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卒中患者院内感染易感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论文_牛康娜

牛康娜(西安市第九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54)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76-02【摘要】目的了解老年脑卒中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探讨院内感染的防治措施,有效降低其院内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12月老年脑卒中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结果高龄、意识障碍、基础疾病多、住院时间长、侵袭性操作多等是老年脑卒中患者院内感染高危因素;呼吸道和泌尿系是感染高发部位。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院内感染受多因素影响,其中医护人员的防控意识、病房的消毒管理、预警性治疗和护理、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及标准预防等是控制其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老年脑卒中院内感染高危因素防治对策

脑卒中好发于老年人,发病后常有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偏瘫失语、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其治疗护理过程中深静脉置管、吸痰、导尿、气管插管、切开机械性通气等侵袭性操作概率高,而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差,常合并有呼吸、循环系统及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抵抗力低下,加之瘫痪卧床、住院时间长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因而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为了了解老年卒中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对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6月至12月39例老年卒中患者院内感染病例进行原因分析,旨在探讨有效预防和控制其院内感染的方法,降低其院内感染率,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至12月神经内科收治年龄≥60岁的脑卒中患者236例(男137例,女99例),其中脑出血59例,脑梗塞174例,出血性脑梗塞3例。开展的侵袭性操作有深静脉置管、留置胃管尿管、吸痰、气管插管、切开机械性通气等。2.调查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老年卒中患者院内感染资料(医院感染检测汇总表及医院感染个案登记表)及每份出院病例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生感染的可能原因。3.老年卒中患者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例经头颅MRI/CT检查证实,符合1995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诊断标准[1],且年龄≥60岁。院内感染参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释义及适用指南,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2][依据临床症状、血常规、分泌物和体液细菌培养, X线检查等确定院内感染的诊断。4.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样本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通过R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1.老年脑卒中院内感染率及感染特点。236例老年卒中患者发生院内感染39例,感染发生率16.53%,其中31例发生在入院2周内,8例发生在入院2周后。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37例占94.87%,其中肺部感染34例占87.18%,上呼吸道3例占7.69%,泌尿系11例占28.21%,皮肤软组织1例占2.56%。

主要病原体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感染具有多部位、二重及多重耐药等特点。2.老年卒中患者院内感染易感因素构成比。首位易感因素是意识障碍,共24例,占61.54%;其次为侵袭性操作,共21例,占53.85%。分析表明老年卒中意识障碍者感染率显著高于清醒者,使用侵袭性操作者感染率高于未使用者,高龄、住院时间长感染率高于低龄、住院时间短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如表1所示。

表1老年脑卒中院内感染与易感因素的关系

讨论1.老年卒中患者院内感染高危因素分析。

调查资料表明老年卒中患者院内感染最常见为呼吸道感染,其次是泌尿系、皮肤软组织;易感因素首要为意识障碍,其次是吸痰、气管插管或切开、机械性通气和留置尿管等侵袭性操作及高龄、住院时间长、基础性感染疾病。考虑与下列因素有关,(1)老年卒中患者发病急,住院前两周病情危重,意识障碍程度较深,吞咽、咳嗽反射丧失或减弱,口腔自洁能力差,不能主动排痰、翻身做自体引流,使呼吸道分泌物储留,阻塞细支气管;延髓麻痹吞咽障碍又导致食物、呕吐物的误吸,引起肺不张,有利于细菌的定植感染,意识障碍程度越深越容易发生院内感染。(2)气管插管、切开破坏了气道的过滤、黏附和湿化纤毛运动的防御功能,吸痰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机械通气使病原菌在气管导管内繁殖,随着正压通气进入肺部直接造成感染,有研究认为机械通气与院内感染具有相关性。(3)老年卒中患者一般病情危重,深静脉置管、吸氧吸痰、口腔护理、留置胃管尿管、气管插管等护理操作多,无菌操作技术、各管路的消毒维护及患者陪护、医护人员手卫生、标准预防等任何环节未做好均可引起院内感染。(4)高龄、合并有呼吸、循环系统及糖尿病等诸多基础疾病的患者机体免疫力差,一旦发生脑卒中,易造成多脏器功能衰竭,受到病原菌感染;随着住院时间和瘫痪卧床时间的延长,增加了院内感染机会。(5)老年卒中患者自理能力差,探视、陪护人员多,流动性大,造成环境和空气污染,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机会;部分医护人员、患者及陪护消毒隔离知识缺乏,加剧了感染的发生。(6)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是导致耐药菌株出现和传播的重要因素,并通过增加多重耐药微生物出现的定植及感染,增加了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3]。2.防治对策。

根据卒中患者院内感染高危因素的分析,可以采取如下的防治对策:(1)加强院内感染知识培训及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控意识,强调预防为主的观念,防患于未然。(2)呼吸道感染是老年卒中患者院内感染的高发部位,因此加强病房空气及物表消毒管理至关重要。首先严格执行探视陪护制度,限制探视人员数,减少空气污染,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流通,温湿度合适,通风换气2次/d,空气消毒2次/d,1h/次;加强保洁员消毒知识培训,掌握地面、门窗、门把手,床头等物表消毒工作,使用专用拖把及抹布,并做不同标记,做到一布一用一清洗(3)针对老年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加强基础护理,做好意识障碍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增加口腔护理次数,由常规的2次/日(早、晚)改为5次/日(早、晚、及餐后),减少口腔、鼻腔细菌数;定时翻身、拍背,协助患者排痰,痰液粘稠给予雾化吸入或负压吸引,给吞咽障碍高危患者尽早留置鼻饲管,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对合并其他疾病患者积极采用综合治疗护理,提高患者免疫力,缩短卧床、住院时间,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4)气管插管、吸痰、导尿、深静脉置管等侵袭性操作带来了皮肤黏膜的损伤,屏障功能遭到破坏,细菌乘机侵入,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因此,在执行各项侵袭性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注意手卫生,加强各种导管管道消毒维护,防止细菌感染。(4)多数院内感染是病原菌在病患之间或与医护人员之间交叉传播引起[4],如果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高,使某些细菌寄居在医护人员手上,通过医护人员的传播,造成病患、医患之间交叉感染,因此要求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掌握洗手指征,正确洗手,同时加强患者及陪护人员手卫生知识宣教,强化院内感染防控意识。(5)加强呼吸机管路系统的消毒灭菌,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两次,进行消毒,冷凝水每日及时倾倒并更换;吸痰管采用一次性物品,随用随弃,避免二次感染;储痰瓶每次用后及时倾倒清洁消毒,减少细菌繁殖。(6)医务人员要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用药指征,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合理选用抗生素,避免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导致二重感染及耐药菌株的定植及感染。

参考文献[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2]王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释义及适用指南.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156.157[3]任南,吴安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运用横断面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9):1048.1050[4]朱秀霞.护理干预对预防和控制神经内科院内感染的影响.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8):35

论文作者:牛康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8

标签:;  ;  ;  ;  ;  ;  ;  ;  

老年脑卒中患者院内感染易感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论文_牛康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