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学生社会道德行为的调查与分析_中学生论文

我国中学生社会公德行为的调查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学生论文,社会公德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调节人们之间正常关系而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最基本的社会生活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基本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外在标志。道德行为就是公民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下,在一定的道德情感激励和道德意志调节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履行的具有道德意义的一系列具体行动。[1]社会公德行为是“道德行为的最基本的层次,它是在一定的公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2]社会公德行为是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体现。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社会公德行为如何对社会的发展和文明水平的提高有重大的影响。鉴于此,我们对中学生的社会公德行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期为了解中学生的社会公德行为状况和提高中学生的社会公德素质提供参考。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本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全国除港、澳、台之外的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中学生(包括初中生和高中生)进行抽样调查。受调查中学生共1106人,其中男生524人(占47.4%),女生582人(占52.6%);初中生315人(占28.5%),高中生791人(占71.5%);按学生就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分,较发达地区551人(占49.8%),欠发达地区555人(占50.2%)。从抽样数据可以看出,调查群体范围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研究取样的代表性。

2.调查方法

本文数据源于“中国公民人文素质数据库”,调查项目采用《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问卷》,该问卷共有六个一级维度:道德素质、法律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审美素质、环保素质,每个一级维度下面又有三个二级维度,即意识、知识、行为。问卷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地区、群体等项目,第二部分是题目,有三选一、五选二、十选三、十选五四种类型,共计60道题。本项调查的题目共分为两类:一类是正误题,对每一个选项,答对得1分,答错得-1分,不答得0分;一类是趋势题,对于每一个选项,选择记1分,不选记0分。每份问卷都统一编号,然后按照统一标准对资料进行审核、编码并输入计算机,结果用SPSS16.0进行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1.中学生的社会公德行为整体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在回答“你想丢垃圾,但50米左右的地方才有垃圾桶,你一般会选择”的问题时,选择“走50米扔到垃圾桶里或放在袋里一会儿再扔到垃圾桶里”的占86.6%,9.4%的中学生选择“趁别人不注意扔掉”,4.0%的中学生选择“随手扔掉”,这表明一部分中学生缺乏良好社会公共卫生道德。在回答“乘车遇到老弱病残,你通常如何做”的问题时,69.3%的中学生选择“主动让座”,29.8%选择“想让但最终没有让”,这一数据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有让座的意识,但未能转化为实际的行为。选择“不让座”的中学生占0.9%。在回答“当拾到别人钱物时,你会采取哪种行为”时,79.5%的中学生选择“设法归还”,60.7%选择“根据数额大小而定”,而有27.3%选择“没人看见就不归还”,26.5%选择“有奖归还”,选择“不管是否有人看见都不归还”的占6.1%。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的社会公德行为整体上较好,但有一部分中学生缺乏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

2.不同性别中学生社会公德行为的比较

对不同性别中学生社会公德行为的比较和差异检验(见表1)结果显示:在回答有关扔垃圾的问题时,在“走50米扔到垃圾桶里或放在袋里一会儿再扔到垃圾桶里”这一选项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5);在“随手扔掉”和“趁别人不注意扔掉”这两项上,男生高于女生,差异不显著。在回答乘车让座这一问题时,在“主动让座”这一选项上,女生高于男生,差异不显著;在“想让但最终没有让”和“不让座”这两项上,男生高于女生,差异均不显著。在回答拾到别人钱物这一问题时,在“设法归还”这一选项上,女生高于男生,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根据数额大小而定”这一选项上,女生高于男生,差异不显著;在“没人看见就不归还”、“有奖归还”和“都不归还”三项上,男生均高于女生,其中,“没人看见就不归还”这一项上,差异为极显著(P<0.01)。从整体来看,女生的社会公德行为高于男生,表现出较高的社会公德修养。

3.不同地区中学生社会公德行为的比较

对不同地区中学生社会公德行为的比较和差异检验(见表2)结果显示:在回答扔垃圾相关问题时,在“走50米扔到垃圾桶里或放在袋里一会儿再扔到垃圾桶里”这一选项上,较发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在“随手扔掉”和“趁别人不注意扔掉”这两项上,欠发达地区高于较发达地区,三个选项均未见显著性差异。在回答乘车让座这一问题时,在“主动让座”和“不让座”这两项上,较发达地区均高于欠发达地区;在“想让但最终没有让”这一项上,欠发达地区高于较发达地区,三个选项的两地区差异均不显著。在回答拾到别人钱物这一问题时,在“设法归还”、“没人看见就不归还”、“有奖归还”和“都不归还”四项上,较发达地区均高于欠发达地区,差异均不显著;在“根据数额大小而定”这一选项上,欠发达地区高于较发达地区,差异为显著(P<0.05),这可能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经济状况的影响。从整体来看,较发达地区中学生的社会公德行为状况好于欠发达地区的中学生。

4.不同学历中学生社会公德行为的比较

对中学生而言,学历包括初中和高中。对不同学历中学生社会公德行为的比较和差异检验结果(见表3)显示:在回答扔垃圾相关问题时,在“走50米扔到垃圾桶里或放在袋里一会儿再扔到垃圾桶里”这一选项上,高中生显著高于初中生(P<0.05);在“随手扔掉”和“趁别人不注意扔掉”这两项上,初中生高于高中生,其中,在“随手扔掉”这一项上,差异为显著(P<0.05)。在回答乘车让座这一问题时,初中生更倾向于主动让座,与高中生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想让但最终没有让”这一项上,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差异为极显著(P<0.01);在“不让座”这一项上,初中生高于高中生,差异不显著。在回答拾到别人钱物这一问题时,在“设法归还”这一选项上,初中生高于高中生,差异不显著;在“根据数额大小而定”和“没人看见就不归还”这两项上,高中生均高于初中生,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在“都不归还”这一项上,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差异不显著;在“有奖归还”这一项上,初中生高于高中生,差异达到极其显著水平(P<0.001)。可以看出,初中生和高中生的社会公德行为在各选项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整体上不一致,这反映出中学生的社会公德行为水平并没有随学历的提升而呈现增长趋势,同时也反映出学校对社会公德行为教育的忽视。

三、结论与建议

中学生的社会公德行为是中学生社会公德素质的重要体现。通过调查分析,我国中学生的社会公德行为整体上较好,但也存在一部分中学生缺乏良好社会公德行为的现象。中学生社会公德行为在性别因素、地区因素上表现出不平衡特征,在学历因素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整体上不一致。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中学生的社会公德素质与中学生素质教育目标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与我国中学生社会公德素质的整体发展还不相协调。因此,我们要认识到提高中学生社会公德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针对当前中学生的社会公德行为状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1.加强社会公德行为的养成教育

道德行为是人们道德品质形成的最重要标志。[3]社会公德行为的好坏体现了学生是否具备了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品质。“真正的德育,有效的德育,必须转化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4]中学德育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学生的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特别是社会公德行为的养成教育,因为社会公德行为是道德行为的最基本层次,也是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起点和突破口。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对学生道德素质提高的主渠道作用,将社会公德行为的培养作为德育工作和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学生的社会公德素质。

2.重视道德实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道德实践是指能够促进人的道德成长的实践活动。[5]道德实践是促进学生社会公德行为养成、提高社会公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体验、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训练和检验自身的社会公德行为的选择能力,获得和感受社会公德行为的成功经验,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中学生要想克服道德践行中的各种困难,认真履行社会公德规范,就必须加强道德实践,从平常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培养道德自律能力。[6]学校应针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如公益活动,礼仪、礼节、礼貌活动,绿色环保活动等,吸引学生普遍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践中提升道德境界,形成健全的道德人格,进一步增强社会公德行为养成教育的实效性。

3.改善和优化道德环境

环境对人的道德行为的养成会产生重要影响,对中学生社会公德行为的影响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改善和优化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是提高中学生社会公德素质的重要举措。在社会环境中,要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倡导社会公德,加强舆论宣传,崇尚文明新风,为中学生社会公德素质的提高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家庭环境中,家长是学生的教师,对子女的道德行为养成具有特殊的作用。家长应认识到自身道德素质对子女的重要影响,在注重自身道德素质提高的同时,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促进子女的健康成长。在校园中,学校要美化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人文环境的培育,发挥校园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此外,要加强优秀事迹的宣传力度,树立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校园社会公德氛围。

标签:;  ;  ;  ;  ;  

我国中学生社会道德行为的调查与分析_中学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