规模的城市采取不同的布局方法,对衔接线的两类节点功能及型式进行了分析,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衔接线布局方案进行评价,并结合实例对该研究方法进行论证,力求使衔接线布局理论方法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任宗福.干线公路城市过境段规划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2]涂泽民.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方法研究.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4.102-104.

[3]任传祥,刘法胜,周丽.基于节点重要度法的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线位置研究.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3.02.100-106.

论文作者:周冕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7

标签:;  ;  ;  ;  ;  ;  ;  ;  

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线的布局研究论文_周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