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通道与硬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论文_甘朝敏,祝正斌,杨立行,蔡德强,李志奇,寸守逵,

甘朝敏 祝正斌 杨立行 蔡德强 李志奇 寸守逵 张红强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人民医院 679100)

【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硬通道与软通道进行治疗的效果对比。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 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软通道治疗,对照组给予硬通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能力、清除血肿量等方面与对照组对比,改变较为明显,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硬通道进行治疗,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但临床中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的选择手术方式。

【关键词】软通道 硬通道 高血压脑出血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205-01

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是因为非外伤性脑组织出现出血的症状,具有较高死亡率、凶险病情、起病急等基本特征,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较大的威胁[1]。最近几年,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由于较小创伤、简便、快速、安全等优势,广泛的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明显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以及病死率。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35例,女45例,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年龄49.3±2.3岁。本组研究对象中,20例脑叶出血,25例破入脑室出血,35例基底节区出血。其中25例出血量为30ml~50ml,19例出血量为50ml~70ml,25例出血量为70ml~90ml,11例出血量>90ml。本组患者在入院时均处于深昏迷以及浅昏迷的状态。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别(P>0.05),具有比较性。

1.2方法

观察组给予硬通道治疗,通过CT定位的方式对穿刺深度、穿刺点、靶点等进行确定。通常靶点确定为血肿层面较大的中心,穿刺平面为靶点所在位置,在平面位置垂直过靶点,穿刺点取在患侧颞部皮肤位置。穿刺的深度通常设置为穿刺点与靶点之间的距离。给予常规消毒,将洞巾铺设,通过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把合适长度的YL-1行穿刺针在电钻上进行固定,于电动力的辅助下,在矢状面以垂直状态进针,如发现存在落空的感觉后,则将钻芯拔出,将塑料枕芯安装,以缓慢的速度进行进针处理,在血肿中心直达,并且将塑料枕芯拔出,与侧管接上,通过5ml注射器以缓慢的速度进行抽吸,大概抽吸1/3~1/2的血肿量,接着通过血肿粉碎针进行多次冲洗操作,直到引流液有着较浅的颜色后,则将3万~5万U的尿激酶注入,有着4h的夹闭后将引流管放开,对头颅CT进行复查,基本清除血肿时,才能将穿刺针拔出。

对照组患者给予软通道进行治疗,其于硬通道治疗有着相同的定位方式,将穿刺点与靶点之间的长度计算好之后,在硅胶引流管上进行标记,给予常规消毒。通过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在硬脑膜以及颅骨位置通过手摇钻钻透。采取脑针在血肿位置进入后,将1/3~1/2的血肿量进行抽吸,对头颅CT进行复查,基本清除血肿时,才能将穿刺针拔出。

1.3临床效果判定标准

(1)治愈效果: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1%~100%左右;(2)显效效果: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90%左右;(3)好转效果: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左右;(4)无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不明显,或者没有得到改善,出现死亡症状。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6.0统计包做好数据分析处理的工作,通过t表示计数资料,通过x2检验,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以P<0.05表示。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颅内血肿量治疗后的改变

观察组治疗后的1d,3d,5d,7d颅内血肿量的变化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改变情况较为明显,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比较性,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颅内血肿量治疗后的改变

3.讨论

通过分析本组研究结果的数据得知,观察组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能力、清除血肿量等方面与对照组对比,改变较为明显,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代表着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进行临床治疗,获得效果较为理想,主要是因为能够在较快的时间内将大量血肿清除,使颅内高压得到缓解[2]。硬通道治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硬通道有着较好的密闭性,在进行负压抽吸操作时官腔没有出现塌陷等症状,在抽吸血肿方面有较强的能力。(2)血肿粉碎器对于排出血肿液化启到加速的作用,如患者血肿较为大量,血肿出现不规则形状、叶状以及发生脑疝等并发症使,通过多针法以及双针法能够获得较为良好的效果。硬通道治疗的缺陷为:有着较差的灵活性;对于血肿残留的患者,没有理想的引流效果;对脑组织有着较大的损伤。软通道治疗的优势为:(1)软通道引流管有着较为柔软的质地,对脑组织有着较小的损伤;(2)有着较好的灵活性;(3)软通道的变形性较为良好。其缺陷为:有着较差的密闭性,官腔很容易出现塌陷的情况,仅能对血肿液态成分进行清除,对于半固态或者固态的成分无法抽出,一次性清除有着较少的血肿量,对颅内压降低有着较大的影响。

研究表明,应该根据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不同类型以及病情合理的选择微创手术的方法,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伍嘉坚.软通道与硬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比较[J].吉林医学,2010,1(04):522-523.

[2]叶忠峰.软通道与硬通道微创介入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综合疗效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2011,5(06):633-634.

论文作者:甘朝敏,祝正斌,杨立行,蔡德强,李志奇,寸守逵,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第3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2

标签:;  ;  ;  ;  ;  ;  ;  ;  

软通道与硬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论文_甘朝敏,祝正斌,杨立行,蔡德强,李志奇,寸守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