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系统康复治疗与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观察论文_刘珊珊

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250013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早期系统康复治疗与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3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18例,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18例,应用早期系统康复治疗与护理方案。结果:护理前,2组的NIHSS评分[实验组(22.01±2.21)分,对照组(22.25±2.34)分]、ADL评分[实验组(41.52±3.64)分,对照组(41.86±3.4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的NIHSS评分[实验组(35.12±2.35)分,对照组(31.32±4.85)分]、ADL评分[实验组(30.21±1.53)分,对照组(39.67±1.05)分]均明显改善,且实验组的NIHSS评分、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系统康复治疗与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有着理想的应用效果,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康复护理;脑梗死患者

脑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致残率、病死率均比较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1]。脑梗死起病急骤,且病情变化较快,为挽救患者的生命,必须尽早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本文通过对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3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实验,旨在探讨早期系统康复治疗与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3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偏瘫症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18例,一般资料:男10例,女8例;年龄46~85岁,平均(63.44±5.32)岁。实验组18例,一般资料:男11例,女7例;年龄45~84岁,平均(63.38±5.41)岁。2组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的18例脑梗死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的18例脑梗死患者应用早期系统康复治疗与护理方案,具体措施如下:①中医治疗方法。针灸疗法。根据脏腑经络理论,对脑梗死患者出现偏瘫障碍的肢体,选择合适的穴位,如足三里穴、曲池穴、环跳穴、泉涌穴等,开展针灸治疗,如可以采取化瘀通络针灸疗法,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推拿疗法。主要是对患者的头部、颈枕部进行捏拿,确保脑部血流通畅,增加脑供血[2];②神经功能训练。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合理选择神经功能训练方式,可以在病床床头放置报纸、书籍让患者阅读,也可以给患者播放电视剧,以达到刺激患者神经功能的目的,指导患者家属掌握神经功能训练方法,协助患者练习简单的语言,提高语言敏感性;③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主要是给予简单的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衣服、进食等;④运动功能训练。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待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后,实施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可以每隔2小时进行1次肢体按摩,以预防肌肉萎缩、关节挛缩,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1.3观察指标

①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3]。评分越高,代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低。②应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评分越低,代表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均数±标准差代表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

2.结果

护理前,2组的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的NIHSS评分、ADL评分均明显改善,且实验组的NIHSS评分、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梗死,临床上也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指的是由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的脑组织局限性缺血性坏死,是一种致残率、病死率均比较高的心脑系统疾病。脑梗死治疗过程中,也会给患者的脑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极易引发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基于这样的原因,应为患者实施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为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系统康复治疗与护理,加强神经功能训练、运动功能训练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这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与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应用早期系统康复治疗与护理方案。结果发现,护理前,2组的NIHSS评分[实验组(22.01±2.21)分,对照组(22.25±2.34)分]、ADL评分[实验组(41.52±3.64)分,对照组(41.86±3.4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的NIHSS评分[实验组(35.12±2.35)分,对照组(31.32±4.85)分]、ADL评分[实验组(30.21±1.53)分,对照组(39.67±1.05)分]均明显改善,且实验组的NIHSS评分、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为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系统康复治疗与护理,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笔者得出如下结论:早期系统康复治疗与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有着理想的应用效果,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林红梅,孙瑶华,糜懿惠.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8):162-164.

[2]吴妙珠,邱悦,区慧敏,文晓燕,谭杏媚,毛昌立,林妙芳.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脑梗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J]. 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1):126.

[3]陈凤娟,李秋玲,张东桂,黄锦兴. 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护理在脑梗死中的康复效果比较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2):175.

论文作者:刘珊珊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  ;  ;  ;  ;  ;  ;  ;  

早期系统康复治疗与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观察论文_刘珊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