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建筑行业空前的繁荣。在房屋建筑工程中,主要的承重构件有混凝土和钢筋等,所以必须严格控制质量问题。一般而言,混凝土的品种多样化、原材料产地很多,建筑的形体呈现复杂化,建筑对技术水平和施工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混凝土施工质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提升。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积极采用有效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手段,全面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建设水平。混凝土的粘结性较高、施工成本较低且具有较好的抗压性,十分易于进行各种混凝土构件的加工,在建筑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1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1露筋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部分钢筋裸露在外,甚至全部钢筋都外露,这是混凝土质量问题的一个表现,它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发生位移,钢筋紧贴模板,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实或漏振;浇筑构件在设计时布筋过密,在浇筑混凝土时保护层又不足,使钢筋紧靠模板;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合理加上捣振不当,踩踏等人为地造成的钢筋变形、移位等以致钢筋外露。
1.2蜂窝和麻面
在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表面,经常会出现类似蜂窝的窟窿,构件表面呈现无数小凹坑、麻点。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模板的表面比较粗糙,并且不够湿润,混凝土内的水分被逐渐吸走,模板漏浆,混凝土分层离析等。在混凝土入仓后,没有设置缓降器,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又没有对其进行分层捣固处理;模板存在缝隙,导致水泥浆大量流失;布置的钢筋比较密集,混凝土坍落度较小,没有经过平仓振捣处理。
1.3混凝土的强度不足,均质性差
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的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或预期的强度,它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合适,且在施工过程中,随意加水,使得水灰比增大;终凝完成后,对混凝土的养护不够充分,并且在制作混凝时就存在问题;在存放原材料时,没有对水泥进行特殊处理,导致存放地点过于潮湿或存放时间太长,致使石、砂集料级配不良,水泥的活性降低含沙量超标,空隙非常大,掺量比例不当等。
1.4孔洞问题
混凝土的终凝完成后,可能会发生孔洞问题,混凝土结构内部出现体积较大的空隙,导致出现孔洞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混凝一次下料过多导致振捣不到位从而形成松散空洞;石子成堆、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跑浆严重却又未及时捣振或者是在一些钢筋较密集的部位或是预埋处,混凝土的下料操作出现问题,没有进行捣振,却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施工要点
2.1混凝土原材料配比的技术要点
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原材料配比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必须确保混凝土施工所用原材料的质量,必须严格把控进入施工现场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工作,若发现有不符合相关质量要求的材料必须严谨入场。此外,还要根据施工的实际环境和条件以及相关标准的要求科学合理的进行混凝土原料的配置,同时还必须确保原材料配合比例的准确性,从而尽可能的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运输过程的要点分析
房屋建筑混凝土运输需要结合工程实际选用不同的运输方式,如垂直运输一般采用提升架、起重机等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应该保证混凝土的均质性,以免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或者产生离析、砂浆流失、沁水等现象,为了保证最短的运输时间,使其在初凝之前就浇筑完毕,应该尽量减少其运输的周转次数。
2.3混凝土浇筑
在进行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对预埋件和钢筋的保护层、位置等进行检查,施工中所需要模板的刚度、位置以及强度进行详细的检查。在进行模板检查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对其上的油污、杂物等进行清理,只有并且还必须对模板的孔洞和缝隙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没有堵严的孔洞必须要对其进行处理。在进行建筑施工之前必须要利用强谁来讲木模板进行侵湿,这样木模板上面就不会出现积水的现象。在进行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防水和排水施工吗,并且再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低处向着高出进行施工,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捣实的时候,必须要选择一个符合建筑施工实际情况捣实方法,并且还要不断加强对建筑混凝土施工的结构配筋的重视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混凝土浇筑后,必须保证混凝士均匀密实,充满整个模板空间。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拆模后,混凝士表面平整光洁。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由于施工设备和施工技术等原因的限制,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时候,施工单位必须要注意不能进行连续施工,一般情况下都要预留出一段时间来让混凝土进行初凝,同时再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还必须要设置施工缝,在进行施工缝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施工方案来进行设置,只有这样建筑混凝土的结合力才能够得到增强。对于入模的混凝土,为了确保其成型和密实,需要进行捣实操作,从而保证混凝土結构构件外形正确,表面平整,混凝土的强度和其他性能符合设计的要求。混凝土浇筑入模后应立即进行充分的振捣,使新入模的混凝土充满模板的每一角落,排出气泡,使混凝土拌和物获得最大的密实度和均匀性。混凝土的振捣分为人工振捣和机械振捣。人工振捣是利用捣棍或插钎等用人力对混凝土进行夯、插,使之成型。只有在采用塑性混凝土,而且缺少机械或工程量不大时才采用人工振捣。采用机械振实混凝土,早期强度高,可以加快模板的周转,提高生产率。并能获得高质量的混凝土,应尽可能采用。
2.4混凝土养护技术要点
由于在一些房屋建筑工程中,基础混凝土的横截面积比较大,导致混凝土的水热化比较大,为了能够有效地避免裂缝问题的出现,在将模板拆除之后,应当用透明胶带将塑料薄膜在混凝土的表面紧密包裹住,这样能够使得混凝土表面的色差减少,还能够有效的保证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增快。与此同时,为了使得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温差缩小,需要利用电子测温仪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测量,如果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与表面的温度之差超过了20℃时,在养护的过程中,应当在混凝土的外侧搭设全封闭防护棚,依据所测量的数据,对混凝土进行合理的养护,一般情况下,养护时间不能少于14d。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的,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熟练掌握每一个施工要点,只有这样建筑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水平才能够得到提高。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对每一个施工的环节都进行有严格的监督,只有这样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水平才能够得到提高,建筑的使用性能才能够得到更好的保证,人们的生活水平才能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坤.浅析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低碳世界,2016(15):106-107.
[2]曹桀睿.浅析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1).
[3]刘晓亮.浅析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工业,2016(6):11.
[4]叶洪均,王红兵,毛秋伟.浅谈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低碳地产,2016,2(5)
论文作者:葛皇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混凝土论文; 过程中论文; 钢筋论文; 模板论文; 孔洞论文; 建筑论文; 房屋建筑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