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致3例不良反应的分析论文_朱旭峰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致3例不良反应的分析论文_朱旭峰

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 311400

摘要:通过我院对我院3例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药物不良反应的病人的分析,掌握药物适应症,用药剂量,用药时间进行分析,采取相关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减少药源性疾病

关键词: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不良反应;对策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为复方制剂,其组成成份为维生素 A 310~415.0μg、维生素 D24.50 ~ 6.00μg;维生素 E 2.90~ 3.50mg、维生素 K190.0~120.0mg;辅料为乙醇、吐温-80、吐温-20、甘露醇。临床多用于满足儿童每日对多种维生素的生理需要。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药品说明书的用法为本品适用于11岁以下儿童及婴儿。每19每公斤体重五分之一支,每日最大剂量2支。使用前在无菌条件下,加入到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内输注,并在24小时内用完。亦可与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联合使用。药品说明书中提示不良反应较少,偶见体温上升和寒战。经6~8周输注后,可能出现血清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和胆红素升高。减量或暂停药即可恢复正常。对于其他不良反应出现的症状没有记录。本文对我院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3例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和分析,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儿1,男性,12岁,于 2014年 5月18日早上因腹泻、呕吐一天至我院急诊就诊,医生初步诊断为急性胃肠炎,患儿及家长叙述平时健康优良,没有传染病史、输血史、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疾病史,无青霉素过敏史,无其他药物过敏史。查体:血压100/60mmHg,体温 38.2℃,呼吸 22次/min,脉搏 92 次/min。有脱水,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明显压痛,肠鸣音亢进。医生给予补液对症支持治疗。第一组盐水为:5%葡萄糖500ml+10%KCL5ml、第二组盐水为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500ml+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1 支9(瑞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4031707)滴注数10分钟后,患者出现感觉胸闷不适,呼吸困难,头上皮肤发红发痒。考虑可能为脂溶性维生素过敏。立即停止输液,给予吸氧,30分钟后患者症状有所减轻,医生给予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 250ml+地塞米松 5mg处理后症状逐渐好转,病情稳定后回家。第二、三天医生将第二组盐水换为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500ml+维生素C针1.5g+维生素B6针0.15g。患儿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患儿2,女性,6岁,2014年9月11日来我院就诊,经医生确诊为支气管肺炎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9℃,脉搏115次/分,呼吸频率25次/分,血压86/53mmHg。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医生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瑞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4031707)静脉滴注,给药约15分钟后,患儿主诉全身发痒、口干发麻,剧烈腹痛,大量出汗等症状,立即予以停药,查体:体温 38.5℃,脉搏 101次/ min,血压92/70 mmHg,同时通知主管医生,经医生检查后给予平卧休息,吸氧2升/分,且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20 min 后患者自觉症状好转。

患儿3,男性,10岁,10天前出现咳嗽,有痰,不易咳出。伴有间断发热,无呕吐、腹泻。2014年11月11号至我院门诊就诊,医生以“肺炎”收人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体检:精神不佳,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肿大。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性锣音。心腹检查未见异常。结合辅助血液检查、胸片诊断为:肺炎。患儿入院后给与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因患儿精神较差、进食不好给予营养支持,在给予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1支(瑞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4031707)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15分钟后,患儿出现大汗淋漓,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吐物均为胃内容物,腹泻为稀水样便。查体:体温37.7℃,血压95/65 mmHg,面色苍白,精神差,立即停止用药,通知医生,让患者平卧,给予吸氧,给于0.9%生理盐水针500 ml加10%kcl20 ml、维生素B6注射液0.2 g、维生素C注射液2.0 g,缓慢静脉滴注,半小时后症状有所缓解。

2.讨论

我院发生的3例患儿出现的症状的不良反应在药品说明书中未提及。

上述3例不良反应所用输液均在1小时内在无菌条件下配制,同条件下配制的其他液体均无热原反应,且之前未用其他药物,患儿在停用脂溶性维生素(I)后,静脉滴注其余组液体均无不适,怀疑不良反应症状由脂溶性维生素(I)引起。

3.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3.1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为复方制剂,可提供人体的每日生理需要量。维生素 K1的基本结构为甲萘醌,具有半抗原性,可与血液中的蛋白质结合成为抗原而具有免疫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维生素 K1遇光易分解。因此,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避光保存,使用时应尽量缩短从配置到给药的时间,最好能现配现用,并在避光条件下静脉滴注。所以维生素 K1[1-4]的高致敏性以及在药物配置使用过程中未按说明书规定进行操作可能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

3.2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容易引起静脉刺激症状或神经系统反应,所以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的滴注速度应控制在常规输液速度≤20~40 滴/min以内,500ml 的溶液滴注时间不少于3h,输液速度过快可能也是患者对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过敏的因素之一。

3.3药物辅料可能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聚山梨醋-80[5-6]可作混悬剂的润湿剂;是注射剂的常用乳化增容剂;可引起低血压、呼吸障碍、血管水肿、体克等不良反应。

3.4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的稳定性受溶媒、光照及温度等因素影响[7],其不良反应除与药品本身特性有关外,还可能与患儿个体差异[8]、适应证、用药剂量、药物配制、输液速度等因素有关。

4.防止不良反应发生的对策

为预防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4.1严格按照适应证用药,临床医生在开具处方前,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特别是年龄小或者首次用药或者,避免不必要的药物资源浪费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4.2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给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护士巡视时应密切观察患儿输液中及输液后的反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尤其在输液前15分钟 监测患者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一旦出症状,应立即停药并采取急救措施,及时与患儿或家长沟通,避免发生医疗纠纷。

4.3严格掌握注意输液浓度和滴注速度,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的滴注速度应控制在常规输液速度≤20~40 滴/min以内,500ml 的溶液滴注时间不少于3h.

4.4注意储存条件,按要求在2 ~10 ℃处避光保存。

参考文献:

[1]陈充抒,梁艳,鲁燕侠.维生素 K1 致过敏性休克[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6,8(4):306.

[2]尹晓飞,张怀强. 注射用脂溶维生素(I)致过敏性休克 1 例[J]. 药物流行性病学杂志,2012,21(4):169.

[3]陶萍,高丽立,韩艳.维生素K,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l例[J].中国药师,2004,7(3):198

[4]钟梅英,何秀莹,何玉英,等.维生素K,致过敏性休克I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5,14(3):151

[5]罗霞,王青,周联,等.中药注射剂所含吐温-80与过敏反应关系的研究[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0,12(3):160-165

[6]金泰善.药用辅料引起的几种不良反应[J].医学信息,2010,23(9):299-解家玲,张芙蓉. 脂溶性维生素的合理应用[J]. 中国医疗前沿,2012.7(12):71.

[7]解家玲,张芙蓉. 脂溶性维生素的合理应用[J]. 中国医疗前沿,2012.7(12):71.

论文作者:朱旭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  ;  ;  ;  ;  ;  ;  ;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致3例不良反应的分析论文_朱旭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