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益旅游研究进展-基于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论文

我国公益旅游研究进展
——基于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

◎李梦园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 福建 泉州 362021)

【摘 要】 我国公益旅游研究尚在发展阶段,对我国公益旅游研究进行分析有助于后续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源,选取了2007-2018年的文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我国公益旅游研究的知识基础、研究动态、社会网络等知识演进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公益旅游研究虽然历经探索起步、快速增长和平稳发展三个阶段,但从整体上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梳理了15篇对我国公益旅游研究起重要作用的文献,发现我国公益旅游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公益旅游体验、旅游组织和旅游项目等方面,我国公益旅游研究的质量不高,且学者间合作较少。最后对我国公益旅游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为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公益旅游 可视化分析 研究进展

公益旅游是对Volunteer Tourism或Voluntourism一词的对译,国内也将其译为志愿者旅游或义工旅行,公益旅游来源于西方国家的间隔年(the gap year)——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的一段时间。类似于我国的毕业旅行,青年会在旅行过程中做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或者一些社会志愿者活动。西方国家的公益旅游已经比较成熟,已成为国外学者和专家的研究热点。而我国公益旅游发展虽没有西方国家成熟但也进入发展阶段,因此,关注我国公益旅游的研究进展,分析知识化的属性与特征,对推进该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结合文献互引网络分析、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等分析方法,试图对国内公益旅游研究进展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公益旅游研究进程和热点、研究者合作网络等知识进化的特征,从而为明确今后我国公益旅游的研究方向和重点提供借鉴。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社会网络分析是对由不同群体组成的关系结构和属性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将整个团体当作一个网络,探讨各网络节点之间的关系及各节点在网络中的作用和地位,摆脱了单一描述统计方法对数据的剥离,让各项计量指标处于相互影响的团体之中。利用CNKI的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采用信息统计和图谱展示方法,对我国公益旅游领域的研究进程、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

(二)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选用的是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简称CNKI),日更新量达五万以上,自1915年以来发表文献收录完整率达99.9%,是国内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学术期刊数据库。以主题“义工旅行、公益旅游或志愿者旅游”,其他搜索条件为默认,搜索国内公益旅游研究的相关文献。删除不相关的文献后最终获得124条文献样本。具体文献分布情况见表1,文献发布数目见图1。

表1 文献分布情况

图1 我国公益旅游研究的文献数量年度分布

二、结果分析

(一)公益旅游研究的演进历程

公益旅游作为可替代性旅游的一种,其研究与发展并未同步。我国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也要晚于国外,国外对该领域的研究起始于2001年 Wearing的著作问世,而我国的公益旅游是以“多背一公斤”活动的开始为标志的。虽然早期有关于公益旅游活动的文字报道等,但我国对公益旅游的学术研究自2007年才开始,并且每年的发文量都较少,最多的2013年仅19篇。并且研究发现,国内研究者对Volunteer Tourism的中文表述在公益旅游和义工旅行上有所增加,而对“志愿者旅游”这种称呼的使用次数有所下降,例如2018年仅有一位学者使用了志愿者旅游的叫法。根据图1中曲线的波折程度以及研究者对公益旅游的研究状况,以2010年和2013年为分界线,将我国公益旅游的研究进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研究热点是指在某个时间范围内引起大量学者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探讨。研究热点通常会以关键词的形式表现出来,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高越说明是研究热点。

1.探索起步阶段(2007-2010年)

3.平稳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

该阶段关于公益旅游的文章快速增多,由个位数上升到两位数,并于2013年发文量到达峰值。宗圆圆于2012年在《旅游科学》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旅游动机、体验与影响研究述评》的文章,在之前的研究基础上,从东西方背景不同的案例出发研究异同,从前后期的角度梳理了公益旅游的动机、影响与体验三大领域,为后续学者的研究奠定基础。该阶段学者们主要关注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公益旅游研究,研究内容涉及现状和特点、动机、产品开发等,并开始关注利益相关者。

图2 国内公益旅游研究文献的互引网络图谱

表2 国内公益旅游研究重要文献整理

2.快速增长阶段(2010-2013年)

该阶段学者对公益旅游的研究刚刚起步,发文量少,主要是对公益旅游概念、发展情况的描述以及对国外文献的梳理。例如宋聪在其硕士论文中以广西百色地区为案例对中国公益旅游开发进行了研究[1];宗圆圆对欧美的公益旅游进行了研究,试图为我国的公益旅游发展找到启示[2]

Cactus V6在业界算是一个奇特的存在:它能够同时引闪其他品牌的闪光灯,其中包括佳能、尼康、日清以及适马。这也就意味着购买V6时不需要考虑相机品牌的问题,这款引闪器还支持传统的PC同步口引闪。

虽然对2007年至2018年十年间进行了阶段的划分,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公益旅游研究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学者们对公益旅游这一领域的研究层次不高,深度不够。

该阶段发文量有所下降,开始对公益旅游的驱动机制、组织的管理模式、影响因素,尤其是我国公益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了较多的研究[3-4]

(二)公益旅游研究前沿的知识基础

提出问题:基于上述情境,学生提出检索问题。如紫杉醇的成药历史、主要功效是什么?紫杉醇的提取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如何提高紫杉醇的提取效率?合成紫杉醇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如何提高紫杉醇的合成收率?除了天然提取和化学合成,是否还有别的获取紫杉醇的途径,各种途径都有哪些优缺点?教师需要在一旁做引导,促使学生提出合适问题,同时避免学生偏离主题。

1.要进一步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完善机构设置。做一项工作要有机构抓,才能做得好。针对全州尚有个县未建立专门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的状况,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快改革,尽快建立起全州各级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同时建议农业部在国务院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文件精神和农业部实施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明确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所的工作职责及业务范围,以免工作职责不清、交叉后产生矛盾,最后影响了工作的开展,达不到改革的预期效果。

知识基础(Intellectual Base)是学者们研究的基石,即共同引用的文献以及轨迹,通过描述文献检索存在的被引关系可以得到文献互引分析,掌握目前已有研究的知识基础。为了直观体现出我国公益旅游研究领域重要的文献以及引用关系,本文对文献的被引频次进行筛选,保留大于6的文献,并绘制了文献互引图谱,见图2。

图谱中圆圈的大小代表频次的高低,圆圈越大,频次越高;反之,越低。箭头代表了文献引用和被引用的关系,被指向的文献代表的是被引用的文献。图中244所代表的文献被引用频率最高,说明这篇文献对后续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图中7所代表的文献被引频率低,说明这篇文献引用其他学者的文献频率高。对这些文献的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发现,被引用频率高的文献基本没有明确旅游类型,而是对整个旅游进行的研究。公益旅游作为旅游中的一种类型,不可避免的和其他的旅游存在区别和联系。此外,除了在旅游类型上公益旅游需要借鉴其他旅游的研究成果,在时间上,发表时间晚的文献会引用发表时间早的文献。根据被引文献的数量,将对公益旅游研究起到铺垫和推动作用的文献进行整理,选择被引量大于5的文献(见表2),这些文献可以作为公益旅游研究的基础文献。

表3 我国公益旅游关键词高频词

(三)公益旅游的研究热点

从图11看出在大尺寸的测试集中,本文的模型相较于原始模型有更大的性能容限,因为本文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充分利用大尺寸图像的像素信息,提取更加精确的抽象特征来进行分类。模型效果提升明显,平均提升7%的准确率。

对124篇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为了更直观清晰的了解各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将出现频次大于4的筛选出来,结果如图3所示。关键词由圆形节点表示,圆形节点越大,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就越高;关键词共同出现的次数越多,那么他们的关系也就越密切,直观体现为词之间的连线较粗。按频次大小将关键词进行排序整理,见表3。表明国内公益旅游研究目前以旅游体验、旅游组织、旅游项目、大众旅游和当地社区等为次中心进行研究。并且可以发现,国内对公益旅游的研究热点在内容上主要包括公益旅游自身的定义及内涵、公益旅游发展环境与开发模式、公益旅游体验的相关研究等三个方面。除此之外,还有学者从相关利益者的角度、人文主义角度、伦理道德角度等方面研究公益旅游,但研究者比较少,例如从人文主义角度研究的文章只有2篇。

(四)国内公益旅游研究力量和社会网络

对我国公益旅游研究的作者合作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研究者皆与同单位的其他研究者进行合作,只有上海财经大学的祡毅学者与复旦大学的王永刚和郭旸学者进行合作;Produce University的颜南希与湘潭大学的盛明科学者进行合作;青岛酒店管理技术学院的范连雷与大连大学的郑岩和周旭学者进行合作。并且在合作频率上,郑岩和周旭合作8次,主要对公益旅游的定义、特点、现状和发展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雷春和高艳利合作过3次,主要对国内公益旅游发展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且探讨了公益旅游参与者的动机与制约因素和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打破原有秩序,使现行的规则和制度不合时宜甚至失效。那么,在大数据时代哪些价值观值得我们关注,并指导我们构建新规则和制度,以重构社会系统。

图3 国内公益旅游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而在研究机构和学者分布上,大连大学共发表12篇,占9.8%;闽江学院发表7篇,占5.7%;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发表7篇,占5.7%;西南大学发表4篇,占3.3%;桂林理工学院发表4篇,占3.3%。周旭和郑岩一起共发表10篇,占15%;高艳丽和雷春一起共发表3篇,占4.4%;宗圆圆发表7篇%,占5.2%。在发表期刊分布上,发表在核心期刊的只有10篇,占比8.06%,可见目前公益旅游研究的质量不高。

尽管李家田对传统界画赞美有加,但是在自己创作时他却偏偏打破界画所带来的平衡与和谐。把不可思议的人物、地点、时间和空间交织在一起,表现神秘莫测、如梦如幻和脱离了现实的潜意识中的某种心理状态。这些意象在时空交织与转换的世界里,不受意识和理性的制约,可谓天马行空。这种场面的反差似乎更能突显那种荒诞感,更易于表达艺术家深刻的思想。艺术家把不可思议的反常的意象组合在一起,似乎直指心灵中最神秘的刹那之感。这就摆脱了传统绘画创作中的合逻辑性与合目的性,走向了反逻辑与非理性。由此来看,李家田想要在虚与实、梦境与现实之间保持平衡,用隐喻的方式表达人们那种荒诞的心理体验。

三、结论

(一)我国公益旅游研究现状分析

第一,公益旅游研究的深度不够。我国公益旅游的发展晚于国外,同时对公益旅游的研究也晚于国外,因此在研究公益旅游时,大多集中在公益旅游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上。第二,我国学者对公益旅游研究的质量不高,12篇文献只有10篇发表于核心期刊可看出,文献的质量普遍较低。由于我国公益旅游的发展刚刚起步,目前并没有比较官方的机构组织公益旅游,大多由个人或团体自发组织,说明目前我国公益旅游并没有像观光旅游等旅游活动一样广泛开展,大环境没有形成,会影响其研究。第三,我国公益旅游研究比较关注国外的研究进展和研究状况,有9篇文献专门对国外公益旅游的研究进行回顾,以期对国内的研究有所帮助。第四,我国公益旅游主要针对人群为大学生,明确以大学生为主体进行实证分析的有32篇,占25.8%,占大多数,说明我国公益旅游的参与者主要为大学生。第五,对公益旅游的研究方法上定性定量都有采用,逐渐从观察和案例向综述和实证转变,但主要还是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为主。第六,在对我国公益旅游研究成果的梳理方面,相关研究综述主要是从研究内容的角度进行梳理,研究方法也以传统的文献统计法为主,没有关注公益旅游这个领域的研究进程和发展趋势。

(二)未来研究展望

今后对我国公益旅游的研究,首先应在基础性理论上研究,形成较统一的概念、特点等,明确公益旅游与其他旅游方式的区别与联系。其次,还可关注公益旅游在我国的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再次,在公益旅游研究的方法上,应当将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对我国的公益旅游发展进行个案研究。另外,对公益旅游的研究在明确基本概念、动力机制、影响因素等基础研究后,可从受援者角度、伦理道德角度、人文主义角度等方面进行研究。最后,可对公益旅游的组织管理部门进行研究,以促进公益旅游在我国的健康和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滕广青,牟冬梅,任晶.国外社会网络分析在文献计量领域的应用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4,(1):47-51.

[2]宗圆圆.欧美的公益旅游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01):133-140.

[3]宗圆圆.基于内容分析的我国公益旅游发展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02):63-69.

[4]付亚楠,侯国林,李欣存,张江燕.境外公益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J].旅游学刊,2016,31(09):124-134.

[5]宗圆圆.公益旅游动机、体验与影响研究述评[J].旅游科学,2012,26(03):78-94.

[6]戴玉秀.公益旅游的概念探讨[J].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8(10):93

[7]董翠珠,宋艳萍.我国公益旅游发展研究[J].江苏商论,2008(03):57-58.

[8]H.Stoddart C.M.Rogerson.Volunteer tourism: The case of Habitat for Humanity South Africa[J].GeoJournal,2004,60;311-318.

[9]戴玉秀.公益旅游行为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10]赖勤.公益旅游若干问题研究探讨[J].学术论坛 ,2010,33(04):103-107.

[11]宋聪.中国志愿者旅游开发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7.

[12]查艳华.国际公益旅游的兴起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决策咨询通讯,2008(04):56-58.

[13]高科.志愿者旅游:概念、类型与动力机制[J].旅游论坛,2010,3(02):141-146.

[14]吴英鹰.公益旅游市场的特征分析及开发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11):146-147.

[15]马晓煊,张亚维,黄春宇.国内外公益旅游理论与实践发展综述[J].旅游论坛,2011,4(03):1-4.

[16]查艳华.国际公益旅游的兴起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决策咨询通讯,2008(04):56-58.

[17]Nancy Gard McGehee.Social change, discourse and volunteer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5,32:760-779.

[18]明镜,王金伟.国外志愿者旅游研究综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32(05):31-39.

[19]栾春娟,姜春林.近年来中国发表SSCI 论文状况及可视化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08,(3):60-63.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3520(2019)19-26-05

【收稿日期】 2019-09-14

【基金项目】 本文系华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大学生公益旅游及其驱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7013121007)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李梦园(1995- ),女,汉族,浙江杭州人,硕士,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研究方向:旅游经济。

标签:;  ;  ;  ;  

我国公益旅游研究进展-基于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