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制宪会议选举及尼泊尔共产党(毛派)选举胜利后的政策趋势_尼泊尔共产党论文

尼泊尔制宪会议选举及尼泊尔共产党(毛派)选举胜利后的政策趋势_尼泊尔共产党论文

尼泊尔制宪会议选举及尼共(毛)胜选后的政策趋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尼泊尔论文,会议论文,政策论文,胜选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 D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574(2008)02-0092-09

2008年4月,世界瞩目的尼泊尔制宪会议选举顺利举行。尼泊尔新生的政治力量——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首次参加大选就取得重大胜利。在经由投票产生的575席中,尼共(毛)一党获得220席,领先第二名的尼泊尔大会党整整一倍。这次选举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尼泊尔自2006年11月实现和平之后的又一重大事件,既宣告和谈过渡期的结束,民主化进程前进了重要一步,又标志着尼政坛迎来了新的领导者,国家面貌将发生新的变化。尼共(毛)从武装斗争到议会道路,从“枪杆子”到选票,屡屡取得辉煌成就。尼共(毛)因何胜选?该党执政后尼内外政策有哪些新的趋向?这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本文对此做些分析。

一、尼泊尔制宪会议选举的背景与选举概况

这次选举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尼泊尔原是君主立宪政体。2001年6月王室突发血案后,继位的贾南德拉压制民主搞独裁,导致议会中的七个政党结盟,并与那时在搞武装斗争的尼共(毛)和谈,共同反对国王,结束君主专制统治。经双方的共同努力,2006年4月24日,国王被迫宣布还权于民。同年11月,尼共(毛)接受“七党联盟”的和谈请求,双方签订了包括决定停止内战,库存各自的武器,结束王权统治,推行议会政体,共同建立一个和平、民主与稳定的新尼泊尔等多项内容的和解协议。2007年1月,临时议会成立。2月,颁布了临时宪法。临时宪法取消了国王所有行政权力包括象征性的权力,规定于2007年6月中旬之前举行制宪会议代表选举。4月,成立了尼共(毛)参加的临时政府。应该说,双方初期合作比较顺利。但随着和谈后形势的变化,在围绕实现对国家的领导权为核心的诸多问题方面,双方的矛盾凸显出来,并逐渐拓展和加深。主要体现在新的国体、制宪会议选举以及处置战争遗留等问题上,有些矛盾一时还显得不可调和,导致制宪会议代表选举的日期一拖再拖。

关于新的政体。这是双方争论的核心问题。早在武装革命时期,尼共(毛)就把推翻君主专政,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确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因此,无论在和谈之前还是之后,尼共(毛)都坚持这一根本主张。这也是尼共(毛)接受和谈的前提与基础。和谈实现后,尼共(毛)与“七党联盟”决定,剥夺国王任何行政权力,君主制度的命运由第一次制宪会议以简单多数票决定。结束一切种族、阶级、语言、性别、宗教、地域上的歧视,打破中央集权的单一制的国家结构,重建一个有包容性的充满希望的民主国家。这个初定的协议虽然剥夺了时任国王的贾南德拉的权力,提出要重建一个民主国家,这是和谈取得的重大成果,但君主制还没能结束,更谈不上成立民主共和国。也就是说,事关尼泊尔前途与命运的新政体问题悬而未决。这在王权思想与残余势力仍很活跃的尼泊尔,成为尼共(毛)必须严肃对待与处理的重大问题。处理得好,民主革命的成果就得以巩固,从而推动尼泊尔社会的进步;处理得不好,或者说没能实现共和政体,民主化运动将可能严重倒退,这不仅是对国家、对民族的背叛,而且也意味着尼共(毛)接受和谈的失败,党就有可能失去继续存在与发展的基础。这是一个不容妥协的重大原则问题。

因此,为了不让尼泊尔社会出现倒退,巩固和谈的成果,同时也为了主张共和的政治力量的代表能够顺利地选进制宪会议,2007年初,尼共(毛)领袖普拉昌德提出“要在制宪会议选举之前宣布尼泊尔为共和国”,否则举行制宪会议代表选举就显得“毫无意义”,认为这“对于尼共(毛)来说是第一等的大事”。但这一提议却遭到“七党联盟”的反对。他们认为这违背了全面和解协定的精神,希望由选举后产生的制宪会议决定是否终结君主制,实行共和制。“七党联盟”内部有一股右翼势力甚至建议仅废除贾南德拉的王位,由其他王室成员继承王位,保留一个有名无实的国王。这就暴露了右翼资产阶级消极对待革命的保守性与不彻底性。这一现象也表明,尼共(毛)对事关尼泊尔前途与命运的新政体的担忧不是多余的。

2007年9月,尼泊尔首相也是尼泊尔大会党领袖的柯伊腊拉拒绝接受尼共(毛)提出的在制宪会议之前由临时议会宣布共和以及制宪会议代表选举采用比例选举制。9月18日,尼共(毛)宣布,鉴于八党在重大问题上缺乏共识,决定退出临时政府。随后,四名尼共(毛)临时政府部长提出辞呈。这样,原定于11月22日举行制宪会议代表选举的计划流产。

关于制宪会议代表选举方式是双方争论的另一重要问题。因为采用什么方式选举关系到各党的命运以及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2006年11月和谈时双方同意,和解后先颁布临时宪法,成立临时议会和临时政府,待制宪会议制定出新宪法以及完成其他使命后,尼泊尔将成为正常的民主国家。这是当时达成的和平路线图。双方还商定:制宪成员由选举和任命这两个途径产生,多数席位通过选举,少数席位实行任命;选举实行西方国家通行的混合选举制。直接选举结果与比例代表选举结果的总和,构成某党的总席位数。

到了2007年6月,原定制宪会议成员选举没有如期举行。但在6月22日,临时议会批准了《制宪会议成员选举法案(2007)》。这个法案坚持了和谈时确立的混合选举制度,并且进一步明确了选举的实施细则。如候选人的任命、选举标识、投票站与投票箱的设立、计票方式与结果公布、政党代表与候选人的产生等等。这部法律成为2008年4月制宪会议代表选举的指导性法案。尽管有了法律,但双方在选举方式上还是存在分歧。比如尼共(毛)提出整个选举采用完全的“比例选举制”。而“七党联盟”主张“比例选举制”与“直接选举制”相结合,一半的席位采用“比例选举制”,另一半席位则由各党派推选候选人在各个选区竞选的“直接选举制”。

为促成制宪会议代表选举,使尼泊尔的和平进程不至于夭折,国际社会给予了广泛关注,并采取了行动。印度、欧盟和美国都向尼泊尔派出了特使,我国也派出了中联部王家瑞部长率领的代表团。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2007年12月23日,尼共(毛)与“六党联盟”①经过艰苦谈判,各作让步,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达成共识,签订了“23点协议”。“23点协议”中有两条关键内容。一是“六党联盟”同意在制宪会议代表选举前由临时议会宣布尼泊尔为联邦民主共和国,满足了尼共(毛)的要求。这是“六党联盟”作出的重大让步。另一条是制宪会议代表选举采用混合选举制,满足了“六党联盟”的要求。这是尼共(毛)作出的重大让步。“23点协议”还修正了2007年6月颁布的选举法案的部分条款,规定制宪会议代表共601席,其中335席由比例选举产生,240席由直接选举产生,剩余的26席由内阁任命包括未能在选举中胜出的少数民族代表或其他方面的代表。协议还决定在2008年4月中旬举行制宪会议成员选举。12月28日,临时议会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临时宪法第三次修正案,以临时宪法的形式确认了“23点协议”的内容。同日,临时议会宣布尼泊尔为联邦民主共和国。12月30日,尼共(毛)重返政府,有五位部长宣誓就职。可以说,“23点协议”最终敲定了2008年4月的大选。

“23点协议”还妥善处理了战争遗留问题,这包括:救济在武装冲突中遇难者的家属;对失踪者家属进行补偿;把在武装冲突期间被毛主义者缴获的私人及公共房屋与田地返还有关人员及机构;对毛主义者军队的战士发放安抚金以及其他津贴;释放在武装冲突中以各种名义被逮捕的在押的毛主义者,并撤消对毛主义者领导人及其干部的指控;对在武装冲突中被外国关押的毛主义者,也要通过外交途径营救;撤消过去形成的针对政党以及政治人物的政治诉讼;等等。

2008年4月10日,期盼已久的制宪会议成员选举终于开始。有74个政党竞争335个比例选举制席位,55个党振出的3946名代表角逐分布在全国75个市县的240个选区的直接选举制席位。尼泊尔148个组织的6万多名观察员,与来自28个国际组织的856名代表一道对此次选举进行了监督。4月24日,最终选举结果公布。有26个政党或独立候选人赢得了席位。在经由选举产生的575席中,尼共(毛)获得220席,得票率为38.2%。排在第二位的尼泊尔大会党获得110席,得票率为19.1%。排在第三位是尼共(联合马列),一共获得103席,得票率为17.9%。还有26个席位将由内阁任命,与上面由选举产生的575席,构成制宪会议总席位数——601席。

从直接选举结果看,尼共(毛)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一党独得一半的席位——120席。尼泊尔大会党与尼共(联合马列)分获37席与33席,而非“六党联盟”成员的马德西人民权利论坛也一举拿下30席。从比例代表选举结果看,尼共(毛)赢得3144204张选票,占总票数的29.28%,共获得100个席位,排名第一。尼泊尔大会党获得2269883张选票,占总票数的21.14%,赢得73个席位,排在第二位。而尼共(联合马列)得到2183370张选票,占总票数的20。33%,拥有70个席位,排名第三。共有10739078个选民参加了这次政党的比例代表选举投票。

2008年4月尼泊尔制宪会议成员选举最终结果

政党

席位数 直接选举 比例选举

尼共(毛主义者)(Communist Party of Nepal(Maoist)) 220 120

100

尼泊尔大会党(Nepali Congress) 110 3773

尼共(联合马列)(Communist Party of Nepal) 103 3370

马德西人民权利论坛(Madhesi People's Rights Forum)

52 3022

特莱马德西民主党(Terai Madhesh Democratic Party)20 911

其他70 11

59

总数575 240 335

资料来源:尼泊尔新闻网,http://www.nepalnews.com/election/votel.php#2。

二、尼共(毛)胜选的原因

尼共(毛)这次胜选,出乎国际国内许多人的预料。在选前,尼泊尔主流媒体并不看好尼共(毛),认为该党会以某种不可预料的方式惨败。但尼共(毛)领导人在选前却非常自信。党主席普拉昌德在预计将获得100至120席。事实上,尼共(毛)获得的席位数远多于他的估计。尼共(毛)胜选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原因。

1.人民革命期间奠定的群众基础。这是这次大选获胜的主要原因。2008年4月14日,尼共(毛)党内二号领导人巴特拉伊博士在接受《加德满都邮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尼共(毛)胜选是人民的胜利,也是人民的选择。他说:尼泊尔人民一直盼望国家发生根本的改变。在十年战争期间我们党就提出了实现这种改变的方案。我们有来自不同地区的不同等级、种族、性别的人民的支持。人民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重建这个国家。发动十年战争就是要实现我们共同的政治理想②。

应该说,巴特拉伊的这番分析是符合实际的。尼共(毛)原是开展武装斗争的党。截至和谈前夕的2005年,全国75个县市中的32个县,有尼共(毛)建立的政权或根据地,活动范围波及68个县,控制加德满都和中心城市之外的大部分地区,影响的人口有一千多万。这次大选的直接选举结果符合这一状况。尼共(毛)全胜的选区有30个,赢得多数席位的选区有9个。这30个全胜的选区有65席,约占其获得的总席位数(110席)的54%。西部地区多是尼共(毛)武装斗争的基地,中部和东部地区则多是后来拓展的根据地。赢得多数席位的选区也主要是尼共(毛)的根据地或影响较大的地区。值得一提的是,有的选区尽管尼共(毛)的影响有限,但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比如在首都加德满都,这原是国王和议会党派的势力范围,但尼共(毛)却获得了10席中的4席。普拉昌德以及巴特拉伊在该市的不同选区分别获胜。

2.比较完备的组织系统。这为大选获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尼共(毛)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创建的。党的机构从下往上依次有基层党委、地区党委、市县党委和中央委员会。党中央委员会通过五个大区局(大的大区局还有下属的分局)领导全国市县一级的党委。中央委员会内设政治局,政治局内设常委(5人),党的最高领导人称为党主席。党还直接领导军队。人民解放军的最高领导机构为中央军委。军队的最高领导人由党主席兼任。中央军委下属大区军委、分区军委、市县军委等。截至2006年11月,尼共(毛)领导的军队已有3万多人,民兵等地方武装的数量更为庞大,据说有数十万之多。党员以及党领导下的武装人员,自然是大选中的中坚力量。除了有组织严密的党、纪律严明的军队外,尼共(毛)还领导了“联合人民阵线”、“全尼泊尔民族独立学生联盟(革命派)”等组织。 “联合人民阵线”成立于1991年,后成为尼共(毛)的统一战线组织,领导人为巴特拉伊。联合人民阵线在市县、地区、乡镇及行政村建立了四级委员会。“全尼民族独立学生联盟(革命派)”创建于1992年,是受尼共(毛)领导并指导的学生与青年组织。截至2003年6月,“全尼民族独立学生联盟(革命派)”有成员近40万。尼泊尔共青团中央决定投入417.6万人协助制宪会议选举。

3.独特而成功的竞选策略。普拉昌德在大选后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了尼共(毛)获胜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说:尼共(毛)是尼泊尔唯一真正代表贫苦大众的政党。不像别的党,“我们没有钱买票,我们没有钱买通媒体替我们做宣传,我要求候选人要登门拜访每一位选民,听他们的意见”。他说:“我们打了十年内战,打仗期间我们和老百姓在一起,知道他们的疾苦。加德满都的头头们不知道,所以他们输了。”③这里,普拉昌德透露了尼共(毛)采用的独特的竞选策略,即密切接触选民,倾听选民的意见与呼声,并及时为选民排忧解难。这种务实主义的竞选策略,在大选中有生动的体现。

尼共(毛)在选举中还注重运用统一战线策略④。尼泊尔有多个共产党组织。这次报名参选的74个政党中,名称为共产党的除了尼共(毛)外,还有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尼泊尔共产党(完整派)、尼泊尔共产党(马列主义者)、尼泊尔共产党(联合派)、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克思主义者)、尼泊尔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者)和尼泊尔共产党(马列毛主义者中心)。此外还有其他左翼政党。如何联合这些左翼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大会党为首的右翼力量,成为尼共(毛)在大选中必须处理好的重大策略问题。为此,普拉昌德多次倡议左翼力量结成选举联盟。他号召“民族主义者”与共和主义者,超越各自的私利,携起手来,共同结成选举联盟⑤。尼共(毛)曾寄希望于与尼共(联合马列)结盟,因为该党的力量与影响在尼泊尔共产党中仅次于尼共(毛)。但尼共(毛)的倡议遭到以马达夫·尼帕尔为首的尼共(联合马列)领导层的拒绝。尽管没有联合到尼共(联合马列),但尼共(毛)的选举统一战线还是取得重要进展。尼共(团结中心—马萨尔)决定与尼共(毛)合并。尼共(联合派)、尼共(马列主义者)、人民阵线以及联合民主民族论坛中的许多人士都站到了尼共(毛)一边。另外,尽管尼共(联合马列)高层拒绝合作,但尼共(毛)赢得了尼共(联合马列)和大会党的一些干部与群众的支持。

4.一些不满于过去的政府的民众,也将信任票投给了尼共(毛)。这次参选的各政党中,有两个党曾经执政过。一是尼泊尔大会党。该党奉行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党国际的成员。该党在王室时代是尼议会中的第一大党,曾赢得1991年和1999年的大选。2001年国王专权后,是主要的参政党。一是尼共(联合马列)。该党在1994年的大选中击败过大会党,获得执政地位,曾盛极一时。但由于其他政党拒绝参加该党组建的新政府,不得不一党单独执政,结果在九个月后,反对党联合起来通过议会的所谓“不信任案”,把该党轰下台。

就尼泊尔大会党而言,独立组阁行使国家权力的机会并不多。比兰德拉时代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实际的领导者,议会权力很有限;在贾南德拉时代,国王专权,议会被解散,政府领导人更是受国王指定,虽然也有大会党领导人出任首相,但内阁其实是国王的傀儡。尽管如此,该党毕竟是1991年和1999年大选中名义上的执政党,人民自然要把该党与尼泊尔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联系到一起,而且大会党也暴露了自身的问题。比如大会党1994年败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外交上奉行过分的亲印政策,令国民普遍不满。不仅如此,政府官员贪污腐败,搞裙带关系,工作作风上言而无信,不能兑现自己提出的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与福利及解决失业的承诺。因此,柯伊拉腊政府逐渐失去了民心。尼共(毛)领导人巴特拉伊分析大会党与尼共(联合马列)选举失利的原因,有独到的见解。他说:“直到近期,尼泊尔存在三股政治力量:保皇主义者、社会民主党人(代表资产阶级)以及左翼势力。我认为,将来只有两股力量,即代表富人的大会党和代表穷人的左翼力量。大会党有自己的政治立场,它有鲜明的观点与政策,不打算失去自己的特性。而尼共(联合马列)不拥有任何政治立场。它既不代表富人也不代表群众。虽然它继续把自己看作共产党组织,但实际上已成为没了灵魂的‘阉割者’。它不能再代表任何人了。”⑥

当然,这次选举也存在一些对尼共(毛)不利的因素。除了主流媒体并不看好尼共(毛),因而使舆论倾向上不利于尼共(毛)这个因素外,政党的比例代表选举也不利于该党。受尼共(毛)领导或影响的只是过去的根据地。这些根据地绝大多数是人口稀少的偏远山区。大中城市以及人口密集地区,并不是尼共(毛)的势力范围,党的影响很有限。这是尼共(毛)的比例代表选举成就不如直接代表选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胜选后的复杂局势与尼共(毛)政策趋向

尼泊尔制宪会议代表选举结束,是各进步势力共同努力的结果,标志着尼泊尔的和平进程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选举也是对各派民意支持度的大检阅,奠定了尼共(毛)在政坛中的领导地位。2008年5月28日,尼泊尔迎来了历史上新的一天。制宪会议举行了第一次会议,以560票赞成、4票反对的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正式宣布尼泊尔废除君主立宪制,成立“联邦民主共和国”,宣告了统治尼泊尔长达240年的沙阿王朝的终结。制宪会议还宣布,5月28日为尼泊尔共和日。共和国的成立是尼泊尔和谈以来取得的最大政治成果。然而,尼泊尔和平与发展之路还很漫长,局势依然错综复杂。胜选后的尼共(毛)依然面临各种挑战。

1.尼共(毛)与其他政党的关系

早在大选前尼共(毛)领导人就表达了与其他政党继续合作的意愿。2008年1月31日,普拉昌德说:如果尼共(毛)获胜,将不会抛弃其他政党。他说:“这是制宪会议代表选举,而不是一次获得简单多数就能领导整个国家的议会选举。这需要国家的全体成员达成共识,以制定一部宪法。我们正在计划与尼泊尔大会党以及尼共(联合马列)合作,共同促进未来新宪法的形成。”⑦在大选中,普拉昌德也明确表示尼共(毛)要坚持多党民主合作制。很显然,如果其他党派不接受邀请,拒绝参加联合政府,尼共(毛)将被迫一党执政,自己就陷入孤立的境地,这是尼共(毛)不愿看到的。2008年5月2日,尼共(毛)中央委员会还针对大选后的复杂局势,提出成立新政府有三种可能的选择:一是联合其他主要党派建立联合政府,这是首选;二是,如果其他党派拒绝参加,尼共(毛)则被迫建立由本党组建的单一政府;若前两者如不能实现,则只有领导人民开展民主运动,这是最后的选择。

2.新政府的组成

2008年4月14日,尼共(毛)领导人巴特拉伊说,在过渡时期内,“七党联盟”曾达成这样的一个共识,即在选举中得到席位的政党都可以加入新政府。尼共(毛)是大选得票最多的党,自然也就成为新政府的领导者。新政府将是一个联合政府。尼共(毛)将会与其他的多数党保持对话与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与看法,取得多数人的意见的一致,在此基础上成立的新政府,然后着手起草新宪法。大选结束至今已过去近一个月了。目前,新政府尚在筹建中。能否顺利组建,取决于各派力量,主要是大会党和尼共(联合马列)的态度。这里首先涉及总统及政府总理的人选。尼共(毛)是执政党,政府总理一职由该党提名的人选担任似无悬念,各派也能够接受。但要同时占据总统及政府总理这两个重要职位,就很难得到其他党派的认同。

3.尼共(毛)的政治与经济政策

这是外界关心较多的问题。2008年3月,普拉昌德在一次集会中表示制宪会议选举之后不久,尼泊尔将进行一场“经济革命”,并向公众公布了一项为期40年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宣称要使尼泊尔成为“亚洲的瑞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从今天的300美元上升到十年后的3000美元⑧。2008年4月,巴特拉伊答记者问时指出,尼共(毛)现在肩负着更重大的责任,那就是重建国家并带领它走向经济繁荣之路。他认为,目前的局势,首要的是政治稳定。没有政治的稳定,就很难想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次制宪会议代表选举的结果,已经为政治稳定带来一些希望。而要实现政治稳定,就要有强有力的领导。他认为,过去王室时代的君主立宪制带来的只是政治混乱。目前,过渡时期已经结束。现在的工作,是要赢得各党派的支持,以维护政治稳定。他还认为,尼泊尔的主要问题,不是缺乏土地、水、森林、药草等自然资源,而是需要外来技术的支持,需要来自国外的投资。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结束目前政治不稳定的状态,以便为投资者提供安全保障。巴特拉伊还呼吁:如果所有的力量能够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尼泊尔在短期内取得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可能的。

有学者担心:尼共(毛)作为执政大党上台后,是否会采取激进的手段进行革命,比如重新分配土地,没收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等等。这种担心目前还缺少依据。尼共(毛)不会这么快就背弃“23点协议”搞土地革命。实际上,和平建国不等于过去的武装革命。因为国家的领导权还没有完全掌握在人民手中,还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协议作出一定的让步是明智的。这也是由尼泊尔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以及革命的任务所决定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还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需要保护并团结进步的民族资产阶级与中小土地所有者,其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要彻底改变社会的性质。

4.军队国家化

2006年11月尼泊尔和谈时,尼共(毛)向当时的“七党联盟”承诺,待过渡时期顺利结束,国家实现民主化之后,尼共(毛)领导的军队也要随之国家化。以后,双方就如何实现尼共(毛)军队国家化,人民解放军如何与尼国家军队合并,进行了多次讨论。2007年12月23日签署的“23点协议”提出:对已被确认的毛主义者军队的战士,与国家军队的合并问题,将按照临时宪法的规定,由内阁组成的专门委员会在充分讨论过后,负责落实这一工作。这次大选后,尼共(毛)领导人多次谈到军队国家化问题。巴特拉伊在2008年4月14日的谈话中指出:尼共(毛)领导的军队国家化与两支军队合并是尼泊尔和平进程的重要部分,前提是君主专政制度的结束和尼泊尔军队完全脱离王室。

5.尼共(毛)的对外政策

目前,尼共(毛)在对外关系中处理与美国、印度与中国关系的基调是清晰的。由于美国至今没把尼共(毛)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从其自己圈定的境外恐怖组织名单中剔除,因此该党不会主动和美国发生官方联系。对于印度,普拉昌德认为,在这个庞大的国家里存在着对尼泊尔态度截然不同的两个“印度”。一个是对尼友好的好的“印度”,另一个则是对尼不友好的坏的“印度”。前者是希望并支持尼泊尔和平并发生积极的变化,而后者则希望尼泊尔继续动乱下去,甚至出现分裂。因此,普拉昌德愿意与好的印度发展关系,而不希望和坏的印度发展关系。中国一直是尼共(毛)希望友好发展的对象。尼泊尔实现和谈后,普拉昌德多次表达了对中国的尊敬和友好,甚至提出希望正式访问的第一个国家是中国。在这次大选中,普拉昌德继续表达了与中国发展传统友谊的愿望。

注释:

①2007年9月25日,由德乌帕领导原从尼泊尔大会党分裂出来的尼泊尔大会党(民主派),重新并入G·P·柯伊腊拉尼泊尔大会党,原“七党联盟”变为“六党联盟”。

②Prateek Pradhan,Ghanashyam Ojha and Puran P·Bista,Interview with Baburam Bhattarai,2008-04-14,http://www.kantipuronline,com/interview,php? & nid=143920。

③国秀:《尼共(毛)主席接受本报专访:我们将带尼泊尔走出苦难》,载《环球时报》2008年5月30日第24版。

④参见常建刚《尼泊尔制宪会议选举的背景、进程及影响》,硕士论文,2008年6月,第23-24页。

⑤尼泊尔新闻网:《普拉昌德说“民族主义者”和共和主义者应该在大选中联合起来》,2008年3月8日,http://www.nepalnews.com/archive/2008/mar/mar08/news10.php。

⑥Prateek Pradhan,Ghanashyam Ojha and Puran P? Bista:Interview with Baburam Bhattarai,2008-04-14,http://www.kantipuronline.com/interview.php?&nid=143920。

⑦Sudheer Sharma and Bhoj Raj Bhat:Interview with Prachanda,2008-01-31.http://www.kantipuronline.com。

⑧任彦:《尼泊尔酝酿历史性变革》,人民日报新德里4月13日电,参见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04/16/content-7984969.htm。

标签:;  ;  ;  ;  ;  ;  

尼泊尔制宪会议选举及尼泊尔共产党(毛派)选举胜利后的政策趋势_尼泊尔共产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