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它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深入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施工管理对于建筑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影响建筑施工的因素有很多,施工管理不到位,施工人员的安全就得不到保障,从而影响施工的进度,甚至影响行业的发展壮大。只有不断提高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程度,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消除影响施工的各个因素,才能促进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前言: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发展的速度不断提升,其形态和施工手段也在不断变化中,但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却不是很理想,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出现了很多的“豆腐渣”工程。因此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解决措施,以此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性及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1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影响其管理水平的因素较多,如施工设计方案、施工技术、材料、设备、人员等,加之施工质量上存在较大的隐蔽性,因而使得施工管理工作具有较大的难度。通过优化建筑施工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合理配置施工中的相关资源,进而有效控制和降低施工成本,并且还可以促使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和施工工序展开工作,以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同时还有利于推动各项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施工进度,并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从而构建一个安全高效又经济的施工现场,提高建筑质量的同时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和社会等综合效益。
2建筑施工管理要点
在建筑施工当中主要的施工管理要点包括施工安全管理、施工进度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成本投入管理及工程协调管理等,处理好这些管理要点,呈现出更好的管理效果。
2.1施工安全管理
不论什么时候,安全都是第一位的。安全管理指的是为保证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工程正常的推进,是以人为本的重要表现。施工安全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工程中,在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的同时,保证了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以下是具体的安全管理要点: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及监督制度,并以制度内容为基本,科学的管理监督建筑施工中的全部施工行为。让施工过程在安全可靠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为施工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效率创造良好条件;施工安全管理要存在于整个施工过程中,禁止抽查敷衍,对施工过程的所有环节,科学合理的,做出时时刻刻的管理和监督;要有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要求管理人员具备管理经验及管理能力,在实际工作生产中认真负责,踏实肯干,为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保驾护航。
2.2施工进度管理
施工进度管理是与施工质量管理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管理内容,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实现经济效益。对施工进度进行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保证施工工程能在合同的规定时间内完成施工建设,以免工程的延期结束而降低企业效益,从而降低了成本的投入。在进行建筑施工进度管理时,同样要建立完备科学的管理制度,总结出影响施工进度的各种因素。比如,施工地点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施工团队的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的特别需要等。为了能使施工进度良好进行,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推进,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商议施工进度的会议,在召开的会议上谈论研究施工阶段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从而有应对突发性影响工程进度的问题的解决措施,保证工程进度的顺利推进。
2.3施工质量管理
施工质量管理是最为重要的一项管理内容。这项管理工作从工程的准备工作开始进行,贯穿于整个建筑施工过程的环节中,直到工程结束。质量管理当中最主要的内容有: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工种的衔接和配合等。掌握好这些内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进行全方位的控制。
2.4施工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施工单位提高经济效益的最重要的途径。施工单位在对成本进行管理控制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影响到施工成本投入的各种原因,据此制定科学的施工成本管理制度,从采购施工原材料、工程施工设计、费用预算等几个方面,合理有效的控制工程施工,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健康发展经济。
2.5工程协调管理
在进行施工工程的建设中,有方方面面需要很好的协调管理,如果协调方面出现了错处,很有可能导致工期的延误,降低了施工效率。在实际的工程协调管理当中,最必要的是开展监理会议、项目进度会议等,通过召开这些例常会议的召开,完成对施工过程的各种施工要点进行协调管理,设计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建议,为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率,保障工程得以顺利的推进。
3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特征
3.1建筑工程项目的特征
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建筑工程项目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建筑工程项目具备如下特征:①施工具有流动性,建筑产品具有固定性;②建筑工程具有不可逆转性;③建筑产品体积大、多样化,建筑物并未有固定形式的加工模式,生产中应结合建筑物具体特征针对性明确生产方式。
3.2建筑施工管理的特征
建筑施工管理也有自身的特征:①灵活性,管理者应对人员以及物资灵活分配。同时,施工过程中还会出现很多突发类型的事件,这些突发事件也考验了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所以施工管理者需要具有一定灵活性,在合理处置下确保施工整体质量;②施工综合性,建筑工程是由电气行业、暖通行业、土木行业等共同组合而成的。做好施工管理应对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在合理协调下,对各种资源效用充分发挥,确保可以顺利进行工程施工。
4建筑施工建设工艺技术分析
4.1软土型地基构造的施工工艺
软土型地基由于其自身的构造稳定性偏低、负载性能薄弱,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通常会出现不均衡沉降的现象,为此,需要对软土型地基构造进行稳妥的施工处理。建筑施工工艺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其根据具体的土壤性能,选用的适宜的软土型地基结构处理工艺,高质量的软土质地基构造施工工艺一定要完全根据当地土壤特征及环境特点。一般情况下,建筑施工的工作人员常常会选用置换型垫层方法、强力夯实方法和挤密型砂桩构筑方法来处理软土质地基构造。
4.2电气接零方法
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全社会及广大群众对居住环境的实际应用需要,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创建舒适的空间,所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必须将所创建的建筑物自身需具有的实效性和稳定性引起重视,对所建造的建筑物内部电气结构方案编制工作与操作过程引起充分关注,特别是内部的电气接零系统设计工作。现有的建筑项目产品基本上均是钢筋材料以及水泥构成的结构体,各个施工环节的密切连接均是保证电气项目装置、电气线路结构能够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电气装置接零处理可以使建筑物自身具备避雷效果,在夏天雷雨环境下,可以避免建筑物遭到雷电袭击,一定要在保证电气装置接地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才能大幅度提高建筑物自身的安全及稳定性。
4.3建筑结构防渗处理方法
建筑结构的防渗工作是建筑项目施工阶段的重要内容,水是保证广大群众得以正常生活与工作的关键资源,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自然水资源也能对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带来较大影响,建筑结构中的洗手间、厨房等空间都是水资源使用较为集中的地方,良好的防渗工艺可以充分保证建筑物每个楼层空间的防渗效果,可以真正满足国家的相关规范标准,有利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能。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环节,选用质量良好的防渗材料,充分使用防渗施工工艺,避免出现建筑物渗水现象。
5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5.1人员问题
任何项目均离不开人的因素,建筑工程更需要人来支撑,人在各个流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施工准备阶段需要合理组织相关人员,确保设计、施工、技术、检验和管理人员到位,当前一些建筑企业为了节省开支,在竞标成功后,临时组织相关人员。施工单位人员并不固定,流动性较强,更有许多企业为了完成项目都是现招聘人员,这种情况就造成了人员的仓促上马,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对工程不了解,对现场不掌握,特别是对工程整体特点、施工技术、现场细节等不熟知,很容易造成施工安全质量问题,这也就给管理带来了麻烦和难度。
5.2材料问题
施工材料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工程质量,但是,当前一些施工企业所使用的材料不符合工程要求,存在着施工问题。一些建设单位采购人员往往都是“有关系的人”,因为信任才进入到采购岗位,在采购中往往为了节省投资,购进一些不合格产品,还有一些采购人员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损害企业利益。另外,企业采购人员与技术人员沟通不畅,不了解施工材料具体要求,采购的材料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相关监理单位对材料的检测也不规范,为了尽早开工,只是匆匆验货或根本不检验,就允许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由材料问题引发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多。
5.3机械设备问题
由于生产成本低,一些企业机械设备不全,大量使用人力进行建设,生产率不高。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使用量少,机械调度不畅,影响了生产进度与质量。还有的企业对机械设备没有进行科学保养,设备整体性能跟不上,在施工中加大了管理难度。
6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对策
6.1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认识度
要想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加强对施工管理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必须贯穿于整个建筑施工环节中,并且通过有效的控制手段和管理手段,以此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性,保证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的顺利展开。同时,在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恶人适的时候,一定要强化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度的安全管理、安全施工等技能,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的有效提升。另外,一定要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充分认识到管理和施工质量、施工效率、经济效益等方面之间关系,这样才能充分的认识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
6.2创新建筑施工管理平台
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大网络与信息建设投入,构建建筑施工管理的网络平台和信息载体,要下决心从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文化、硬件、软件和人员四个层面入手,创立建筑施工管理的新平台。一方面,要树立建筑施工管理科学化和网络化的企业认知,使管理、技术和施工人员认识到科学管理建筑施工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能够接受创新建筑施工管理机制和体系的要求,主动接纳建筑施工管理新平台和网络规范,为更好地实现建筑施工管理创新提供文化、认知方面的基础。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大对建筑施工管理硬件的投入,不断补充建筑施工管理工作需要的计算机、网络、高科技设备,有效应对建筑行业和市场的管理科学化与网络化需求,不但能有效提升建筑施工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能实现建筑施工管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此外,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大对建筑施工管理软件的投入,引入行业成型的建筑施工管理系统,通过与建筑施工企业的有效整合,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将建筑施工管理水平保持在行业和市场要求水平之上。建筑施工企业要做好人才的培训、招聘工作,通过教育和发展,使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人员参与管理培训体系,形成对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的有效支持。建筑施工企业要下大力气引入施工管理和信息技术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发挥他们在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的先锋、示范作用,全面提高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能动性。
6.3坚持建筑施工管理机制创新
机制创新是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的前提,也是建筑施工管理系统化、科学化建设的目标,是建筑施工管理面向市场、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当前建筑施工管理体系要正确面对市场的要求和时代的需要,紧跟行业发展步伐,以构建科学发展的建筑施工管理体系为基本取向,力争建筑施工管理细节、体系和机制的全面创新和改进,有效应对建筑施工的新问题,效应对建筑施工管理的新情况。立足建筑施工管理当下、面向建筑施工管理的发展,以管理技术的调整、优化和变革为基本路径,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建筑施工管理新机制,实现建筑施工管理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在结构与内容的上统领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管理机制的改变、创新和调整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除了要创新建筑施工管理机制,更应强调创新建筑施工管理机制的长期性,不断调整建筑施工管理机制的指向、内容和细节,进一步形成对建筑施工管理的指导和规范,使其符合市场、竞争的需要,促进建筑施工管理加速竞争、快速提升。
6.4坚持建筑施工管理的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是建筑施工产业的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不但可以提升管理效益,还能形成建筑施工管理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促进建筑施工管理变革。建筑施工企业应以技术手段创新为重要突破口,通过技术层面的不断整合、变革,将各种手段、策略、方法和科学体系融入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要坚持建筑施工管理的基本特点和基本方向,要利用科学技术的优势,大力推进建筑施工管理的内容和手段创新,要集成传统建筑施工管理手段和方法的优势,使建筑施工管理适应建筑施工企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坚定管理创新的自动化、系统化、科学化方向,完成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任务。建筑施工管理创新要立足于高新材料、高科技工艺和智能化装备的应用,必须在建筑施工管理技术体系中建立自动化、集成化、系统化的管控与检测方式,全面覆盖建筑施工管理,提升建筑施工管理的科技含量,夯实建筑施工管理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基础,为形成建筑施工管理核心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供技术与管理支持。
6.5做好施工安全管理任务
在施工管理环节,施工安全管理属于整个管理工作的重点。由此,在施工管理阶段,做好施工安全管理任务是十分关键的。在实际的实施阶段,施工管理部门需要加大对人员的安全教育力度,进一步增强相关人员的安全管理观念。另外,监理机构需要在日常活动中,制定出科学的奖罚制度,针对违规安全施工标准的人员进行惩处,以增强所有人员的施工安全观念,保证建筑建设的安全性。
结语: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包括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等内容,但从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管理的现状来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施工管理整体的效果。基于此,必须对施工管理进行有效的优化,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度,建立竞争、激励、约束、监督四大机制,为建筑工程发展保驾护航,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为人们创造出更加优越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邱健,王秀文,江联军,林雪江.浅析现阶段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BIM技术应用[J/OL].中国住宅设施,2017.
[2]孙修伟,张俊华,刘永杰.浅谈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OL].中国住宅设施,2017.
[3]蒯国斌.商业地产建设单位专业化项目管理———以上海某超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为例[J/OL].建筑知识,2016.
[4]张爱萍.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行为存在原因及对策[J/OL].建筑知识,2016.
[5]王屹.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监督管理的研究[J/OL].建筑知识,2016.
[6]张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研究[J/OL].建筑知识,2016.
论文作者:方伟彬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9
标签:施工管理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人员论文; 工程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