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现状及创新论文_黄永艳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现状及创新论文_黄永艳

摘要:随着我国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大幅度政策调整,建筑市场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建筑工程的发展关系到社会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所以做好工程管理工作意义重大,但是目前我国的工程管理发展相对滞后,因工程管理工作不到位而导致的问题时有发生,怎样将工程管理进行完善和发展是建筑行业面临的问题,本文从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创新途径。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及创新

前言

新一届中央召开的城市工作会议为新一轮的城市建设定出了总的发展基调,国家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在稳步推进,建筑行业仍处于历史发展的最佳时期,与建筑业息息相关的工程管理行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工程管理是控制一个建设项目成本、施工进度、组织计划的主要管理工作,做好工程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可以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同时可以降低施工成本。

1.我国工程管理的现状

1.1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取得快速发展,而与工程建设相对应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并完成没有及时修订和完善,有些技术标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建筑市场的需求,急需修订或细化,有些政策法规根据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需要重新制定。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工程管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有些遇到的难题没有解决的依据,一般只能针对问题组织专家论证会,以会议意见的形式解决问题;缺乏有效的工程管理制度,导致在工作的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做好人员分工,导致有些部门人员配备不足,有些人员工作责任不明确。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一个好的建筑企业必须具备的软件条件,是一个企业取得更大经济效益、被社会和市场认可的前提条件。

1.2工程管理专业化水平不高

我国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专业化素质普遍偏低,尤其是一线施工作业的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化的学习及培训,对建设施工管理带来了一定问题,由于技术水平有限,容易导致施工质量不合格、工序不能按照设计标准实施及工作效率低等问题。一个项目从项目总承包方、施工方和劳务分包方的管理衔接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没有做到责任层层严格落实,管理链条过长,建设单位的要求不能准确传达到施工一线,这些都是现代施工管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施工管理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偏低,施工技术技能不高,施工设备没有及时更新等问题,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发展步伐的需要,从而影响项目建设的工程期限,无形中对建筑企业的效益和名誉都带来了负面的效果。

1.3工程管理方法有待提高

我国现行的工程管理方式已经延续多年,在指导建筑行业发展工作中有很多优势,但也凸显出很多不足,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由于工程项目存在层层转包的情况,一些施工单位只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没有将相关的制度严格落在实处。科学的工程管理方法是现代化建筑企业不断进步和适应社会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理念,是衡量建筑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要对目前的建筑市场进行工程管理创新,首要的任务是对延续多年的传统管理理念进行创新,也就是对传统的管理制度及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工程管理理念及技术,结合我国国情及建筑市场实际,建立完善我国的工程管理制度,科学的提高在建筑行业中的工程管理方式。

1.4 质量监督不严格

从建筑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角度分析,施工质量关系到建筑的使用寿命及后期维护成本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及建筑规范操作,使用的建筑材料都必须要有合格证和进场检验合格证,每一个过程都要有专业的监理人员监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际项目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建筑外观及结构设计上,多项目的周围环境、地质构造等因素考虑的较少。施工过程中,部分监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不强,存在走形式、走过场的情况,施工过程中出现涉及设计问题不及时更改,为按期完工赶进度等问题。必须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度,强化监理人员责任意识,多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按照规定进行改正,是工程管理突出的问题。

2.工程管理创新发展对策

2.1理念创新

创新工程管理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管理部门人员的支持。他们要对工程管理有高度的重视,并且在思想理念上要创新转变,做好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工作。当然这些转变一定会加大资金的投入,这对很多管理阶层来讲是很难跨越的,但要有这样一个意识“事物发展不能停滞不前也不能一蹴而就”。 企业发展不能十几年来都是一个制度,只有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管理体制才能跟得上企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当然企业的发展需要改革,在经济体制下就需要企业花费大量资金去改变管理形态。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不能说因为需要大量资金进行转型就要叫企业孤注一掷,而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量力而行,不要妄想一夜间实现企业的转型变革。

2.2管理技术创新

建筑工程体系,抓住市场需要的创新技术才是竞争中的有效手段。“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能够真正能够发展企业的法宝。在任何时刻新知识、新技术的创新所带来生产方式的转变都是对企业自身素质的一种提高,再配以相应的管理模式势必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建筑行业中,工程步骤繁琐、分工细致复杂、劳动强度密集,所以对其管理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对工程管理的技术手段创新是根据企业自身的各项服务实力采取适合的管理手段,从业务接洽、工程开标、工程进度质量、工程验收等各个环节做好配套的管理体制,为项目实施提供安全保障,为企业权益提供法律保障,为社会价值提供经济保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新的契机,建筑工程行业也不外乎如此。利用信息数字技术实现对工程的软件设计、图纸输出、分类保存、施工信息传递反馈等相关系统框架的搭建。

2.3管理机构创新

以往的建筑企业内部经常出现职责混乱的情况,很多施工环节中出现问题,全责就会相互推脱。例如项目经理一职,其责任人既不是企业又不是法人,本身是随着项目的确立而产生的,项目结束后项目经理一职自动失去其能力,在法律体系下代表建筑企业但根本不能承担相关责任。这个职位具有一定的支配权力,对人员调配财务分配等问题做出处理,但企业没有相关的监督部门制约其权力的使用。这种无明确监管的权力下放会使项目经理权限的过分膨胀,这就是建筑工程中为什么会经常出现经理携款潜逃,工程停滞,拖欠工人工资,烂尾楼工程等一系列问题。这都是由于在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并没有切实完整的建立,缺乏纵览大局的眼光造成的。所以要根据不同的企业规模、项目内容创新组织机构的管理部门,对各个施工环节、企业运行环节都做好“该放权放权,该监督监督,该奖罚奖罚”的制度原则,形成和谐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

结语

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想在建筑行业里分一杯羹,这导致了建筑市场竞争的激烈角逐。想要立足之中甚至是脱颖而出,没有科学的管理机制是肯定不能实现的。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距离,要缩小这一距离,需要建筑行业的人才一起努力,使工程管理工作的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伟文.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创新策略[J].建设者.2009.

[2]顾伟刚,梁四林,陈志奇.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4).

[3]梁雪峰.浅析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J].科技致富向导.2011,(9).

论文作者:黄永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1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现状及创新论文_黄永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