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悼念赵朴初和爱生及戴震论文_高伯正

教师悼念赵朴初和爱生及戴震论文_高伯正

河南省新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河南洛阳 471800

摘要:三题。一、人民教师悼念赵朴初先生。二、爱生,新时期的历史使命。三、《文汇报》有关戴震二误。

关键词:赵朴初;爱生;戴震

1 人民教师悼念赵朴初先生

赵朴初(1907.11.5—2000.5.21),1907年11月5日生于安徽省安庆天台里四代翰林府第,是嘉庆元年(1796年)状元赵文楷后人。父亲赵恩彤,任过县吏和塾师,生性敦厚。母亲陈慧家中作主,信佛,家设佛堂,母亲每日早晨烧香拜佛。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该会由教育文艺等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1980年后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卓越佛教领袖、杰出书法家、著名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肝胆盟友。2000年5月21日病逝北京,享年93岁。

十年动乱,身在“牛棚”的赵朴初为中国教育忧心忡忡。终于等到云开日出,粉碎了“四人帮”,国家各项工作走上正轨。1979年4月(自述8月见后),国务院召开了一次与教育工作紧密相关的重要会议。赵朴初作为关心教育人士,应邀参加会议。接到会议通知,赵朴初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希望,当天夜里,他在家中诗情澎湃,一挥而就,赋写了一首《金缕曲·敬献人民教师》(金缕曲词牌通用名贺新郎),热情讴歌了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寄语人民教师投身新时代的宏伟事业。

不用天边觅。论英雄、教师队里,眼前便是。历尽艰难曾不悔,只是许身孺子。堪回首十年往事。无怨无尤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忠与爱,无伦比。 幼苗茁壮园丁喜。几人知、平时辛苦,晚眠早起。燥湿寒温荣与悴,都在心头眼底,费尽了千方百计。他日良材承大厦,赖今朝血汗番番滴。光和热,无穷际。

那天会议由王震主持。赵朴初到了会场,王震宣布开会,请大家发言。但出乎意料的是,会场上一片冷清,没有一个人发言。十年动乱结束不久,对于教育界来说,大家心里都有很多怨气、委屈和顾虑。为了使会议顺利进行,王震让赵朴初先说几句。赵朴初畅谈了对当前中国教育事业的感受和建议。最后,他饱含对人民教师的深情,将自己赋写的《金缕曲》朗诵了一遍。赵朴初讲完话,会场上一片寂静,很多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甚至有人发出了抽泣声。大家打消了所有顾虑,踊跃发言,会场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1985年,全国人大同意国务院提出设立教师节的决定。9月7日,赵朴初做为亲手创建首任院长去中国佛学院欢庆第一个教师节。他拿出散发着墨香的《金缕曲》条幅,逐字逐句讲给师生们听。他说:“我对人民教师是最尊敬的,我对人民教师的辛苦是最了解的。”正文后附:“一九七九年八月作。欣值本年九月十日教师节,录此以志庆祝。一九八五年秋。”9月10日是第一个教师节,赵朴初找出6年前赋写的《金缕曲》,抄录多份,作为教师节礼物,送给教师们和社会多界。“吞折齿”即俗语“打掉牙齿咽肚里”,喻暗自吃苦,无怨言,不露声色。言师德对辛苦忍气吞声,无怨无悔。

惊悉赵朴初先生逝世,凡读过他作品的人,尤著名的当时震惊国内外的发表于1965年的《某公三哭》散曲,无不悲痛惋惜。赵老是佛教界领袖,但还关心教育,歌颂教师,代教师上书中央提高教师待遇。他1985年为首个教师节发表的《贺新郎·敬献人民教师》词,多种传播媒体转载,国家师德教育录相引用,成为教材。我读后,感动万分,曾作和词。今闻逝世,重温原作和词,并作挽联,寄托哀思。

贺新郎 依韵和赵朴初《敬献人民教师》

何处英雄是。属讲台、方圆三尺,纵横千里。人类文明重演示,凭我只身伶子。全忘却个人琐事。色舞眉飞何得意,竟不知我入迷人戏。其趣味,岂能比。 学生听懂师心喜。仿佛看、春园之笋,雨浇而起。兴国既然靠科技,教育先基根底。莫辜负百年大计。不见鲜花掌声励,有丰功默默人心记。知己士,脑涂地。

“只身伶子”即独角戏演员。

挽赵朴初先生联

三哭三尼,古今中外融谐巧;

一心一意,荣辱兴衰共胆肝。

上联的“三哭三尼”,指人民日报1965年2月1日和红旗杂志同时期发表的赵朴初先生仿前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前总理尼·赫鲁晓夫口气作的《某公三哭》散曲三篇。其一是1963年11月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死时作的《哭西尼》,其二是1964年5月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死时作的《哭东尼》,其三是1964年11月尼·赫鲁晓夫自己下台时作的《哭自己》。因三人名音译汉字皆有尼字,美西印东,故名。把赫鲁晓夫背叛马列主义,勾结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搞修正主义的和平过渡、和平竞赛及政变下台等的丑行窘相,揭露讽刺得淋漓尽致,是继中共对苏论战九评后终结性民间性文学性杰作,是古典格律诗写当代现实事的典范。当时全国各报刊转载,广泛传诵,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拍手称快。下联说赵朴初先生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几十年风雨同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兴衰相连。与中共的密切合作,是赵先生一生主要功绩。

2 爱生,新时期的历史使命,在某小学尊师爱生主题班会上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

首先,我作为学生家长,被邀请参加这次尊师爱生主题班会,感到很荣幸。

学生们在尊师方面做得很好。我作为学生家长,想从家长和教师角度谈谈爱生问题。爱生虽是中华民族传统师德,老话题,但在近现当代,更显重要迫切。

为什么要爱生呢?在当代中国,就是要培养学生们的个人自尊心。为什么要这样呢?这使我想起60多年前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产生的民族战歌《义勇军进行曲》,今天我们天天唱的国歌中的话:“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就是要培养学生们成为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因为个人自尊心,加上民族凝聚力,即国歌中唱的“我们万众一心”,就是中华民族自尊心。为什么要培养个人自尊心、民族自尊心?这是我们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需要,是当今教育目标培养新世纪创造型人才的需要,是当今国际形势的需要。正如伟大领袖毛泽东对青年所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因为学生们是我们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毛泽东这样倡导尊重青年,爱护青年,我们家长教师学校社会应该努力做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我们中华民族在近现代史上,曾有过屈辱的经历和灾难。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近的如抗日战争,日本侵略扩张主义分子,之所以胆敢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除发现我们综合国力太弱外,就发现我们中华民族当时在人心和团结上的致命弱点,那就是人心上的自卑感,自认为是劣等民族,什么都落后,事事不如人,丧失自尊心,团结上的一盘散沙,自私自利。日本侵华6年后,中国借助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际联合反法西斯力量,发动全民族全面抗战。为唤起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全力以赴投入抗战,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才产生了《义勇军进行曲》这支抗日战歌。远的如160年前1840年的鸦片战争。外国列强并不是一接触中国就是战争,而是先做生意,卖鸦片,派间谍刺探国情。一旦发现民族丧失自尊心,一盘散沙,东亚病夫,软弱可欺,接着炮舰就开过来,发动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迫使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香港、澳门、台湾甚至沦为殖民地亡国奴。这两个是我们民族失败的反面例子。再举一个外民族成功的正面例子。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战败国日本,培养恢复民族自尊心,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发愤图强,科教兴国,很快在战败的残局上迅速复兴起来,成为当今世界强国,强盛民族。其速度惊人,其做法值得深思借鉴。但日本越强盛,对我国威胁越大。再举最近发生的美国操纵北约导弹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的恶性事件,就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对我中华民族自尊心的挑衅性试探。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严阵以待,如国歌所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国际外交上本来是对等的,但依据目前我国国力,敢轰炸美国大使馆吗?敢对美国宣战吗?国歌之所以要天天唱,就是中华民族当前仍未摆脱这个亡国灭种的最危险的时候,时时提醒全体同胞警惕,认清形势,有自知之明,不要盲目高兴,盲目骄傲。再举近在我们身边眼前的洛阳2.29惨案中三名被害儿童。除了凶手狠毒,儿童缺少法律意识,发生的最初原因,和凶手极易得逞的原因,是三个孩子丧失自尊心,认为欠了钱就输了理,失了人格,任凶手随便糟蹋蹂躏。结果仅用小铁丝反绑手指,水果刀断喉,然后解体焚尸。因欠二元五角钱,被一凶手轻而易举地害死了三条命。这对当前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的中国国情,对社会家庭造成了极大的无法弥补的危害和不安定。因丧失自尊心,就自然丧失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行为。即所谓胆怯失智,不会急中生智。所以培养学生们的个人自尊心和民族自尊心,是非常重要的,是国家民族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必须这样做。

个人自尊心还有自己培养的责任。那就是增强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国家专门为少年儿童制定了保护法律,那就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同学们拿起法律武器,自己保护自己,监督家长教师学校社会执行。教师不能奴化牧化教育学生,把学生培养成温和顺从的小绵羊,想打哪个就打哪个。教师一旦违法,师生关系马上消失,就得不到学生尊敬。

最后愿同学们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只有有了个人自尊心,才会有理想,有创造力,才能实现当今教育目标,培养学生成为新世纪创造型人才。同时,学校是个集体,有责任,必然有纪律。有道德包括自觉主动遵守纪律,有纪律是引导被动遵守纪律。但这种引导,是教师先以身作则,再动之以情,温之以爱,晓之以理,施之以礼。不能粗暴地侮辱学生人格,不能有损学生身心健康。

3 《文汇报》有关戴震二误

《文汇报》1989年8月5日15258期4版“学术之窗”栏载消息言戴震云:“清初著名思想家、大学者戴震····曾主持编纂《四库全书》,是‘乾嘉学派’中的皖派领袖。”其显误有二,余不敢妄评。

1 清初

考戴震生卒年为雍正1年~乾隆42年,即1723~1777年,享年54岁。他是乾隆时举人,是省级乡试取中者,秀才上,进士、贡士下的中级小功名,中举时尚无全国朝野大名声。按其早在30岁成名成家,也在1753年后。其时距清开国(国号改清)的顺治1年即1644年,已109年,历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其卒年距清末起年即1840年,该年鸦片战争后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即道光20年,只63年,隔嘉庆至道光朝。其后又历71年至宣统3年即1911年而亡。清总历267年,生距起79年,事距起109年,卒离止134年,54岁占1/5,事居第3/5前半。这样的生卒年代和事业年代能算是清初吗?又既知是乾(隆)嘉(庆)年代,乾嘉年代是清初吗?其前之顺治、康熙、雍正年代又置何处?岂非自相矛盾?若以国势特征划分,顺治、康熙定国为前期,雍正、乾隆、嘉庆、道光20年前平安为中期,道光20年后战乱为后期,应是清中期。清初应是成年20岁后有顺治18年间经历者。后为清前期。清初应是清前期之初。

2 主持编纂《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起于乾隆37(1772)年设立四库全书馆,抽组集体写作整理研究班子,开始纂修,历时十年而成。纪昀自始至终任总纂官,有所著总其大成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介绍评议各书为证。纪昀(1724~1805),小戴一岁,乾隆进士,曾任侍读学士,随从皇帝,掌承旨撰辑政令文章。又任礼部尚书,管有全国科举。又晋官至协办大学士,位仅次于最高行政级职正一品满汉各二员实宰相职事的大学士,如兼军机的刘统勋。为从一品,满汉各一员,辅助大学士总理除军事外的全国最高行政的内阁事务。相当于国务院四总理下的第一或常务副总理。学问文章才华誉满朝野,无不服者。刘统勋清廉勤政闻名,以治河救灾,兴利除弊,亲铡两子,铡第三子刘墉时被皇太后劝阻无效改认做义子而未遂幸免,积劳猝死于上朝路上轿中,将相官以身殉职,而震惊古今。兼《四库全书》正总裁,相当于顾问委员会主席或总顾问或名誉主持。但次年死,实缺职。乾隆帝闻死事,当廷动容,恸哭失声。纪为之作挽联也空前绝后:“岱色苍茫众山小;天容惨淡大星沉。”上边典出杜甫《登泰山》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岱即泰山,切刘籍山东诸城人。苍茫为青色,借音切其生前为官清廉。众山小,切其百官之首。下边明义为刘死致政府受损,如大星沉落,令天色暗淡无光。暗义为乾隆帝当廷为之动容失态,悲痛哭泣。确是空前绝后,古今无二。戴伊始由举人被特召充为馆内众多的纂修官之一。功名由举人越级赐同进士出身,是越贡士级直接参加皇帝亲考选取进士的殿试,按成绩分数取分三甲,是分数最低的第三甲之一。戴精通音韵训诂,擅长文献考据,是专家。不说政界官位声望,就学问全面文名震响也逊于纪昀,是通家。事经五年,业至半途,以身殉职,死于任上。这能是何曾是主持编纂《四库全书》吗?无论从资格任职任年都讲不通。若任何一名纂修官能主持,总纂官何事?若戴为主持,岂纪为辅助?是参与而非主持,且有始无终。

上显误出现在文史见长的《文汇报》,又是“学术之窗”栏,实是不该。限于手边案头记忆资料,仅据常识正之。

此文初稿作于报出当时,投之不登。是否执意回避,拒绝认错,压制争鸣,坚护自短。今充实再投。

论文作者:高伯正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3

标签:;  ;  ;  ;  ;  ;  ;  ;  

教师悼念赵朴初和爱生及戴震论文_高伯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