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前沿”理论视角下的美国全球快速常规打击计划_高超音速武器论文

“高前沿”理论视角下的美国全球快速常规打击计划_高超音速武器论文

“高边疆”理论视阈下美国全球快速常规打击计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边疆论文,美国论文,常规论文,理论论文,快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1005-4812(2014)05-0001-12

      21世纪初以来,美国大力研制和发展全球快速常规打击武器(Conventional Prompt Global Strike,CPGS)。迄今为止,已取得较大进展。这一武器计划实际上是“高边疆”(High Frontiers)理论的最新实践之一,将对国际安全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美国全球快速常规打击武器计划的战略意图

      全球快速常规打击指美国可以“在一小时内用常规武器打击地球上任何地点的目标。这种能力可加强美国用在冲突开始时或冲突期间打击高价值目标或稍纵即逝目标的方法来威慑和击败对手的努力”。①美国发展全球快速常规打击武器计划的战略意图主要有:

      (一)全力保持和强化美国在战略威慑和打击上的绝对优势

      美国在冷战时期就具备战略核武器的全球快速打击能力。冷战结束后,美国寻求拥有常规武器的全球快速打击能力,以便强化在全球战略威慑和打击方面的绝对优势。

      2002年1月,小布什政府出台的《2001年核态势评估报告》遵循《四年防务评估》报告确定的从“以威胁为基础”转向“以能力为基础”的建军方针,明确提出“全面威慑”的概念,包括对拥有核生化武器及其远程运载工具的潜在对手构成可靠威慑。为此,提出将冷战时期的进攻性“三位一体”核力量(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潜射远程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转变为新的攻防兼备、核常一体的“新三位一体”战略力量(进攻性打击能力、导弹防御系统、反应灵敏的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其中,将远距离精确打击常规武器与战略核力量一起归类于“进攻性打击”武器,并将其作为“新三位一体”战略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②

      2003年1月,小布什总统在一份秘密指令中赋予美军战略司令部遂行全球打击的使命。该指令首次将“全球打击”定义为“制造快速的、远程的、精确的、动态的(核武器和常规武器)和非动态的(太空和信息行动)效果,以及支持战区和国家目标的能力”。③同年,美国国防部特别提出,美军应拥有全球快速常规打击武器,即在一小时内用常规弹头打到地球上任何地点的目标的能力。美国防部认为,冷战结束后,虽然美国继续在世界各地部署军事力量,但开始重构和在许多情况下减少海外驻军。因此美国不能确定,如果需要时,美国是否能在靠近冲突地区拥有军事基地;而如果美国具备全球快速常规打击能力,那么将使美军可以在不依赖前沿军事基地的情况下对付敌人。

      2002年,美军将战略司令部和航天司令部合并成新的战略司令部,主要负责四项使命:全球打击和空间作战、全球导弹防御、信息战、全球C4ISR系统。美国防部认为,战略核力量和全球快速常规打击能力将为美国提供双重威慑力量。

      2010年,奥巴马政府在新的《核态势评估报告》中强调,远程非核系统在“支持美国有效的区域威慑和再保证目标方面”发挥作用。2012年2月,美国国防部副部长詹姆斯·米勒宣称,像全球快速常规打击这样的武器项目可以帮助加强美国非核武装发挥一部分威慑作用。④

      美国提出全球快速常规打击武器计划,除了满足全球霸权的需求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即希望像当年核武器、隐形飞机一样,通过能力设计,使美军的作战武器与对手相比至少保持1~2代的代差。

      (二)拥有极短时间内用常规武器在全球打击恐怖分子和美国其他对手的能力

      全球快速常规打击武器计划也是美国反恐战争的产物。1998年8月20日,美军“林肯”号航母战斗群从阿拉伯海向阿富汗东部的一个军事训练营发射了数枚战斧式巡航导弹,目的是炸死“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但战斧巡航导弹的最高航速只有550英里/小时,这1100英里的距离足足“飞”了2个小时。结果本·拉登在导弹到达前一小时就已经离开,逃过一劫。“9·11”之后,美国国防部开始寻找那些能进行远距离瞬间打击的武器。

      2003年,美国空军发布《需要全球快速打击武器的任务声明》,宣称美国“应该拥有即使在冲突发生时美国在该地区没有永久军事存在的情况下,也能运用联合常规力量在全球范围内对高回报目标进行立即打击的能力”。⑤2006年,小布什政府在《四年防务评估》中强调,全球快速常规打击武器“会向美国提供只要总统下令,就能立即对世界任何地点固定的、坚固和深埋地下的目标或活动目标进行精确打击”的能力。⑥

      2006年,美军战略司令部组建“全球打击联合功能合成司令部”(JFCC-GS)。该司令部的功能是“优化计划、执行和力量管理”,“提供一体化的全球打击能力”,“以完成慑止对美国领土、领地和基地的攻击的任务”。⑦

      2009年3月,美国防部防务科学董事会概述了5种可能需要用全球快速打击来对付的情况,包括:摧毁恐怖组织运送到一个中立国家的一批特殊的核物质;在一个中立国家农村地区暂时存放的一小批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已知恐怖组织领导人在一个中立国家地点集会;一个拥有核武器的“流氓”国家威胁对美国的盟国使用核武器等。⑧2010年,美军战略司令部前司令凯文·茨尔顿认为,携带常规弹头的远程弹道导弹是一种“合适的”武器,可以在一些情况下用来打击某些关键的目标,而这些目标过去一般来说是需要用核武器来对付的。⑨

      (三)企图具备在军事干预时破解对手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的能力

      在小布什政府时期,全球快速常规打击武器主要设想侧重于对付全球威胁。奥巴马政府则更加强调全球快速常规打击武器应对地区挑战的能力。2010年,奥巴马政府在《核态势评估报告》中指出,全球快速远程常规打击能力是“有效的区域安全结构”的组成部分,可以帮助美国在安全战略中减少核武器作用时向盟国提供保证和防御。⑩

      2009年3月,美国防部防务科学董事会概述的5种可能需要用快速打击来对付的情况中的一种是,一个实力接近美国的竞争对手使用正在发展的反太空能力摧毁美国的一颗卫星。美国国会的研究报告认为,如果敌手发展空防能力或其他能拒止美国飞机对关键目标进行攻击,那么运用基于弹道导弹技术的远距离常规打击能力就具有巨大价值。(11)美国专家提出,全球快速常规打击武器会比较容易对付敌手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努力。(12)

      2012年1月,五角大楼重申了对在潜艇上部署全球快速打击能力的兴趣。它认为,作为美国“再平衡”战略的一部分,美国需要继续发展“在面对阻碍美军介入的新技术时保持美军行动自由的能力”。(13)这种能力包括从潜艇发射的快速全球打击武器。

      二、美国全球快速常规打击计划的主要特点

      (一)为一小部分潜射和陆基远程弹道导弹改装常规弹头,并研制潜射中程常规弹道导弹

      美国海军2006年3月宣布了“常规三叉戟导弹改装计划”(CTM)。“三叉戟”Ⅱ-D5远程弹道导弹于1990年开始服役,是目前美国最先进的潜射弹道导弹,每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搭载24枚这种导弹。美海军现有18艘“俄亥俄级”核潜艇,其中的4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上将实施“常规三叉戟导弹改装计划”。即每艘“俄亥俄级”核潜艇上24枚“三叉戟”II-D5远程弹道导弹中的2枚改装为常规弹头,其余仍保留核弹头。在完成改装后,美海军将有4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携带共8枚常规三叉戟导弹。其中,2艘将部署在太平洋,2艘将部署在大西洋。美海军考虑为这8枚常规三叉戟导弹配备2种弹头:一种是装载着数千枚钨棍,能像雨点般倾泻到3000平方英尺的地点,摧毁或瘫痪机场或建筑物;另一种是能更加精确地穿透和摧毁加固或深埋于地下的目标。

      但一部分三叉戟导弹改装常规弹头也在美国引起争议。一些专家学者认为,美国的对手可能会将美海军发射的常规弹头的三叉戟导弹误判为核导弹,从而启动核报复的程序并导致核冲突。

      近年来,美国海军也在研制用于全球快速打击的潜艇发射的高超音速中程常规导弹(SLIRBM)。美海军在2003年时要求军工企业参与这一项目,2005年又对该型导弹的火箭发动机原型进行了两次静态点火试验。根据美国防部防务董事会的资料,这种导弹可以携带2千磅重的弹头飞行1500英里。(14)由于该型导弹飞行的扁平抛物线与三叉戟导弹不同,火箭级数也不同,因此不会被敌手误判为发射核导弹。2014年2月,美国海军战略系统项目办公室正在为“一项为期2年的专题研究招标,以为一种中程常规全球快速打击武器详细确定技术选项和结构”。(15)

      美国空军2004年表示它能将“民兵”Ⅱ型和“和平维护者”(MX)陆基远程弹道导弹改装为携带常规弹头。当前,美空军正在开发“人牛怪”Ⅳ型导弹。该型导弹利用“和平维护者”(MX)导弹的三级火箭,并加上美国东方科学公司开发的新的第四级火箭,能作为全球快速常规打击武器的推进工具。美国空军宣称,改装后的导弹能够利用原来导弹现成的发动机,可以降低成本,减少技术风险。(16)

      美空军考虑为全球快速常规打击武器配备两种弹头:一种是装有数千箭形弹的动能弹头;另一种是装有高效炸药的能穿透和摧毁加固的地下目标的弹头。

      美国防部还没有就是否在陆上或海上部署全球快速打击武器系统做出决定,但它开放在海上部署该武器系统的选择,以便可以继续开发全球快速打击武器系统的多种技术。

      (二)研发高超音速无人飞行器,在航空高科技竞赛中领先

      近年来,美军正在研制四种高超音速无人飞行器。第一种是HTV-2“猎鹰”助推滑翔高超音速飞行器。该方案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火箭助推的运载器投放有效载荷,在大气层上端以高超音速滑翔飞行。由于该方案能产生与洲际弹道导弹不同的非弹道式飞行轨迹,因此可以有效地避免核风险。

      2003年,美国空军和美国防部防务高级研究项目局(DARPA)共同起动“力量应用与从美国大陆发射”项目(FALCON),也称猎鹰计划。猎鹰计划的近期目标是研制通用气动飞行器(CAV),使用一次性小型运载火箭(SLV)把CAV发射到亚轨道,CAV在再入大气层后,通过高升阻比的气动外形,进行长时间的远距离滑翔,同时具备大范围机动的能力,以规避各种可能的拦截火力。CAV在到达目标附近时,可释放携带的制导弹药,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当前,美国空军和美国防部防务高级研究项目局重点研制HTV-2“猎鹰”一次性无动力飞行器。该飞行器用“人牛怪”导弹的火箭发射升空,从发射载具释放后,在大气层上端的时速达到1.3万英里,能携带5吨重的载荷,以超过音速5倍的速度在两小时内抵达世界任何地方。HTV-2“猎鹰”不仅能够深入敌国领土进行打击,还有3千海里的横向距离,即从发射载具释放后可以在标准弹道3千海里宽的范围内机动飞行。2010年4月和2011年8月,HTV-2“猎鹰”飞行器进行了两次试验性飞行,取得部分成功。但此项目研制并不一帆风顺,在2014年8月发射试验失败。

      第二种是吸气式巡航高超音速飞行器。该飞行器配备吸气式超燃冲压发动机,在大气层边缘以高超音速飞行,速度超过音速5倍,一个多小时就可飞越太平洋。它具有超强的战略威慑力,其拦截难度相当高。

      美国空军近年来侧重研制X-51A实验型高超音速飞行器。过去大多数高超声速飞行器使用氢燃料作为推进剂,X-51A的超燃冲压发动机使用烃类燃料。2010年5月,美国空军测试了第一架X-51A飞行器,试飞结果被认为是成功的,飞行时间超过了3分钟,速度达到4.88马赫。但接下来2011年6月和2012年8月的两次飞行测试都出现失败。2013年5月1日,美空军进行了X-51A“驭波者”实验型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第4次测试,速度达到五倍音速以上,测试获得了成功。

      第三种是美国陆军研制的“高级高超音速武器”(AHW)。这是一种类似HTV-2“猎鹰”飞行器的助推滑翔高超音速飞行器,能运载常规弹头,但它的火箭助推器的射程比HTV-2“猎鹰”飞行器要近。因此,这种助推滑翔超高音速飞行器必须预先部署在陆上或海上。它的外形基于圆锥形设计,与HTV-2“猎鹰”飞行器的楔形外观不一样。在接近目标时,这种助推滑翔高超音速飞行器可以使用精确制导系统机动调整航线打击目标。2011年11月17日,美国陆军对“高级高超音速武器”进行了一次成功的飞行试验。(17)

      第四种是美国防部防务高级研究项目局研制的“弧光”助推滑翔高超音速飞行器,该系统是作为全球快速打击武器系统的一个替代投掷工具。该项目将“使用基于‘标准3’推进器的高技术导弹与滑翔超高音速飞行器相结合”,(18)能携带100~200磅载荷飞行2000海里。这种高超音速飞行器能在美国海军的潜艇或水面舰只上用MK41垂直发射系统发射。由于它的火箭助推器的射程比三叉戟导弹或空军的“人牛怪”导弹近,这种飞行器需要预先部署在美海军舰艇上。

      (三)研制空天战机,争取形成空天一体作战能力

      近年来,美国空军委托波音公司研制的X-37B无人驾驶太空飞机取得很大进展。该型飞机长约8.9米,翼展约4.5米,起飞重量超过5吨。由火箭发射进入太空,既能在地球轨道上飞行、又能进入大气层,结束任务后能自动返回地面。它还可以重复使用,被认为是“未来空天战斗机的雏形”。其最高速度能达到音速的25倍以上,常规军用雷达技术无法捕捉。X-37B可凭借自带的太阳能电池和锂电池提供动力,其飞行时间高达365天。

      X-37B的研究工作本由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主持,其最初设计目的主要是充当航天飞机的换代候选产品。2004年后,美国防部防务高级研究项目局突然从国家航天局手中接管了X-37B的全部研制工作,此后X-37一直处于绝密状态。

      2010年4月、2011年3月和2012年12月,X-37B太空飞机三次被“宇宙神—5”运载火箭发射到太空进行试飞,并取得成功。其中,2010年4月发射成功的X-37B太空飞机曾绕地球飞行了7个月;2011年3月5日发射成功的第二架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绕地球飞行了一年多。

      虽然美国军方否认X-37B太空飞机的武器用途,宣称X-37B“只是航天飞机的升级版”,美国国会和国防部也未把X-37B列入快速全球打击武器系统拨款中,而是单独秘密立项拨款。但X-37B不仅具有飞行速度快,滞空时间长,发射费用低等优点,还拥有强大的侦察和攻击潜力。X-37B太空飞机将是一种通用作战平台,可以从事情报收集、发射小卫星、测试太空设备等工作,也可搭载导弹、激光发射器等先进武器实施远程精确打击,其作战潜力不可低估。

      X-37B升空后可迅速到达全球任何目标的“上空”,对敌国进行全方位军事侦察,并利用自身携带的武器对敌国卫星和其他航天器采取控制、捕猎和摧毁等攻击,甚至向敌国地面目标发起攻击。X-37B将来完全有可能作为“轨道轰炸机”,成为美国全球快速打击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一些航天业内人士认为X-37B实际上是一种先进的太空战斗机或太空作战航天器,很可能成为人类首架太空战斗机。据推测,美国太空战机大致在2015年定型,到2025年方能真正形成战斗力。

      三、美国全球快速常规打击武器计划是“高边疆”理论的最新实践之一

      美国战略家丹尼尔·格雷厄姆在1980年首次提出“高边疆”(High Frontiers)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国家边疆的内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丰富,它不仅包括一个国家独享的地理边疆(硬边疆),还包括各个国家共享的战略边疆(软边疆)。谁的实力越强,谁的战略边疆就越大于地理边疆;反之,则战略边疆小于地理边疆。国家安全系数同战略边疆的范围成正比,对战略边疆的控制是有效保卫地理边疆的前提。因此,未来竞争的主要领域将围绕战略边疆的利用与控制展开。(19)

      “高边疆”理论的第一个特色是对以往传统战略观念的突破。近代以来,马汉的“海权”理论和杜黑的“制空权”理论都对国际政治和军事的竞争产生巨大影响。“高边疆”理论在这些理论基础上也有了重大发展。该理论指出,“我们发现,人类活动正有力地转向另一新的领域——‘宇宙公海’,人类进入太空领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凡是能够最有效地从人类活动的一个领域迈向另一个领域的国家,都取得了巨大的战略优势”。那些在太空领域里显得突出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将赢得这一战略‘高地’的决定性优势。(20)它是又一个深刻影响人类社会进程的战略理论。

      “高边疆”理论的第二个特色是全高度和多层次作战。该理论认为,保护性战略防御是可以分层次进行的。“第一层是以空间为基地的防御系统。第二层是范围较大的空间防护系统,可使用先进的光束武器,以进一步降低导弹进攻的效能,并保护其他空间设施免遭各种进攻。第三层是陆基要地防御系统,它能粉碎敌人企图成功地取得对美国导弹发射井进行第一次打击的美梦,并能拦截突破美国空间防御的导弹。第四层是民防,它与上述积极防御层配合行动,是战略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21)。这种方案成为后来里根政府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的原形。

      “高边疆”战略理论的第三个特色是把军事企图与非军事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理论认为,宇宙空间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纪元提供了希望。太空的独特环境——无地心引力、近乎绝对的真空、无限制的热吸收和无菌条件——为工业和商业提供了各种可能。空间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矿产和太阳能。太空的经济潜力在通信工业中已发掘出来。随着太空运输价格的降低,太空工业化将得到发展。“毫无疑义,美国积极从事‘高边疆”计划,在经济上将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其中有些影响将有益于近期内美国经济”,“某些最有益的经济效果是间接的,无法用数量来表示”。(22)然而,如果太空设施无法防御敌方进攻,太空工业的基本投资就会大得无法承担。由于这一原因,太空军事能力对于以太空为基地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总的来说,美国为安全和工业目的而积极投入太空开发的经济效益可能会非常之大”。(23)

      美国全球快速常规打击武器计划在新的条件下实践和发展了“高边疆”理论。

      首先,全球快速常规打击武器计划是美国“将竞争转移到一个美国可以利用自己技术优势的新领域”的典型。美国现仍在航天领域保持技术优势,利用这种技术优势在太空这一“高边疆”取得巨大战略优势,并进而赢得太空这一战略高地的决定性优势和主导型优势,是全球快速常规打击武器计划的战略意图。因此冷战结束后,美国在已具有战略核武器全球快速打击能力的同时,寻求拥有常规武器的全球快速打击能力,以便强化在全球战略威慑和打击方面的绝对优势。这是对以往传统战略观念的一个重要突破。

      其次,全球快速常规打击武器计划将“高边疆”理论的全高度和多层次作战理念发展为在全高度中多层次和多类型武器作战理念。

      第一种类型是常规弹头洲际弹道导弹,包括4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携带的8枚常规三叉戟导弹、用“民兵”Ⅱ型和“和平维护者”(MX)导弹改装后的后“人牛怪”导弹、用“和平维护者”(MX)导弹改装后的“人牛怪”IV型导弹都是洲际弹道导弹等。这些洲际弹道导弹主要是在大气层外沿着椭圆轨道作亚轨道飞行,轨道的远地点距地面约1200公里,椭圆轨道的半长轴长度为0.5~1倍地球半径,飞行轨道在地球表面的投影接近大圆线,然后弹头重返大气层。

      第二种类型是助推滑翔超高音速飞行器,包括HTV-2“猎鹰”助推滑翔高超音速飞行器、美国陆军研制的“高级高超音速武器”、美国防部防务先进技术研究局研制的“弧光”助推滑翔高超音速飞行器等。它们是用导弹的火箭发射升空,从发射载具释放后,以超过音速5倍的速度在两小时内抵达世界任何地方。

      第三种类型是吸气式巡航高超音速飞行器,包括X-51A实验型高超音速飞行器等。X-51A飞行器在大气层边缘以高超音速飞行,速度超过音速5倍。此外,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正在研制的SR-72型高超音速飞机,最高速度可达6马赫“极超音速”,约每小时5800公里。其样机将于2018年首度亮相。SR-72型飞机集侦察与攻击两种性能于一身,外加极超音速导弹,不用一小时可打击任何跨大洲目标。

      第四种类型是无人驾驶太空飞机,包括X-37B无人驾驶太空飞机等。X-37B是由火箭发射进入太空,既能在地球轨道上飞行、又能进入大气层,其最高速度能达到音速的25倍以上。

      再次,全球快速常规打击武器计划把军事企图与非军事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X-37B无人驾驶太空飞机技术将来既可应用于太空战斗机,也可应用于新型航天飞机。又如,X-51A吸气式巡航高超音速飞行器技术和SR-72型高超音速飞机技术将来也可应用于新一代民航飞机。

      四、美国全球快速常规打击武器计划对国际安全的影响

      (一)将打破现有国际战略平衡,对全球战略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美国现在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库,等于有了最大的矛;同时正在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等于将有最好的盾牌。如果美国再部署快速全球常规打击武器,那等于美国双矛(核武器与快速全球常规打击武器)齐握,加上盾牌掩护。这将使美国的军事优势进一步增强,具有新的战略威慑能力。同时,也大大增加美国对其他国家发动先发制人打击的手段和愿望,从而打破现有国际战略平衡,对全球战略稳定造成重大冲击。美国可使用全球快速常规打击武器对其他核国家的核武器进行先发制人的攻击,企图剥夺受攻击国家的核反击能力,使该国面临生死存亡的战略抉择。

      (二)助长美国采取对别国主权侵犯的行动和进行军事干预

      全球快速常规打击武器也将刺激美国更多采取侵犯别国主权的行动。例如,美国防部防务科学董事会概述的可能需要用全球快速打击来对付的5种情况中,有3种是发生在某个中立国家。美国在未征得所在国同意的情况下使用快速全球打击武器,即使是攻击中立国家领土上的核物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或恐怖组织领导人,也是对该国主权的侵犯。而且,如果美国将全球快速常规打击武器应用于对付其他国家的反介入/区域拒止努力,将增加美国进行军事干预的手段和愿望,加剧地区冲突的烈度,成为促使地区冲突发生和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将引起国际军备竞争升级

      美国研发全球快速常规打击武器,将有助于减少美国对核武器的依赖,从而可能有助于美国削减核武器数量。但由于全球快速常规打击武器所体现的一些基本理念已开始引领国际军事技术发展的潮流,因此全球快速常规打击武器将成为继核武器、隐形武器等之后,国际军备竞争的新热点。当前美国正在试验中的“猎鹰”高超音速无人机、X-37B空天飞行器代表了未来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方向。美国全球快速常规打击武器中的无人驾驶空天战机可以称为美国的“第六代”或“第七代”战机。如果空天战机真的研制成功,它与现有其他武器系统相比较就像机关枪与弓箭长矛相比具有的优势。而且,如果空天战机进入部署阶段,那将标志着太空武器化有很大发展,破坏“太空应被用于和平目的”的国际准则。这将使美国与其他一些国家陷入“安全困境”,促使其他一些国家加快发展高超音速无人机、空天战机和反卫星武器。目前除美国外,俄罗斯、印度、日本等国也在积极研制空间作战飞行器。2013年12月18日,俄罗斯战略火箭兵司令谢尔盖·卡拉卡耶夫上将宣布,俄罗斯开始研制新的铁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作为应对美国全球快速打击计划的措施。(24)通过铁路移动的洲际弹道导弹会有效确保其战略核武器在遭受第一次打击后得以保存。

      (四)对中国国家安全与核战略构成挑战

      中国和美国现在努力构建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新型大国关系,但双方缺乏战略互信。两国存在因台湾问题而导致武装冲突的可能性。而且,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向其亚洲盟友发出错误信号,使美国的某些盟国认为,如果它们与中国因海上领土和主权争端发生武装冲突,美国会在军事上卷入。这使有些美国的盟国在这些海上领土主权争端中采取强硬立场,从而增加中美发生武装冲突的危险。美国发展全球快速常规打击武器,加大了美国在对付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努力中使用这种武器的可能性,也增加了美国使用全球快速常规打击武器攻击中国核武器的可能性。

      因此,如果美国部署全球快速常规打击武器,中国将面临四种抉择:第一,中美达成不首先对对方核设施进行打击的协议;第二,中国增加潜射和陆基机动远程核战略导弹数量或加强核武器的生存能力;第三,中国也拥有快速全球打击武器系统,与美国形成相互威慑;第四,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调整为有条件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即如果中国核武器遭到非核武器攻击,中国可以进行核反击。

      据国际媒体报道,中国军方2014年1月9日完成了针对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首次高超音速导弹弹头载具测试,其速度高达音速的10倍。(25)美国专家认为,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是一项研发精确制导导弹和其他先进武器能力计划的一部分,中国可能正在寻求射程较为有限、使用常规弹头、但具有战略核潜力的高速武器。(26)中国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制和发展有助于中国与美国在全球快速打击能力方面形成相互威慑,从而有助于维持全球战略稳定。

      同时感谢《国际观察》匿名审稿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文中错漏之处由笔者负责。

      ①Amy F.Woolf,"Conventional Prompt Global Strike and Long-Range Ballistic Missiles:Background and Issues",CRS Report for Congress,Prepared for Members and Committees of Congress,7-5700,R41464,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January 10,2013,http://www.crs.gov,http://www.docin.com/p-388460996.html.

      ②U.S.Department of Defense,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Washington,DC,September 29,2001,p.43,http://www.comw.org/qdr/qdr2001.pdf.

      ③William Arkin,"Not Just A Last Resort? A Global Strike Plan With a Nuclear Option",The Washington Post May 15,2005.

      ④Elaine M.Grossman,"Conventional Arms No Substitute for Nuclear:Strategic Command Official," February 29,2012.

      ⑤This document was written by Air Force Space Command,coordinated with officials in the Joint Staff and the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and validated by the Joint Requirements Oversight Council(JROC).See,General John Jumper,U.S.Air Force,Final Mission Need Statement."Prompt Global Strike," May 2,2003.

      ⑥U.S.Department of Defense,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Washington,DC,February 6,2006,pp.49-50,http://www.globalsecurity.org/military/library/policy/dod/qdr-2006-report.pdf.

      ⑦http://www.stratcom.mil/factsheets/gs/.

      ⑧U.S.Department of Defense,Office of the Under Secretary of Defense for Acquistion,Technology and Logistics,Time Critical Conventional Strike from Strategic Standoff,Report of the Defense Science Board Task Force,Washington,DC,March 2009,p.2,http://www.acq.osd.mil/dsb/reports/ADA49 8403.pdf.

      ⑨Carlo Munoz,"Chilton:Conventional PGS Cannot Replace Nuclear Deterrent Role," Inside the Air Force,January 22,2010.

      ⑩U.S.Department of Defense,Nuclear Posture Review,Washington,DC,April 6,2010,p.34,http://www.defense.gov/npr/docs/2010%20Nuclear%20Posture%20Review%20Report.pdf.

      (11)Amy F.Woolf,"Conventional Prompt Global Strike and Long-Range Ballistic Missiles:Background and Issues",CRS Report for Congress,Prepared for Members and Committees of Congress,7-5700,R41464,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January 10,2013,p.2,www.crs.gov.

      (12)Ibid.

      (13)U.S.Department of Defense,Defense Budget Priorities and Choices,Washington,D.C.,January 2012,p.5,http://www.defense.gov/news/Defense_Budget_Priorities.pdf.

      (14)Report of the Defense Science Board Task Force on Future Strategic Strike Forces,February 2004,pp.5-12.

      (15)"US Navy developing a Submarine-launched Hypersonic missile as a Part of CPGS",The Diplomat,Tokyo,Japan,February 4,2014,http://thediplomat.com/2014/02/04hypersonicmissile.CPGS/.

      (16)Michael Sirak,"Air Force Envisions Mid-Term,Prompt Global Strike Missile," Defense Daily,July 7,2006.

      (17)Ann Roosevelt,"First Test Flight Successful for Advanced Hypersonic Weapon Vehicle," Defense Daily,November 18,2011,p.6.

      (18)Craig Hooper,"New Navy Missile Could Hit Global Targets," www.Military.com,July 8,2010.

      (19)[美]丹尼尔·格雷厄姆著,张健志译:《高边疆——新的国家战略》,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8页。

      (20)[美]丹尼尔·格雷厄姆著,张健志译:《高边疆——新的国家战略》,第5-7页。

      (21)同上,第96页。

      (22)同上,第102页。

      (23)同上,第173页。

      (24)"Russia Developing Railway Mobile 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The Diplomat Tokyo,Japan,December 19,2013,http://thediplomat.com/2013/12/19/RussiaDevelopingRailwayMobileIntercontinentalBallisticMissile/.

      (25)Bill Goetz,"hypersonic Arms Race:China testing high speed missile to defeat US Missile Defense System",Washington Times,January 3,2014.

      (26)Ibid.

标签:;  ;  ;  ;  ;  ;  ;  ;  ;  ;  

“高前沿”理论视角下的美国全球快速常规打击计划_高超音速武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